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9)
2023(6659)
2022(4915)
2021(4533)
2020(3371)
2019(7759)
2018(8044)
2017(13004)
2016(8271)
2015(9583)
2014(9933)
2013(8649)
2012(7843)
2011(7204)
2010(7456)
2009(6560)
2008(6475)
2007(5990)
2006(5489)
2005(5427)
作者
(21160)
(17481)
(17401)
(16846)
(11041)
(8196)
(8139)
(6955)
(6660)
(6308)
(5919)
(5784)
(5726)
(5636)
(5569)
(5317)
(5263)
(5162)
(5097)
(5051)
(4640)
(4299)
(4236)
(4068)
(3979)
(3945)
(3908)
(3853)
(3509)
(3485)
学科
(27160)
经济(27131)
教育(19220)
中国(17296)
管理(15186)
(14814)
(10314)
企业(10314)
(9560)
理论(8269)
(8130)
业经(7706)
发展(7394)
(7269)
地方(7114)
(6961)
教学(6895)
农业(6443)
方法(6381)
技术(5276)
(5238)
(5136)
数学(4928)
数学方法(4834)
(4819)
贸易(4814)
(4730)
金融(4730)
产业(4727)
(4663)
机构
大学(109350)
学院(104717)
研究(44800)
(38415)
经济(37397)
管理(30878)
教育(28508)
中国(27104)
(25906)
理学(25640)
(25500)
师范(25371)
理学院(25219)
科学(24706)
管理学(24611)
管理学院(24385)
(22340)
师范大学(21007)
研究所(20162)
中心(18465)
(18302)
北京(17535)
(17366)
(16398)
(15412)
技术(15407)
职业(14417)
(14091)
财经(13107)
研究院(12775)
基金
项目(64166)
研究(56171)
科学(52113)
基金(42564)
(36254)
国家(35806)
教育(33531)
社会(33505)
社会科(31380)
社会科学(31374)
科学基金(29634)
(26225)
编号(25816)
成果(24564)
(23895)
课题(21560)
基金项目(20984)
(18224)
重点(16411)
(16294)
资助(15969)
规划(15821)
自然(15789)
(15602)
自然科(15421)
自然科学(15419)
项目编号(15281)
(15192)
自然科学基金(15157)
教育部(14054)
期刊
教育(49164)
(46310)
经济(46310)
研究(45600)
中国(34343)
(15397)
学报(14073)
技术(13011)
科学(12905)
管理(12780)
(12455)
大学(12320)
职业(12079)
农业(10713)
学学(9528)
(9306)
金融(9306)
技术教育(7931)
职业技术(7931)
职业技术教育(7931)
经济研究(7857)
(7452)
论坛(7452)
业经(7142)
财经(6599)
图书(6381)
(6179)
问题(6158)
(6156)
国际(6091)
共检索到182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肖凤翔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结果的总结和描述。用15%~50%标示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除了描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外,它难以表示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有何质的变化。实质上,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反映了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高等教育在若干方面产生质的变化的过程。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发生质的变化,才能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质变过程反映高等教育存在方式和运行形式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为高等教育开放的态势。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综合相关资料,可以将高等教育开放的态势概括如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金山  
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实施现状出发,针对开放教育生源结构、教学模式、运行机制诸方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认真研究分析了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及教学质量评估的局限性和主要适用领域,提出开放教育是“大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有别于“精英教育”的观点。据此作者提出,应建立基于开放教育的科学的质量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估体系。作者同时对这种评估体系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描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瑞文  张海水  朱曦  
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已达到《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的预期规模。2011—202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总规模将达到一亿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 000万人。在20世纪90年代,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仅能满足白领岗位需求的三分之一;新世纪前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已开始大于白领岗位总需求人数;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0%左右须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即使未来十年高等教育总招生规模按年均1.5%低速增长,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也将突破4 000万人,有望提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形势的重大变化呼唤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要求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松,郝宏兰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严重滞后于并制约经济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命题。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并给出了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朝晖  杨开忠  
高等教育按开放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能够同时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我国需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变革,进一步多维度扩大高等教育开放程度。促进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而对于地方政府、社区、企业和个人来说,如何通过与开放的高等院校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双赢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田景荣  
随着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率先进入大众化时代。在我国 ,高等教育也正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大众化对我国的现实意义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认识 ,以此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 ,这样才更有利于推动“科教兴国”战略。本文从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投入的关系探讨了大众化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金土  
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大众化的关系问题关于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大众化的关系,我的基本观点是,两者密切相关却未必同步。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现象出现的时间比大众化早得多。众所周知,按照马丁·特罗的高教大众化标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起始于2002年,而在一百多年前的《癸卯学制》中,高中后的教育就明确地分成高等学堂、优级师范学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刚  徐立青  
在实施大众化高等教育过程中,需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的质量观,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学风问题,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探寻适合学校、学生特点的学风建设新途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秀杰  
本文在比较中提出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与别国不同的特色是 :高度自觉的质与量统一性特色 ;“一主多元”的发展模式特色 ;产生迟、发展快、发展不平衡的速度特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建华  
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命题,育人功能是根本。受教育大众化影响,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出现短缺现象,如何坚守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加强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研究,揭示矛盾的根源,探索调适功能的合理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瑜  
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实施,将直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动中等教育的大发展,刺激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有利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在战略重点选择上,要坚持“数量优先”、“高职高专为主导”、“内涵与外延并重,以外延为主”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对策上,要切实做强陕西高等教育,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和高等院校准确定位与分类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快发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爱娟  邓朝晖  冀鸿飞  
本文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公平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性别公平。在总量上男女两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已经达到公平。本科层次的两性入学机会差异在逐步缩小,专科层次已达到公平。在研究生层次上男女性入学机会的非公平仍然存在,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呈倒U字形曲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男女性机会差异不断扩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又转向逐渐缩小的趋势。在学科层次方面,人文经管类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远远超过男性,理工类男女两性高等教育不公平仍然比较突出,所以发展文科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