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9)
2023(2849)
2022(2532)
2021(2562)
2020(2193)
2019(4959)
2018(4641)
2017(9077)
2016(5157)
2015(5677)
2014(5565)
2013(5510)
2012(5134)
2011(4155)
2010(4308)
2009(4010)
2008(4162)
2007(3547)
2006(2934)
2005(2571)
作者
(12021)
(10274)
(9919)
(9777)
(6345)
(4689)
(4562)
(3937)
(3784)
(3765)
(3436)
(3402)
(3296)
(3199)
(3164)
(2952)
(2898)
(2873)
(2869)
(2729)
(2404)
(2370)
(2357)
(2327)
(2323)
(2230)
(2196)
(2115)
(2000)
(1999)
学科
管理(22725)
(22639)
(16644)
经济(16611)
(15749)
(13929)
企业(13929)
财政(13784)
(11314)
(8644)
财务(8639)
财务管理(8589)
企业财务(8264)
土地(7352)
(6655)
方法(6523)
国家(6510)
(6048)
数学(5601)
数学方法(5583)
中国(5262)
(5148)
(4891)
(4606)
地方(4601)
(4486)
支出(4331)
制度(4330)
(4330)
体制(4008)
机构
大学(63063)
学院(62651)
管理(26589)
(25262)
经济(24794)
(24251)
理学(23097)
理学院(22888)
管理学(22665)
管理学院(22551)
研究(18880)
中国(16391)
财经(14431)
(13112)
(13054)
科学(10641)
财经大学(10456)
(9966)
财政(9570)
中心(9321)
(9186)
(8840)
(8489)
业大(8019)
经济学(8010)
北京(7859)
研究所(7614)
(7578)
经济学院(7272)
(7085)
基金
项目(40464)
科学(32414)
基金(30839)
研究(30481)
(26167)
国家(25957)
科学基金(23036)
社会(20460)
社会科(19385)
社会科学(19378)
基金项目(16762)
(14698)
自然(14539)
自然科(14224)
自然科学(14220)
自然科学基金(13980)
教育(13791)
编号(12437)
(12174)
资助(12097)
成果(10904)
(9793)
(8888)
(8776)
国家社会(8733)
教育部(8610)
重点(8506)
人文(8399)
(8126)
大学(8021)
期刊
(29415)
经济(29415)
(25093)
研究(21386)
中国(17720)
管理(8547)
科学(8370)
学报(7822)
财经(7808)
(7739)
财政(7739)
(7439)
(6571)
会计(6447)
大学(6429)
学学(6226)
财会(6023)
(5260)
金融(5260)
经济研究(5257)
农业(4705)
国土(4374)
通讯(4146)
会通(4137)
教育(4115)
土地(4091)
业经(3846)
(3697)
问题(3649)
(3295)
共检索到100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飞舟  
理解城市扩张、土地开发和土地财政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以西部某一个城市的某区为例,文章从对该区的税收和财政情况的分析发现,土地征用、开发和出让及其带动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兴盛是城市扩张的核心内容,而这些也构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支柱,因而大兴土木现象的背后是政府的土地财政。然而,土地财政并不会必然地促进地方政府将收入大量用于公共服务。从长远来看,这三者之间的过密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蒋震  邢军  
近年来,"土地财政"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土地财政"推高了房价,助长了房地产投机,引发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对宏观经济稳定埋下了隐患。事实上,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以经济内容为主的政绩考核机制及其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是引起土地财政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分税制条件下,地方政府陷入了巨大困境:一方面,财力面临枯竭的问题;另一方面,其面临不断增长的支出需求。在这种预算约束条件下,"土地财政"便成了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宇  陈会广  宋璐怡  陈利根  
论文从城市规模的内涵出发,分析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张效应、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城市产业规模及其结构调整效应3个理论假说,以解释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并通过243个地级市11 a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实证分析,检验并证实了3个理论假说。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土地财政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驱动力:1)中小城市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对土地财政有明显的驱动;2)所有规模级别的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对土地财政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呈现出"U"型特征;3)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第二产业规模对土地财政驱动方向不同,特大城市、中小城市第三产业规模对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彬  
根据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在分权增加但相应的约束不健全的条件下,不仅具有竞争的激励促进经济发展,也会伸长"攫取之手"夺利,即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收入和利益的最大化目标,会偏离社会最优目标。这一假说得到了19个城市面板数据检验的验证。因此,应完善分权制度,增强横向约束,从制度上限制地方政府的逐利行为和直接干预经济的程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吉瑞  王怀芳  朱平芳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从融资约束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财政关系的分析框架,采用地方政府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融资约束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出让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地方政府投资受到了融资约束,过度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②"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所导致的财政缺口加大了地方政府融资约束,而金融发展则缓解了融资约束现象,财政缺口较小、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投资与土地出让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小。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的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可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融资条件,促进地方政府更有效率地进行投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娄成武  王玉波  
