- 年份
- 2024(168)
- 2023(182)
- 2022(52)
- 2021(38)
- 2020(35)
- 2019(87)
- 2018(75)
- 2017(116)
- 2016(82)
- 2015(69)
- 2014(57)
- 2013(60)
- 2012(61)
- 2011(70)
- 2010(71)
- 2009(59)
- 2008(56)
- 2007(43)
- 2006(32)
- 2005(30)
- 学科
- 济(311)
- 经济(311)
- 中国(303)
- 发(173)
- 发展(159)
- 展(159)
- 业经(135)
- 教育(108)
- 农(103)
- 建设(95)
- 农业(91)
- 银(91)
- 银行(91)
- 行(88)
- 管理(86)
- 融(84)
- 金融(84)
- 关系(80)
- 世界(77)
- 农业经济(77)
- 易(77)
- 贸(77)
- 贸易(77)
- 经济建设(76)
- 革(76)
- 改革(67)
- 及其(65)
- 教育改革(65)
- 业(63)
- 企(61)
- 机构
- 大学(871)
- 学院(859)
- 研究(662)
- 济(520)
- 经济(514)
- 中国(452)
- 院(322)
- 科学(277)
- 所(272)
- 研究院(260)
- 研究所(245)
- 京(233)
- 管理(229)
- 教育(219)
- 财(207)
- 中心(201)
- 社会(198)
- 科学院(188)
- 理学(185)
- 管理学(182)
- 理学院(179)
- 管理学院(178)
- 发(174)
- 经济研究(174)
- 范(174)
- 师范(173)
- 北京(172)
- 社会科(162)
- 社会科学(162)
- 发展(159)
共检索到1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中原
中国在世界上绝对是个大国,这是毫无争议的;但中国决非是个强国,这也是毫无争议的。大国与强国是有标准的,没达到强国的标准,即便是国家领导人也都不敢说自己就是强国了。强国的标准有许多,作为教育来说,就看你培养的人是否被社会所需要,看你为世界教育贡献了些什么?等等这些如果都能做到了,那你才能理直气壮地向世人宣布,你就是世界教育强国,而不只是一个世界教育大国!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被世人所公认!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秉正
一、40年实现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40年,也是自1801年中国近代商业保险业开创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最为辉煌的40年。中国保险业的年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658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7.5%。保险业在为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提供了广泛经济保障的同时,也在资金融通和社会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中国保险业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发展最快、重要性程度不断提高的行业之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项俊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现代保险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保险业将深入贯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对于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将工业发展问题仅仅从产业战略层面来认识是不够的,我国缺乏的是从基本国情高度和国家战略层面认识工业发展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现实基本经济国情是"工业大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基于这样的国情认识,本文描述了世界工业强国的特征和指标,论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以建立工业强国为目标的工业强国战略,研究了工业强国战略的必要性、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导向。本文判断,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初步建成世界工业强国,在2040年前后全面建成世界工业强国。
关键词:
工业大国国情 工业强国战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双宁
中国金融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取得了巨大进步,突出表现为经历了四个阶段,跨上了三大台阶,建立了十大体系。第一阶段,铺垫阶段(1978~1983年)。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重视、发展、搞活金融,客观上为向市场经济转轨作出铺垫。如1978年人民银行升格为国务院组成部门,1983年实行流动资金"拨改贷"等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久红
充分展示了一个不断成长中的中华民族之主体意识、战略定力、政治自信和理论自觉。政治方略需要社会高度认同、需要"落地的"体制机制、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深入把握并自觉遵循这一政治逻辑,中国必将完成从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新时期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政治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很荣幸受邀为《中国金融》杂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特刊"撰文,回顾总结党领导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反思、总结保险行业如何从一个40多年前还几乎没有"名分"的小部门,一跃成为按总保费计算的世界第二保险大国;未来我国又应当如何从保险大国迈向保险强国,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国雄
国际城市需要品牌,品牌造就国际城市,品牌需要国际城市的依托,而国际城市要凭借品牌的点缀。我们应该有条件进口一部分国际品牌,满足新生富裕阶层的需要,但只有输出品牌和服务,才标志着跨进强国的行列。在品牌经营上要实施差异化经营,这是对购物中心定位、大型百货店发展提出的要求,要扩大品牌在经营中的比例,同时,中国经营品牌化是一种趋势,要求品牌引进有重点,以完善小康型社会对商品需求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使广大消费者认识品牌的价值,重视品牌的宣传和推介,提高和增强广大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品牌体现的是商品价值,需要通过服务和营销才能把商品卖出去,需要相适应的精致服务和配套服务。要创建服务品牌,提高服务品牌的质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项俊波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此开启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创造性的结合。伴随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程,我国保险市场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行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年后的今天,我国保险市场已经跃上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保险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快速发展保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越发展,保险业的空间越大。20年来,在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周跃辉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的"增长奇迹",从经济总量、部分省市人均GDP、制造业产值、贸易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等综合指标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本文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为逻辑线索,针对我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历史起点与现实基础、基本内涵与指标体系、横向国际比较、国际国内环境分析等重点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并对加快实现经济强国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重大配套改革举措等关键问题做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大国 经济强国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2003年2月13日,我国第一部关于新世纪教育与人力资源战略问题研究的专著——《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报告正式出版发行。恰逢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际,正值新一届政府履新之时,报告一经发表,即引起巨大反响。不仅众多媒体迅速深入报道,而且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许多重要观点也引发社会公众对教育的热切关注。 《报告》认为,今后20年,中国政府致力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宏伟战略目标,就是创建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发展成为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万灵 韦晓慧
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在中国进入"贸易大国"行列后,外贸发展态势不稳定,下行压力比较大,可能面临贸易"大国风险"的挑战。就此问题,我刊邀请全国学术界有影响的几位学者,举行了二次学术座谈会,现就各位专家学术观点整理形成一篇对话报告,与学术界分享。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刘海 程宇 李玉静 岳金凤 孟凡华 房巍
入选理由聚焦2030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在总结经验、研判形势和变化、分析国家战略走向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回答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是什么,道路是什么,未来的挑战在哪里,2030年中国职业教育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飞翔 吴琅
本文在定义贸易强国的基础之上通过贸易利益曲线和贸易方格对贸易强国进行了描述,并进而从贸易特征、外贸基本面和外贸对经济的作用三个层面对贸易强国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套指标体系。分析表明,我国在贸易结构、贸易条件、贸易竞争力以及外贸贡献度和贸易利益分配地位等方面与贸易强国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换过程是贸易模式演进路径的一个阶段,而要成功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做好高级生产要素的积累等关键性工作。
关键词:
贸易模式 贸易强国 贸易利益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中建 王志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农业强国正式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粮食、肉类、水产品等生产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然而,农业大国并不等同于农业强国,我国农业具有典型的大国小农的中国特色,大而不强仍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特征。因此,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研究发现,我国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存在“六大约束”,包括耕地约束、竞争力约束、经营主体约束、效率与技术约束、设施约束和环境约束。针对这六大约束,本文提出可行的解决路径,具体包括: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产品结构;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提高农业生产率;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农业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党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全面领导。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破解农业强国约束,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