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65)
2023(18659)
2022(16094)
2021(15029)
2020(12609)
2019(28415)
2018(27891)
2017(52283)
2016(28710)
2015(31969)
2014(31248)
2013(31015)
2012(28269)
2011(25696)
2010(25427)
2009(23561)
2008(22554)
2007(19351)
2006(16859)
2005(14780)
作者
(84248)
(70251)
(69687)
(66244)
(44366)
(33802)
(31534)
(27612)
(26804)
(24797)
(23919)
(23850)
(22234)
(21983)
(21711)
(21640)
(21165)
(20860)
(20061)
(20045)
(17654)
(17105)
(16851)
(15779)
(15690)
(15506)
(15471)
(15330)
(14158)
(13890)
学科
(114658)
经济(114540)
管理(78975)
(72397)
(58740)
企业(58740)
方法(51679)
数学(45333)
数学方法(44814)
中国(31900)
(31017)
(26923)
(26670)
业经(24948)
地方(24736)
(22985)
贸易(22973)
(22343)
环境(21107)
农业(20873)
(19326)
(18332)
理论(17363)
技术(17164)
(16686)
银行(16607)
(16444)
(16408)
财务(16374)
财务管理(16343)
机构
大学(404318)
学院(402766)
(160583)
经济(157366)
管理(154484)
研究(142976)
理学(134610)
理学院(132994)
管理学(130509)
管理学院(129821)
中国(104890)
科学(92706)
(86790)
(73846)
(73279)
(69089)
研究所(67841)
业大(65891)
中心(63274)
农业(58469)
(56767)
财经(56495)
北京(54617)
(54031)
师范(53416)
(52196)
(51617)
经济学(48470)
(45996)
经济学院(43809)
基金
项目(285501)
科学(222839)
基金(206544)
研究(202007)
(184018)
国家(182563)
科学基金(154245)
社会(127642)
社会科(120931)
社会科学(120896)
(110998)
基金项目(109522)
自然(102047)
自然科(99598)
自然科学(99561)
自然科学基金(97743)
(94878)
教育(92143)
资助(84982)
编号(80484)
重点(65219)
成果(63881)
(62252)
(61573)
(59046)
课题(56072)
创新(55289)
科研(55159)
计划(53551)
国家社会(52908)
期刊
(169884)
经济(169884)
研究(113763)
中国(74685)
学报(73038)
(66010)
科学(64669)
管理(53804)
大学(53688)
学学(50825)
(50223)
农业(46360)
教育(42652)
技术(32212)
(30568)
金融(30568)
经济研究(28556)
业经(28129)
财经(26646)
(25365)
(22945)
问题(22127)
科技(20949)
资源(20265)
(20124)
图书(19833)
业大(19086)
技术经济(18662)
(18626)
商业(17276)
共检索到577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泽  潘晶晶  任芳容  毛春梅  
运用DEA交叉评价模型、水资源约束模型以及加权GLS回归方法考察了中国三大流域生态效率的非均衡分布及差异性,分别选取黄河、长江以及珠江三大流域22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各流域2008~2018年生态效率及其水资源约束强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整体而言,三大领域生态效率处于中低水平。②三大流域的生态效率水平差异性明显,由高到低依次为珠江、长江、黄河;且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仍在以牺牲一定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而珠江流域的经济增长可促进环境改善。③水资源供给限制会促进黄河和长江流域生态效率的增长,但对珠江流域生态效率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和流域治理能力对三大流域生态效率的提升均具有显著影响。另外,影响黄河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还有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外资利用程度的提高对长江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大。据此提出应改善能源结构、合理规划水利设施建设及调配水资源供给限制等促进各流域生态效率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泽   方琪   鞠云   任阳军  
“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推动力。流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基于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21个省(市、区)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从效率水平、动态变化、差异分析角度进行多层次比较,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三大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流域间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存在不均衡现象,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水平明显高于黄河流域;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外商投资等因素对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因素尚未产生显著影响,并据此得出提升三大流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路明  王思梦  刘轶欣  蒋娅  董林垚  黄昌  
以中国三大流域为研究区域,分别针对TRMM 3B43和GPM IMERG降水数据,构建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以2014年夏季(6~8月)数据为例,得到了三大流域1 km分辨率的降尺度降水数据,并进一步通过气象站点数据对降尺度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GPM原始数据整体精度优于TRMM数据,两种数据在黄河流域的精度评价指标优于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2)经降尺度计算,两种数据空间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且表现出更多降水变化的细节与趋势,但精度指标对原始数据依赖性大,导致提升并不显著;(3)当联合使用NDVI及DEM作为GWR降尺度模型的辅助变量时,两种降尺度结果的差异值在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高海拔地区中更为显著;(4)黄河流域中,使用不同辅助变量下的降尺度结果在空间分布上总体相似。TRMM数据使用地形作为单独辅助变量的降尺度结果最佳,而GPM数据不同辅助变量下降尺度结果差异并不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大鹏  朱迎春  
本文通过加强松弛变量限制,在EPI环境效率变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S-环境效率变化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七大流域1998-2009年水环境效率动态变化,揭示各流域环境效率变化的趋势及动因,为环境经济研究提供新的分析工具。通过分阶段分析,发现我国七大流域水环境效率在整个研究阶段有年均1.53%的改善,呈现前期效率下降,中期效率提高,后期效率持平的特点。三个阶段环境效率出现下降的流域分别为:1998-2001年,黄河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2002-2005年,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2006-2009年,珠江流域、海河流域。主要结论是:①流域水环境静态效率受流域环境承载能力影响较大,而减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史胜安  夏珑  张春明  
本文采用20032015年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选取DEA-Tobit两阶段模型,测算三大经济区域的财政支出效率,并回归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开放程度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珠三角区域则有显著负向显著;城镇化水平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珠三角则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和国有经济比重只对京津冀区域财政支出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苑清敏  申婷婷  邱静  
在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5个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应用泰尔指数从区际层面对环境效率差异进行衡量,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平均值的区域分布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境效率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内差异是区域总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效率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对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资依存度仅对珠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有明显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玉阳  宋有涛  王慧玲  布乃顺  
