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7)
- 2023(2077)
- 2022(1901)
- 2021(1943)
- 2020(1818)
- 2019(4171)
- 2018(4285)
- 2017(8055)
- 2016(4666)
- 2015(5508)
- 2014(5705)
- 2013(5569)
- 2012(5460)
- 2011(4988)
- 2010(5201)
- 2009(5170)
- 2008(5316)
- 2007(4866)
- 2006(4339)
- 2005(3864)
- 学科
- 济(19306)
- 经济(19271)
- 管理(13981)
- 业(12377)
- 企(11282)
- 企业(11282)
- 方法(9840)
- 数学(8205)
- 数学方法(8041)
- 学(5067)
- 财(4788)
- 中国(4719)
- 贸(4609)
- 贸易(4606)
- 易(4465)
- 理论(3958)
- 农(3901)
- 制(3891)
- 关系(3527)
- 业经(3405)
- 融(3075)
- 金融(3075)
- 地方(3053)
- 策(2967)
- 和(2964)
- 银(2956)
- 务(2952)
- 财务(2944)
- 银行(2944)
- 财务管理(2932)
- 机构
- 大学(74231)
- 学院(70289)
- 济(25710)
- 研究(25451)
- 经济(25036)
- 管理(24570)
- 理学(20926)
- 理学院(20611)
- 管理学(20015)
- 管理学院(19893)
- 中国(19149)
- 京(16646)
- 科学(16115)
- 所(13947)
- 财(12623)
- 研究所(12514)
- 农(11715)
- 范(11617)
- 师范(11518)
- 中心(11191)
- 北京(10985)
- 江(10974)
- 业大(10183)
- 财经(9876)
- 师范大学(9553)
- 农业(9393)
- 州(9037)
- 经(8920)
- 院(8807)
- 教育(8352)
- 基金
- 项目(41723)
- 科学(32218)
- 基金(29992)
- 研究(29653)
- 家(26190)
- 国家(25931)
- 科学基金(21448)
- 社会(18140)
- 社会科(17038)
- 社会科学(17031)
- 基金项目(15487)
- 省(15169)
- 教育(14911)
- 自然(14195)
- 自然科(13918)
- 自然科学(13913)
- 自然科学基金(13671)
- 划(13609)
- 资助(13209)
- 编号(12060)
- 成果(11527)
- 部(9721)
- 重点(9313)
- 课题(8628)
- 教育部(8381)
- 大学(8246)
- 创(8041)
- 发(8024)
- 科研(7956)
- 人文(7677)
共检索到113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钱皓 钱晓明
30年来,大众话语[1]中有关美国形象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 折射出中美关系的起伏,但这是否只是反应中国公共话语[2]中有 关美国形象的变化?或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反作用于公共话语,从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文鑫
在中美关系的视野中 ,美国华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在美国 ,根在中国。在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中 ,美国华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美国华人的界定有广狭义之分 ,本文从广义上来考察美国华人。由于美国华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且来源地各异 ,这就使美国华人群体具有多样性 ,他们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也不一。但多数美国华人都积极介入中美关系的发展。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有群体自身因素 ,包括政治因素、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因素 ,也受美国政治气候的影响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华人 群体多样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威廉·科恩 王烁
非常有幸再次来到南开大学演讲。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环顾全球,可以看到美国正在经历的混乱,例如美国新总统上台;欧洲也并不好过,不仅英国已经宣布脱欧,法国正在考虑脱欧,苏格兰也在谋划着新一轮的公投。很多大事件正在发生,就像叙利亚问题,持续的爆炸和战争危及着无辜平民的生命,迫使他们离开祖国,逃往欧洲及其他国家。还有朝鲜半岛的局势始终动荡不安,威胁地区稳定。我们不得不感叹,世界正处于混乱年代,而且我们拥有毁灭世界的能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琪英
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取决于中美关系的走向,中美关系的基础在于贸易,没有WTO机制,中美贸易面临的许多困难无法解决,中美贸易的稳健发展就没有保障,而中美两国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也需要两国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加入WTO的态度是积极的,基础是深厚的,中国加入WTO顺应了经齐全球化趋势,有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永年
如果说前些年人们讨论得最多的是中美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近来随着两国之间贸易战不断恶化,人们思考的问题不再是会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而是这个陷阱到底是怎样的。实际上,多年来,中美两国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认知一直是不同的。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经济体 零和游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忠菲 江西元
