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1)
- 2023(12238)
- 2022(10052)
- 2021(9282)
- 2020(7306)
- 2019(15995)
- 2018(15659)
- 2017(29172)
- 2016(15491)
- 2015(17150)
- 2014(16801)
- 2013(16346)
- 2012(15059)
- 2011(13949)
- 2010(14284)
- 2009(13258)
- 2008(12994)
- 2007(11635)
- 2006(10739)
- 2005(9863)
- 学科
- 济(68306)
- 经济(68246)
- 管理(44904)
- 业(43285)
- 企(33765)
- 企业(33765)
- 地方(24142)
- 中国(23972)
- 农(21470)
- 方法(18594)
- 业经(17751)
- 农业(15172)
- 数学(15061)
- 数学方法(14855)
- 地方经济(13802)
- 发(13204)
- 财(12877)
- 制(12729)
- 环境(12586)
- 技术(12547)
- 银(12484)
- 银行(12473)
- 融(12373)
- 金融(12371)
- 学(12261)
- 行(12216)
- 贸(11954)
- 贸易(11940)
- 和(11778)
- 易(11476)
- 机构
- 学院(220456)
- 大学(213682)
- 济(88021)
- 经济(85909)
- 管理(81638)
- 研究(80379)
- 理学(68668)
- 理学院(67817)
- 管理学(66715)
- 管理学院(66278)
- 中国(61370)
- 科学(49530)
- 京(46776)
- 所(40977)
- 财(39831)
- 研究所(36923)
- 中心(36302)
- 江(35640)
- 农(34876)
- 范(32678)
- 师范(32386)
- 财经(30538)
- 北京(29979)
- 院(29660)
- 州(29373)
- 业大(29225)
- 经(27423)
- 农业(26776)
- 技术(25773)
- 师范大学(25550)
- 基金
- 项目(143275)
- 科学(113357)
- 研究(110298)
- 基金(99532)
- 家(86317)
- 国家(85515)
- 科学基金(72936)
- 社会(69034)
- 社会科(65453)
- 社会科学(65440)
- 省(59207)
- 基金项目(51737)
- 教育(49452)
- 划(49086)
- 编号(47049)
- 自然(44192)
- 自然科(43002)
- 自然科学(42992)
- 自然科学基金(42166)
- 资助(39251)
- 发(38291)
- 成果(38234)
- 课题(33677)
- 重点(33023)
- 创(31077)
- 发展(31055)
- 展(30512)
- 部(29924)
- 创新(28899)
- 年(28128)
共检索到351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鸿明
西安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但这种科技优势却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是因为存在着科技资源的"分隔"、"分离"、"分散"等三分问题。以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西咸新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为组成部分,提出并构建西安大区域发展战略。该战略的提出进一步理清了西安统筹科技资源面临的巨大机遇和必要性,为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强大的牵引力量。西安统筹科技资源需要根据大区域发展战略下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有效破解科技资源"三分"问题,只
关键词:
统筹科技资源 大区域发展战略 西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赛 周绍东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的是在各地区产业的统筹协调中推动地区经济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对产业的区域分工程度进行测度能够为未来的产业选择提供依据。文章通过改进和融合结构相似系数与偏离-份额分析法,设计了区域产业分工指数Dj,适用于衡量区域内部产业分工程度;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产业发展潜力指数Zik,适用于识别地区优势产业,确定重点发展产业。这两种指数能够综合反映区位自身优势、整体分工定位以及产业自身特点等状况。文章以京津冀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4个经济区域的工业产业为案例,进行经济区域内与经济区域间分工的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区域产业分工与产业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其相互作用既受到市场选择的影响,也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地区产业政策需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与自身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应在具有良好基础、资源优势的产业中选择利于区域发展战略分工的产业;同一地区在不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角色不同,应据此制定地区对外产业政策与市场策略。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主导产业选择 区域产业分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颖 尹昌斌 程磊磊
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借鉴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在深入剖析统筹城乡发展五大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典型模式,并归纳了现阶段各地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重点,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的相关政策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文
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内涵在于既要统筹区内经济发展,也要统筹区际经济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
统筹 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一体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珏 李琳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内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进行测度;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从空间差异和结构差异双重维度,探寻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地区差距的来源;运用σ和β收敛,检验各大战略区域内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是否存在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整个样本时期,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依次高于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和京津冀。(2)从空间维度看,超变密度是重大战略区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3)从技术结构维度看,纯技术效率差距是导致京津冀、长三角及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来源于纯技术进步差距和规模效率差距。(4)从要素结构维度看,能源利用生产率差距是导致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区域则主要来源于污染治理生产率之间的差距。(5)从收敛检验结果看,重大战略区域内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存在绝对俱乐部收敛和条件俱乐部收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史育龙 王君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钟城 吴振华
