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22)
- 2023(3543)
- 2022(3027)
- 2021(2803)
- 2020(2421)
- 2019(5509)
- 2018(5255)
- 2017(10101)
- 2016(5791)
- 2015(6062)
- 2014(6234)
- 2013(6171)
- 2012(5640)
- 2011(5105)
- 2010(5027)
- 2009(4533)
- 2008(4498)
- 2007(4077)
- 2006(3374)
- 2005(2999)
- 学科
- 济(21267)
- 经济(21246)
- 业(15521)
- 管理(15051)
- 企(13044)
- 企业(13044)
- 方法(11740)
- 数学(10543)
- 数学方法(10370)
- 学(7002)
- 财(6111)
- 农(4726)
- 中国(4600)
- 务(4363)
- 财务(4355)
- 财务管理(4343)
- 企业财务(4211)
- 业经(4052)
- 制(3967)
- 技术(3947)
- 地方(3805)
- 环境(3524)
- 银(3466)
- 银行(3444)
- 理论(3338)
- 和(3312)
- 融(3260)
- 金融(3258)
- 行(3253)
- 农业(3206)
- 机构
- 大学(82277)
- 学院(81363)
- 研究(30371)
- 管理(29541)
- 济(29481)
- 经济(28778)
- 理学(25944)
- 理学院(25613)
- 管理学(24964)
- 管理学院(24823)
- 科学(22506)
- 中国(21315)
- 农(19763)
- 京(17185)
- 所(16952)
- 业大(16093)
- 农业(15979)
- 研究所(15951)
- 财(13707)
- 中心(13392)
- 江(12457)
- 院(11507)
- 财经(11243)
- 省(10589)
- 经(10284)
- 北京(10270)
- 范(10260)
- 农业大学(10164)
- 室(10085)
- 师范(9989)
- 基金
- 项目(60933)
- 科学(46806)
- 基金(43716)
- 家(40649)
- 国家(40360)
- 研究(38677)
- 科学基金(33344)
- 省(24918)
- 社会(23813)
- 自然(23665)
- 自然科(23170)
- 自然科学(23156)
- 基金项目(23034)
- 自然科学基金(22722)
- 社会科(22642)
- 社会科学(22632)
- 划(21377)
- 资助(18842)
- 教育(17703)
- 重点(14465)
- 计划(13876)
- 编号(13641)
- 部(13038)
- 科技(12846)
- 发(12750)
- 科研(12494)
- 创(12367)
- 创新(11691)
- 业(11168)
- 性(11120)
共检索到112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寿兵 程力日见 刘兴国
为建立关于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溶解氧适宜性的评价系统,为普通养殖户提供更为科学的池塘溶解氧管理和调节指导,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面向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溶解氧浓度的适宜性分级及其分值,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荟萃分析,确定了不同适宜度等级的评价基准和评分方法。大口黑鲈池塘溶解氧适宜度等级及相应浓度范围确定为:最适期≥8.20 mg/L,正常期8.20~5.50 mg/L,影响期5.50~1.20 mg/L,危险期1.20~0.80 mg/L以及死亡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戴恒鑫 李应森 马旭洲 王武 朱欣云 李祖军
在晴天、强风和阴雨天等不同天气,对高温季节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水草稀疏区和水草密集区的水体溶解氧进行昼夜测定,并对强风天,池塘上下风处溶解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溶解氧14:00~16:00最高,4:00~6:00最低。高温季节无风晴天10:00~16:00河蟹池塘上下水层存在热阻力现象,导致上下层溶解氧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
河蟹 溶解氧 水温 生态养殖 水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连喜 邓长辉
在分析了池塘溶解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建立了池塘溶解氧的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如采用常规的BP或其它梯度算法,常导致训练时间较长且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本实验采用快速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收敛速度明显加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预报溶解氧的预测精度较常规BP递推算法的预测精度明显提高,所采用的模型能对溶解氧进行可靠的预测,该方法为研制开发智能水质检测仪以及工厂化养殖工作奠定了基础,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雨茜 李路 朱明 谭鹤群 李家庆 宋均琦
为提高池塘溶氧量预测精度并改善预测结果滞后的情况,本研究提出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与K-means聚类的改进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improved long short-time memory,ILSTM)模型。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对溶氧量进行EMD分解,将选出的环境参数与溶氧量各分量一起生成样本集,并对其进行K-means聚类。针对同类中不同分解分量建立相应ILSTM预测模型,并用网格搜索、五折交叉验证与早停法进行超参数选取。对未来1 h池塘溶氧量进行预测,并与LSTM、ILSTM、LSTM-SVR、EMD-LSTM、EMD-ILSTM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ILSTM与LSTM模型相比,RMSE、MAE与MAPE分别下降了50.46%、63.20%与68.96%,证明ILSTM模型能缓解传统LSTM模型预测的滞后情况。EMD-ILSTM模型与ILSTM模型相比,RMSE、MAE与MAPE分别下降了53.22%、46.74%与38.19%,证明EMD算法能提高预测精度。EMD-KILSTM模型的RMSE、MAE、MAPE分别为0.109 9 mg/L、0.074 9 mg/L、9.327 8%,与EMD-ILSTM模型相比,分别下降了4.35%、7.42%与8.09%,证明K-means聚类能提高预测精度,并且EMD-KILSTM模型是对比模型中预测效果最好的模型。以上结果表明,EMD-KILSTM模型能从时间尺度与历史环境类别两个方面深度分析溶氧量的特征,拥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与更好的泛化能力。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海英 曲克明 张前前 李健
