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4)
- 2023(13194)
- 2022(11431)
- 2021(10746)
- 2020(8673)
- 2019(20028)
- 2018(19806)
- 2017(37716)
- 2016(20529)
- 2015(22945)
- 2014(22768)
- 2013(22669)
- 2012(20770)
- 2011(18563)
- 2010(18454)
- 2009(16676)
- 2008(16012)
- 2007(14003)
- 2006(12204)
- 2005(10489)
- 学科
- 济(83155)
- 经济(83071)
- 管理(57726)
- 业(56758)
- 企(44923)
- 企业(44923)
- 方法(35783)
- 数学(30664)
- 数学方法(30312)
- 农(26072)
- 地方(21049)
- 中国(20977)
- 业经(20336)
- 学(18498)
- 财(18350)
- 农业(18320)
- 环境(15694)
- 贸(13980)
- 贸易(13973)
- 技术(13906)
- 和(13593)
- 制(13586)
- 易(13507)
- 理论(13199)
- 产业(12953)
- 划(12558)
- 务(11387)
- 财务(11324)
- 财务管理(11307)
- 银(10984)
- 机构
- 学院(288344)
- 大学(286519)
- 管理(116185)
- 济(111663)
- 经济(109172)
- 理学(101013)
- 理学院(99928)
- 管理学(98228)
- 管理学院(97727)
- 研究(97049)
- 中国(68939)
- 科学(62297)
- 京(60771)
- 财(48899)
- 农(48863)
- 所(48215)
- 业大(45957)
- 研究所(44359)
- 中心(43673)
- 江(41606)
- 财经(39628)
- 范(38406)
- 北京(38365)
- 农业(38122)
- 师范(38070)
- 州(36660)
- 院(35935)
- 经(35908)
- 经济学(32359)
- 技术(31066)
- 基金
- 项目(205706)
- 科学(160882)
- 研究(150525)
- 基金(147086)
- 家(128838)
- 国家(127745)
- 科学基金(109118)
- 社会(93486)
- 社会科(88510)
- 社会科学(88487)
- 省(82028)
- 基金项目(79030)
- 自然(71309)
- 自然科(69492)
- 自然科学(69473)
- 划(68818)
- 自然科学基金(68173)
- 教育(67493)
- 编号(61815)
- 资助(59547)
- 成果(49265)
- 重点(46224)
- 发(45592)
- 部(43826)
- 创(43253)
- 课题(42745)
- 创新(40278)
- 科研(38885)
- 国家社会(37797)
- 项目编号(37741)
- 期刊
- 济(122749)
- 经济(122749)
- 研究(81931)
- 中国(52317)
- 学报(47686)
- 农(45457)
- 科学(43813)
- 管理(41114)
- 大学(35357)
- 财(34847)
- 学学(33521)
- 教育(32002)
- 农业(31715)
- 技术(24865)
- 业经(21724)
- 融(21261)
- 金融(21261)
- 经济研究(18601)
- 财经(17935)
- 问题(16473)
- 业(15987)
- 科技(15538)
- 经(15292)
- 图书(14974)
- 技术经济(13861)
- 理论(13750)
- 版(13743)
- 资源(13570)
- 现代(13463)
- 实践(12722)
共检索到410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兰兰 徐彬
国家施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使得大别山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该地区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中的随州市为例,分析其七大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的资源基础与发展现状,将其分为四个区间,根据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禀赋,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减贫的要求,提出了各类产业发展的路径,即,压缩小冶金产业的发展规模,转型发展汽车机械与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扩大生物医药、旅游、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产业的发展规模。
关键词:
大别山革命老区 产业选择 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课题组 张琦 封惠子 陈伟伟 徐晓君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
关键词:
绿色减贫 绿色减贫指数构建 扶贫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怡岑 萧烽 喻琨 刘小凤
湘南罗霄山片区地处湘中南偏远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推动下,罗霄山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区域之一,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受到区位、产业等多重因素的限制,罗霄山片区的贫困问题仍是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障碍。文章通过对当前湘南罗霄山片区旅游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试图探索出适合罗霄山片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罗霄山片区 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协同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志勇
改革开放以来,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处在后进状态。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主体在黄冈。这给黄冈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的现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看到了黄冈的优势和潜力,提出了金融支持老区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思路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慧娴 陈久稳 吴孔文
"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在大别山区域的中心有这样一个地方,她满城拥翠、群山披绿、林茂花繁,她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她就是安徽省六安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六安时提出"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课题组 张琦 樊响
本文在对罗霄山片区概况介绍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总体绿色减贫指数计算结果和片区内部各县绿色减贫指数进行分析和比较,主要从测算总结果、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结果、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指数结果、社会发展能力指数结果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数结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文章最后总结了本片区绿色减贫测算结果的启示,提出加大本片区绿色减贫开发力度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课题组 张琦 史志乐 宋涛
本文在对燕山—太行山片区概况介绍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总体绿色减贫指数计算结果和片区内部各县绿色减贫指数进行分析和比较,主要从测算总结果、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结果、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指数结果、社会发展能力指数结果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数结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文章最后总结了本片区绿色减贫测算结果的启示,提出加大本片区绿色减贫开发力度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课题组 张琦 樊响
本文在对罗霄山片区概况介绍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总体绿色减贫指数计算结果和片区内部各县绿色减贫指数进行分析和比较,主要从测算总结果、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结果、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指数结果、社会发展能力指数结果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数结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文章最后总结了本片区绿色减贫测算结果的启示,提出加大本片区绿色减贫开发力度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课题组 张琦 史志乐 宋涛
