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8)
2023(8196)
2022(6872)
2021(6232)
2020(4865)
2019(10976)
2018(10579)
2017(19718)
2016(10250)
2015(11244)
2014(11314)
2013(11422)
2012(11192)
2011(10612)
2010(10985)
2009(10291)
2008(9930)
2007(9047)
2006(8705)
2005(8289)
作者
(31381)
(26320)
(26280)
(24957)
(17008)
(12486)
(11798)
(10085)
(10075)
(9456)
(9349)
(8651)
(8613)
(8580)
(8295)
(8075)
(7689)
(7592)
(7532)
(7214)
(6902)
(6496)
(6418)
(6202)
(5983)
(5965)
(5755)
(5723)
(5400)
(5146)
学科
(70713)
经济(70653)
(26610)
管理(24708)
地方(23875)
中国(20129)
(18921)
方法(16425)
(16393)
企业(16393)
地方经济(15286)
业经(14527)
农业(14401)
数学(14076)
数学方法(13994)
(11820)
(11376)
(10720)
金融(10720)
(9912)
银行(9902)
(9780)
环境(9693)
(9523)
(9157)
(8786)
贸易(8776)
发展(8347)
(8322)
(8322)
机构
学院(158173)
大学(155076)
(78022)
经济(76531)
研究(64570)
管理(53933)
中国(49701)
理学(44401)
理学院(43813)
管理学(43178)
管理学院(42878)
科学(36485)
(33970)
(33520)
(33332)
研究所(29665)
中心(27951)
(25911)
(25484)
财经(25394)
经济学(25284)
(22899)
(22845)
(22835)
师范(22710)
北京(22643)
经济学院(22293)
(20826)
科学院(20149)
(19800)
基金
项目(94016)
科学(73809)
研究(72193)
基金(66126)
(56820)
国家(56281)
社会(48066)
科学基金(47304)
社会科(45561)
社会科学(45552)
(37760)
基金项目(33944)
教育(31465)
(30675)
编号(28802)
(28219)
资助(26758)
自然(26395)
自然科(25706)
自然科学(25700)
自然科学基金(25230)
成果(24274)
发展(23515)
(23117)
重点(21750)
课题(21564)
国家社会(20317)
(20145)
(19062)
(18348)
期刊
(104627)
经济(104627)
研究(57139)
中国(38739)
(26675)
(23987)
管理(22897)
科学(21371)
学报(21250)
(19655)
金融(19655)
农业(18122)
教育(17910)
经济研究(17632)
大学(16715)
业经(16515)
学学(15798)
技术(14927)
财经(13569)
问题(13192)
(11938)
世界(9997)
技术经济(9696)
(9665)
国际(8943)
(8837)
经济问题(8779)
商业(8332)
改革(8196)
(8196)
共检索到270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培秀  
大别山区经济持续发展与缓解贫困谢培秀大别山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包括20多个县,总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皖境大别山区横亘六安、安庆两地市,含岳西、金寨、霍山全部和太湖、潜山、舒城、宿松、桐城、六安等县的山区部分,约辖166个乡(镇)、2294个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凤君  郑志安  
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在正确认识大别山区目然资源和区位环境优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经济增长与资金产出效益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大别山区构筑了能保证经济适速增长而不大起大落的持续发展目标模式和市场推动、社会调节、科技开发增强型动力机制,以及地区内力与扶持外力有效结合的启动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国琴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豫南大别山区鸡公山等4个重点景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时空对比研究。2010—2014年,豫南大别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总体处于发展阶段: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发展阶段,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湾湖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基本阶段,灵山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层次分析法不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有效的方法,也是发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胤默   王喆   张明  
本文采用2013-2021年TIMG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析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对缓解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一国贫困差距,降低贫困人口比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高收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贫困差距,降低贫困人口比例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考虑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后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在减贫方面具有普惠性,无论是在老龄化高的国家还是老龄化低的国家都具有明显的减贫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包容性在数字经济减贫方面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大贵  
:2 0世纪 90年年代 ,大别山区的社会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整个内山地区也被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所环抱 ,然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还无法与周边地区相比。从分析大别山交通现状着手 ,认为大别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区内交通的落后。指出由于区位、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行政隶属上的限制 ,大别山区内部出山通道少 ,公路路况差 ,路网连接率低 ,缺少综合运输网络 ,使得内山地区很少受到交通大动脉的影响 ,正如一三角阴影区覆盖其上。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其一是改善内山公路路况 ;其二是加强内部协作 ,提高内山公路联接率 ;第三是建立综合运输网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志康  林长旺  何百琪  
本文利用湖北省大别山五个重点贫困县(罗田、麻城、英山、大悟、红安)的农村住户调查年报分户资料,采用家庭收支平衡、最低生活消费、消费函数、恩格尔系数、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了湖北省大别山区特困线、贫困线、低收入线标准,并比较探讨了相应的方法及结果的意义和局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子德  
