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6)
- 2023(10306)
- 2022(9240)
- 2021(8821)
- 2020(7305)
- 2019(17072)
- 2018(17193)
- 2017(33206)
- 2016(18082)
- 2015(20411)
- 2014(20507)
- 2013(20243)
- 2012(18769)
- 2011(16709)
- 2010(16725)
- 2009(15163)
- 2008(14758)
- 2007(13106)
- 2006(11487)
- 2005(10066)
- 学科
- 济(70911)
- 经济(70737)
- 管理(52121)
- 业(48760)
- 企(41701)
- 企业(41701)
- 方法(35088)
- 数学(28660)
- 数学方法(28231)
- 中国(20185)
- 农(19136)
- 财(17560)
- 业经(17063)
- 学(16970)
- 理论(14951)
- 地方(14209)
- 和(13917)
- 农业(12739)
- 制(12161)
- 技术(11446)
- 贸(11421)
- 贸易(11415)
- 教育(11387)
- 务(11268)
- 财务(11203)
- 财务管理(11181)
- 易(11055)
- 环境(10645)
- 企业财务(10559)
- 银(10340)
- 机构
- 大学(255476)
- 学院(252560)
- 管理(103936)
- 济(94512)
- 经济(92191)
- 理学(90151)
- 理学院(89121)
- 管理学(87398)
- 管理学院(86945)
- 研究(82178)
- 中国(60642)
- 京(55700)
- 科学(53238)
- 财(44133)
- 所(41147)
- 农(39135)
- 业大(38128)
- 研究所(37456)
- 中心(37446)
- 江(36674)
- 北京(35667)
- 财经(35352)
- 范(34805)
- 师范(34531)
- 经(31897)
- 农业(30347)
- 州(30161)
- 院(29798)
- 师范大学(27950)
- 技术(26953)
- 基金
- 项目(174521)
- 科学(136684)
- 研究(129127)
- 基金(125300)
- 家(108309)
- 国家(107356)
- 科学基金(92666)
- 社会(80016)
- 社会科(74849)
- 社会科学(74825)
- 省(68412)
- 基金项目(67139)
- 自然(60835)
- 教育(59474)
- 自然科(59406)
- 自然科学(59394)
- 自然科学基金(58298)
- 划(57446)
- 编号(53998)
- 资助(51978)
- 成果(44262)
- 重点(38324)
- 部(37982)
- 课题(36593)
- 发(36011)
- 创(35860)
- 项目编号(33711)
- 科研(33324)
- 创新(33263)
- 大学(32957)
- 期刊
- 济(104095)
- 经济(104095)
- 研究(76381)
- 中国(48542)
- 学报(40281)
- 管理(37618)
- 科学(37349)
- 农(35366)
- 教育(33218)
- 财(32713)
- 大学(30431)
- 学学(28086)
- 农业(24781)
- 技术(23137)
- 融(18942)
- 金融(18942)
- 图书(17391)
- 业经(16858)
- 财经(16443)
- 经济研究(15438)
- 经(13839)
- 理论(13528)
- 统计(13306)
- 问题(13218)
- 科技(13157)
- 技术经济(12713)
- 实践(12678)
- 践(12678)
- 情报(12107)
- 业(12095)
共检索到371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世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德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美国社会研究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社会指标运动”。参与这场运动的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统计学家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目的在于探索建立一套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弥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不足,借以全面地系统地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反映社会福利的提高情况,为研究社会与经济、科技的协调发展问题提供数据。在美国社会指标运动的影响下,其他一些国家和国际性组织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厉有为
重视统计工作,过不是我们主观地在这里想,在这里喊,要大家重视统计工作。说统计工作重要,也不是开什么会,就说什么重要,不是那么回事。不但我们统计部门要充分认识,而且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明
从全社会商品流通出发,建立全社会、立体型商业统计商业统计改革要与整个统计管理体制和商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相配套。由于我国商业体制改革出现了多元化商业结构,加之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改革形成的城乡结合的互为依托的多渠道商品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泽龙
所谓科学,是指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以及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科学兴教是指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实践,即大力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一为什么要“科学兴教”?第一,科学是人类历史进步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泽厚
一本普及“三产”科学知识、提高“三产”统计水平的好书──评《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学》张泽厚由北京商学院陈敢教授和四川省统计局吴祥云高级统计师主编的《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学》一书,已由冶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明了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远志,冀明星
一、必须建立全社会的建筑业统计报告制度 建筑业是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之一,也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部门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没有把建筑业当作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长期依附于基本建设,成为单纯提供劳务的部门。也没有把建筑业统计摆在应有的位置上。统计资料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和各级、各部门管理的需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曲卫彬 栗方忠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规律的科学──关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思考曲卫彬,栗方忠(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然而关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国际国内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国内,(经济)统计学界比较大的讨论有有两次,一次在SO...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廷敏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适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是一 种有别于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知识经济是以产权化的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产品一旦变成知 识产权,其附加值就将成倍的上涨。对于中国这样的制造大国,辛勤劳动的成果但附上国外的知识产权(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都庆
加强统计科学研究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刘都庆新年伊始,本刊方跨入第二个十年强调进一步搞好统计科学研究,恰其时矣!随着全国经济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统计工作改革也在深化。国家统计局的改革举措,一个一个地陆续出台。这些改革举措如何因地制宜地贯彻执行,在实践中如...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丁培
科学数据使用统计是科学数据使用计量的重要构成,是科研学术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比三类数据使用计量的效果及应用难度,文章认为使用统计计量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在梳理研究现状基础上,文章分析数据使用统计的利益相关方,结合数据自身特点,总结流程,并重点阐述数据收集、规范、清洗、报告等关键流程问题,最后提出思考与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章梅芳 张馨予
1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内化与延伸科学社会学创始人R·默顿认为,科学富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价值和规范的综合”[1]。换言之,科学精神以科学家为载体,以规范的形式内化为科学家的品德或良心。默顿提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这四条规范是迄今为止影响最为深远的对科学精神气质的概括。
关键词:
科学普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友孚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将对统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统计是为各个经济部门和各类企业收集、整理,加工有关社会经济数据,提供整个国民弪济信息的有效工具,它是通过大量的现象观察,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为有效的决策和计划提供客观依据。“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还指出,即使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它的广泛发展也会产生某种盲目性,必须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如何做到自觉的运用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利用经济杠杆和法律,行政的手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杜建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大力提高我国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文明建设进程的现实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
农民 道德文化素质 科学发展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