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0)
2023(5698)
2022(4916)
2021(4552)
2020(3799)
2019(8038)
2018(8093)
2017(14910)
2016(7701)
2015(8523)
2014(7824)
2013(7333)
2012(6776)
2011(5887)
2010(5982)
2009(5505)
2008(5405)
2007(5120)
2006(4340)
2005(3664)
作者
(19522)
(16338)
(16274)
(14988)
(10306)
(7701)
(7219)
(6124)
(6019)
(5697)
(5397)
(5392)
(5073)
(5072)
(4818)
(4800)
(4713)
(4694)
(4665)
(4504)
(3931)
(3899)
(3720)
(3702)
(3696)
(3545)
(3543)
(3523)
(3244)
(3119)
学科
管理(31189)
(28008)
(27103)
企业(27103)
(24154)
经济(24136)
技术(14229)
技术管理(11349)
环境(9691)
方法(9283)
中国(8528)
业经(8305)
(7801)
理论(7247)
(7014)
(6295)
(6138)
数学(5978)
地方(5906)
数学方法(5884)
(5492)
产业(5380)
(5235)
教育(5094)
(4818)
银行(4813)
规划(4662)
(4643)
(4629)
(4604)
机构
学院(101165)
大学(98083)
管理(41993)
(38555)
经济(37735)
理学(36178)
理学院(35811)
管理学(35328)
管理学院(35118)
研究(29976)
中国(22748)
(19889)
(18041)
科学(17671)
(16064)
中心(14440)
财经(13993)
(13845)
师范(13745)
(13403)
(13169)
(12564)
北京(12187)
业大(12089)
研究所(12073)
技术(12068)
商学(11875)
商学院(11749)
(11315)
经济学(11059)
基金
项目(69788)
科学(56806)
研究(55256)
基金(49173)
(41713)
国家(41288)
科学基金(37148)
社会(36295)
社会科(34427)
社会科学(34416)
(30275)
基金项目(26475)
教育(25368)
(23999)
编号(22551)
自然(22102)
(21685)
自然科(21617)
自然科学(21612)
自然科学基金(21258)
创新(19005)
成果(18288)
资助(17514)
课题(16080)
重点(15646)
(15493)
国家社会(14831)
项目编号(14675)
(14379)
(14377)
期刊
(43826)
经济(43826)
研究(28806)
中国(24738)
管理(18664)
教育(16849)
(14991)
科学(12768)
学报(11950)
技术(10380)
(10018)
大学(9734)
学学(8929)
科技(8334)
业经(8015)
(7969)
金融(7969)
图书(6799)
农业(6760)
经济研究(6721)
财经(6691)
(6239)
论坛(6239)
(5895)
技术经济(5762)
(5300)
职业(5121)
书馆(4970)
图书馆(4970)
问题(4963)
共检索到152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徐冠华  
本世纪,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在当前发展的趋势下,准确把握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创新的文化环境,对完成科教兴国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先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探讨科技发展的新的态势及其观念变革的影响,并分析创新与文化的关系,指出了当前我国建立创新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就构建我国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提出几点建议和体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在当前发展的趋势下,准确把握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创新的文化环境,对完成科教兴国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探讨了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及其观念变革的影响,分析了创新与文化的关系,指出了当前我国建立创新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构建我国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提出了几点建议和体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袁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态势,但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大量投入,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9%,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却很大。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15%左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颖  苏一丹  丁宇  
做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并把实践育人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对于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然斌  欧阳强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以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的发展。良好和谐的金融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化,从而有力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这样的金融环境包括高效率银行融资,激励风险投资的金融制度,有利于风险配置的金融市场机制以及适当的金融政策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蹇兴东  
论述了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是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所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从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模式和提高导师素质三方面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齐守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财政体制的科学化。科学的财政体制要求遵循分工规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分工关系以及公共权力机构内部横向、纵向财政管理责权的科学合理分工关系,明确划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彤  龙如银  李文博  
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处在供需结构不平衡、技术更新快、政策支持多、试点项目新的发展初期,作为电动汽车能量补给的重要配置设施,急需合理供给、适度超前布局。由于存在投资规模大、出资权责不清、供给主体单一、风险多元化、配套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充电基础设施"缺位"和"错位"现象并存。对此,可从财政支出中的直接投资、政府采购和财政补贴及财政收入中相关税费减免优惠和预算安排等,为即将步入快速发展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创造良好的财政环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玉泽  罗能生  刘文彬  
如何处理"降杠杆"与"促创新"的关系,寻求既能促进创新又能规避债务风险的企业杠杆率,是当前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风险三个维度构建企业创新评价体系,以2010—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固定效应及Probit模型对什么样的杠杆率有利于企业创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杠杆率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则呈"U型";一般而言,杠杆率小于43.01%时能够促进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同时降低创新风险,但是当杠杆率超过43.01%,随着杠杆率的继续提升,创新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与短期杠杆相比,长期杠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创新产出;与银行借贷杠杆相比,商业信用杠杆无法有效支持企业的创新产出,同时创新风险效应显著。此外,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研究表明,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企业规模及所属行业的技术特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杠杆率区间在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中亦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依据企业具体情况,优化企业杠杆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落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为去杠杆背景下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平  许家云  张庆昌  
智力跨国外流究竟是提升了外流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是导致创新人才流失而削弱了技术创新能力?文章在人力资本异质性的开放经济框架内,将智力外流引入技术创新生产函数,从理论上探讨了智力外流与外流国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构造智力外流指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智力外流与中国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形关系,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智力外流水平处于倒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因此,鼓励和合理引导人才国际流动对于提升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俊红  刘怡  
本文在理论分析市场整合影响区域创新空间收敛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价格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区域的市场整合程度,并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空间β收敛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整合对区域创新空间收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创新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而且由于当前阶段"极化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整合加剧了区域创新的空间发散;更换空间权重以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整合通过影响创新要素的流动,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收敛产生影响。本文结论为市场整合促进中国区域创新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戴万亮   林小燕  
如何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是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基于WSR方法论,结合NCA与fsQ CA两种方法,以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为案例样本,从组态视角探讨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效率关系。研究发现:(1)单个创新环境要素并不构成实现高区域创新效率的必要条件;,(2)2类创新环境要素组态能有效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分别是科技注意力驱动下的“数字基础设施-财政”双重支持型以及科技注意力欠缺下的“知识产权治理-金融”双重弥补型;(3)各地区实现高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以“数字基础设施-金融”双重支持型为主,中部地区以知识产权治理引领型为主,西部地区以金融带动型为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陶双桅  任光宇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就金融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抑制经济波动。当融资方式可以完全替代时,若银行收紧信贷,企业可从金融市场获得融资,信贷总量的减少不会影响企业经营。但当直接融资无法完全代替间接融资时,部分企业不得不依赖于银行贷款,使得外部冲击可以通过银行中介渠道放大对波动的影响。针对跨国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有利于降低波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崔军  朱志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居民收入来源不断拓宽,收入快速增长,1978至2009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6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18倍。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矛盾亦在不断积聚并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史耀斌  
财政体制机制由财政收入制度、财政支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预算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机制"五位一体"共同构成,是中央政府引导各类经济主体及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指挥棒"。1994年以来,通过不断深化财税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符合社会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