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5)
- 2023(8788)
- 2022(7328)
- 2021(6912)
- 2020(5491)
- 2019(12226)
- 2018(12156)
- 2017(21967)
- 2016(12196)
- 2015(13403)
- 2014(12849)
- 2013(12062)
- 2012(10745)
- 2011(9735)
- 2010(9878)
- 2009(9207)
- 2008(8683)
- 2007(7394)
- 2006(6456)
- 2005(5699)
- 学科
- 济(50724)
- 经济(50671)
- 管理(31117)
- 业(25908)
- 方法(23017)
- 企(22341)
- 企业(22341)
- 数学(19742)
- 数学方法(19313)
- 地方(12919)
- 中国(12542)
- 学(11762)
- 农(11422)
- 理论(11315)
- 业经(10422)
- 财(9564)
- 环境(8119)
- 和(7957)
- 地方经济(7927)
- 农业(7785)
- 贸(7328)
- 贸易(7320)
- 融(7033)
- 金融(7032)
- 易(7008)
- 制(6901)
- 教育(6665)
- 划(6608)
- 银(6537)
- 银行(6529)
- 机构
- 学院(163217)
- 大学(160762)
- 济(61133)
- 经济(59749)
- 管理(59355)
- 研究(53371)
- 理学(51876)
- 理学院(51225)
- 管理学(49793)
- 管理学院(49511)
- 中国(39557)
- 科学(35029)
- 京(33284)
- 财(27417)
- 所(26438)
- 农(25141)
- 中心(24700)
- 江(24376)
- 研究所(24277)
- 范(23741)
- 业大(23624)
- 师范(23467)
- 财经(21941)
- 北京(20348)
- 州(20160)
- 技术(19999)
- 农业(19836)
- 经(19832)
- 院(19718)
- 经济学(19091)
- 基金
- 项目(113984)
- 科学(90705)
- 研究(83454)
- 基金(81831)
- 家(71643)
- 国家(71078)
- 科学基金(61442)
- 社会(52025)
- 社会科(49244)
- 社会科学(49237)
- 省(46857)
- 基金项目(42205)
- 教育(40547)
- 自然(39952)
- 划(39217)
- 自然科(39047)
- 自然科学(39042)
- 自然科学基金(38255)
- 编号(34767)
- 资助(33093)
- 成果(27766)
- 重点(26730)
- 发(25270)
- 课题(25037)
- 创(24339)
- 部(23940)
- 创新(22652)
- 科研(21947)
- 国家社会(21440)
- 项目编号(21210)
共检索到234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锡辉
大历史观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研究使命型政党的重要视域。以建党以来大历史观审视使命型政党的历史实践,经历了党建国家、巩固政权、伟大转折、民族复兴四个实践表达阶段,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巨变,并将担当使命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经过百年实践,使命型政党不仅作为一种实践样态存在,也作为一种理论样态而存在,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的意志、民主集中制的组织优势、守住人心的意义指向、依靠人民的政治立场等理论组成要素。使命型政党的实践和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向,即有利于打破政党政治研究领域的“西方中心主义”、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脉联系、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凯 范敏
大概念教学被视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而如何生成和表达大概念是当前教学实践中的焦点和难点。为了有效地获取和表述大概念,就需要教师把握大概念的课程意蕴,明确大概念的主要来源,遵照选择大概念的基准,厘清大概念的生成思路与表述方式。
关键词:
大概念 课程整合 核心素养 真实情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顾海良
今天想讲的问题是关于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的问题,今年是2019年,160年前的1859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的时间。从马克思经济思想史上来看,这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第一本系统阐释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以前有过《哲学的贫困》,也有过《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还有《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述,但是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阐释,《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是第一本。现在已经过去160年了,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这本书除了对他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第一次作了完整的系统的阐释以外,对我们来讲,还有三个学术成就非常值得重视。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啸 李静怡 马亮
不同技术条件决定着政务服务方式及其有效程度。当前,集成了众多新技术特征的数字人,为政务服务又一次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理解政务服务数字人不仅是认识政务元宇宙的重要前提,更是把握数智化发展趋势的关键。本研究从信息、服务和系统三个方面出发,构建理论框架对实践中的政务服务数字人进行透视,发现其在信息丰富性、服务可供性和交互同步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调研发现,我国政务服务数字人在建设管理、责任界定、技术标准、数据共享与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摆脱实践困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人 政务服务 丰富性 可供性 同步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志刚 章珂熔 彭澎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在徐州市先行先试,于2019年起在江苏全省陆续推行。实施结果表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行动有助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生态宜居环境,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江苏省邳州市为典型案例,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本质诠释的基础上,基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池塘资源制度设计原则”,从自主治理角度提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五大关键因素;采用“米切尔评分法”,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地方政府、村组织、村民三方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中的利益诉求及角色定位;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江苏实践给予系统解释的基础上,揭示其制度创新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媛媛 彭福扬
产业是人与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产业的本质是人的能动性和自然规定性的辩证统一。工业经济时代出现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失和。克服生态危机不是靠限制产业发展规模就能实现的,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蕴含在人与自然辩证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桥梁,也是和谐的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标志。人们需要通过绿色科技创新来重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和谐互适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英 陈凯星 李晓
