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1)
2023(4175)
2022(3218)
2021(3049)
2020(2242)
2019(4809)
2018(4532)
2017(7777)
2016(4401)
2015(4857)
2014(4603)
2013(4403)
2012(4021)
2011(3646)
2010(3463)
2009(3109)
2008(2994)
2007(2639)
2006(2324)
2005(2003)
作者
(14636)
(12568)
(12553)
(11916)
(7988)
(6251)
(5512)
(4936)
(4709)
(4444)
(4416)
(4358)
(4151)
(4101)
(4027)
(3906)
(3853)
(3762)
(3734)
(3681)
(3222)
(3210)
(3112)
(2853)
(2797)
(2791)
(2707)
(2697)
(2659)
(2580)
学科
(13571)
经济(13560)
管理(7621)
(7369)
(6728)
(5299)
企业(5299)
(5245)
中国(4054)
业经(3798)
地方(3752)
方法(3741)
农业(3684)
数学(3132)
数学方法(3055)
(3021)
税收(2803)
(2765)
(2580)
(2521)
贸易(2518)
环境(2485)
(2453)
(2406)
(2377)
(2322)
(2304)
金融(2303)
(2096)
银行(2071)
机构
学院(60886)
大学(59680)
研究(27409)
科学(20653)
中国(18669)
(18159)
经济(17626)
(17037)
管理(16927)
(15728)
研究所(14839)
理学(14419)
理学院(14154)
农业(13915)
管理学(13657)
管理学院(13550)
(12794)
业大(12721)
中心(11983)
(10778)
(10128)
(10025)
(9973)
实验(9461)
(9273)
技术(9156)
实验室(9081)
研究院(9071)
师范(9067)
科学院(8772)
基金
项目(46600)
科学(35147)
基金(32093)
(30993)
国家(30756)
研究(30652)
科学基金(23886)
(19229)
(17351)
社会(17227)
自然(16897)
基金项目(16877)
自然科(16446)
自然科学(16440)
社会科(16193)
社会科学(16188)
自然科学基金(16123)
教育(13711)
资助(12193)
重点(12066)
编号(11976)
(11420)
计划(11101)
科技(10527)
成果(9917)
(9813)
科研(9704)
课题(9545)
创新(9252)
(9229)
期刊
(21680)
经济(21680)
学报(16936)
(16110)
研究(15588)
科学(13522)
中国(12536)
大学(11496)
农业(11391)
学学(11182)
教育(7654)
(6072)
管理(5615)
(5453)
业大(5226)
林业(4380)
(4241)
农业大学(4147)
技术(4118)
(4106)
金融(4106)
业经(3917)
科技(3888)
资源(3819)
经济研究(3340)
自然(3181)
中国农业(3060)
(2771)
论坛(2771)
职业(2669)
共检索到90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姗楠  郭建忠  陈作志  许友伟  周林滨  柯志新  李纯厚  
为了解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根据2016年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春、秋季大亚湾鱼类粒径谱,比较分析了两个季节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参数异质性。结果表明,大亚湾鱼类的Sheldon型生物量粒径谱为单峰模式,鱼类粒径范围为-2~10粒径级,最高峰值均位于3~4粒径级。鱼类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曲线陡峭及曲率降低主要是少量粒径大的常年定居性鱼种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和季节洄游性鱼类鳗鲇(Plotosus lineatus)、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出现以及粒径范围减小造成的。从沿岸、中部和湾口等3个区域来看,春季,沿岸海域曲率最大,湾中部海域次之,湾口海域最小;秋季,湾口海域曲率最大,沿岸海域次之,湾中部海域最小。沿岸海域曲率降低主要是有大量粒径小的当年生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幼鱼出现造成;中部海域曲率降低主要是有少数粒径较大的杂食豆齿鳗(Pisoodonophisboro)和常年定居种龙头鱼的出现造成;湾口海域曲率升高主要是有少数粒径大的龙头鱼的出现造成。可见,洄游性鱼类、当年生幼鱼和常年定居性鱼类等补充群体数量及粒径范围大小对鱼类粒径谱的峰型和曲率具有明显的影响。ABC曲线表明,春、秋季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均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姗楠  郭建忠  陈作志  张魁  许友伟  李纯厚  
为了解胶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本研究根据2016—2017年4次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胶州湾鱼类生物量粒径谱,比较分析了各季节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参数的异质性。结果显示,胶州湾Sheldon型鱼类生物量粒径谱呈现单峰模式,鱼类粒径范围为-3~10粒径级,粒径分布相对均匀,且峰值位于5~6粒径级,主要由大泷六线鱼和褐菖鲉等小型鱼类构成。各季节鱼类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曲率和曲度差异显著,其中春季曲率最大且曲线较平缓,夏季曲率最小且曲线相对陡峭。谱线曲度和曲率的季节变化主要与粒径小的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玉筋鱼及长丝虾虎鱼等地方常栖性种类和赤鼻棱鳀、白姑鱼等季节洄游性种类的出现有关。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ABC)曲线表明,春季处于未干扰状态,冬季处于中度干扰状态,夏秋季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研究表明,胶州湾鱼类群落总体处于严重干扰状态,鱼类生物量谱呈现单峰型,粒径结构以小型粒径鱼类为主,且地方常栖性和季节洄游性鱼类等补充群体的数量和粒径大小影响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的峰型和曲率。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建忠  陈作志  徐姗楠  
粒径谱表示的是生物量或者生物数量与粒径大小关系的曲线,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内部的动态联系,是当前水生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综述了鱼类粒径谱的理论、研究方法及影响因子等,重点介绍了鱼类粒径谱在鱼类生产量评估,开展生态系统监测,以及预测各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了新观测和采样技术的应用以及基于粒径谱评估鱼类生物量的通用理论模式研发等是今后鱼类粒径谱研究的趋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飞雁  王雪辉  贾晓平  杨圣云  马胜伟  陈海刚  李纯厚  
