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6)
2023(9647)
2022(7827)
2021(7126)
2020(6094)
2019(13670)
2018(13635)
2017(26048)
2016(13543)
2015(14671)
2014(14441)
2013(14167)
2012(12634)
2011(10911)
2010(11331)
2009(10759)
2008(10935)
2007(10060)
2006(8664)
2005(7934)
作者
(37973)
(31811)
(31764)
(29522)
(20325)
(14957)
(14195)
(12302)
(11852)
(11495)
(10758)
(10612)
(10281)
(10061)
(9601)
(9583)
(9558)
(9066)
(9062)
(9039)
(7715)
(7682)
(7627)
(7259)
(7071)
(7059)
(7055)
(7032)
(6264)
(6259)
学科
(75607)
(71304)
企业(71304)
(63823)
经济(63762)
管理(59891)
方法(30958)
业经(25487)
数学(23215)
数学方法(22784)
(20789)
(20279)
技术(19496)
(17227)
财务(17201)
财务管理(17190)
企业财务(16207)
农业(15340)
理论(13840)
中国(13545)
技术管理(13442)
(12603)
(12479)
(12105)
(11914)
经营(11078)
企业经济(10960)
(9844)
贸易(9834)
(9692)
机构
学院(196991)
大学(190060)
管理(86591)
(83795)
经济(82402)
理学(74960)
理学院(74329)
管理学(73075)
管理学院(72698)
研究(55685)
中国(46189)
(39058)
(37899)
科学(33117)
(31121)
(30457)
财经(30072)
业大(27762)
(27250)
(26974)
中心(26491)
商学(24749)
商学院(24520)
农业(24381)
经济学(24242)
(24222)
北京(24188)
研究所(24115)
经济管理(23136)
财经大学(21958)
基金
项目(129630)
科学(105377)
研究(95812)
基金(95563)
(81856)
国家(81110)
科学基金(73274)
社会(62912)
社会科(59891)
社会科学(59876)
(53694)
基金项目(50383)
自然(47814)
自然科(46901)
自然科学(46893)
自然科学基金(46120)
教育(42941)
(42425)
资助(38349)
编号(37522)
(34079)
(32740)
创新(30668)
重点(28308)
成果(28156)
(27871)
(27655)
国家社会(26078)
(25324)
课题(25194)
期刊
(94796)
经济(94796)
研究(53828)
管理(39910)
中国(37500)
(33029)
(29378)
科学(25250)
学报(23441)
技术(22618)
农业(20585)
大学(19098)
业经(18301)
学学(18210)
(16506)
金融(16506)
教育(16482)
财经(14916)
经济研究(14671)
技术经济(14379)
(14097)
(12956)
(12007)
科技(11622)
问题(11567)
统计(11538)
财会(10979)
现代(10657)
商业(10492)
决策(9648)
共检索到291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亚琴   刘家明  
在平台时代,创建新平台或连接既有平台提供补足品,正在成为创业的基本范式和行动指向。对大众而言,连接既有平台的平台型创业更加切实可行。平台型创业是基于多边(双边)市场空间或平台组织授权提供补足品,借助平台资源与价值网络,对补足品拥有经营控制权而享有剩余控制权的创业模式。平台型创业分为两大基本模式:平台组织嵌入型和平台市场进驻型,后者具体包括平台承运型创业、集市型平台创业、园区型平台创业、社区型平台创业、网络型平台创业五种方式。平台型创业需通过寻找平台创业空间、填补价值网络缺口、借用平台力量、设置创价关卡等路径付诸实施。平台型创业模式让大众创业变得高效易行、风险更低,对于推动大众创业意义重大,有必要推广应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江   苏钟海   刘洋  
互联网平台颠覆各行业业态并塑造了诸多新兴场域,平台型企业因洞察到改变现存制度能从中获益而发起制度创业,推动新兴场域的制度变迁进而产业转型。但已有制度创业研究缺乏对平台型企业积极主动作用的讨论,也缺乏对中国独特情境的关切。本研究基于微医推动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创新实践,探讨新兴场域平台型企业制度创业过程机理。研究立足中国转型经济和政府高度参与产业发展的现实,识别了新兴场域自下而上制度创业的萌芽、论证、理论化、扩散化四阶段过程;将中国制度情境所确认的规制合法性解构为地方规制合法性和中央规制合法性,明确了平台型企业与政府互动获取规制合法性的双层议价过程;聚焦平台型企业独特属性与特征,构建了其在新兴场域发起制度创业推动场域制度变迁的机理模型。研究为中国情境下新兴场域平台型企业制度创业实践提供了理论解释,拓展了平台型企业制度创业和合法性的理论研究,为平台情境下的新型政企互动关系研究提供了新见解,对政府和平台型企业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芳芳  许治  
