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41.2.184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0)
2023(11584)
2022(10217)
2021(9545)
2020(8077)
2019(18737)
2018(18646)
2017(36186)
2016(19745)
2015(22223)
2014(22155)
2013(22139)
2012(20390)
2011(18168)
2010(17989)
2009(16235)
2008(15532)
2007(13606)
2006(11943)
2005(10456)
作者
(59541)
(49364)
(49174)
(46667)
(31673)
(23782)
(22289)
(19527)
(18897)
(17638)
(16915)
(16743)
(15937)
(15767)
(15469)
(15378)
(14950)
(14821)
(14309)
(14197)
(12582)
(12237)
(11941)
(11368)
(11134)
(11070)
(11068)
(10816)
(10016)
(9816)
学科
(79669)
经济(79584)
管理(56086)
(54893)
(45187)
企业(45187)
方法(38215)
数学(33312)
数学方法(32948)
(20462)
(20093)
中国(19328)
(18276)
技术(17243)
业经(16558)
地方(16442)
农业(14378)
(13852)
贸易(13845)
(13424)
理论(13121)
(12380)
(12085)
环境(12085)
(11309)
财务(11243)
财务管理(11223)
企业财务(10600)
(10535)
(10430)
机构
大学(282390)
学院(278763)
管理(110536)
(108785)
经济(106403)
研究(98680)
理学(96273)
理学院(95207)
管理学(93488)
管理学院(93021)
中国(69866)
科学(64577)
(60768)
(51468)
(51132)
研究所(47446)
(46609)
业大(46070)
中心(43161)
农业(40730)
(40207)
北京(38327)
财经(37884)
(36590)
(36400)
师范(35869)
(34587)
(32465)
技术(32436)
经济学(31899)
基金
项目(198255)
科学(154071)
基金(142827)
研究(140717)
(127219)
国家(126232)
科学基金(106396)
社会(86058)
社会科(81520)
社会科学(81495)
(77770)
基金项目(76150)
自然(71731)
自然科(70023)
自然科学(70002)
自然科学基金(68761)
(66403)
教育(63948)
资助(59690)
编号(56371)
成果(45122)
重点(45043)
(43257)
(42590)
(41656)
课题(39220)
创新(38941)
科研(38812)
计划(37974)
大学(36221)
期刊
(116008)
经济(116008)
研究(80823)
中国(51954)
学报(50651)
科学(45707)
(44730)
管理(40479)
大学(36931)
学学(34841)
(33882)
农业(31909)
教育(31151)
技术(26123)
(19507)
金融(19507)
经济研究(18602)
业经(17806)
财经(17799)
(16645)
科技(15642)
图书(15502)
(15159)
技术经济(15079)
问题(14751)
理论(13645)
业大(13517)
(13101)
实践(12575)
(12575)
共检索到40181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金錶  陈涛  陈琳  杨渡远  胡佐楚  黄国光  
探讨恢复业已衰退的大亚湾对虾资源的可行性。1992至1994年在大亚湾放流体长10~57mm的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和墨吉对虾(P.merguiensis)共为2947万尾,标志放流体长51~109mm以上的三种对虾14688尾。放流增殖效果明显,日本对虾的回捕率为9.3%,长毛对虾和墨吉对虾的回捕率为5.0%。大亚湾内放流的对虾,不作季节性远距离洄游,只作季节性短距离的浅水—深水区移动。日本对虾的标志放流在国内尚属首次。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邓景耀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袁伟  林群  王俊  孙坚强  陈瑞盛  
为了评价崂山湾中国对虾的增殖效果,2012年5月在崂山湾分两批次放流中国对虾15673万尾。2012年7–9月开展了中国对虾跟踪与回捕调查,进行了中国对虾放流苗种存活生长状况、洄游分布及回捕情况的研究,并应用"Bhattacharya"法区分了中国对虾的自然群体与放流群体。结果显示,8月中旬中国对虾放流苗种主要生活在崂山湾中部海域,第1、2批放流苗种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44.9、130.5 mm,随着水温的降低,作季节性短距离的由浅水向深水区移动,放流种群和自然种群分别占总群体的92%和8%;由于受到竞争生物及栖息地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对虾放流群体的回捕率仅为0.58%。虽然相比其他海域中国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波  金显仕  吴强  谢周全  
为了解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分布、摄食和食物竞争等状况,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其中仅4个航次的调查捕获了中国明对虾。体重瞬时增长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7月份是莱州湾放流中国明对虾的快速生长期,7月底至8月初达到生长拐点,以后生长减慢。其活动和分布规律表明,中国明对虾放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适应后才开始溯河,8月初移出河道向深水扩展,集中分布在莱州湾西部,8月中旬主要集中在莱州湾的西部和湾口,9月初至10月中旬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湾口和湾外。中国明对虾成虾的摄食范围较广,是偏重摄食底栖动物饵料的杂食性种类,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忠义  金显仕  吴强  栾青杉  陈瑞盛  王俊  
为优选青岛市沿海中国明对虾的港湾增殖放流点,本实验于2010年6月至9月采用拖网调查,对鳌山湾渔业资源生物背景、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航次拖网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中与中国明对虾食性类似的口虾蛄捕获量最大,占总捕获量的46.66%,中国明对虾的天敌虎鱼和鲬的捕获量很少,占总捕获量的1.28%。浮游植物生物水平评价等级为Ⅴ级;(2)中国明对虾的资源调查回捕率约为0.10%,偏低,港口码头走访调查回捕率为1.20%,属正常值,但相对偏低;(3)中国明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具有雌雄差异,最大体质量日增长量分别为0.88和0.47 g。生长初期雄虾生长较快,但后期雌虾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澄茂  叶泉土  
