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5)
- 2023(1856)
- 2022(1536)
- 2021(1494)
- 2020(1232)
- 2019(2738)
- 2018(2710)
- 2017(4645)
- 2016(2688)
- 2015(3096)
- 2014(2886)
- 2013(2748)
- 2012(2674)
- 2011(2378)
- 2010(2453)
- 2009(2177)
- 2008(2218)
- 2007(1911)
- 2006(1702)
- 2005(1470)
- 学科
- 济(7686)
- 经济(7678)
- 学(5429)
- 业(4297)
- 管理(4147)
- 森(3183)
- 森林(3183)
- 林(3145)
- 企(2999)
- 企业(2999)
- 农(2751)
- 税(2660)
- 方法(2629)
- 税收(2464)
- 收(2430)
- 数学(2261)
- 数学方法(2199)
- 中国(2163)
- 生态(2086)
- 地方(1883)
- 财(1877)
- 农业(1807)
- 贸(1643)
- 贸易(1642)
- 易(1583)
- 生态学(1560)
- 业经(1535)
- 制(1497)
- 壤(1452)
- 土壤(1448)
- 机构
- 大学(36709)
- 学院(36137)
- 研究(17799)
- 科学(13976)
- 中国(13067)
- 济(11468)
- 管理(11209)
- 经济(11156)
- 农(11123)
- 所(10486)
- 研究所(9929)
- 京(9389)
- 理学(9325)
- 业大(9298)
- 理学院(9148)
- 管理学(8823)
- 管理学院(8764)
- 农业(8386)
- 中心(7862)
- 院(7735)
- 省(7388)
- 林业(7109)
- 室(6896)
- 实验(6563)
- 北京(6483)
- 研究院(6275)
- 实验室(6243)
- 江(6200)
- 重点(5936)
- 资源(5676)
共检索到57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正祥 蔡体久 朱宾宾
为研究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积雪特征,探索雪水文过程机理,选择该地区3种主要森林类型,于2014年10—12月对其降雪截留、积雪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对观测期内12场降雪的大气降雪量以及对林内积雪深度、积雪密度以及雪水当量进行了周期性观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3种森林类型的降雪截留率随降雪级别的增大而增大,相同降雪等级中不同林型的降雪截留率不同。樟子松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最大,其降雪截留率为22.54%,是兴安落叶松林的1.9倍,是杨桦林的5.4倍。2)森林类型对林内积雪深度有直接影响,常绿树种组成的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小于落叶树种组成的林型。其中落叶松林林内积雪深度最大,为27.92 cm...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森林类型 降雪 积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尤伟 蔡体久 段亮亮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兴安落叶松林雪水文特征,为今后积雪蒸发测定和区域水资源调控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方法】对观测期内16场降雪的大气降雪量以及对林内积雪深度、积雪密度以及雪水当量进行了周期性观测与统计分析。【结果】(1)随着降雪级别的减少,兴安落叶松林的截留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别为6.50%(暴雪)、9.04%(大雪)、9.8%(中雪)、15.7%(小雪)。可见,兴安落叶松林降雪截留最大截留率出现在小雪,暴雪时截留率则最小。(2)兴安落叶松林内积雪深度和林外相比差异不大,其中落叶松林林内积雪深度最深为68.6 cm,林外空地积雪深度最深为74.8 cm。(3)林内和林外的积雪密度在观测初期会随降雪的输入而降低,无降雪期有相应升高。融雪期随着气温的升高,雪密度减少速度会加快。在4月24—29日达到最大值,减少量分别为0.07和0.11 g/cm3。(4)雪水当量速率减少量在4月24—29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2和46.4 mm。【结论】和林外空地相比,兴安落叶松林对积雪深度、积雪密度及雪水当量影响不大,说明兴安落叶松林在雪水文过程中对积雪特征影响尽管存在,但并不明显。该区雪蒸发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规律,积雪期的日蒸发量和蒸发速率均值分别为0.04 mm和0.2×10-3mm/h,日蒸发量波动幅度在0.02~0.14 mm之间,在融雪期间,日蒸发量和蒸发速率的均值分别为0.38 mm和1.51×10-3mm/h,采用灰色关联度对各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净辐射是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内积雪蒸发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林 积雪蒸发 降雪截留 融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北星 满秀玲 宋浩 刘家霖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特征以及与土壤温度、湿度两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我国寒温带地区碳释放及其对地区气候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LI-6400对大兴安岭北部5种主要类型兴安落叶松林(落叶松纯林、兴安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白桦-落叶松林和樟子松-落叶松林)的土壤呼吸、呼吸组分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5种类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总呼吸(RS)、异养呼吸(Rh)和根呼吸(Rr)都具有明显的单峰曲线季节动态,且峰值均出现在8月;平均RS波动在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亮 蔡体久 满秀玲 柴汝杉 郎燕
选择小兴安岭林区5种主要森林类型,对其降雪、积雪和融雪等雪水文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树种组成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最大,降雪截留率为39.7%,约为次生白桦林的5倍,人工落叶松的2.5倍。2)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截雪量大小与降雪强度有关,且在同一种森林类型的不同降雪强度中,其截留率差异也不同。3)云冷杉红松林内积雪厚度最小,3月中旬达最大值32cm,较次生白桦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内的积雪厚度减少了约12cm。4)不同林型内积雪融化速度有较大差异,各红松林内积雪厚度从4月中旬后平均每天减少约0.5cm,而次生白桦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平均每...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森林类型 降雪 积雪 融雪径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俊祺 蔡体久 满秀玲
