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8)
- 2023(557)
- 2022(401)
- 2021(390)
- 2020(283)
- 2019(632)
- 2018(659)
- 2017(1060)
- 2016(645)
- 2015(752)
- 2014(666)
- 2013(587)
- 2012(560)
- 2011(554)
- 2010(570)
- 2009(406)
- 2008(426)
- 2007(418)
- 2006(391)
- 2005(249)
- 学科
- 济(1746)
- 经济(1744)
- 管理(1344)
- 中国(1173)
- 业(928)
- 地方(895)
- 教育(769)
- 企(719)
- 企业(719)
- 技术(642)
- 农(589)
- 业经(570)
- 教学(543)
- 理论(497)
- 制(457)
- 银(448)
- 银行(448)
- 行(439)
- 技术管理(422)
- 农业(413)
- 研究(395)
- 政治(381)
- 工作(379)
- 学校(375)
- 地方经济(368)
- 发(364)
- 融(360)
- 金融(360)
- 思想(351)
- 学法(346)
- 机构
- 大学(6502)
- 学院(5970)
- 研究(2227)
- 济(2135)
- 经济(2060)
- 管理(1981)
- 中国(1793)
- 理学(1638)
- 理学院(1610)
- 管理学(1557)
- 管理学院(1542)
- 京(1431)
- 江(1303)
- 科学(1288)
- 财(1164)
- 教育(1123)
- 中心(1064)
- 技术(1021)
- 范(1008)
- 师范(1001)
- 院(959)
- 州(942)
- 北京(925)
- 委(919)
- 所(915)
- 农(872)
- 省(870)
- 业大(852)
- 职业(835)
- 部(808)
共检索到12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焰新
通过需求拉动、利益驱动、优势带动提供持续、强大的动力,是协同创新得以实现的关键。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开展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创新,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是行业特色大学参与协同创新的基本路径。推进协同创新,需要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选准推进协同创新的主攻方向;需要坚持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参与协同创新各方的积极性;需要坚持优势带动,逐步扩大和深化协同创新领域;需要坚持科教融合,聚焦创新人才培养,从而加快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建设的步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开展协同创新,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创新主体分散,资源重复配置、利用率低以及利益失调等问题;可以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和资源,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新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体的主动性,促使"产、学、研、用"等创新主体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创新是行业特色高校发展壮大的战略选择。作为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行业科技进步的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宏伟
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是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意识上强化协同是基本前提,在推进实施上强化规划是重要基础。在机制建设上强化联合攻关是关键所在,在搭建平台上强化开放创新是根本保障。协同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开展协同创新,既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具体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焰新
坚持"中国特色",以推动行业发展能力提升为重点,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坚持"世界一流",以国际一流为标准,大力推进国际化。强化绩效评价,坚持推进以学术卓越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与形成与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通过政治、法律、经济等手段发展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是分不开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治亚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公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子镐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秉林 胡和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当前,清华大学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和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全面总结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汉光
从宏观经济发展过程来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其必然性。宁波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更好、迫切性更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优化经济生产要素配置,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以宁波为例,提出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并从当前所面临的形势角度,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考。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经济结构 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特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万清祥 魏海勇
行业特色大学是在与行业发展的互动中形成的,其发展走向与国家、社会在行业领域的重大需求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在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但就行业特色大学近3年的协同创新实践来看,仍然存在性质定位未上升到办学理念层面,功能设定天然缺失、协同动力不足、深度合作不多、责任边界不清、忽视学术创新与应用等现象,甚至出现"有协同、无创新"怪象。优化行业特色大学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必须创新学校发展理念,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组织创新,组建校际或产业联盟,凸显实际创新贡献并营造"育人为本"文化。
关键词:
行业特色大学 协同创新 育人为本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灿明
"办特色、创一流"是高水平行业型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高等教育领域激烈竞争、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拓展大学生命力和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当前行业型高校办学过程中存在政府放权不够、社会需求难以满足和高校自身定位不准、治理能力欠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有赖于政府优化布局、完善分类管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还有赖于行业支持和社会推动;另一方面,高水平行业型高校要紧紧围绕彰显特色这一中心,多措并举办出特色,实现在不同方位争创一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荣
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国家全面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大发展战略,对于切实实现高等教育发展引领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发展分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贯彻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和提升煤炭行业特色大学建设,有利于高等教育为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和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董新伟 韩影
行业划转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是我国区域经济和行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面对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历史机遇和挑战,行业划转院校必须深入开展多维度的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凸显自身的行业特色和优势,为构建区域和行业创新体系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
推进 划转院校 协同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鸿全 周小波 高大海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前协同创新的瓶颈和障碍主要是各协同主体在价值观念及利益趋向上的背离、资源条块分割、管理上的各自为政以及保障机制的缺失。高校在协同创新链条中应协助政府作好规划、协调各方利益、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校角色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费新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才能具有长远的竞争力。本文结合湖州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 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