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7)
- 2023(6319)
- 2022(5363)
- 2021(4783)
- 2020(4030)
- 2019(8978)
- 2018(8467)
- 2017(16219)
- 2016(8728)
- 2015(9497)
- 2014(9216)
- 2013(8758)
- 2012(7787)
- 2011(7263)
- 2010(7256)
- 2009(6972)
- 2008(6766)
- 2007(5985)
- 2006(5432)
- 2005(4923)
- 学科
- 济(33786)
- 经济(33720)
- 管理(29479)
- 业(23037)
- 企(20005)
- 企业(20005)
- 方法(14840)
- 数学(11453)
- 数学方法(11308)
- 环境(11243)
- 财(11006)
- 农(8354)
- 业经(8329)
- 中国(8057)
- 划(7692)
- 学(7616)
- 制(7599)
- 地方(7342)
- 理论(6576)
- 务(5863)
- 财务(5846)
- 财务管理(5831)
- 农业(5743)
- 体(5637)
- 企业财务(5593)
- 贸(5426)
- 贸易(5425)
- 和(5307)
- 易(5282)
- 规划(5197)
- 机构
- 学院(126272)
- 大学(124910)
- 济(49809)
- 管理(48886)
- 经济(48851)
- 理学(42794)
- 理学院(42281)
- 管理学(41616)
- 管理学院(41356)
- 研究(39259)
- 中国(29082)
- 财(26177)
- 京(25116)
- 科学(24343)
- 财经(20822)
- 经(18871)
- 范(18729)
- 所(18584)
- 师范(18582)
- 江(18253)
- 中心(18139)
- 研究所(16894)
- 农(16294)
- 经济学(16174)
- 业大(16086)
- 北京(15531)
- 财经大学(15346)
- 师范大学(15121)
- 州(14806)
- 经济学院(14701)
- 基金
- 项目(87447)
- 科学(70208)
- 基金(65638)
- 研究(63594)
- 家(57211)
- 国家(56774)
- 科学基金(49642)
- 社会(43901)
- 社会科(41653)
- 社会科学(41642)
- 基金项目(35381)
- 省(34100)
- 自然(31255)
- 自然科(30463)
- 自然科学(30455)
- 自然科学基金(29947)
- 教育(28616)
- 划(28143)
- 资助(26206)
- 编号(24002)
- 重点(19581)
- 国家社会(19199)
- 部(19115)
- 发(19049)
- 成果(18698)
- 创(18263)
- 制(18184)
- 人文(17083)
- 创新(16970)
- 教育部(16769)
共检索到177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曲颖 吕兴洋 沈雪瑞
培育大众亲环境游客对目的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学界对此的深入研究却很贫乏。立足于大众游客的环境心理特点,文章通过概念模型构建与检验,探究其亲环境行为欲望产生过程中外加驱力(地方依恋维度)和内在障碍(大众旅游价值导向维度)的互动效果。以三亚的国内大众游客为样本,经因子分析和阶层多元回归分析,文章发现:(1)大众旅游价值导向两维度中",维护旅游功能"的亲环境阻碍力度更大;(2)地方依赖和地方情感都显著预测大众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欲望,但后者的驱力和抵御调节能力都明显更强;(3)地方认同发挥亲环境驱动负效应,且这一效应在大众游客情境下易受到积极调节。文章最后汇报了研究的总结论、结论探讨和管理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一帆 曲颖
以乌镇为例,运用Python和扎根理论对网络游记进行分析,识别江南古镇旅游者地方依恋元素并构建相关维度。研究发现:乌镇受到短途游偏好者的追捧,且以朋友结伴出行方式居多;乌镇的地方依恋元素多样化,主要涵盖地方特质、文化吸引物、民俗表演、品牌载体;乌镇的地方依恋元素可被提炼为目的地氛围信号、目的地品牌、目的地自我一致性、目的地人际互动4个维度。提出了古镇地方依恋和一般目的地依恋研究领域的各自理论价值及未来地方依恋水平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
江南古镇 地方依恋 爬虫 维度构建 乌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文明 殷程强 唐文跃 李向明 杨东旭 张玉玲
游客地方依恋和游客亲环境行为关系的探究体现了旅游地理学中有关游客积极环境行为的研究路径由理性向情感转向的新趋势,也反映了业界的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由理性管理向情感管理的新方向。文章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2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观鸟游客存在着明显的地方依恋情感,此情感促进了亲环境行为的产生;自然共情和环境教育感知在其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在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中,地方依赖显著加强了环境教育感知,地方认同显著促进了自然共情的产生;自然共情比环境教育感知更明显地影响了亲环境行为的产生,但环境教育感知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共情的产生。据此,景区管理者可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在避免对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产生冲击的前提下增加游客与候鸟的接触,同时改进景区内环境教育设施,以促进游客自然共情的产生和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进而更好地引导和提升游客的亲环境行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文谦 王兆峰 陈勤昌