选择小兴安岭主要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间的林内积雪样品,对其pH值、电导率及SO2-4、NH+4、NO-3、Cl-、K+、Ca2+、Mg2+、Fe、Mn离子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研究,为正确评价温带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及其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3种人工林中,Fe、Mn、K+、Ca2+、Mg2+、SO2-4、NO-3离子质量浓度均表现为云冷杉人工林较高,说明其保存营养成分的能力较强,不同类型人工林间差异不显著;2)除NH+4以外,冬季郁闭度最小的落叶松人工林内积雪中各离子质量浓度普遍较低,说明郁闭度对林内积雪的离子质量浓度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人工林 积雪 雪化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灵波 刘兆刚 李凤日 蒋蕾
以2011—2012年大兴安岭的44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常用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为切入点,对大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最优树种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均表现为随机分布,而白桦林则为明显的聚集分布;4种林型中树木的生长整体处于中庸状态,落叶松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其他伴生树种则处于不同程度受压状态;落叶松混交程度随着其优势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他伴生树种则具有较高的混交度,整体上天然落叶松林、白桦林的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而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的林分平均混交度相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令智 满秀玲 肖瑞晗
为了探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树种(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和山杨)根际土壤氮素的富集程度和差异性,选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对其全氮、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树种根际土壤全氮含量5—10月波动在1.22~5.43 g·kg-1之间,最大值均在5月;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波动在22.41~53.75 mg·kg-1和0.79~2.06 mg·kg-1之间,含量均在7、8月较低,且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月平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为最高。2)研究区无机氮素以铵态氮为主,占95%以上;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P <0.05)高于非根际土壤,分别高出101.77%、29.26%和9.07%;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全氮富集率达101.25%,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均最高为39.37%和15.34%;樟子松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分别为95.98%、34.86%和7.84%;白桦全氮的富集率最高为125.73%,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为30.30%和7.31%;山杨根际土壤氮素富集率最小。3)根际土壤铵态氮与全氮、硝态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全氮与硝态氮之间相关性不显著。4)4个树种根际土壤对氮素养分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正根际效应,其中针叶树种对无机氮素的富集能力强于阔叶树种,且兴安落叶松对氮素的富集能力最强。因此,在森林经营和调整林分结构时可适当调整兴安落叶松树种比例,以提高森林生产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术发 王丽军 王伟 郭伟 张春野 孙龙 梅玉生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原始林区森林灭火工作,保护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生态资源。[方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下辖的22个林业局,3个自然保护区的应急资源储备情况进行了整理,同时对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规律和空间规律分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ArcGIS软件,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森林火灾应急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近5年森林火灾发生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叠加分析,依据叠加分析的结果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森林火灾应急资源空间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评判。[结果]叠加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周边林业局森林火灾应急资源空间配置存在区域集聚以及北部原始林区附近应急资源配置不足等不合理问题。在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森林火灾应急资源储备情况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应急物流系统所需时间最少和费用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的森林火灾应急资源分配模型。[结论]最后通过实例证明,该模型可以优化森林火灾应急物流系统中资源配置体系,为应急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了指导,对于实现科学决策指挥,保护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生态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扬 李湛东 张玉钧 徐化成 于汝元