基于耦合视角,探讨平台企业主导型创业生态系统对创业企业赋能的机理,实证检验耦合的三个维度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平台正式治理对耦合与创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企业主导型创业生态系统内,创业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文化价值耦合、互补性资产耦合、物理系统耦合均对创业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平台正式治理对耦合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辉   李倩   张建宇   张尚珠  
本文将合规性模仿与竞争性创新视为创新性程度的一体两端,基于最优区分理论从制度逻辑和竞争逻辑的整合视角分析平台依赖型创业企业在二者之间的权衡问题。通过对依赖特定软件平台生态系统的326家创业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进入战略创新性与平台开放度呈倒U型关系,知识资源获取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而平台专用性和环境不确定性会弱化上述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龙  田贤鹏  
创业教育近十年在我国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成效却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课堂驱动、理论驱动和政策驱动分散化的实践困境。作为一种变革形式和探索,平台驱动型创业教育是基于场域、文化、资源以及相关主体之间关系的创新性平台整合,目的在于调动各方资源、激发生态活力、提升质量效益。从框架结构看,平台驱动型创业教育主要由协同合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动能激励机制组成。基于案例的学习研究、基于项目的实践演练与基于创业园的孵化资助共同构成了平台驱动型创业教育的独特链条结构。促进平台驱动型创业教育的实践优化需要相关机制的保障,可从制度规范、团队建设、动力支撑、服务升级等维度展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银山  刘义强  
数字技术正在实践中迅速运用于村民自治场域,由此引发村民自治效能的深刻变革。数字技术驱动村民自治的根本在于,数字技术所蕴含的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这两大功能要素,能够从参与条件、参与能力与参与意愿三大维度赋能村民自治。由于村民自治场景中各类数字技术平台所包含的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功能要素不同,可以将不同的数字技术软件区分为多维交互型平台、横向联结型平台、信息接受型平台、行政管理型平台四种主要类型。对鄂西南Q村“Y市一家亲”APP的运作考察发现,只有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均较强的多维交互型平台才是有效驱动村民自治的数字技术类型。多维交互型平台有效驱动村民自治的作用机制在于能够建构起自治主体有效参与的数字空间,信息公开共享机制能够保障村民理性决策,去中心化协商机制能够显著提升村民协商意愿,可视化问责机制能有效提升村民自治效能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银山  刘义强  
数字技术正在实践中迅速运用于村民自治场域,由此引发村民自治效能的深刻变革。数字技术驱动村民自治的根本在于,数字技术所蕴含的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这两大功能要素,能够从参与条件、参与能力与参与意愿三大维度赋能村民自治。由于村民自治场景中各类数字技术平台所包含的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功能要素不同,可以将不同的数字技术软件区分为多维交互型平台、横向联结型平台、信息接受型平台、行政管理型平台四种主要类型。对鄂西南Q村“Y市一家亲”APP的运作考察发现,只有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均较强的多维交互型平台才是有效驱动村民自治的数字技术类型。多维交互型平台有效驱动村民自治的作用机制在于能够建构起自治主体有效参与的数字空间,信息公开共享机制能够保障村民理性决策,去中心化协商机制能够显著提升村民协商意愿,可视化问责机制能有效提升村民自治效能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思远  王雄  
本文以"人人贷"2015年8月25日前后的2个月的借款人信息作为研究样本,通过FGLS和Probit模型实证研究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对网络借贷平台上创业者的借款利率和借款成功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实施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后,创业者在P2P网贷市场上的借款利率显著降低,借款成功率虽然显著上升,但结果并不稳健。东部地区的创业者借款利率更低,女性创业者借款利率更低,信用评级依然是影响借款利率的重要因素,对借款人依旧存在身份歧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剑虹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中存在学生创业能力偏低、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持续性等问题,据此提出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平台未来的建设方向:选择培育孵化创业途径,实现在扶持中成长;完善创业培训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营造良好校园创业氛围,建立全真创业孵化体系;建立高效的创业服务体系,完善系统的创业扶持政策;设计建立创业孵化平台,科学运行创业孵化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毅  