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4)
- 2023(9004)
- 2022(7803)
- 2021(7273)
- 2020(5857)
- 2019(12996)
- 2018(12806)
- 2017(23515)
- 2016(12937)
- 2015(14607)
- 2014(13893)
- 2013(13173)
- 2012(11995)
- 2011(10939)
- 2010(10787)
- 2009(9816)
- 2008(8964)
- 2007(7865)
- 2006(6893)
- 2005(6070)
- 学科
- 济(44913)
- 经济(44866)
- 管理(29682)
- 业(24947)
- 企(19546)
- 企业(19546)
- 地方(15538)
- 方法(15158)
- 农(13486)
- 数学(13019)
- 数学方法(12726)
- 中国(12376)
- 学(11859)
- 教学(10643)
- 业经(9975)
- 理论(9581)
- 财(9543)
- 农业(9226)
- 地方经济(8814)
- 环境(8239)
- 制(7805)
- 贸(7609)
- 贸易(7602)
- 和(7311)
- 易(7260)
- 教育(6900)
- 学法(6604)
- 教学法(6604)
- 融(6467)
- 金融(6464)
- 机构
- 学院(169233)
- 大学(165360)
- 研究(62539)
- 济(57665)
- 经济(56078)
- 管理(55161)
- 理学(47060)
- 理学院(46288)
- 中国(45259)
- 管理学(45016)
- 管理学院(44721)
- 科学(43724)
- 京(36488)
- 农(34731)
- 所(33120)
- 研究所(30559)
- 中心(28740)
- 业大(28598)
- 农业(27888)
- 江(27371)
- 范(26687)
- 师范(26270)
- 财(25833)
- 院(23608)
- 技术(23220)
- 北京(22595)
- 州(22268)
- 省(21094)
- 师范大学(20856)
- 财经(20140)
- 基金
- 项目(119343)
- 科学(91093)
- 研究(85340)
- 基金(81377)
- 家(74339)
- 国家(73710)
- 科学基金(60729)
- 省(50290)
- 社会(49640)
- 社会科(46728)
- 社会科学(46716)
- 基金项目(43205)
- 划(42774)
- 自然(41089)
- 教育(40424)
- 自然科(40077)
- 自然科学(40063)
- 自然科学基金(39299)
- 编号(35834)
- 资助(32724)
- 成果(28719)
- 重点(28470)
- 发(27841)
- 课题(26875)
- 创(25074)
- 部(24128)
- 计划(24081)
- 创新(23475)
- 科研(23281)
- 年(22556)
共检索到256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孙瑞明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由此催生出"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和科学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简而言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徽
大单元教学是落实素养目标的一种教学范式。将大单元教学理解为“大容量”教学的误区,造成了教学只有“量”的堆积而未能实现“质”的转变。学习科学开启的宽广视域有助于深入剖析学习机制,从而领会大单元教学的意蕴,更好地把握教学转型。在情境化的知识观下,知识结构化不是指知识的静态组合,而是形成以概念为主成分的动态网络,通过概念转变可以提升知识结构化水平。相应地,教学不能仅仅教授专家结论,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应遵循全息整体观,从“宽而浅”转向“少而深”。大单元教学是“大视野”的教学,立足素养目标,以大概念为线索进行组织,因此呈现出多维关联的单元架构,并依据迭代的实施逻辑实现学生的学习进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应准确理解不同教学概念的内涵并加以融通,以确保素养目标的真正落实。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钱思杨 李泽熙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整体性和情境性的要求,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基于此,高中地理作业也应该顺应课程改革要求,进行整体性和情境性设计,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丹桂
季节变动分析与预测的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如果结合实例,能够对各项计算作出直观的解释和说明,并能够把握住季节预测的基本要领,那么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文对该内容的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季节变动 季节预测 教学探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张金运
教师的教学哲学是教师对其课程教学生活中的教学现象、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等整体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持续的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意义感受,对教师教学哲学亦提出了相应的变革要求。与之相应,在课程改革中审视并反思教师教学哲学的重构,是消解课程改革理论遭遇教师实践抵制和推进改革有效达成的可能性选择。
关键词:
教学哲学 课程改革 教师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卢加元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给审计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MOOC的规模化、开放性、碎片化等特点,阐述了MOOC应用于审计职业教育的适切性,探讨了MOOC环境下审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从教学理念、学习资源、学习支持以及学习评价四个维度提出了审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构策略。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卢加元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给审计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MOOC的规模化、开放性、碎片化等特点,阐述了MOOC应用于审计职业教育的适切性,探讨了MOOC环境下审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从教学理念、学习资源、学习支持以及学习评价四个维度提出了审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构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乔素亚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当下很多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将解题技能片面等同于问题解决能力,违背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的理念。