本文在对燕山—太行山片区概况介绍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总体绿色减贫指数计算结果和片区内部各县绿色减贫指数进行分析和比较,主要从测算总结果、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结果、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指数结果、社会发展能力指数结果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数结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文章最后总结了本片区绿色减贫测算结果的启示,提出加大本片区绿色减贫开发力度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蓝红星 胡原
[目的]基于四川省及各市州统计年鉴数据,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通过对绿色减贫的双向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经合组织绿色增长测度指标体系和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确定绿色减贫绩效的4项指数18个指标,构建民族地区绿色减贫指标评价体系,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定量评价。4项主要指标包括绿色经济增长指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和扶贫开发减贫指数。[结果]大小凉山彝区各县的绿色减贫指数均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越西县和美姑县的绿色减贫指数最低,均小于0. 1;盐源县最高,两年均高于0. 35;该片区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绩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小凉山彝区绿色减贫指数空间上差异明显,呈片区外围地区优于中部地区的特点;大凉山与小凉山绿色减贫绩效差距悬殊,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高于大凉山彝区。[结论]深度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陷阱,必须处理好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大小凉山彝区应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大脱贫攻坚投入,摆脱贫困陷阱;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代表的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绿色减贫水平提升潜力很大,绿色减贫是其提高脱贫质量实现稳定性脱贫的重要路径;绿色减贫能有助于精准脱贫攻坚战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步推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刚 彭庭莹 吴清
以大别山片区35个县(市)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国家级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贫困村总体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核心-边缘特征,呈现"一带、一核、多点"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类型以均匀分布为主、集聚分布为辅;空间关联存在两个明显的热点区域和若干次级热点区域,热点区域和冷点区域空间分布与密度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耦合度;回归分析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交通设施、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大别山片区国家级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科军
[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和2014年乌蒙山片区绿色减贫指数,评价该地区不同年份扶贫效果,这也为今后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依据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4个方面,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27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分析2012年和2014年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标值,最终确定绿色减贫指数。同时,分析片区内各贫困县波动较大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城乡收入比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指标。[结果]2014年相比2012年,乌蒙山片区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标值上升,社会发展能力指标值降低,绿色减贫指数提高了15.40%。各县第三产业比重均降低,但农村人均纯收入都有提高。四川省10个县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增加。四川省除叙永县和美姑县,贵州省除赤水市,片区内的各贫困县城乡收入比降低。[结论]2014年,乌蒙山区在落实国家扶贫规划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各县之间差距较大,在今后的扶贫攻坚中,需要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贫困类型和贫困程度,考察当地资源储备和环境现状,统筹区域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明
如何实现绿色减贫,其根本的方法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的两条底线。具体来说,一是不仅要帮助广大贫困群体形成造血机制,而且是要形成好的造血机制,形成良性可持续的造血机制;二是要勇于、善于、专于、精于资源向资本和财富的转换,打造切实可行的自然资源向资本和财富的绿色转化机制,因地制宜地将青山绿水转化为绿色的金山银山,实现可持续减贫和绿色发展的共赢。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三大绿色扶贫工程,就是围绕两山理论这一减贫思路提出的可行的措施,是实现绿色减贫、可持续减贫的一条重要之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入月
[目的]分析研究重庆市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减贫成效的评估体系,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决策信息,为地区减贫提供方法理论。[方法]文章基于云模型理论,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等影响因素,构建4级9项指标的乡村旅游发展绩效评估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乡村旅游发展绩效评估的综合定度,来分析重庆市武陵山片区的绿色减贫指数。[结果](1)黔江县旅游经济发展成效评价为"好"级别,且其绿色减贫排名为第一。(2)彭水县旅游经济发展成效评价为"差"级别,且其绿色减贫排名为总排名中的最后。[结论](1)重庆市武陵山片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贫困地区减贫,但减贫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推进。(2)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导致各片区减贫水平存在差距,黔江县旅游经济发展成效评价为"好"级别,且其绿色减贫排名为第一,减贫效果最佳。(3)彭水县绿色减贫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加强各区域间的沟通协调,促进整体的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君 张琦
绿色减贫是贫困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减贫的机制在于通过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可以从产业融合和利益联结机制两个视角考察绿色产业的模式。农业产业内部融合的模式有循环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形成的主要是电商扶贫模式,三产融合形成旅游扶贫和观光农业模式,新技术催生了光伏扶贫和大数据产业扶贫。利益联结视角下,绿色减贫模式主要有企业主导、大户主导、集体经济主导、政策主导和资产收益扶贫五种模式。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绿色减贫的经验,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