利用2008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124个站次海洋生物调查资料,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特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显著、种类更替明显。2008年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104科279种(类),各季种类平均更替率高达63%。(2)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单一种的优势地位显著。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为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第一优势种,周年均保持极高的优势地位。除粗帝汶蛤外还有毛头梨体星虫(Apionsoma trichocephala)、脑纽虫(Cerebratulina sp.)、独毛虫(Tharyx sp.)和中蚓虫(Mediom...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彭荣  左涛  万瑞景  林群  李显森  王俊  金显仕  
分析了2008年春末夏初(5月和6月)利用浮游生物网(孔径160和500μm)采集的莱州湾浮游动物样品,对此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个体粒级分布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构建了莱州湾浮游动物的标准生物量谱,并应用生物量谱理论Borgmann模型(1987)对莱州湾的渔业资源现存量进行了初步的估算。结果表明,5月和6月莱州湾浮游动物个体粒级(Log2含碳量)分布范围为-3~10。浮游动物的Sheldon型生物量谱的特征为:5月生物量高,表现为由双刺纺锤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双峰曲线;6月生物量低,表现为由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单峰曲线。浮游动物混合粒级的日生产力和日周转率P/B值:5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柯迩  陈锦辉  赵静  王学昉  吴建辉  张硕  马金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及群落稳定性状态,基于2018年4个季节长江口鱼类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利用标准化粒径谱、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对鱼类群落特征进行了探究,并利用营养指数法对长江口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长江口鱼类粒级主要分布在-2~6范围内,曲线穹顶位于0~3粒级范围,鱼类群落以小型鱼类为主,整体处于受干扰状态;(2)北支和南支的鱼类群落存在季节变化,北支粒径谱曲率夏季最大(-0.04),秋季最小(-0.41),生物量与数量相对关系统计量W值为-0.11~0.12;南支粒径谱曲率夏季最大(-0.04),冬季最小(-0.24),W值为-0.03~0.37;(3)南支鱼类群落稳定性系数均值为0.57,北支均值为0.43,4个季节南支与北支鱼类群落稳定性程度不同;水质营养指数表明,北支富营养化程度(18.89)较南支(5.43)高,且富营养化指数和群落稳定性系数呈显著负相关,水体富营养化或对长江口鱼类群落系统偏离稳定状态有重要影响。总体上,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偏小,鱼类群落稳定性不高,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本研究探究了全面禁捕前长江口鱼类粒径结构特征并评估了鱼类群落稳定性,为长江口禁渔效果评价提供了前期研究探索。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叶少文  冯广朋  张彬  陈宇顺  李钟杰  
于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使用围网作为采样工具,对长江中游典型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的小型鱼类进行了季度定量采样,研究其群落结构特征并估算优势种类在全湖的密度和生物量。依据水生植被状况将该湖划分成黄丝草聚草生境、黄丝草生境和裸地聚草生境,鱼类采样在这3种类型生境中进行。研究期间围网共捕获27种、12 636尾鱼,其中20种属于小型鱼类,体全长分布在19 mm和239 mm之间;以相对重要性指数计,鳑鳑高体(Rhodeus ocllatu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彩副(Paracheilognathus imberbis)、麦穗鱼(Pseudor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九江  刘永  肖雅元  王腾  李纯厚  
为了解大亚湾鱼卵、稚仔鱼种群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5年采用浅水I型浮游生物拖网对大亚湾鱼卵、仔稚鱼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获鱼卵31361粒,仔稚鱼244尾。经鉴定分析共有27种,其中鱼卵19种,隶属于6目16科18属;仔稚鱼18种,隶属于5目15科16属;鱼卵、仔稚鱼共有种11个。鱼卵平均丰度为614.55 ind/1000 m~3,稚仔鱼的平均丰度为3.69 ind/1000 m~3。鱼卵丰度季节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空间分布显示,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央列岛、人工鱼礁区、湾口东岸。鱼卵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05~2.26,平均值为0.86,稚仔鱼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2.53,平均值丰度0.82;鱼卵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02~0.99,平均值为0.50;稚仔鱼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1.00,平均值为0.52。根据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与种群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为温度和溶解氧(P<0.01)。研究结果显示,春夏季是大亚湾海域鱼类产卵的重要时期,中央列岛海域是大亚湾鱼类繁殖的关键区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昭进  王雪辉  江艳娥  