以中职"概率与统计"单元为例,强调以问题解决能力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个人问题与观点的提出、多元化观点的表达与改进、概括升华形成社区知识与理论的过程。为期4周的1个单元的教改尝试,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学生习惯的"刷题式"学习方式,挑战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观点;学生在学习积极性、问题提出与描述能力、制定问题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变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叶玲娟 林文雄 吴祖建 吴冬青 郑长焰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作为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最基本单位,是高校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各高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已经呈现出结构失调、功能式微、环境杂乱等的生态困境。因此,教学生态的基层组织建设策略主要是要基于生态稳定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来重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并利用生态共生和群体动力原理来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的回归。
关键词:
基层教学组织 生态学 重构 回归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锋
新课程强调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由史到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为此,我们应该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来拓展深入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探究能力,这其中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便是史料教学法。一、史料教学法的优势傅斯年曾说"历史学就是史料学",没有史料支撑的历史观点是空洞的,是虚无缥缈的,是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的。史料教学法是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提供情境材料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传新
季节性人口流动是我国大多数内地县域的普遍现象,外源性劳务经济的繁荣对县域城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金寨作为一个典型的季节性人口流动县域,在农村居民迅速向城镇转移的同时,也面临着城镇化的工业化推动不足、中心城市的城乡联动作用薄弱、单纯依赖设施服务吸引等问题,而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农民对城镇化的多种需求、近域"双栖"城镇的涌现使城镇化逐渐形成新的路径模式。从金寨经验看,季节性人口流动县域城镇化需要在机制上完善城乡公平联动、在道路上更加尊重农民诉求、在动力上更加强调本土依托。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卢臻
<正>1.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教学情境越熟悉,越有可能认为所学是有用的,因而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就教学而言,教师创设情境是为了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并认识到知识的作用,那么合适的情境一定是学生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环境,熟悉是因为司空见惯,陌生是因为其中含有他们熟视无睹的新知,从而形成学习挑战,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经验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经验更多是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泥沙俱有,在情境中学习则是沙中淘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鲁正一 张广君
传统教学时间观以空间化的自然时间观和制度化的社会时间观为主,偶然性因被视为一种干扰和破坏而遭到排斥。基于关系思维、当代时间哲学及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基本立场,本文从个体意识时间、教学过程时间和日常生活时间三个维度,重新诠释了偶然性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教学中偶然性的基本特点和意义,并在偶然性的维度上,从人本取向、生成取向和生活取向三个方面,对教学时间进行了价值重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魏小娜 张学敏
深度学习视域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价值功能发生重要转型,从发展“关键能力”到培育“核心素养”,从促进“个体学习”到发展“社会参与与历史建构”,从获取“学科知识”到发展“专家思维”。相应的,深度学习视域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的质量标准也有待完善,主要从加强案例的“全息性”、凸显结构化“案例群”建设、重视案例的“高通路迁移”三方面着力,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的质量标准。深度学习视域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案例教学实施以大概念为引领,以案例群为媒介,以学习任务为驱动,整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实现案例教学价值功能的转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有生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已涉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对备课这一环节的改革尚未引起人们普遍关注。为弥补这一欠缺,我们扬弃了传统的备课形式,改变为单元目标备课。采用单元目标备课后,教学过程的实施、调整和控制呈现出流畅、灵活和有序的教学情境,对发掘教学的功能,不断逼近教学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学系统中的过程性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在这五种要素中,单元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结果等,都呈现着其自身的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