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7)
2023(3678)
2022(3217)
2021(2814)
2020(2440)
2019(5525)
2018(5199)
2017(9346)
2016(5305)
2015(5924)
2014(5930)
2013(5792)
2012(5476)
2011(5144)
2010(4970)
2009(4210)
2008(4193)
2007(3759)
2006(3364)
2005(2872)
作者
(18746)
(15484)
(15387)
(14636)
(9580)
(7690)
(7074)
(6399)
(5947)
(5488)
(5450)
(5317)
(5080)
(5029)
(5020)
(4980)
(4812)
(4553)
(4538)
(4334)
(4092)
(3961)
(3873)
(3695)
(3540)
(3473)
(3433)
(3362)
(3336)
(3214)
学科
(19218)
经济(19200)
管理(14051)
(12017)
(10691)
企业(10691)
方法(8538)
(7552)
数学(7320)
数学方法(7148)
环境(5346)
中国(5153)
(4972)
业经(4771)
地方(4719)
生态(4565)
(4554)
(4505)
理论(4076)
资源(3866)
农业(3473)
(3267)
(3212)
森林(3212)
(3200)
(3164)
(3159)
财务(3143)
财务管理(3137)
(3115)
机构
大学(76383)
学院(76211)
研究(30880)
管理(27510)
(25887)
经济(25193)
理学(23666)
理学院(23367)
科学(23254)
管理学(22764)
管理学院(22638)
中国(21574)
(19553)
(17767)
(17295)
业大(17042)
研究所(16243)
农业(15087)
中心(13374)
(12414)
北京(11719)
(11663)
(11529)
(11001)
(10307)
(10215)
师范(10103)
技术(10100)
研究院(9853)
农业大学(9725)
基金
项目(57470)
科学(43240)
基金(39199)
(37685)
国家(37436)
研究(36885)
科学基金(29986)
(24502)
自然(21636)
自然科(21056)
自然科学(21050)
(21019)
社会(20993)
基金项目(20765)
自然科学基金(20620)
社会科(19857)
社会科学(19843)
教育(16639)
资助(16439)
重点(14044)
编号(13757)
计划(13736)
科技(13609)
(12784)
科研(11851)
(11550)
(11127)
创新(10897)
课题(10845)
专项(10353)
期刊
(28285)
经济(28285)
学报(19407)
研究(18990)
中国(16212)
(15955)
科学(15816)
大学(13696)
学学(13112)
农业(10790)
管理(9422)
教育(8938)
林业(8711)
(8247)
技术(7510)
(6757)
科技(5672)
业大(5534)
业经(5225)
资源(5024)
(4530)
统计(4406)
(4244)
金融(4244)
(4150)
经济研究(3938)
技术经济(3898)
农业大学(3776)
决策(3743)
问题(3508)
共检索到111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启亮  董希斌  
以大兴安岭林区分布的针阔混交林、山杨林、蒙古栎林、白桦林和阔叶混交林5种典型低质林森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选择反映森林群落基本特征的物种多样性、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枯落物特性和土壤碳通量这5项指标,共30个评价因子,运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综合评价低质林森林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枯落物特性、土壤碳通量指标最高,阔叶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指标最高,蒙古栎林土壤物理性质指标最高,大兴安岭5种森林群落稳定性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蒙古栎林>白桦林>山杨林。评价结果可以为当地低质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启亮  董希斌  
在大兴安岭低质阔叶混交林中建立不同宽度的带状改造试验区和不同面积的块状改造试验区,选取生物多样性、枯落物持水特性、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碳通量和更新苗木生长状况等33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改造模式的改造效果。结果表明:顺山带状皆伐改造模式优于块状改造模式,对于带状改造样地,不同带宽的改造效果依次为10 m带宽>6 m带宽>18 m带宽>14 m带宽,对于块状改造样地,不同面积的改造效果依次为100 m2>25 m2>225 m2>400 m2>900 m2>625 m2,其中10 m带宽顺山带状改造模式和100 m2块状改造模式最适宜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其改造效果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纪浩  董希斌  
森林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木赖以生存和健康生长的基础(周新年等,1998)。土壤肥力是土壤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组分之间复杂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将影响并控制着林木的健康状态(Fisher et al.,2000),它通常用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等具有相互关联的特征来评价。因此,了解森林土壤肥力质量的特征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牟长城  孙晓新  倪志英  杨明  张娜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研究大兴安岭22年生人工兴安落叶松沼泽林的群落结构、蓄积量、植物多样性及其沿沼泽-森林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天然沼泽森林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对沼泽-森林人工造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沼泽-森林的分类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天然沼泽林群落建群种沿沼泽-森林过渡带环境梯度发生明显的更替,而人工落叶松沼泽林均以落叶松为优势种;天然沼泽林的垂直结构比人工落叶松沼泽林完整;2)人工落叶松沼泽林的蓄积量沿着沼泽到森林方向的环境梯度呈增加趋势(4.3497~6.9905m3·hm-2a-1),而天然沼泽林呈减少趋势(6.6898~1.4118m3·hm-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美爽  纪浩  董希斌  