流域水污染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而工业废水是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从流域视角出发,借助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通过对工业水污染治理的投入和产出的分析,得出各个流域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为未来流域工业水污染治理提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淮河等流域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最有效,辽河、海河等流域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有待提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工业结构等措施,提高流域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从河流生态用水的基本属性出发,提出了河道生态用水"量"与"质"的评价方法,其中量的评价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法、实测径流法、消耗系数等3种方法,质的评价是基于污径比指标进行评价,并确定了"量"与"质"的评价标准。以我国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7个流域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单纯从量的角度进行评价,仅海河、黄河流域存在河道生态用水短缺现象,其它流域总体上为基本不短缺。但是如果对生态用水的质进行评价,只有松花江、长江和珠江的水质可以满足生态用水的要求,其它流域均在较差等级以下。结果表明只有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才能够揭示出我国生态用水的水量性或者水质性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丹  王亚华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构建了我国七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动态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1999~2010年我国七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动态变化趋势,对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水平优劣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动态变化的动因。评价显示,1999~2010年,七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按提升速度排序依次为海河、黄河、松辽、太湖、珠江、长江、淮河,按相对管理绩效水平排序依次为海河、珠江、黄河、松辽、太湖、长江、淮河;研究表明,水资源综合管理绩效指数受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东林  徐晓艳  李春影  
从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分析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对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各变量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区域间各因素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译  熊曦  
【目的】为解决我国生态林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平衡林业资源环境与林业绿色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方法】基于绿色发展背景,以我国生态林业生产为研究对象,挖掘整理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份林业生产数据,建立包含绿色生态指标的DEA模型,全面评价我国林业生态效率。选取影响林业生产的关键性因素,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找到提升林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切入点。【结果】我国在节约资源投入、提升期望产出、限制非期望产出方面有所改善,大部分地区呈现规模效率递增状态,反映出区域内林业产出的增长速度略快于资源、能源的消耗速度,在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并保证林业产量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林业生产规模,以规模效益带动林业经济效益发展。回归结果显示:林业旅游休闲对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在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需要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结论】政策建议如下:1)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旅游规模化生产协同发展;2)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3)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金鹤  孙红雪  
基于多维视角下,运用熵值法、ESDA等方法剖析三大城市群内55个城市的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查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2016年城市群城市韧性排名:长三角大于京津冀大于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等级结构:京津冀以京—津市为支撑呈双核心驱动模式,长三角呈橄榄型结构,珠三角呈金字塔式结构;长三角城市韧性呈正空间集聚,京津冀与珠三角城市韧性呈空间负相关;财政风险与金融效率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本地效应整体影响为负,市场、技术、开放性因素及金融规模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本地效应整体影响为正;各因素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空间溢出特征差异化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戴永安  张曙霄  
经济区域化是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考察各类城市参与经济区域化的获益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Byrnes和Storbeck(2000)的方法,基于城市经济效率的视角,考察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水平,并基于Tobit模型对影响区域化收益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化收益存在显著差异,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最高,长三角地区次之,珠三角地区最低。进一步的计量分析发现,专业化分工和技术研发能力有利于区域化收益的实现,而外资的引进、政府的作用和城市空间影响则扩大了区域化收益,多样化分工和对外贸易对区域化收益的影响尚不明确,分地区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海良  黄德春  姚惠泽  
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水平。通过研究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关系,可以较好分析能源效率提高的原因,从而为全国节能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本文将知识存量纳入生产函数,使用1995-2008三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选取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三大经济区域的能源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回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各指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能源效率普遍要高于环渤海区域;2007年经济危机导致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降低,同时却迫使产业转型,技术进步增长较快。另外,能源效率的改善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都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家鹏  陈松林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5—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采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业和人口两个角度分析经济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和直接冲击。结果表明:(1)2005—2016年间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先收敛后分化的演化特征,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具有显著差异;(2)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表现出单门槛效应,表明适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导致促进作用下降甚至出现负向影响;(3)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自身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直接冲击都是从开始就达到顶峰而后收敛为0,而第二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则是先负向冲击后持续正向冲击。城市群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时,既要充分发挥经济集聚的正面环境效应,也要重视不同经济集聚的适度性和动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