美国对世界的看法与美国国内政局的变化是影响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美国的经济实力与其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对外战略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广大中产阶级民众对美国政府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越来越表示担忧,促使美国对外政策决策集团呼吁加强自我危机意识,并相应地调整了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先后顺序,把加强美、日、欧三边同盟关系重新提到美国对外政策最优先处理的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甘均先 毛艳
中美互不信任是中美关系中的根本问题,中美之间信任的提升有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本文认为造成中美互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不同的社会文化与政治体制,解决中美互不信任问题的对策则是进行长期战略对话和在国际制度框架内进行有效的合作。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不信任问题 战略对话 合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查道炯
一、从合作开发到相互关注在战后中美经贸关系的演变过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要领域。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包括能源在内的贸易禁运,直到1971年中美贸易关系开始解冻。1973年第一次海湾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受到冲击。中国则于同年开始向日本等亚洲资本主义邻国出口原油。在当时的美国能源安全研究界,热点话题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关 王寅通
中美关系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以李登辉访美事件为标志,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发生了性质的转变,中美关系的原则基础被严重削弱以至动摇。我们的基本判断是,美国对华政策正在由“全面接触”向“预防性遏制”转变;这种转变的特征是渐进式的,同时是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相一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越来越受到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内各自的内部因素制约;这将使双边以至三边关系的互动可能出现失控以至恶性循环;一旦出现中美全面对抗,可能造成对我稳定外部环境的持续性破坏。因此,我们的战略和策略应当是软硬两手兼备,利用各种矛盾,化解危机,防止对抗的出现,同时做好形势对我不利的各种准备,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俊江
美国亚太经济新战略与中美关系走向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李俊江美国90年代的亚太经济新战略是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处于动荡不定的形势下逐步形成的。它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浪潮中已经成为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美、中两国在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缉思 贾庆国 唐永胜 倪峰 朱锋 谢韬 达巍 李巍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但又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角力和博弈的背后有四套相互重叠、互为因果的逻辑,即两国实力消长、意识形态差异、国际环境变化以及国内政治影响。当前,美国以中国为战略竞争的重心、以长期竞争为主要基调的对华全面竞争战略已基本成型。中美战略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把国内建设与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实和更好,科技竞争将是两国战略竞争的关键“战役”。政治极化阻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破坏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一致性。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美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尚未形成共识,新的主张仍在激烈博弈,这使得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很难形成可持续的长期稳定。从短期看,2023年以来的中美官方和民间接触,使得双边关系的发展上限和冲突底线趋向清晰。展望2024年,美国大选等因素仍然会给中美关系制造新的不确定性,但中美关系总体稳定的局面不会出现根本变化。从中长期看,保持大国关系基本稳定符合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在全球性安全挑战日趋增加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中美关系比过去传统的零和博弈更加具有开放性。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文
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中获胜,反映了美国精英阶层与中下阶层之间、"美利坚主义"与"全球主义"之间、美国"全球领导者地位"与实际能力之间矛盾的深刻化与复杂化。以缓和与解决这些矛盾为出发点,特朗普任内美国内外政策将从注重政治转向注重经济,由国际优先转向国内优先,从重视多边转向重视双边,从坚持继续领导世界转向致力于使美国"再次强大"。未来四年,中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趋于平和,在经贸领域的矛盾、冲突明显加剧。面对中美关系出现的新变数,中国应在经贸领域避免被动、争取主动,在政治安全方面做到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