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对于旅游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旅游环境契合度与地方依恋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有重要影响。基于旅游环境契合度理论,以世界遗产地武陵源为数据调研地,通过对正在或曾在武陵源旅游的一千余名游客的问卷调查,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多层次假设检验以及中介效应检验,以廓清旅游环境契合度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旅游旅游环境契合度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旅游环境契合度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地方依恋也对亲环境行为有着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在旅游者-环境契合度与亲环境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据此给遗产地景区提出管理建议,引导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促进世界遗产地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昭明 王甫园 王开泳
旅游信息价值研究是旅游科学适应旅游业信息化快速趋势的必要课题,其构成及其感知差异研究,可以丰富旅游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对于优化旅游企业与目的地的信息设计、传播与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文章设计通用性的旅游信息价值测量指标,通过两轮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得出旅游信息价值的二阶双因素模型为最优模型。两个二阶因素分别是功能价值和体验价值,前者包括风险规避价值、实用价值,后者包括享乐价值、社交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了旅游者信息价值构成维度的重要性程度与人群感知差异,
关键词:
旅游者 旅游信息价值 维度 模型 感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培超
在现代社会中,旅游已经成为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因而也日益增添了越来越多的价值负载。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却不断地出现各种"乱象",因而关于旅游的"异化"问题,关于文明旅游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文明"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不断扩展或生长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其意义指涉和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昭明 王甫园 王开泳
旅游信息价值研究是旅游科学适应旅游业信息化快速趋势的必要课题,其构成及其感知差异研究,可以丰富旅游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对于优化旅游企业与目的地的信息设计、传播与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文章设计通用性的旅游信息价值测量指标,通过两轮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得出旅游信息价值的二阶双因素模型为最优模型。两个二阶因素分别是功能价值和体验价值,前者包括风险规避价值、实用价值,后者包括享乐价值、社交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了旅游者信息价值构成维度的重要性程度与人群感知差异,
关键词:
旅游者 旅游信息价值 维度 模型 感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昭明 王甫园 王开泳
旅游信息价值研究是旅游科学适应旅游业信息化快速趋势的必要课题,其构成及其感知差异研究,可以丰富旅游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对于优化旅游企业与目的地的信息设计、传播与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文章设计通用性的旅游信息价值测量指标,通过两轮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得出旅游信息价值的二阶双因素模型为最优模型。两个二阶因素分别是功能价值和体验价值,前者包括风险规避价值、实用价值,后者包括享乐价值、社交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了旅游者信息价值构成维度的重要性程度与人群感知差异,发现功能价值的感知重要性略高于体验价值,而且,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均会导致相应的价值维度的感知重要性存在分异。在营销实践中,不仅要统筹发展旅游信息多样化功能,提升旅游信息总体感知价值,还要注意旅游信息价值的分级、分类管理,提高营销效率。
关键词:
旅游者 旅游信息价值 维度 模型 感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安华 梁宏志
旅游政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它以旅游学与政治学为母学科,同时吸纳二者的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并将政治学的宏阔视野纳入旅游研究,大大拓宽了旅游研究的范围,丰富了旅游研究的内容,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众多崭新的视角。旅游政治学应在深入探讨中国政治与旅游问题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学科定位,确立自己的研究框架,为中国旅游研究与实践做出积极贡献,推动中国旅游学与政治学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范钧 邱宏亮 吴雪飞