研究中国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负效应,对于土地财的兴利除弊、实现可持续的地方土地财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土地财政的起源、涵义与性质,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税的财政体制、国家土地制度及农地征用流转制度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选择,进一步论述了由此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利益受损、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推动房价快速上涨并积累财政金融风险,以及形成届际不公平和不可持续的财政等负效应。论述了后土地财政时代的涵义与存在的困局,在此基础上,从转变地方政府角色、完善财政体制、推进土地房产税系与农地产权及征用制度改革、改变以土地财政为动力机制的城市化发展、约束地方政府获取财政收入风险性行为等方面,提出后土地财政时代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恒龙  康艺凡  
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后果,财政分权导致政府间财政竞争,并改变了财政均等状况。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尤其是官员委任制以及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使得政府间财政竞争更易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呈现结构性扭曲。因此,制订合理的政绩考核标准,并相应调整财政体制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当务之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海涛  秦士坤  
财政规则是各国应对财政危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然而现有研究较少探讨地方层面的财政规则执行。基于预算软约束理论,以2014—2020年中国20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结合财政部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域制定的“10%红线”规则设计断点回归模型,检验PPP规则约束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发现:第一,由于缺乏法定性与透明度,PPP规则存在“软约束”现象,这一现象与债务规则的“硬约束”形成鲜明对比;第二,PPP规则的执行效果具有异质性,即对于可自由支配度较高的经济类项目更具规制效果,而对支出偏刚性的民生类项目约束力不足;第三,对于存在合规风险的项目,企业倾向于通过组建联合体的形式分散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了加强财政规则法定性与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必要性,建议加快相关财政规则的立法工作,提高财政预决算的信息披露程度,从而增强财政规则执行效果,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群  李永乐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勇  陈莉莉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和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的背后,积累了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社会矛盾激化、粮食安全风险、投资和消费结构失衡等问题,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促使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模式,关键在于改革和完善现有财政体制,构建地方政府"税收财政"模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邹秀清  
在"租税互替"机制的研究框架下,本文采用了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来解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本文对租与税的概念、特性和表现形式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在现行的地方官员晋升制度和财政收支分权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偏好于追求短期的土地租金收入而非长期的税收收入;(2)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对于地租收入的强烈偏好,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土地财政模式;(3)推进不动产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由偏好短租转变为偏好长税,是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土地财税制度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多长  游亚  
快速城镇化导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加重,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地区城镇化模式的选择也具有一定反作用。本文从土地财政依赖的视角对我国现行城镇化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城镇化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现行主流城镇化模式具有显著固化效应和路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模式的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慧珺   傅春杨   王忏  
本文构建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两地区多部门波动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在房产需求冲击传导和溢出中扮演的角色。研究表明:单个地区的房产需求冲击首先通过房地产部门传导至该地区财政收入,导致当地公共支出波动。在两级政府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动机开展对公共支出和人力资本的竞争,因此,另一地区的公共支出也会同向波动,产出、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同步受到影响,冲击带来的影响随之溢出。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地区间竞争的机制将可以传导和放大整体经济波动。更换居民效用函数形式、在非房地产部门引入工业用地作为生产要素等稳健性检验均不会改变结论。此外,基于现实情况,本文还在模型中引入了劳动力供给时长的内生决策、劳动力的行业间配置、央地税收分成等拓展机制,阐释了拓展机制对模型结果的影响。这一研究将为地区间竞争机制如何影响中国经济波动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谢乔昕  孔刘柳  
利用1995~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针对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的地区差异效应进行计量检验。研究发现,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竞争形式、地方政府父爱主义倾向以及地方政府对境外投资资本优惠力度等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普照  孙超  赵宝廷  
在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及土地财政负面效应外溢的经济背景下,本文基于官员晋升激励和地方财政压力的双重视角,通过构建"中央—地方—居民"三部门博弈下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行为的决策机理模型,剖析了土地财政扩张的体制根源,并利用1999—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的双重维度估计了官员晋升激励与财政压力影响土地财政的空间滞后模型,探究地方政府间土地财政行为的策略互动特征及其增长惯性。研究发现:官员晋升激励和财政压力均显著推动了土地财政扩张,且前者的估计结果十分稳健,而后者在统计上并不稳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存在明显的策略互动特征;土地财政存在惯性增长的"棘轮效应"和动态累积态势,这是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土地财政路径依赖的关键。进一步地,通过构建官员晋升激励综合指数、测算包含转移支付收入的财政压力及更换土地财政度量指标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也支持了以上结论。这对于完善地方官员考核体系、理顺不同级次政府间财政关系以及改革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