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6)
- 2023(2802)
- 2022(2402)
- 2021(2332)
- 2020(1935)
- 2019(4554)
- 2018(4223)
- 2017(8296)
- 2016(4664)
- 2015(4676)
- 2014(4607)
- 2013(4438)
- 2012(4372)
- 2011(3912)
- 2010(3937)
- 2009(3583)
- 2008(3514)
- 2007(3248)
- 2006(2853)
- 2005(2572)
- 学科
- 济(18661)
- 经济(18657)
- 业(8709)
- 管理(8495)
- 方法(8120)
- 学(7481)
- 数学(7387)
- 数学方法(7251)
- 企(6729)
- 企业(6729)
- 地方(5018)
- 结构(4970)
- 中国(4797)
- 农(4490)
- 财(4247)
- 产业(4074)
- 制(3667)
- 森(3598)
- 森林(3597)
- 林(3541)
- 业经(3330)
- 体(3089)
- 农业(2951)
- 产业结构(2946)
- 贸(2857)
- 贸易(2855)
- 地方经济(2817)
- 易(2731)
- 环境(2708)
- 生态(2692)
- 机构
- 大学(66173)
- 学院(64656)
- 研究(28680)
- 济(24716)
- 经济(24165)
- 科学(21460)
- 管理(20847)
- 中国(19461)
- 理学(18140)
- 理学院(17799)
- 管理学(17235)
- 管理学院(17126)
- 农(16406)
- 所(16332)
- 京(15980)
- 研究所(15372)
- 业大(14695)
- 农业(12415)
- 院(12279)
- 中心(11511)
- 北京(10575)
- 省(10330)
- 江(10328)
- 财(10220)
- 林业(10163)
- 研究院(10020)
- 范(9356)
- 室(9255)
- 师范(9197)
- 实验(8663)
- 基金
- 项目(49912)
- 科学(38344)
- 基金(36439)
- 家(35385)
- 国家(35219)
- 研究(29950)
- 科学基金(28358)
- 自然(20833)
- 自然科(20345)
- 自然科学(20337)
- 自然科学基金(19975)
- 基金项目(19781)
- 省(19575)
- 社会(18468)
- 社会科(17631)
- 社会科学(17626)
- 划(16936)
- 资助(15388)
- 教育(13044)
- 重点(12166)
- 计划(11285)
- 科技(11198)
- 发(10656)
- 科研(10334)
- 部(10107)
- 编号(9759)
- 创(9401)
- 创新(9013)
- 专项(8934)
- 大学(8144)
共检索到94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灵波 刘兆刚 李凤日 蒋蕾
以2011—2012年大兴安岭的44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常用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为切入点,对大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最优树种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均表现为随机分布,而白桦林则为明显的聚集分布;4种林型中树木的生长整体处于中庸状态,落叶松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其他伴生树种则处于不同程度受压状态;落叶松混交程度随着其优势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他伴生树种则具有较高的混交度,整体上天然落叶松林、白桦林的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而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的林分平均混交度相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正祥 蔡体久 朱宾宾
为研究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积雪特征,探索雪水文过程机理,选择该地区3种主要森林类型,于2014年10—12月对其降雪截留、积雪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对观测期内12场降雪的大气降雪量以及对林内积雪深度、积雪密度以及雪水当量进行了周期性观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3种森林类型的降雪截留率随降雪级别的增大而增大,相同降雪等级中不同林型的降雪截留率不同。樟子松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最大,其降雪截留率为22.54%,是兴安落叶松林的1.9倍,是杨桦林的5.4倍。2)森林类型对林内积雪深度有直接影响,常绿树种组成的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小于落叶树种组成的林型。其中落叶松林林内积雪深度最大,为27.92 cm...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森林类型 降雪 积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孟竹 刘兆刚 李元
以2008年盘古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2011年固定样地调查资料以及盘古林场小班尺度森林健康评价结果为数据源来评价景观尺度森林健康,以地类、起源及树种组成作为森林景观区划因子对盘古林场森林景观类型进行划分,从景观结构与格局、景观功能与过程两个方面选取了小班健康指数、分形维数及景观多样性指数3个评价指标,以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方法作为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景观健康指数公式为评价模型对盘古林场森林景观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1)盘古林场主要划分为天然白桦纯林、天然落叶松纯林、天然樟子松纯林、天然云杉纯林、天然山杨纯林、天然针叶混交林、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人工落叶松纯林和人工针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朝应 刘兆刚
根据健康经营理论,从表达林分健康状态的林分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林分活力和生物量分布等4个方面建立林分健康评价体系。运用层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计算出各样地的健康评价指数(Hi),在此基础上用对比差异法提出健康经营效果指数(Me),并用这种方法对大兴安岭塔河地区的4块样地2种健康经营方式经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更新改造和中幼龄林抚育这2种健康经营方式都使林分得到有效的改善,林分生产力、可持续性和抗干扰性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表明2种经营方式都是该地区合理的选择。提出的健康经营效果指数能够简洁直观地评价出健康经营的效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为经营效果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景文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靠北、面积又最大的林区,可说是中国的“绿色王冠”。