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0)
- 2023(363)
- 2022(281)
- 2021(242)
- 2020(208)
- 2019(428)
- 2018(394)
- 2017(563)
- 2016(400)
- 2015(440)
- 2014(406)
- 2013(371)
- 2012(370)
- 2011(375)
- 2010(314)
- 2009(313)
- 2008(362)
- 2007(292)
- 2006(241)
- 2005(208)
- 学科
- 济(808)
- 经济(808)
- 学(733)
- 贸(658)
- 贸易(658)
- 易(655)
- 管理(552)
- 业(549)
- 企(449)
- 企业(449)
- 地方(430)
- 水产(370)
- 出(368)
- 口(339)
- 出口(325)
- 出口贸易(325)
- 动物(314)
- 动物学(275)
- 技术(274)
- 方法(267)
- 中国(257)
- 森(238)
- 森林(238)
- 稻(238)
- 对外(237)
- 林(235)
- 业经(219)
- 农(209)
- 数学(209)
- 殖(206)
- 机构
- 大学(5949)
- 学院(5839)
- 研究(3430)
- 农(3282)
- 科学(2760)
- 农业(2750)
- 所(2406)
- 业大(2372)
- 研究所(2290)
- 中国(1965)
- 省(1890)
- 农业大学(1796)
- 业(1560)
- 室(1525)
- 济(1479)
- 实验(1478)
- 京(1472)
- 经济(1430)
- 实验室(1423)
- 重点(1365)
- 院(1311)
- 管理(1289)
- 中心(1204)
- 科学院(1177)
- 江(1164)
- 工程(1162)
- 研究院(1144)
- 技术(1104)
- 理学(1067)
- 理学院(1057)
共检索到9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朝明 邹桂伟 罗相忠 潘光碧 杨国庆 朱传忠
连续 2年进行大口鲇 (♀ )与鲇鱼 (♂ )的杂交系列试验 ,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杂交组受精率稍低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明显差异 ,说明大口鲇 (♀ )与鲇鱼 (♂ )之间的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杂交后代生长 (体重、体长 )与母本相近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而与父本差异显著 (P
关键词:
大口鲇 鲇鱼 杂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荣清 赵洪文 周明亮
试验采用多元杂交的5种组合模式进行牦牛种间杂交,研究了F3代犏牛的生长发育、母本的繁殖与产乳性能及F3代的适应性等。结果表明:A和B组合F3代的初生重及生长发育优于C、D和E组合,E组合的流产及产后死亡率较低;5种杂交组合的母本产乳量显著高于牦牛;F3代犏牛的体温、呼吸、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内;1周岁内的犏牛患病与死亡较高,周岁后,患病较少,加强周岁内的饲养管理;A、B和E组合模式是牦牛多元种间杂交的较优组合方式,并且F3代犏牛具有较强高原环境的适应性。
关键词:
牦牛 多元杂交 繁殖成活率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龚春 何小三 王玉娟 敖婉初 幸伟年 周文才 黄建建
为了培育出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含油率高的油茶新品种,进行了油茶远缘杂交育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花油茶与油茶优良无性系和农家品种进行杂交的成功率均非常低;其中,6个杂交组合,共计授粉182个,最后仅获得1个杂交果实。综合分析杂交新品种的各项果实性状,初步得出白皮中子(父)×赣无2(母)、白皮中子(父)×赣无1(母)及泰顺粉红(父)×赣55(母)的杂交种子均表现出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含油率高的特点,目前选出的品种已播种培育,其后期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油茶 杂交育种 品种 果实性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凤 朱之悌 张志毅
该文对8个白杨派基因型和5个黑杨派基因型组成的21个杂交组合进行了黑白杨派间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交组合没有得到苗木,20%的三交组合和67%的双交组合得到了苗木;②三交组合所得苗木形态为偏母本型,双交组合苗木形态经15个形态性状的系统聚类分析,有的可分为3类:偏母本型、中间型、偏父本型,有的为明显的偏父本型;③三交组合所得苗木生长量小,有的为侏儒状,同一双交组合所得苗木生长差异很大,其中一个组合的苗高最高与最低相差达6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志华 夏燕
试验为参试组合8个,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以贵州省主推品种油研7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增产的组合有4个,产量最高的是黔杂98014,平均产量173.33kg/667m~2,比对照增产17.38%.