交通事业的发展对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起十分重要作用。对贫困山区尤为突出。山区贫穷落后,文化科技不发达,人才缺乏,信息不灵,流通不畅,封闭守旧,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交通不发达。只有发展交通才能搞活流通,沟通信息,加强与发达地区的横向经济技术联系,引进技术、设备、人才、物资和资金,促进山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科技的进步。现以大别山区不同交通发达程度地区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述。1985年,湖北大别山区公路29.4km/100km~2,社会总产值为287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国强  蔡建霞  
本文从区域开发理论出发,针对贫困地区的特殊性,首先论述了贫困地区选择支柱产业的依据,研究认为区域性优势资源基础和在高级区域中的劳动地域分工是两条重要依据。第二,论述了选择支柱产业的方法——地理区位商的意义、作用及其计算方法。最后,论述了上述依据和方法在河南大别山贫困地区选择支柱产业中的应用情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瑞  孙芸  栾敬东  
大别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连片特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使农业产业在大别山区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提升大别山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区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大别山区茶、高山蔬菜、中药材、竹、板栗和蚕桑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实地调研情况,从技术、产品、人才、产业等方面,分析了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提出了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明确一个目标、创新两个机制、构建三类体系、提升四项技术"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凡斌   王苓   徐彩瑶   金晨涛  
文章以大别山区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在内的县域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揭示2000—2020年大别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演变的时空特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县域自我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利用SD模型对大别山区县域发展能力进行仿真预测。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整体综合指数偏低,且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县域内部“非均衡性”现象突出,片区之间自我发展能力总差异逐渐缩小,片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但贡献率依然高。(2)大别山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呈现由西南到东北变弱的演变趋势,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片区和湖北片区,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较多位于中高值区。(3)大别山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影响因素中,外部资源支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有显著的正影响,气候条件对县域发展能力变化没有显著影响。(4)当大别山区保持稳定的发展路径时,未来县域自我发展综合指数能力最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海琼  任全玉  
首先阐述了湖北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资源及物流现状,接着分析了湖北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提出了要实现大别山特色农产品物流信息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文秋良  
本文利用1993—2004年分省的经济增长和贫困数据分析了全国和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变化的趋势,计算了总的经济增长和部门经济增长对不同地区贫困人口减少的弹性。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的减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缓解贫困不仅要靠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减贫弹性,使穷人更多地从经济增长中受益,而农业部门的增长具有更高的减贫弹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芳萍  沈小波  
随着人们对贫困内涵、贫困的性质和原因的认识日益加深,反贫困战略也从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向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并重的方向转变。换句话说,反贫困战略日益重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有效的反贫困战略是:既实现惠及贫穷人的经济增长,又实现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再分配;而增加贫穷人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其知识水平,使贫穷人享受基本的医疗保健,改善其健康状况,解决穷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改善其营养条件,是再分配战略的重要内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留赟  白钦先  
中国绝对贫困虽已消除,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本文全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相对贫困的影响。理论上,数字经济可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渠道,激发创业热情,利于缓解相对贫困;实证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相对贫困。主要结论如下:数字经济可以显著缓解相对贫困,从多维度进行稳健性检验及考虑内生性后,结论仍然成立;在西部地区、乡村地区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数字经济的减贫效应更强;增收、促进就业和激发创业是数字经济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作用机制。受教育程度、对未来的信心和幸福感可在数字经济的减贫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最后,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畅  
本文联系当前扶贫开发实际,以安徽大别山区为例,分析了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扶贫开发的具体结合形式。本文认为,以扶贫开发为基础手段,拓展和深化农业功能,是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以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贫困地区创新扶贫开发具有政策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