这里的森林除了盛产木材和多种林副产品外,还起着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水、保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也直接涉及到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农牧业的兴衰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最近,由徐化成教授撰写...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宇 潘虹 杜君 杨立宾 董爱荣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林地不同优势树种倒木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功能变化,探讨养分驱动下主要细菌群落分布格局的差异化响应。【方法】以一年期的白桦、樟子松、落叶松倒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水率(MC)、p H值、全碳(TC)、全氮(TN)、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组成、相对丰度和生态功能群组;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树种的细菌群落组成与倒木养分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倒木分解过程中细菌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白桦、落叶松、樟子松,其中白桦独有细菌数量显著多于落叶松、樟子松。群落组成及分布研究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种倒木中细菌群落的绝对优势菌门,组内相对丰度在不同树种分解倒木中呈显著差异;Lysinimonas、Sphingomonas、Luteibacter为优势菌属,组内相对丰度在不同倒木中无显著差异。群落多样性差异分析表明,树种差异显著改变了樟子松与落叶松、樟子松与白桦细菌群落组内的Alpha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显著改变了组间的Beta多样性。倒木养分及与群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C、pH值、TN、C/N、半纤维素、木质素在3种倒木间均呈显著差异,其中TC、pH值、TN、C/N、纤维素、木质素为门水平上,pH值、TN、C/N、纤维素为属水平上影响倒木细菌组成及分布的关键因子。细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方式是倒木细菌参与的主要功能通路,但均未表现出树种特异性。【结论】倒木分解过程中不同优势树种内细菌群落组成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但菌群的主要功能通路未表现树种特异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阳 张运林 郭妍 胡海清
【目的】气候变暖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含碳气体排放量增加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而森林火灾排放含碳气体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定量探究森林火灾对气候变暖的影响,需要准确估算森林火灾含碳气体的排放量。【方法】以大兴安岭6种主要乔木的枝和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燃烧试验的方法,利用Testo350烟气分析仪测定其在燃烧过程中含碳气体的排放量,分析不同可燃物排放气体差异性,并计算可燃物的排放因子和修正燃烧效率。【结果】1)燃烧过程中6种乔木枝、叶燃烧含碳气体(CO、CO_2、C_xH_y)排放量的平均值枝为2 406.18、18 486、184.88 mg·dm~(-3);叶为2 297.43、20 548.6、166.27 mg·dm~(-3);2)6种乔木枝的CO_2气体排放量差异不显著,樟子松叶的CO_2排放量显著低于其余5种乔木,剩余5种乔木差异不显著。6种乔木枝和叶的CO、C_xH_y排放量差异显著;3)6种乔木枝、叶含碳气体的排放因子(EFi)范围分别为CO(118.97~195.00)、CO_2(1 290.12~1 672.50)、C_xH_y(8.10~17.32)g·kg~(-1);4)叶的修正燃烧效率(MCE):针叶乔木叶,而同种阔叶乔木的修正燃烧效率(MCE):枝<叶。【结论】根据气体排放量计算了不同气体的排放因子,利用排放因子可对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排放的含炭气体进行估算;修正燃烧效率结果能定量反映出本文在实验条件下可燃物都达到了明然状态,修正燃烧效率越低产生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就越多;修正燃烧效率结果说明了针叶乔木叶相对于阔叶乔木叶燃烧不充分,针叶乔木叶燃烧产生的CO量多;研究结果将对估计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含碳气体排放总量和其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菊春
198 7年春发生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森林火灾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人们关心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我们通过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 :①经重度火烧的林地 ,兴安落叶松 (Larixgemelinii)与樟子松 (Pinussylves trisvar.mongolica)的大径级树木未被烧死 ,而山杨 (Populusdavidiana)、白桦 (Betulaplatyphylla)在中度火烧情况下就全部死亡 .②火灾后 ,形成了大面积的天然幼龄林 ,主要是白桦的萌芽更新 .白桦的实生苗虽也很多 ,但生长慢、难成林 .而落叶松因缺少种源则难以更新 .樟子松在各种火灾等级的樟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莹 董灵波 刘兆刚
【目的】以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为对象,通过对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特征状态的综合评价确定林分类型的最优树种组成,为构建该区合理的森林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帽儿山实验林场2004和2016年共53块固定样地数据为基础,从林分结构特征、林分活力和树种多样性3个方面共选取12项指标: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直径分布、林分密度、林分蓄积生长量、蓄积量、平均高、天然更新密度、林分潜在疏密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熵值-AHP法基础上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探讨不同软硬阔混交比例对软阔混交林(硬软阔比:0:10、1:9、2:8、3:7)、软硬阔混交林(硬软阔比:4:6、5:5、6:4)和硬阔混交林(硬软阔比:7:3、8:2)林分结构的综合影响。【结果】3种林型中,除树种混交程度整体相对较高外(0.62~0.69),林木水平分布格局(0.53~0.56)、林木大小分化程度(0.47~0.51)、径阶分布q值(1.09~1.19)和更新数量(368~571株/hm~2)均相对较差;各项指标权重值最大为林分蓄积生长量(0.191),最小为大小比数(0.021);软阔混交林、软硬阔混交林、硬阔混交林3种林型中,综合评价值最大的硬软阔树种组成比例分别对应为2:8、6:4、8:2。【结论】帽儿山天然次生林的最优树种组成在不同林型内差异显著,软阔混交林、软硬阔混交林、硬阔混交林的最优树种组成比例分别对应为2硬8软、6硬4软、8硬2软,为该区阔叶次生林树种组成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英华 卢萍 赵鲁安 谭飞 徐演鹏 贾旭东 李慧仁 刘学爽 韦昌雷 王立中