关键词:
油菜 杂交种 区域试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海红 潘伟志 陈军 赵春刚 刘伟
利用形态学和组织连续切片技术,对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鲇(Silurus asotus)及其杂交F1的肝、胰脏胚后发育和卵黄吸收方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3种鲇出膜后约2天在心脏后方有一肝细胞团,3天后肝细胞团逐步增大,4天后肝分叶。以后随着各种鲇生长速度不同肝、胰脏发育程度也不同。3种鲇的胰脏均为紧凑型,卵黄囊依照先卵黄球、后脂肪的顺序被吸收,3种鲇只有怀头鲇和杂交F1代卵黄吸收方式相同。出膜后4天,各鲇的卵黄均被全部吸收,腹腔上部大部分空间为肝脏占有,同时腹腔内出现结构简单的胃及肠。研究还发现肝脏的发育与卵黄囊密切有关。
关键词:
怀头鲇 鲇 杂交F1 胚后发育 卵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武辉 胡婕 孙成飞 董浚健 田园园 赵金良 叶星
为探究大口黑鲈远缘杂交育种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了以大口黑鲈为母本、蓝鳃太阳鱼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实验,成功获得了杂交F_(1)群体。大口黑鲈(♀)×蓝鳃太阳鱼(♂)杂交F_(1)的胚胎具有正常的发育时序,在平均水温(22.5±0.5)℃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约49 h,受精率约为65%,孵化率约为21%。室内养殖10周,结果显示杂交F_(1)日均增重1.55 g,饲料利用率为0.75,杂交F_(1)与大口黑鲈(日均增重1.56 g)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且显著高于父本蓝鳃太阳鱼(日均增重1.07 g)。杂交F_(1)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杂交属性,可数性状(侧线鳞数、背鳍、胸鳍和臀鳍数)和测量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测量性状)均介于双亲本之间;测量性状比少数偏向于大口黑鲈而多数偏向于蓝鳃太阳鱼,且部分性状比超越了双亲本。5S rDNA基因扩增和分析显示,亲本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各有2种类型的5S rDNA,杂交F_(1)继承了双亲本4种类型的5S rDNA;4种类型的5S rDNA 编码区序列(CDS,120 bp)高度保守;杂交F_(1)与大口黑鲈的2种5S rDNA类型的转录间隔区(NTS)均包含1个“GCT”可变区(序列长度186~205 bp),而杂交F_(1)与蓝鳃太阳鱼的2种5S rDNA类型的NTS则高度保守(序列长度分别为86和263 bp)。5S rDNA分析结果证实了杂交F_(1)融合了双亲本的基因组。本研究为大口黑鲈远缘杂交育种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龚雅婷 傅建军 朱文彬 张林兵 王兰梅 强俊 郜灿 胡桂飞 洪斌 董在杰
为了加快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良种更新,以引进的大口黑鲈美国群体(US)和国内养殖群体(YZ)为基础群体,开展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获得USUS、USYZ、YZUS和YZYZ共4个配对组合;并对子代个体1龄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USYZ杂交子代在体质量、体长和绝对增重率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变异系数也最高;2组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均具有中亲优势,USYZ杂交子代的体质量、体长、全长、头长和体高均具有超亲杂种优势,且在生长性状方面优于YZUS组合。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子代的全长、体宽、体高和体质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区别于USUS,在USYZ、YZUS和YZYZ中体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要高于体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本研究基于群体交配设计,从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方面分析最佳的杂交组合,以期为中国大口黑鲈养殖群体种质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生长性状 杂种优势 通径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江 张泽芸
通过两期正交试验,以生长比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评定指标,研究了大口鲇对蛋白质、脂肪、糖和纤维素等营养素的日需要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100g体重的大口鲇,日需蛋白质1.85~2.03g、脂肪0.36~0.46g、糖1.13~1.35g、纤维素0.18~0.36g。促使鱼体最快生长的配合饲料应合蛋白质41.1%~45.1%、脂肪8%~10.2%、糖25.1%~30%、纤维素4%~8%和适量的混合无机盐、维生素0.5%~1%粘合剂,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5%。影响上述三项评定指标的营养素的顺序是蛋白质>糖>脂肪>纤维素。
关键词:
大口鲇,营养素,需要量,正交设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金玲 顾小平 岳晋军 马乃训 陈益泰
为发掘利用孝顺竹在耐寒性和纤维品质方面的优良遗传基因,开展孝顺竹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孝顺竹花期较长,柱头可授性好,花粉生活力高,非常适宜作为杂交的亲本。孝顺竹×麻竹杂交后,以母本自交苗为对照,筛选出10株表型杂种,4个月龄时10株表型杂种的叶长、叶宽、叶长/宽、地径、发笋数、叶片形状、叶脉数、叶鞘高度、叶鞘繸毛、叶耳、叶舌等性状均介于母本自交子代与父本自交子代之间。AFLP标记分析表明:10株子代引入的父本特异位点占21.97%~28.10%,聚类分析显示10株杂种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分别与父本和母本相聚。多数杂交子代在苗期表现出旺盛的生长势,15个月龄时杂种个体间秆箨刺毛性...
