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7)
- 2023(8875)
- 2022(7995)
- 2021(7662)
- 2020(6317)
- 2019(14759)
- 2018(14876)
- 2017(28731)
- 2016(15685)
- 2015(17715)
- 2014(17652)
- 2013(17494)
- 2012(15882)
- 2011(14194)
- 2010(13923)
- 2009(12450)
- 2008(11839)
- 2007(9982)
- 2006(8552)
- 2005(7216)
- 学科
- 济(58914)
- 经济(58848)
- 管理(43876)
- 业(41309)
- 企(35075)
- 企业(35075)
- 方法(29512)
- 数学(25473)
- 数学方法(25189)
- 农(15054)
- 学(14578)
- 中国(14416)
- 财(13976)
- 业经(13144)
- 地方(12206)
- 理论(10749)
- 和(10601)
- 农业(10130)
- 贸(10077)
- 贸易(10073)
- 教育(9762)
- 易(9760)
- 技术(9750)
- 环境(9638)
- 务(9270)
- 财务(9212)
- 财务管理(9198)
- 制(9190)
- 企业财务(8713)
- 划(8454)
- 机构
- 大学(218268)
- 学院(215898)
- 管理(89775)
- 济(80065)
- 理学(78915)
- 经济(78192)
- 理学院(78057)
- 管理学(76731)
- 管理学院(76362)
- 研究(69077)
- 中国(49233)
- 京(46354)
- 科学(45690)
- 财(34999)
- 所(34320)
- 农(34255)
- 业大(34215)
- 研究所(31739)
- 中心(31001)
- 江(29504)
- 北京(29084)
- 范(29053)
- 财经(28991)
- 师范(28780)
- 农业(27053)
- 经(26435)
- 院(25345)
- 州(24590)
- 技术(23471)
- 师范大学(23403)
- 基金
- 项目(156417)
- 科学(122237)
- 研究(114269)
- 基金(112862)
- 家(98029)
- 国家(97211)
- 科学基金(83672)
- 社会(69451)
- 社会科(65625)
- 社会科学(65607)
- 省(61529)
- 基金项目(61194)
- 自然(56075)
- 自然科(54736)
- 自然科学(54726)
- 自然科学基金(53715)
- 教育(52263)
- 划(51788)
- 编号(47392)
- 资助(45999)
- 成果(37983)
- 重点(34341)
- 部(33869)
- 创(32668)
- 发(32512)
- 课题(31931)
- 创新(30333)
- 科研(30210)
- 项目编号(29643)
- 大学(29326)
共检索到298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成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马克思文本研究有助于矫正对马克思文本的误读、误解、误用,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文本的真实思想内容,揭示其当代价值的意义,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平。要开展对马克思文本的研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拥有全面、系统反映马克思思想的文本和正确解读文本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本研究 正确解读 科学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则
马克思的市场学说可以按顺序归结为五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这五个方面分别是:市场的本质——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市场;市场的特征——作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现象形态的市场;市场的结构——作为反映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市场;市场的职能——作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市场学说史——对前人市场学说的评价。本文着力从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整体出发,系统还原再现其市场学说的本意和方法论,为人们重新看待市场问题、重新评价马克思的市场学说、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市场理论提供较为可靠的研究起点。
关键词:
马克思 市场学说 市场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平
福建师范大学黄雯博士撰写的《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一书,是一部在马克思文本分析上下了很大功夫的专著。作者对散见于马克思著作、手稿、笔记、书信中有关人和自然关系的论述作了细心整理、归纳,详细分析了19世纪40年代初、40年代中后期和50年代后马克思的人和自然关系思想,以及马克思是如何由抽象论述转而"把人和自然关系的
关键词:
人和自然 马克思 文本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毕蓝心
马克思的“资本”概念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跟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和《资本论》这四本经典著作的书写轨迹可以明显发现:马克思早期主要受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思想的影响,对资本的理解大都集中在物的维度,直到《雇佣劳动与资本》后马克思提出“社会生产关系”一词,对资本的理解上升到社会关系层面,标志着马克思对资本概念的理解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今,新时代背景下的“资本”身影依然活跃,基于新时代视角对于马克思“资本”概念的解读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资本 资本概念 社会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冰
<正>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从马克思本人思想的变化、发展中去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关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开创过程中的思想转变,这是从方法论层面正确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前提。只有解决了方法论的问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转向才算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陈雪莹 陶秦青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前后经历了萌芽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发展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深化期:《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接近完成期:《资本论》研究和完成期四个阶段;凝结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马克思《资本论》基础,贯穿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精髓。
关键词:
价值形态理论 货币理论 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琳
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还有待进一步的改革与优化,应当坚持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导向,创造性地利用马克思关于货币金融的经典理论,建设体系更加完善、活力更加强劲、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对实体经济支持更加有效的金融体系。马克思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数十年,创造了完备而特色鲜明的经济理论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激活金融市场活力,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卓今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直接进入操作层面,它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是长期以来持续讨论的有关"美学和历史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从文本出发讨论历史运动和审美的一般规律,对象和参照系有时互相缺位,不能构成对立统一关系。其次是"文化研究"是一个笼统的文论现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与非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有待进一步区分。本文着重探索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部结构,尝试从打破孤立状态并回到文艺现实,批评家自身的意识形态结构以及形成批评理论的诸环节等方面来破解上述难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仕军
深化对马克思企业理论的研究既有助于澄清一些人认为“马克思没有企业理论”的误解,也有助于纠正企业理论研究中“言必称西方”的倾向,还可以为我国的企业改革实践提供指导。研究的途径有“回到马克思”、“依据变化了的实际分析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合理内核’与时代局限”、“批判性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企业理论”等。
关键词:
马克思 企业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燕
生态自由观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基础和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生态自由除了具有自由的基本特质,如相对性、历史性、条件性之外,同时也是个体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基础,而且强调人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与时间、空间的关联性。真正的生态自由是以自然的存在和延续为基础和前提,以人的发展、人的需要、人的解放为最终归宿。其中,人类能力的全面提升是实现生态自由的主体条件;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实现生态自由的重要内容;人的解放是实现生态自由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自由 生态自由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晓丽
5月21-23日,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协办的"新时代的文本与实践——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之江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来自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名硕博士研究生们参与了本次论坛。与会嘉宾围绕建党百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等主题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灿
西方产权理论风行中国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才开始马克思产权经济思想的研究,但由于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阶级立场、基本方法、"范畴口径"等的不同甚至对立,使它们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通约性"问题,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兰久富 周竹莉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一种完善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目的、生活中最高的善以及衡量社会进步尺度的看法中。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有两种目的,即满足生存需要和实现本质力量,其中实现本质力量是高于满足生存需要的超功利目的。马克思认为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生活中最高的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善是完善论意义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完善论思想也包含这种善的观念。马克思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完善标准,用以衡量和评价各个社会的善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某种正义论,而是追求人的发展的完善论。
关键词:
马克思 完善论 劳动 人的发展 自我实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祥松
马克思产权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产权的含义和本质 :认为产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归属性的关系或权利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权利 ;产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权利 ;产权的权能结构既可以是统一的 ,也可以是分离的 ;产权具有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的保障功能
关键词:
马克思 产权 产权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