党兴华  李全升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互联网时代,推动航空产业实现战略性快速发展,解决西安航空中小企业在创新创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促进西安经济增长和西安航空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提出构建与西安航空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剖析西安航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开放式访谈、半结构化访谈及焦点访谈,实现对航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构成因素的识别与选择,进一步解释平台内部构成。最后,深入分析西安航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运行机理,为指导航空中小企业创新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喆  张家明  
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研究生在科技型创新创业方面有着比本科生更为扎实的基础素质和潜在优势,但是在创新创业推进进程中也仍旧面临困境。要推动研究生科技型创新创业,重点应该厘清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路线、科技型产品打造路线与科技型企业的生成和保障路线,建设聚焦数据共享与技术交流的实践平台,打通创意专利化、专利样机化、样机产品化、产品企业化、企业产业化五个关键环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明智  
第八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暨2015年度321计划创业大赛总决赛于4月在南京举行,有来自海内外近2000名高层次人才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汤涛副部长、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黄莉新书记、江苏省副省长张雷、南京市市长缪瑞林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留交会是南京促进合作共赢的高端平台,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得到了海内外人才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七年来,共吸引了14000多人次参会,3200多名海内外博士在南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袁瑜  顾永东  陈红喜  
构建大学生创业协同创新平台是集聚社会创新要素、推动大学生创新型创业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创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平台目标和主体的职能定位入手,对平台的保障、集聚和催化三大功能进行了阐释,据此设计了由五个支撑体系和五个层次功能模块构成的、网络和实体结合的平台系统框架,最后就保障平台有效运行的机制设计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雷  刘博  何果  
在创业孵化型平台企业为创业企业赋能过程中,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性不受侵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隶属于组织关系层面的分隔机制进行批判性回顾的基础上,依据制度创业相关理论对小米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孵化型平台企业在资源禀赋与相关预期目标的驱动下,依次采用资源策略、理论化策略和认知策略,逐步打造出创业生态系统文化、规制和规范,使创业企业感受到来自创业生态系统的模仿压力、强制压力和规范压力,进而约束其不端行为,最终促使创业孵化型平台企业合法性得到有效保护。结论有利于揭示创业孵化型平台企业通过制度创业保护合法性的相关机理,对于创业孵化型平台企业进行平台赋能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辉  陈凌子  邓伟  周依芳  
相较于传统孵化器,创业平台孵化成果显著。为何创业平台取得如此突出的孵化成效?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编码的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小米创业平台为研究对象,从价值共创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价值共创过程模型可分为"价值共识-价值共享-价值共生-价值共赢"四个阶段: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通过"交流"促进"资源识别"实现"价值共识";通过"交换"形成"资源获取"实现"价值共享";通过"交互"构成"资源利用"实现"价值共生";通过"交融"达成"资源转化"实现"价值共赢"。研究化解了孵化器文献中有关资源有效性的悖论,丰富了价值共创理论内涵,扩展了价值共创和孵化器的理论边界。研究说明了高效的孵化成效与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的互动参与密不可分,本文结论对于提升互联网情境下的创业平台孵化成效有重要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