2009年对大兴安岭地区的阔叶混交次生林及白桦萌生低质林进行不同带宽皆伐,将每条皆伐带分为3段,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2011年8月测定林分的土壤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方式改造后土壤密度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而土壤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均不同程度地升高;与对照样地相比,阔叶混交次生林不同诱导改造后土壤全氮含量均升高(落叶松林升高98.26%,西伯利亚红松林升高72.70%,樟子松林升高44.91%),除落叶松林土壤全磷含量3.35g·kg-1保持不变外,西伯利亚红松林和樟子松林全磷含量均降低;与对照样地相比,白桦萌生低质林不同诱导改造后土壤全磷、全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全磷含量降低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管惠文  董希斌  唐国华  张甜  曲杭峰  马晓波  
在大兴安岭蒙古栎低质林进行面积分别为5 m×5 m、10 m×10 m、15 m×15 m、20 m×20 m、25 m×25 m、30 m×30 m的林窗改造和带宽分别为6、10、14、18 m的带状改造,以2010—2016年连续7 a的土壤监测数据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土壤养分(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元素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模糊综合指数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不同的改造方式后,土壤养分各项指标的时空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权重结果表现为有机质(0.162)>有效磷(0.154)>速效氮(0.152)>速效钾(0.148)>全氮(0.138)>全磷(0.134)>全钾(0.112),有机质和有效磷是土壤养分中重要的影响因子;带状改造中各样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在改造后4~5 a达到最小,林窗改造在改造后5~6 a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达到最小,说明诱导改造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以2016年为例,各样地改造效果均优于对照样地,在带状改造中,10 m带宽的改造效果最好,评价值为1.693,林窗20 m×20 m的改造效果最好,评价值为1.692。经过7 a的诱导改造,林地土壤养分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要对土壤进行长期持续观测,为增加林地肥力和改良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北星  满秀玲  宋浩  刘家霖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特征以及与土壤温度、湿度两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我国寒温带地区碳释放及其对地区气候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LI-6400对大兴安岭北部5种主要类型兴安落叶松林(落叶松纯林、兴安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白桦-落叶松林和樟子松-落叶松林)的土壤呼吸、呼吸组分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5种类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总呼吸(RS)、异养呼吸(Rh)和根呼吸(Rr)都具有明显的单峰曲线季节动态,且峰值均出现在8月;平均RS波动在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孟竹  刘兆刚  李元  
以2008年盘古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2011年固定样地调查资料以及盘古林场小班尺度森林健康评价结果为数据源来评价景观尺度森林健康,以地类、起源及树种组成作为森林景观区划因子对盘古林场森林景观类型进行划分,从景观结构与格局、景观功能与过程两个方面选取了小班健康指数、分形维数及景观多样性指数3个评价指标,以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方法作为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景观健康指数公式为评价模型对盘古林场森林景观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1)盘古林场主要划分为天然白桦纯林、天然落叶松纯林、天然樟子松纯林、天然云杉纯林、天然山杨纯林、天然针叶混交林、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人工落叶松纯林和人工针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朝应  刘兆刚  
根据健康经营理论,从表达林分健康状态的林分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林分活力和生物量分布等4个方面建立林分健康评价体系。运用层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计算出各样地的健康评价指数(Hi),在此基础上用对比差异法提出健康经营效果指数(Me),并用这种方法对大兴安岭塔河地区的4块样地2种健康经营方式经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更新改造和中幼龄林抚育这2种健康经营方式都使林分得到有效的改善,林分生产力、可持续性和抗干扰性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表明2种经营方式都是该地区合理的选择。提出的健康经营效果指数能够简洁直观地评价出健康经营的效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为经营效果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英华  卢萍  赵鲁安  谭飞  徐演鹏  贾旭东  李慧仁  刘学爽  韦昌雷  王立中  
[目的]研究森林沼泽演替与火干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变化,为进一步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森林沼泽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法与BIOLOG方法,研究大兴安岭南瓮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森林沼泽类型(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藓类沼泽、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与2006年受不同火强度干扰沼泽(重度火烧的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和中度火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沼泽主要发育阶段与火干扰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以16:00(16.29±5.62 nmOL·G-1)、甲烷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贾旭东  徐演鹏  李慧仁  刘学爽  徐永波  韦昌雷  刘三章  