关键词:
孝顺竹 开花生物学 杂交 麻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丰 陈立云 陈光辉 刘利群 孟秋成 李春庚
以配制的22个具有高产潜力的杂交稻组合和对照汕优63,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试验小区单株粒重和产量性状边际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边际效应变幅范围为(37.9±17.6)%,变异系数为46.4%;单株穗数边际效应是影响单株粒重边际效应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每穗实粒数和每穗总粒数;探讨了水稻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的估测及从育种和栽培角度利用边际效应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边际效应 产量性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齐明 何贵平 程亚平 肖纪军 王海蓉 邱勇斌
为了从杉木全双列交配试验非平衡资料分析中获得一个合适可靠的方差分量,采用不同方法来估计参试因子的方差分量.研究材料是一套杉木6×6全双列(GriffingⅢ)5个不同性状的非平衡资料,分别建立随机模型和混合模型,采用MINQUE(1)法估计方差分量;对于平衡数据采用Yates方法来分析参试因子的方差分量,以转化分析法的结果为参照对象来比较各方法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权衡各种模型和各种方法分析结果获得的信息量和合理性.比较研究发现:(1)对于GriffingⅢ不平衡试验数据,构建随机模型,采用MINQUE(1)法估计参试因子的方差分量,该法获得的信息多,但分析结果与转化分析法和Yates法的结果有差异,且有负的方差分量;(2)平衡数据Yates法的分析结果与不平衡的试验数据转化分析法的分析结果相似,且具有最小方差和无偏性,还可获得母体细胞质效应的信息.在进行GriffingⅢ不平衡试验数据分析时,建议先采用随机模型的MINQUE(1)来估计方差分量,再采用平衡数据的Yates法分析,两者结果可相互应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忠炬 方志辉 杨耀松 陈毅丹
为在巴基斯坦开发杂交水稻 ,筛选出 1~ 2个适宜在巴基斯坦种植的杂交水稻组合 ,对中国 5个杂交水稻组合引种到巴基斯坦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分析 .结果表明 ,引种的杂交水稻品种组合生育期比当地品种组合缩短 5~10 d,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表现为每穗实粒数多 30~ 98粒 ,千粒重增加 0 .7~ 3.5 g,单穗重增加 9.78%~6 9.5 6 % ,平均增产 30 %以上 ,且米质、食味优于当地品种 .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引种 巴基斯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思兰 陈俊愉
该文选择菊属(Dendranthema(DC)DesMoul.)7个野生种进行了正交设计的人工种间杂交试验,对各种间杂交结实率及杂种F1植株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倍性相同或相近的种间杂交结实率较高;毛华菊(D.vestitum)与野菊(D.indicum)种间杂交较易成功,且能获得较多具明显形态变异的F1植株,而以紫花野菊(D.zawadskii)为亲本的杂交组合结实率低且仅有较少具变异形态的杂种苗,此外,还对种间杂交在菊属植物进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探讨菊花起源奠定基础。
关键词:
菊属,种间杂交,菊花起源,进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