在景观火干扰历史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及其与火干扰、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世代数的世代结构类型丰富 ,从 1代型到6代型都有 ,空间分布呈斑块镶嵌状。以 3代型与 4代型为主要类型 ,空间分布集中 ,其它类型的世代结构空间异质性较高。世代数受火干扰频率、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 ,相对来说以火干扰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低频或高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种群的世代数减少 ;高频或低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世代数增多。世代数还随林型组类型而变化 ,溪旁林组 >赤杨林组 >杜香林组。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火干扰的世代结构类型也很丰富 ,存在 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生苓 杨嘉龙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林区19块样地内104株天然兴安落叶松实测生物量数据,建立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上总量和分量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分别采用权函数和联立线性方程组消除方程的异方差和度量误差。结果表明:1)含度量误差的单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能解决总量生物量模型和分量生物量模型不兼容的问题,而且模型的预估精度高于经验模型;2)所建模型参数的决定系数R2和模型偏差统计量,估计值的标准差SEE、平均估计误差MPE、平均相对偏差ME、平均相对偏差绝对值MAE分别为0.907~0.947,1.887~17.368,1.011%~2.703%,-4.937%~6.998%,5.408%~10.886%;3)对大兴安岭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潇 曹磊 徐胜林 李海奎
【目的】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中火烧、采伐干扰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演替进程,研究其林分生物量特征,确定林分、地形和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林分生物量通用模型,进行森林碳汇功能研究。【方法】利用野外实测的胸径和树高推算生物量。采用方差分析确定林分、地形和气候因子以及恢复时间、干扰类型等对林分生物量有无影响,使用一般线性模型建立林分生物量的多元线性模型,比较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在不同生境下林分生物量特征。【结果】(1)不同恢复阶段的林分生物量差异明显,森林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有所不同,生物量最大比重多出现在4~8 cm、14 cm和18~26 cm径阶。(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恢复时间、干扰类型、林分优势树种、海拔对林分生物量恢复有显著性影响,而气候因子或气候因子的2个主成分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都不显著,2个林分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在0.85以上,可以用来预测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生物量。【结论】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森林乔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径阶分配受到干扰类型和恢复时间影响。林分生物量与时间和海拔成正比,干扰方式与林型会影响林分生物量,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物量预测以及森林碳库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雪萍 曹会聪 冯仲科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东、西坡4个不同纬度带的8个样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该研究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3门6纲21目67科,其中以革螨、辐螨、甲螨和节跳虫科为优势类群.东、西坡土壤动物区系比较结果为:西坡的个体数、类群数和稀有类群数均高于东坡,西坡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相对较为丰富.不同纬度4对样地的比较结果表明,处于高纬度的东坡塔河(d)和西坡满归(D)两样地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最小.群落特征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西坡各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高于东坡;西坡的复杂性指数(Cj)变化与H基本一致,东坡Cj的变化趋势与H相反;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变...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中小型土壤动物 生态地理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孟竹 刘兆刚 李元
以2008年盘古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2011年固定样地调查资料以及盘古林场小班尺度森林健康评价结果为数据源来评价景观尺度森林健康,以地类、起源及树种组成作为森林景观区划因子对盘古林场森林景观类型进行划分,从景观结构与格局、景观功能与过程两个方面选取了小班健康指数、分形维数及景观多样性指数3个评价指标,以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方法作为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景观健康指数公式为评价模型对盘古林场森林景观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1)盘古林场主要划分为天然白桦纯林、天然落叶松纯林、天然樟子松纯林、天然云杉纯林、天然山杨纯林、天然针叶混交林、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人工落叶松纯林和人工针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朝应 刘兆刚
根据健康经营理论,从表达林分健康状态的林分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林分活力和生物量分布等4个方面建立林分健康评价体系。运用层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计算出各样地的健康评价指数(Hi),在此基础上用对比差异法提出健康经营效果指数(Me),并用这种方法对大兴安岭塔河地区的4块样地2种健康经营方式经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更新改造和中幼龄林抚育这2种健康经营方式都使林分得到有效的改善,林分生产力、可持续性和抗干扰性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表明2种经营方式都是该地区合理的选择。提出的健康经营效果指数能够简洁直观地评价出健康经营的效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为经营效果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景文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靠北、面积又最大的林区,可说是中国的“绿色王冠”。这里的森林除了盛产木材和多种林副产品外,还起着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水、保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也直接涉及到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农牧业的兴衰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最近,由徐化成教授撰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