对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和土池养殖中国对虾过程中的各耗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的土池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水柱和底质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3.74%、17.35%和78.91%;在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环境中,对虾耗氧量占总耗氧的72.67%,水柱耗氧占27.33%。在对虾的工厂化养殖中,对虾耗氧是最大的耗氧因子;而土池养殖后期,底质耗氧是主要耗氧因子。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凡纳滨对虾 耗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文刚 刘可群 陈鑫 黄永学
根据武汉市2009-2011年的养殖鱼塘溶解氧数据和对应的气象要素,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构建鱼塘的溶解氧含量预报预测模型,并在武汉和荆州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一般鱼塘溶解氧在5-9月期间较低,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6-7时,且较低值出现与天气相关,即闷热型天气突降大雨易导致溶解氧值降低。溶解氧量预报预测模型R2均在0.7以上,拟合效果良好。
关键词:
溶解氧 鱼塘 多元逐步回归 预测模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宁 杨宁生 孙英泽
本项目着重于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以河南省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综合评价该地区池塘养殖适宜性的数量化方法。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咨询水产养殖学专家及当地养殖专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选取池塘蓄水能力、与水源的距离、土壤保水性、坡度倾斜率、土壤酸碱度、养殖经验、养殖技术人员、养殖劳动力、渔民家庭占农民家庭比重、商品鱼基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均收入、批发市场数量等13个评价因子,将之分成4个子模型,分别是水的获得能力子模型、土地自然条件子模型、知识及基础设施投入子模型、市场子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研究区域分成了1750×1150共2012500个栅格,每个栅格作...
关键词:
池塘养殖 适宜性 评价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铮 高森 张泽扬
为实现对池塘溶解氧变化趋势的准确和可靠预测,降低池塘养殖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构造预处理(Feature construction,FC)与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iGRU)的溶解氧预测模型FC-TCN-BiGRU。通过对样本序列的统计特征、环境因子特征和季节特征进行构造,挖掘变量间深层次的相关性;采用TCN对构造特征序列进行多层卷积和降维处理,在保留全局时序特征的同时去除冗余信息;结合BiGRU对降维特征进行建模,实现对溶解氧的准确预测。另外,构建了沙猫群算法(Sand cat swarm optimization,SCSO)优化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对溶解氧预测误差的分布范围进行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为0.027 5、0.143 2、0.165 8和0.94,优于其他比较模型。同时,区间估计能够有效覆盖溶解氧的波动范围,量化预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池塘溶解氧的短期预测中,本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对水产养殖的水体健康监测和养殖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倪金金 王裕玉 徐钢春 聂志娟 李全杰 徐跑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抗氧化状态、消化酶、组织结构及HSP70、Cu/Zn-SOD应激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重(4.50±0.23)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养殖密度组,分别为0.2 kg/m~3(SD1)、0.4 kg/m~3(SD2)和0.6 kg/m~3 (SD3),每个密度组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120 d,分别在实验的第30天、60天、90天和120天采集样本并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结束时的最终密度分别为5.64 kg/m~3(SD1)、8.79 kg/m~3(SD2)和11.21 kg/m~3(SD3)。养殖前90 d,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各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120 d时SD1组显著高于SD3组(P0.05),而90~120 d时,SD1组显著低于SD3组(P0.05);各密度组肝脏HSP70、Cu/Zn-SOD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30 d和60 d没有显著差异(P>0.05),90 d和120 d时SD3组肝脏HSP70表达量显著高于SD1与SD2组(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梅 练青平 倪蒙 郭爱环 原居林
