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01)
2023(2952)
2022(2389)
2021(2598)
2020(1950)
2019(4653)
2018(4833)
2017(5595)
2016(4720)
2015(5712)
2014(5875)
2013(4508)
2012(4129)
2011(4032)
2010(4358)
2009(3320)
2008(3110)
2007(3043)
2006(2823)
2005(2649)
作者
(8901)
(7347)
(7235)
(7158)
(4688)
(3625)
(3477)
(3100)
(2868)
(2803)
(2592)
(2584)
(2400)
(2375)
(2329)
(2272)
(2256)
(2254)
(2189)
(2164)
(2123)
(2024)
(1852)
(1722)
(1711)
(1703)
(1684)
(1684)
(1613)
(1579)
学科
教育(21142)
中国(10541)
教学(7592)
理论(6972)
管理(4482)
思想(4312)
政治(4215)
学校(4177)
思想政治(4054)
政治教育(4054)
治教(4054)
高等(4046)
研究(4037)
德育(4023)
(3696)
(3667)
学法(3588)
教学法(3588)
改革(3537)
(3421)
发展(3318)
(3195)
(3086)
经济(3084)
教育改革(2858)
学理(2845)
学理论(2845)
(2688)
计算(2586)
算机(2578)
机构
大学(56358)
学院(46354)
教育(29804)
研究(20744)
(20566)
师范(20533)
师范大学(17213)
(14223)
职业(11582)
教育学(11316)
科学(11170)
北京(10351)
技术(10291)
(9460)
(9204)
管理(8642)
研究所(8620)
教育学院(8409)
职业技术(7902)
(7754)
中心(7594)
(7133)
理学(7107)
中国(6971)
(6956)
理学院(6834)
技术学院(6776)
经济(6537)
管理学(6358)
研究院(6352)
基金
研究(29910)
项目(26301)
教育(24873)
科学(21982)
成果(17314)
编号(15941)
课题(15748)
社会(14807)
(14243)
社会科(13540)
社会科学(13536)
基金(13304)
(13077)
(12412)
规划(10959)
(10101)
研究成果(9889)
(9775)
项目编号(9565)
国家(9473)
年度(9204)
(8642)
大学(8584)
(8390)
(8170)
(8136)
阶段(8113)
(7928)
重点(7867)
教育部(7763)
期刊
教育(54483)
研究(29646)
中国(24246)
职业(12041)
(8535)
经济(8535)
技术(8398)
高等(8238)
技术教育(7332)
职业技术(7332)
职业技术教育(7332)
高等教育(7154)
大学(6941)
成人(6161)
成人教育(6161)
学报(5594)
图书(5014)
(4965)
论坛(4965)
(4455)
教研(4212)
高教(4212)
发展(4070)
(4070)
比较(3979)
科学(3971)
书馆(3871)
图书馆(3871)
职教(3801)
(3299)
共检索到89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凯  
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 ,必须对大学教育的内在逻辑进行重新审视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讨论大学教育在未来的发展。大学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中心 ,应该承诺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重视人的自我完善、生命价值以及终极关怀 ,直面人类处境的有限性与其理想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张力 ,最终引导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从中世纪至今,以大学作为主要组织形式,高等教育衍生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并最终形成不同的理想类型。当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有四种理想类型,即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理想类型,无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还是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从一定角度对高等教育现实中某类成分的抽象,现实中不存在某种纯粹的、理想性质的高等教育。作为分析问题的工具而不是规范性的概念,理想类型的分析方法不仅有利于厘清高等教育的复杂性,而且可为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耿耀敬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的特点,提出了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大众高等教育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与社会行为研究”是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承担的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特别委托的课题,已于2005年12月通过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专家鉴定,得到与会专家较好的评价。研究立足于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两大现实情境——社会转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从社会行为、价值观念和高等教育的德育建设三个层面探讨了大学生的社会行为、自我认同及其核心价值观等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婷  阎梦娇  
2016年11月25日至27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后大众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自全国近100所高校的240余位专家学者和学生与会。会议收到参会论文86篇,23位专家学者作了会议报告。研讨会回顾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交流研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群丹  黄伟锋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应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如何协调多元的质量观形成社会共同接受的质量评价标准,是当前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浙江工业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形成了有特色的、创新的教育质量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松,郝宏兰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严重滞后于并制约经济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命题。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并给出了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菲利浦·G·阿特巴赫  蒋凯  陈学飞  
大众高等教育系统正在形成。本文讨论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密切相关的若干问题,包括经费问题,高等教育中新的组成部分,远距离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的多样化与复杂性,高等院校的经营化,高校教师以及学生,等等,以期迎接21世纪大众高等教育的挑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加忠  
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用重大。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校师生关系出现师承关系弱化、淡漠甚至对抗化倾向。高校自身在管理上的转变与社会的合理期望,是教育大众化时代建构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伟杰  姜宇  
在遵循规律与扩大规模间前行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发展平衡的困境,诱发了定位混乱、功能趋同、改革落后、关怀缺失、非合作化明显以及教学质量下降等信任危机,对高等教育发展、社会进步十分不利。因此,为了化解危机,必须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独特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入手,参透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从更迭学制、共享竞争、回归本质等方面出发,促进多类型高校均衡发展、高校财政市场化改革及高校关怀教育伦理化发展,扫清教育改革的拦路虎。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晓艳  
自1999年起,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策略,我国开始实施大学扩招政策。扩招政策实施之初,就一度存在"效率优先"抑或"公平优先"的争论。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满足大众高等教育需求的机会增多了,但是否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经济水平、城乡、性别等之间更加平等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本文使用CFPS数据,选用DID与DDD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考察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扩招政策对促进高等教育代际流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际效用。同时,为了进一步观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及其扩招政策影响高等教育代际传递的异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家福  刘生  
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必然要求大学的办学实践趋于多样化。大学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可以规避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大学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差异竞争优势。大学实现差异化发展,必须重视特色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洪  高林  杨冰  
应用型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在中国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批优秀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已是不远的未来。因此,本文针对应用型大学的产生、特点及发展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我国一般性高校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曲铭峰  
一流大学是坚持单一的高学术标准严格控制办学规模继续走精英高等教育的路子还是采取多样化的学术标准积极扩招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学思想和战略选择中国的一流大学应根据各自的具体实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办学理念以求得学校的最佳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宏志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迈进的步伐,这对于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增强综合国力、迎接世界挑战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