区域发展不协调本质上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基于我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划分,对其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显示:八大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变化较为平稳,2004年后出现比较一致的上升趋势,但城乡统筹与经济发展不成一致正相关,各大区域的差异性明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方维慰
信息化是新一轮区域发展的机遇,为了让不同的地域共享信息化的福祉,必须统筹信息化的区域建设。本文论述的区域信息化的统筹发展就是以公平高效、地区协调、城乡互动为宗旨,遵照市场配置与政府管理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利用规划、政策、法规、金融等手段,扶持信息化的重点地区、影响信息要素的区位决策、平衡区域的信息关系,以推动区域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 信息化 统筹 发展原则 举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柳笛 李宇明 白秀广 肖斌 李新生 李三原
茶业作为中国农业的特色产业、山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举足轻重。在阐述“三茶”统筹战略的时代背景基础上,分析中国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三文化”开创茶旅体验新模式、“五联通”构建茶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三创新”促进茶叶科技原创力的战略导向与“链主”引领、“链队”带动、“链农”增收的实现路径,统筹“三茶”发展,聚焦文化赋魂、科技赋能,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省域综合产值超千亿元。
关键词:
“三茶”统筹 茶文化 茶产业 茶科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柳笛 李宇明 白秀广 肖斌 李新生 李三原
茶业作为中国农业的特色产业、山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举足轻重。在阐述“三茶”统筹战略的时代背景基础上,分析中国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三文化”开创茶旅体验新模式、“五联通”构建茶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三创新”促进茶叶科技原创力的战略导向与“链主”引领、“链队”带动、“链农”增收的实现路径,统筹“三茶”发展,聚焦文化赋魂、科技赋能,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省域综合产值超千亿元。
关键词:
“三茶”统筹 茶文化 茶产业 茶科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健 程瑞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缩小区域差距、兼顾“两个大局”的现实选择。在这一战略框架内形成的西部开发、中部“隆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由此形成的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新的联动关系,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更加有力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统筹 区域发展 西部大开发 东北振兴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建刚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各有四次。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形成新质生产力,使生产方式有一个质的飞跃。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使工业的形态、组织方式、规模发生质的改变。世界工业现代化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质量提升是工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产业升级是工业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工业现代化的演进趋势呈现出非线性。中国式工业现代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显著的不同特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由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所决定的。中国的工业化是世界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到世界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酝酿的今天,中国式工业现代化要真正实现,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立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构建完整、高效、科学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建刚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各有四次。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形成新质生产力,使生产方式有一个质的飞跃。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使工业的形态、组织方式、规模发生质的改变。世界工业现代化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质量提升是工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产业升级是工业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工业现代化的演进趋势呈现出非线性。中国式工业现代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显著的不同特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由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所决定的。中国的工业化是世界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到世界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酝酿的今天,中国式工业现代化要真正实现,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立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构建完整、高效、科学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评析 ,作者从 6个方面对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及布局调整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新的发展观 ;(2 )新的区域经济布局 ;(3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4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5 )打造区域经济区 ,在西部主要是打造成渝经济区 ;(6)向东南亚、南亚、中亚进军。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 战略 布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晓路 武友德
“统筹区域发展”思想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宗旨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本文把整个泛珠三角区域分成西南省区、中部省区和东部沿海省区,并对其资源、要素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提出基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区域合作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