国有林区在遏制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以及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就必须调动公众的积极性,通过政策体系的推动来实现全民参与国有林区建设的目标。由于森林生态资产价值的实现程度受到森林所在区域公众支付能力的影响,因此需要运用博弈理论和方法探讨森林生态资产运营过程中受益者的主观支付意愿,构建了一个生态补偿政策下的森林生态资产经营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博弈分析表明:森林生态资产受益者的较高支付意愿是开展森林生态资产运营的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媛媛 彭福扬
产业是人与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产业的本质是人的能动性和自然规定性的辩证统一。工业经济时代出现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失和。克服生态危机不是靠限制产业发展规模就能实现的,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蕴含在人与自然辩证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桥梁,也是和谐的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标志。人们需要通过绿色科技创新来重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和谐互适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鲁正一 张广君
传统教学时间观以空间化的自然时间观和制度化的社会时间观为主,偶然性因被视为一种干扰和破坏而遭到排斥。基于关系思维、当代时间哲学及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基本立场,本文从个体意识时间、教学过程时间和日常生活时间三个维度,重新诠释了偶然性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教学中偶然性的基本特点和意义,并在偶然性的维度上,从人本取向、生成取向和生活取向三个方面,对教学时间进行了价值重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辉 廉睿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的不断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逐步兴起并日渐成熟。在全国铺开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浪潮中,民族地区由于其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特殊性以及民族地区民众对公共服务的特殊需求,民族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出现购买主体动力不足、社会组织能力有限、供给与需求的契合度不高等问题。只有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构建更具活力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资金支出机制、培育适应民族地区特殊性的社会组织等,方为优化民族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政府购买 公共服务 公民本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永刚
经济学研究对象经历了从纯客观物质变量向客观物质与主观精神结合的变量以至最终向纯主观精神变量逐次递进的扩展过程。文化精神通过影响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选择从而对微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种主观精神要素,文化精神曾经长期被主流经济学排斥在经验实证理论体系之外。经过诺斯、舒尔茨等人搭建的曲折理论通道,文化精神最终进入了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范式集,成为经济学家分析不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存在原因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理论视角。文化精神对经济的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规约作用三个方面。
关键词:
文化经济学 文化精神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乡村振兴,是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农村发展新特征新要求做出的决策部署。以理论视野和大历史观深入分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相关问题具有现实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从脱贫攻坚的理论历史意义、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理论实践逻辑、乡村振兴理论构建、乡村振兴的历史担当等方面,尝试全面解读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理论、实践、历史逻辑,提出相关思考,旨在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理论视野 大历史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乡村振兴,是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农村发展新特征新要求做出的决策部署。以理论视野和大历史观深入分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相关问题具有现实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从脱贫攻坚的理论历史意义、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理论实践逻辑、乡村振兴理论构建、乡村振兴的历史担当等方面,尝试全面解读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理论、实践、历史逻辑,提出相关思考,旨在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理论视野 大历史观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珂 刘芮
[目的/意义]基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项目开发现状,探讨游戏化叙事对数字人文的驱动和变革作用及其应用于数字人文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游戏化叙事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叙事表达和媒介呈现两个维度总结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体现的游戏化叙事理念。[结论/发现]提出数字人文游戏化叙事的实践路径,即挖掘特色文化基因、构建开放叙事文本、完善平台反馈机制、打造多元媒介矩阵。[创新/价值]游戏化叙事为数字人文项目开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丰富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浩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行为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消费行为之外,就业也是人的重要经济行为,由此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理论假设——可持续就业。初步诠释了可持续就业的形成机制、内涵体系以及实现机制等理论涵义,有助于丰富人的可持续发展命题的经济学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域下公正价值观内涵的二维诠释
公共支出实践发展的理论诠释——评阎坤等新著《公共支出理论前沿》
教育质量公平视域下残障大学生学习参与的概念诠释与实证研究——基于对17所应用型院校残障大学生的调查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理论的维度研究——评《英语翻译理论的多维度诠释及实践应用》
《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实践哲学诠释
李子洲对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革命精神的理论传承与实践诠释
“立法审计”:一个新概念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思考——基于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视角
大学国际性的历史诠释——读《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
Tiebout模型的一类变形及其理论诠释
企业相机治理理论探讨:模型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