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9)
- 2023(8587)
- 2022(7465)
- 2021(6561)
- 2020(5862)
- 2019(13619)
- 2018(13353)
- 2017(26190)
- 2016(14063)
- 2015(16214)
- 2014(16399)
- 2013(16674)
- 2012(15641)
- 2011(14156)
- 2010(14296)
- 2009(13233)
- 2008(13317)
- 2007(12014)
- 2006(10295)
- 2005(9254)
- 学科
- 济(64623)
- 经济(64559)
- 业(40189)
- 管理(37212)
- 企(29281)
- 企业(29281)
- 方法(29134)
- 数学(25895)
- 数学方法(25645)
- 农(18065)
- 中国(16157)
- 地方(16156)
- 业经(14301)
- 财(13868)
- 贸(12512)
- 贸易(12507)
- 制(12308)
- 易(12127)
- 学(11745)
- 农业(11584)
- 产业(10707)
- 技术(9409)
- 和(9206)
- 地方经济(9152)
- 银(9074)
- 银行(9042)
- 服务(8823)
- 融(8644)
- 行(8644)
- 金融(8642)
- 机构
- 大学(206601)
- 学院(206592)
- 济(88043)
- 经济(86057)
- 管理(80969)
- 研究(69751)
- 理学(69615)
- 理学院(68824)
- 管理学(67667)
- 管理学院(67261)
- 中国(52385)
- 京(43671)
- 科学(43105)
- 财(38402)
- 农(36290)
- 所(35806)
- 中心(33009)
- 研究所(32456)
- 江(31818)
- 业大(31313)
- 财经(30377)
- 农业(28677)
- 北京(27643)
- 经(27367)
- 经济学(27037)
- 范(26964)
- 师范(26696)
- 州(25508)
- 院(24761)
- 经济学院(24658)
- 基金
- 项目(137995)
- 科学(107776)
- 研究(101652)
- 基金(98096)
- 家(85087)
- 国家(84395)
- 科学基金(71793)
- 社会(64324)
- 社会科(60960)
- 社会科学(60938)
- 省(55690)
- 基金项目(52090)
- 划(46171)
- 教育(45664)
- 自然(44888)
- 自然科(43823)
- 自然科学(43809)
- 自然科学基金(43044)
- 编号(42270)
- 资助(40164)
- 成果(34420)
- 发(31976)
- 重点(31277)
- 部(30094)
- 创(28952)
- 课题(28787)
- 创新(27121)
- 科研(26365)
- 国家社会(26339)
- 发展(25946)
共检索到307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秋洁 杨晓维
通过所构建的耦合指标体系,对大健康产业与养老产业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的耦合度一直保持在0.9以上,反映了两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处于高度耦合、有序促进的状态;②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的综合效益值不断上升,且提升幅度逐渐增强,说明两者协调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它们的综合效益;③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呈持续上涨,但是仍处于失调阶段,总体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三个阶段。
关键词:
大健康 养老服务 耦合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化笛 覃小华 郑菲菲 周年兴
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重心与标准差椭圆模型和GM(1,1)灰色预测法探讨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化与未来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较低,提升速度较快;地区间水平为东部>西部>中部,地区间速度为中部>西部>东部。(2)中国全域空间耦合协调度的重心呈向西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东部和中部分别呈向西南方向迁移的分散和集聚态势,西部呈向东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3)在预测时期,中国全域空间耦合协调度的重心保持向西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东部和中部呈向西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西部呈向东南方向迁移的集聚态势。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对两大产业及健康旅游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健康产业、旅游产业和健康旅游的“三方共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煜 李佳余
文章在构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探究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效应。结果发现:(1)2021年处于勉强协调及以上的省份仅占26.7%,大多数省份处于濒临失调阶段。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中部次之。(2)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3)各省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明显非均衡性。高值集聚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在西部地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现强 姜楠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与城市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城市化水平与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以山东省17地市为实证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与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间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征。从时序发展看,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化系统先后跨越了拮抗、磨合、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类型由轻度失调衰退逐步转向优质协调发展。从空间格局看,山东半岛及鲁中、鲁西北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子系统耦合态势良好,而鲁南与鲁西南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或滞后或超前于同一时期的城市化发展需要,耦合协调度有待提升。因此,提升城市化水平应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为基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的同步协调优质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丽娟
本文在明确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协调演进机理的基础上,借助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定量分析方法,以河北秦皇岛为例,分析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组成的复合系统的耦合状态,并提出相应措施为相关部门合理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饶永恒 张建军 徐琴 耿玉环
实现人口、经济、土地(P-E-L)的协调利用,对于促进地区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和4个直辖市的人口、经济、土地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尝试揭示协调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的原因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人口资源、区域经济水平、地理资源等多重因素制约下,我国"P-E-L"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很低。(2)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明显。(3)高值和低值集聚群内行政单元的面积差异不显著,但行政区划形状的几何离散度差异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凡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城市群以及所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较为理想,但是各个城市群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凡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城市群以及所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较为理想,但是各个城市群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沛
文章引入耦合度与协调度函数,以物流业为例,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2—2014年之间两个产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研究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所处阶段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耦合发展 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沛
文章引入耦合度与协调度函数,以物流业为例,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2—2014年之间两个产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研究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所处阶段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耦合发展 协调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东
高铁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经济、吸引人才、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以285个地级城市2003—201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PSM-DID法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各产业的就业-产业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铁开通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显著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但未显著促进一产、二产的就业-产业耦合性;(2)城市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成长周期异质性,"成熟型"高铁城市较"成长型"高铁城市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作用及就业与产出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更为显著;(3)城市高铁开通对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和就业与产出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要显著高于外围边缘城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梁坤 杜靖川 吕宛青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实践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南地区各省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整体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基本持平;在2002—2011年,西南地区各省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耦合协调程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出相依性、突跳性、滞后性和发散性的特征;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西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总体表现为滇川比渝黔的耦合协调度状况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曾繁清 叶德珠
新结构经济学指出,没有普适性的最优金融体系,当金融体系与自身服务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便达到最优状态。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我国1995-2014年间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耦合度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耦合阶段,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有很强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综合耦合度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表明:我国"金融-产业"系统的协调度总体水平不高,在初期协调度受发展水平影响较大,随着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协调度受二者耦合关系影响较大,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旭 庞世明
本研究分析了1995-2015年间北京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主要研究结论为:在理论上,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机制来源于一定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两系统实现较好的耦合得益于产业发展特征符合其要素禀赋;在指标选择上,应选择流量指标而非存量指标,并且由于禀赋结构变化带来的产业组织结构变化,选择企业数量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产业发展和变化;从计算结果看,北京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在过去20年一直保持较好的耦合度,在过去的5年里,则保持较好的耦合协调度;从1998年开始,旅游产业发展一直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曾繁清 叶德珠
新结构经济学指出,没有普适性的最优金融体系,当金融体系与自身服务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便达到最优状态。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我国1995-2014年间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耦合度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耦合阶段,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有很强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综合耦合度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表明:我国"金融-产业"系统的协调度总体水平不高,在初期协调度受发展水平影响较大,随着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协调度受二者耦合关系影响较大,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更注重提高二者耦合度。进一步的遴选发现:金融资产规模、银行与金融市场比例、第二三产业比重、国有企业比重是影响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相互耦合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