王立中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和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干扰对大兴安岭典型森林沼泽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位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揭示土壤生物多样性在森林沼泽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8月下旬与2013年8月下旬,采用陷阱法对大兴安岭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种典型的森林沼泽类型,即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藓类沼泽(落叶松-杜香)、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落叶松-杜鹃)、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落叶松+白桦),以及研究区域内2006年经过重度火烧的落叶松-杜鹃和中度火烧的落叶松+白桦2种典型干扰类型的地表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宾  隋心  朱道光  崔福星  李金博  宋瑞清  倪红伟  
为了研究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弄清楚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不同兴安落叶松林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本研究分别以藓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土壤进行测序,分析了土壤真菌的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并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共检测到4门11纲36目63科74属土壤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灵波  刘兆刚  李凤日  蒋蕾  
以2011—2012年大兴安岭的44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常用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为切入点,对大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最优树种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均表现为随机分布,而白桦林则为明显的聚集分布;4种林型中树木的生长整体处于中庸状态,落叶松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其他伴生树种则处于不同程度受压状态;落叶松混交程度随着其优势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他伴生树种则具有较高的混交度,整体上天然落叶松林、白桦林的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而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的林分平均混交度相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俊祺  蔡体久  满秀玲  
选择小兴安岭主要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间的林内积雪样品,对其pH值、电导率及SO2-4、NH+4、NO-3、Cl-、K+、Ca2+、Mg2+、Fe、Mn离子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研究,为正确评价温带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及其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3种人工林中,Fe、Mn、K+、Ca2+、Mg2+、SO2-4、NO-3离子质量浓度均表现为云冷杉人工林较高,说明其保存营养成分的能力较强,不同类型人工林间差异不显著;2)除NH+4以外,冬季郁闭度最小的落叶松人工林内积雪中各离子质量浓度普遍较低,说明郁闭度对林内积雪的离子质量浓度有一定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韶晗  宋爽  石梦溪  胡珊珊  李彦雪  许大为  
【目的】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旅游业不断发展,产业转型效果逐步显现,本研究为进一步促成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形成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产品,增强该地区生态旅游品牌优势,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拓宽一定思路。【方法】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是特色资源的良好体现,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及开发是生态旅游研究工作的前提和基石,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的搜集,同时结合了实地调研,针对经济转型明确,林业资源富集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现况进行评价,建立了相应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区划标准,并采用AHP-PCA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赋权,尝试应用集对分析法(SPA)对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展开评价,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在等级区划计算过程中,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得分F=3.480,处于“一般”水平,多数指标集中在“较差”“一般”“较好”等“中间性”区段;受经济及区位发展条件所限,“较差”指标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维度,“一般”“较好”等指标主要集中在生物景观资源质量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度;应用集对分析联系度函数及集对势分析结果表明,差异项指标的发展态势在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总体发展状况中起决定性作用。【结论】大兴安岭地区林业产业依赖显著,与发达地区相比,在全面停伐转型期受经济区位影响,对生态旅游资源投入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在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显著改善的状况下,取较极端状况即差异项指标均转变为同一项指标,该地区发展水平也仅位于“较好”水准。急需必要的方法措施提升“差”“较差”等指标内容,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水平的提高将是一项长期的、必要的管理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