[目的]研究森林沼泽演替与火干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变化,为进一步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森林沼泽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法与BIOLOG方法,研究大兴安岭南瓮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森林沼泽类型(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藓类沼泽、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与2006年受不同火强度干扰沼泽(重度火烧的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和中度火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沼泽主要发育阶段与火干扰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以16:00(16.29±5.62 nmOL·G-1)、甲烷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贾旭东 徐演鹏 李慧仁 刘学爽 徐永波 韦昌雷 刘三章 王立中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和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干扰对大兴安岭典型森林沼泽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位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揭示土壤生物多样性在森林沼泽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8月下旬与2013年8月下旬,采用陷阱法对大兴安岭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种典型的森林沼泽类型,即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藓类沼泽(落叶松-杜香)、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落叶松-杜鹃)、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落叶松+白桦),以及研究区域内2006年经过重度火烧的落叶松-杜鹃和中度火烧的落叶松+白桦2种典型干扰类型的地表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灵波 刘兆刚 李凤日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地区主要森林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以期阐明该地区森林景观形成和维持的内在机制,为该地区森林景观的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Arc Map10.0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和Programita软件(2010版)中的O-ring统计方法研究该地区主要森林景观类型(天然落叶松林、天然白桦林、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各主要森林景观类型在空间上呈明显聚集分布,其平均斑块密度为0.73~1.57 km-2,空间变异系数高达99.75%~119.67%;点格局O...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颖
在对国内外森林绿色核算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黑龙江大兴安岭1997—2003年森林资源的实物量、价值量和森林绿色GDP等进行了核算。核算结果表明: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的eaGDP(environmentallyadjustedGDP)1997年为38.19×108元,2003年为57.34×108元,年均增长7.01%;森林的eaNDP(environmentallyadjustedNDP)1997年为25.70×108元,2003年为43.96×108元,年均增长9.36%。在森林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了资产负债和财富核算。结果表明,1997—2003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地、林木存量价值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苗庆林 田晓瑞
【目的】利用燃烧概率模型BURN-P3描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大兴安岭地区的林火动态变化,提高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为开展林火管理适应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情景的气候模式数据,利用历史地面观测气象数据对气候模式数据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别进行了校正。根据火险天气指数系统(FWI)分别计算研究区各格点的森林火险天气指数,结合研究区可燃物类型、火发生和地形等数据,利用BURN-P3软件逐日模拟1971—2050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火发生与蔓延状况,分析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森林燃烧概率和火行为变化。【结果】1991—2010年研究区模拟平均燃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燃烧概率 林火行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牟长城 孙晓新 倪志英 杨明 张娜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研究大兴安岭22年生人工兴安落叶松沼泽林的群落结构、蓄积量、植物多样性及其沿沼泽-森林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天然沼泽森林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对沼泽-森林人工造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沼泽-森林的分类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天然沼泽林群落建群种沿沼泽-森林过渡带环境梯度发生明显的更替,而人工落叶松沼泽林均以落叶松为优势种;天然沼泽林的垂直结构比人工落叶松沼泽林完整;2)人工落叶松沼泽林的蓄积量沿着沼泽到森林方向的环境梯度呈增加趋势(4.3497~6.9905m3·hm-2a-1),而天然沼泽林呈减少趋势(6.6898~1.4118m3·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