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0)
2023(3040)
2022(2323)
2021(2097)
2020(1498)
2019(3387)
2018(3160)
2017(5787)
2016(3075)
2015(3314)
2014(3393)
2013(3483)
2012(3332)
2011(3293)
2010(3450)
2009(3449)
2008(3256)
2007(3352)
2006(2998)
2005(2416)
作者
(9189)
(8123)
(7824)
(7421)
(4846)
(3769)
(3495)
(3038)
(2995)
(2892)
(2744)
(2572)
(2524)
(2517)
(2341)
(2318)
(2231)
(2174)
(2143)
(2125)
(2035)
(1948)
(1886)
(1880)
(1818)
(1791)
(1786)
(1690)
(1676)
(1595)
学科
(21306)
(17062)
经济(17049)
(15058)
农业(14339)
业经(8784)
(7400)
企业(7400)
农业经济(6680)
管理(6482)
地方(5524)
(5392)
中国(5135)
发展(5058)
(5055)
(4837)
(4645)
(4539)
农村(4522)
收入(4154)
建设(4059)
经济建设(3429)
方针(3347)
分配(3339)
及其(3270)
方法(3265)
土地(3257)
(3172)
政策(3145)
人口(3085)
机构
学院(50737)
大学(46373)
(21686)
经济(21150)
管理(19422)
研究(17031)
理学(16519)
理学院(16361)
管理学(16171)
管理学院(16059)
(14862)
中国(13710)
农业(10170)
科学(9221)
(9045)
(8968)
中心(8461)
(8451)
业大(8353)
(7935)
(7151)
师范(7124)
研究所(7084)
财经(6856)
(6852)
(6716)
(6429)
农业大学(6341)
经济学(6149)
(6080)
基金
项目(31534)
研究(25985)
科学(25121)
基金(22514)
(18835)
国家(18576)
社会(17907)
社会科(16627)
社会科学(16624)
科学基金(15985)
(13354)
基金项目(11996)
编号(11643)
教育(10645)
(10469)
(10087)
成果(9495)
(9098)
(8285)
自然(8200)
自然科(7992)
自然科学(7992)
资助(7947)
自然科学基金(7853)
课题(7778)
国家社会(7371)
(7110)
发展(7101)
(6971)
(6928)
期刊
(33935)
经济(33935)
(21922)
农业(13974)
研究(13710)
中国(12148)
业经(10063)
科学(7973)
农业经济(7546)
农村(6985)
(6985)
学报(6903)
(6702)
金融(6702)
大学(6210)
学学(6091)
(5918)
管理(5790)
农村经济(4631)
问题(4515)
(4246)
社会(4123)
(4002)
社会科(3823)
社会科学(3823)
教育(3768)
经济问题(3708)
技术(3572)
经济研究(3463)
财经(3076)
共检索到79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伟斌  毛迎春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定,这是深入推进"三农"工作、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农业农村充分发展、城乡均衡和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2017年12月15—17日,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浙江省农业经济学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协办的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应良  尹朝静  鄂昱州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成功地养活了20%多的人口,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并且很好支撑了整个宏观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改革发轫于农村,开启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调整。40年来中国农业农村改革砥砺前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回顾和总结中国农业农村改革40年的伟大实践,积极探索和研究农业经济理论前沿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锡文  
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每年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2018年的新年年会。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内容非常丰富、非常重要。我想借这个机会,就乡村振兴谈两点个人的认识,供大家参考。第一是为什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红玉  夏显力  霍学喜  
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青年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省农业经济学会、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2014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院长(系主任/所长)联谊会"于2014年10月24—26日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晓欢  
(一)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设计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和高质量举措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以往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相比,具有较大创新,不仅提出了时代性新标准,还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也提出了全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思路。第一,强调全面发展,并提出了更高标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与以往美丽乡村建设相比出现了较大变化。由生产发展变为产业兴旺,要促进三产融合,达到繁荣兴旺的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敬锁  于文成  郭琦  褚倩倩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22年12月8—9日,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联合青岛农业大学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和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承办的“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2022年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并在北京、青岛设有两个线下会场。本次会议主题为“大食物观、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合光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本文对乡村振兴主体及主体之间关系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激活乡村振兴主体积极性的措施,探讨了这些主体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总设计师、人民公仆、村干部、村民、各类智囊以及其他参与者是我国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各参与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各有功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构想,需要各参与主体充分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把伟大蓝图一步步转化为梦想成真的现实。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浓墨重彩描绘了乡村振兴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也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句话20个字,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设定的新的战略目标,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提出,要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德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其中,如何更好地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中,先应明确方向性、原则性重大问题,再引领基层和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赋予首创精神。党的十九大以来,基层多地多部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诸多宝贵智慧和有益尝试。一是党建引领、支部带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张克俊  虞洪  高杰  周小娟  苏艺  
一个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衰退现象并不是必然会出现的规律,关键是找准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和乡村振兴的时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高度契合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城乡关系演变规律,又是党中央着眼于四化同步、着眼于全面实现现代化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四川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全国一般性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道路选择。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应是:以深度贫困和衰退重点地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以村庄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突破口,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根本路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浓墨重彩描绘了乡村振兴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也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句话20个字,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设定的新的战略目标,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国华  江波  
1.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我国积淀和传承数千年的乡土文化能够帮助国人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重新在乡村构建起精神家园,因此,乡土文化复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首要环节。乡土文化的复兴能够有效提升乡村的文化品格,有利于构筑独特文化风貌,树立乡村文化形象。同时,乡土文化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乡村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梦"的成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是未来"三农"领域理论创新、决策制定、政策实施、政府工作的基本方位。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未来农村图景,2018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了2020、203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