为探究养殖过程中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pond raceway aquaculture, IPRA)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消化酶、消化道组织结构及菌落结构的影响。实验将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4条水槽设置为流水组2条和对照组2条,进行为期153 d的养殖实验,分别在养殖中期和末期测量大口黑鲈相关生长、生化指标及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养殖中期,流水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低于对照静水组;至养殖末期,流水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持续下降,但成活率一直高于静水组。(2)养殖中期,流水组肝脏SOD和CAT显著高于静水组,流水组MDA显著低于静水组,流水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静水组;至养殖末期,抗氧化酶和消化酶均不同程度下降,但流水组SOD仍显著高于静水组,MDA显著低于静水组。(3)流水组大口黑鲈肠绒毛高度及密度均明显高于静水组,且养殖中期分泌消化酶较多,运动加强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4)养殖中期,流水养殖使大口黑鲈肠胃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增高,至养殖末期,流水组的肠胃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不断下降;养殖中期流水组和静水组胃分别为柔膜菌门和蓝细菌,静水组肠主要优势菌依次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流水组肠主要优势菌依次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至养殖后期时,流水组和静水组胃肠优势菌群均为柔膜菌门;而养殖水体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研究表明,IPRA模式下的持续运动会降低其生长指标,但能够提高其成活率,增强其免疫和消化能力,改善肠胃菌群结构,尤其是处于生长期效果更明显,而至养殖末期运动状态可能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引发疾病,应加强养殖管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永平 刘可群 苏荣瑞 刘凯文 刘敏 周守华 耿一风
通过实时监测荆州农试站养殖塘各种水质要素,结合2011~2012年养殖塘发生的25个鱼泛塘实例,探讨了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表明: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与6h变温、总辐射量、气压值正相关,与水温、空气相对湿度值负相关。从平时的调查记录来看,鱼泛塘事件主要发生在5~10月间,湿度大、气温低、气压下降、日照强度弱等都会引起溶解氧含量低,严重的会诱发鱼泛塘。根据25个鱼泛塘实例,结合气象要素的特点,提出了急剧降温降压型、寡照型、高温高热型3种鱼泛塘发生条件的概念模型,分别以实例进行了验证,并初步总结出根据气象要素观测资料进行浮头泛塘预报的方法和流程。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溶解氧 鱼泛塘 气象要素 预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凯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郁二蒙 龚望宝 李志斐 魏南 夏耘 王翠翠 刘邦辉
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系统的生态经济性能,实验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定量分析该系统的能流和物流特点,通过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估该系统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性。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养殖系统投入的资源分为可更新资源(太阳能、风能、雨水能、地球循环能和河水能)和购买的外部资源(设施、苗种、电能、饵料、药品、劳动力、租金、维护费)两部分。养殖系统投入的总能值为4.51×10(17)sej/(hm2·a),其中可更新资源能值总和为1.24×10(16) sej/(hm2·a),占总投入能值的2.75%。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池塘养殖系统 能值 珠江三角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延亮 周凯 韦艳 么宗利 祭仲石 孙真 高鹏程 来琦芳
以盐碱池塘水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叶轮+底增的复合增氧方式和传统叶轮单一增氧方式下盐碱池塘水体pH的变化趋势,以探讨复合增氧方式对盐碱池塘水体pH的影响。试验包括室内和野外试验两部分,室内试验为通气量和叶绿素a浓度交互作用下对室内普通水体pH的影响,野外试验为复合增氧和传统叶轮单一增氧方式对盐碱池塘水体p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显示,通气可以显著降低水体pH值(P<0.05),且降低值(ΔpH)随通气量增大而增大。野外试验结果显示,开机时,不同天气条件下复合增氧池塘pH均显著低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复合增氧池塘DO和CO_2浓度均显著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不开机时阴天和雨天条件下两者差异亦显著(P<0.05)。整个养殖期复合增氧池塘DO显著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而pH值下降及CO_2浓度上升较明显,且均在第45天后低于和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复合增氧与单一叶轮增氧方式下叶绿素a浓度与水体pH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13和0.738。以上结果表明,复合增氧方式能够增加水-气接触面积,有效提高盐碱池塘水体DO和CO_2浓度,降低池塘水体pH值。
关键词:
盐碱池塘 复合增氧 pH 叶绿素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建宁 王红英
从生产实际出发,在分析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池塘水质的分级评价标准,建立了池塘水质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矩阵,用以对多个试验池塘的水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这为提高池塘的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池塘 水质 分级评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玉全 李健 王清印 刘德月
研究溶解氧(DO)含量、养殖密度及两者交互作用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存活率、蜕皮率、摄食量及饵料转化率(FCE)的影响,同时通过生产试验探讨中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中国对虾的体重增长量、存活率和体长增长量,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50尾/m3组(LSD,0.032 8 g.d-1,91%和0.041 5 cm.d-1)、200尾/m3组(MSD,0.030 0 g.d-1,61%和0.040 3 cm.d-1)、600尾/m3组(HSD,0.021 0 g.d-1,39%和0.034 8 cm.d-1)。养殖密度对中国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