根据2003-2005年大亚湾8个航次鱼卵调查数据,分析大亚湾鱼卵数量和种类组成的年间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大亚湾鱼卵数量具有较大的年间波动和显著的季节变化,鱼卵数量高峰期出现在5-9月,以9月为最高峰。鱼卵数量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且季节变化明显。鱼卵全年以鲾科(Leiognathidae)、小沙丁鱼(Sardinells sp).、小公鱼(Stolephorus sp).、舌鳎科(Synoglossidae)、斑(Clupanodon punctatus)、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鲷科(Sparidae)鱼类占优势,其鱼卵数量在2003-2004年占总数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娜娜  陈国宝  于杰  李永振  汤勇  陈丕茂  贾晓平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深圳市东部大亚湾海域,2007年3月20日开始投礁,12月25日正式完成全部工程施工任务,建礁体积9.51万km3,礁区面积966 m×2 851 m。从2007年4月到2009年5月,使用科学鱼探仪(EY60型,120 kHz,Simrad)先后在不同季节对大亚湾杨梅坑生态调控区的礁区内和礁区外水域进行了6次声学调查,共获取有效声学航程122.54 n mile,以了解建礁后该水域生物分布和资源量密度变化情况。调查中设站点进行生物学拖网采样以辅助声学评估。利用Echoview声学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历史资料记载的生态、资源特点以及本研究中拖网生物学数据,以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鹏  范川  凌银花  李贤伟  刘运科  张腾飞  苏宇  
细根是植物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Finér et al.,2011)。虽然细根占林木根系总生物量的比例不足30%(张小全等,2001;Helmisaari et al.,2002),但其周转迅速,超过40%的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et NPP)用于细根的生长和维持(Tateno et al.,2004)。大多数研究把直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云鹏  王国栋  张社奇  党亚爱  
采用分形模型 ,研究了陕西 4种不同质地的土壤粒径的重量分布。结果表明 ,土壤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其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为 0~ 3。分形维数与土壤中粘粒含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 ,表现为粘粒含量越高的土壤 ,其分形维数也越高。分形维数不仅受粘粒含量的支配 ,还与土壤质地的均一程度有关 ,土壤质地均匀指数 Iu与分形维数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但相关性较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茹  欧阳旭  李跃林  刘世忠  张德强  周国逸  
以广东省11个县区的灌丛为研究对象,基于18个调查点植被群落调查方法获取的数据,分析了广东省灌丛群落的分布、结构、种群的数量特征并明确了生物量计算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灌丛群落分布广泛,粤北地区灌丛分布面积占广东省灌丛总面积的50%以上。2)广东省灌丛群落主要由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构成,灌木层和层间植物分层不明显。3)从群落组成来看,广东省灌丛群落植物种类组成丰富,但灌丛群落均匀性偏低,具有较高丰富度的种类仅占很少部分,其中,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岗松Baeckea frutescens、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火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锦心  翁殊斐  李灿  冯嘉仪  范体凤  
【目的】研究支持柱直径对紫萼龙吐珠(Clerodendrum speciosum)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为其在城市园林垂直绿化中的快速攀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萼龙吐珠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种直径支持柱(8,16,24 mm竹竿)处理,并以无支持柱为对照(CK),分析不同直径支持柱下植株的生长动态、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及表型可塑性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1)直径8 mm支持柱上植株主茎长、节间长和叶片数均增长较快;直径16 mm支持柱上紫萼龙吐珠具有较高的自主螺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建忠  陈作志  许友伟  徐姗楠  黄梓荣  李纯厚  
根据2015—2016年间对大亚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1种,隶属14目、53科、84属。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占绝对优势(54.20%),其次是鳗鲡目(Agunilliformes)和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均占9.92%。种类数具明显季节变化,以夏季最高,69种;春季最低,32种。鱼类群落优势种组成主要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斑(Clupanodon punctat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小型鱼类为主。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季节变化上,多样性指数(H’)季节变化范围为1.516~1.998,以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季节变化范围为0.494~0.869,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丰富度指数(D’)季节变化范围为2.230~3.777,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和水深是影响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空间分布上,海湾中部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高于沿岸海域。与历史资料相比,由于人类活动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干扰,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组成更替明显,多样性水平降低,鱼类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