文章综合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理论,将旅游地意象分为5个要素,将地方依恋分为2个要素,并构建了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1)景观意象、设施意象、服务意象及安全意象均直接影响情感意象。设施意象与服务意象不仅直接影响地方依赖,且通过情感意象来实现。安全意象和景观意象间接影响地方依赖。安全意象、服务意象及景观意象不仅直接影响地方认同,且通过地方依赖来实现。设施意象间接影响地方认同。服务意象不仅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依恋来实现。景观意象、设施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礼彬 朱晓彤
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青岛崂山风景区为调研地,基于自我调节态度理论,以难忘的旅游体验和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探讨了旅游者-环境契合度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者-环境契合度对难忘的旅游体验、地方依恋、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2)难忘的旅游体验、地方依恋分别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3)难忘的旅游体验、地方依恋在旅游者-环境契合度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且地方依恋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难忘的旅游体验的中介效应;(4)难忘的旅游体验对地方依恋无显著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江哲 王刚 李维维
选择能够反映观光旅游者心理特征的多样性偏好变量,引入已有的地方依恋、满意度和忠诚度关系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多样性偏好对观光旅游者地方依恋、满意度与忠诚度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观光旅游者的地方依恋对满意度、满意度对忠诚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观光旅游者地方认同对忠诚度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地方依赖对忠诚度的影响没有得到证实。(2)多样性偏好对观光旅游者满意度与重游意愿及观光旅游者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之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观光旅游者的多样性偏好越强烈,其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越弱,其地方依恋与重游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江哲 王刚 李维维
选择能够反映观光旅游者心理特征的多样性偏好变量,引入已有的地方依恋、满意度和忠诚度关系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多样性偏好对观光旅游者地方依恋、满意度与忠诚度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观光旅游者的地方依恋对满意度、满意度对忠诚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观光旅游者地方认同对忠诚度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地方依赖对忠诚度的影响没有得到证实。(2)多样性偏好对观光旅游者满意度与重游意愿及观光旅游者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之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观光旅游者的多样性偏好越强烈,其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越弱,其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也越弱。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祁潇潇 赵亮 胡迎春
已有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机制研究较为忽视对个体情绪的探讨,相较于认知因素,近几年学者陆续指出情感因素对行为的驱动作用更为关键,加强积极情绪与环境责任行为关系研究的力度大有裨益。文章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以敬畏原型理论、敬畏情绪的功能、积极情绪扩建理论和地方理论为基础,将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深入分析个体积极情绪的一种,即敬畏情绪对宗教山岳型景区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千山景区为例的实证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敬畏情绪对环境责任行为的直接影响效应显著,地方依恋二维度(依赖和认同)也在其中起部分链式中介作用,但敬畏对地方认同的直接影响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景区加强自然环境维护、宗教氛围营造,以激发旅游者的敬畏情绪体验,从而强化地方依恋、实现环境责任行为的培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敬畏 环境责任行为 地方依恋 机制 千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宇明 赵中华
随着中国区域旅游深度发展、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和人口跨区域流动量的增长,大众交通的旅游化以及旅游职能效应发挥程度的测度问题引人关注。从旅游发展与大众交通的复杂依存关系来看,旅游交通的实质是大众交通的衍生和发展,是大众交通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产业延伸。旅游职能效应测度分析表明,中国大众交通的旅游职能效应在逐年提高,呈现出较大的区域不平衡性。其区域差异是中国各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竞争型旅游资源的吸引强度、旅客交通流量、专业旅游交通发展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大众交通 旅游职能效应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