根据 198 6~ 1995年在东吾洋放流的 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资料 ,研究了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结果表明 ,只要掌握好种苗放流技术 ,加强海区管理 ,直接放流未经中间暂养培育 ,平均体长在 10mm以上的仔虾种苗 ,年平均回捕率可达 5 .2 6 % ,增殖效果十分显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信敬福  王四杰  王云中  王树田  刘忠海  张本成  连春生  
根据 1984~1992年乳山湾、塔岛湾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放流增殖结果,对增殖适宜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流数量的增加,增殖对虾体长瞬时生长速度参数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关系式为:kL=3.727e~-4.032×10~-5N,(R~2=0.802)。从开捕时增殖对虾平均体长、资源量与放流数量的关系式分析,乳山湾。塔岛湾增殖中国对虾数量以 8 000万尾为宜。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罗虹霞  陈丕茂  袁华荣  秦传新  王莲莲  周艳波  冯雪  聂永康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罗虹霞  陈丕茂  袁华荣  秦传新  王莲莲  周艳波  冯雪  聂永康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宁  王茂剑  吕振波  徐炳庆  王四杰  涂忠  李凡  
利用2011年莱州湾中国对虾放流回捕生产调查统计和生物学测定数据,构建了包括资源模块、经济模块、决策模块的资源-经济模型,模拟了不同管理决策对放流经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流规模和捕捞强度不变时延迟开捕,总成本降低,渔民捕捞收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先增加后减少,存在一个使放流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的最佳开捕日期:例如,当放流规模为738亿尾、捕捞死亡系数为0.03时,10月8日开捕可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9.30万元;放流规模和开捕日期不变时扩大捕捞力量,总成本增加,同样存在一个最优捕捞规模使放流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但并非捕捞规模越大获得的经济收益越大;开捕日期和捕捞规模不变时,社会经济效益与放流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为  刘家寿  叶少文  林明利  苑晶  李钟杰  张堂林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近年来针对鳜增殖放流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了鳜增殖放流的综合效益。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放流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的鳜增殖放流技术,从经济效益、生态效应、社会效益3个方面系统阐述鳜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大水面鳜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金錶  陈涛  陈琳  郭金富  
1997年在大亚湾标志放流平均体长为 6 0 .2mm的黑鲷 (Sparusmarcrocephalus)共 11986尾 ,标志放流效果明显 ,共回捕标志鱼 95 5尾 ,回捕率达 8.0 % ;主群分布移动于湾顶沿岸浅水区 ,只有少部份分散于湾中岛礁间 ,生长良好 ,放流后的 2 40d平均体长达 2 35m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彬  刘修泽  李玉龙  董婧  王爱勇  于旭光  王小林  李成久  栾春钢  王玉龙  
根据 2018年6—8月在辽东湾对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后进行的4个航次的对比调查结果, 定量分析了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数量, 并根据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数量和放流后捕捞产量调查数据, 对辽东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开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2018年6月上中旬辽东湾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资源量较低, 相对资源密度为 2.80 只/h; 在 6月下旬共放流苗种3 678.94万只, 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三疣梭子蟹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16.60、2.20和13.33 只/h。通过6月上中旬放流前本底调查和8月下旬放流后跟踪调查分析增殖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量的变化,通过內禀增长率来计算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计算出2018年辽东湾三疣梭子蟹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为30.10%;同时采用世代分析法,分析出2018年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比例为94.54%。统计2018年秋汛期间三疣梭子蟹捕捞产量为 1 890 t, 增殖放流回捕产量538 t,回捕率9.36%,投入产出比1:12.02。通过扫海面积法估算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2 056 t,接近于回捕调查的实际产量。建议可以适当的加大辽东湾三疣梭子蟹的放流量,促进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资源修复和渔民增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魏鸿擎  张凤英  蒋科技  姜亚洲  孟永永  宋炜  马春艳  程家骅  马凌波  
为评估增殖放流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放流前捕捞渔获群体(FLQ)、放流后捕捞渔获群体(FLH)以及放流虾苗群体(FLXX)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群体共测定了135尾日本囊对虾的线粒体D-Loop序列,经比对分析确定测得的序列长度为938 bp,检测到237个变异位点,177个简约信息位点,定义了100种单倍型。经分析,核苷酸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FLQ、FLH、FLXX,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大小为FLQ=FLH>FLXX。aMoVa分析表明FLQ和FLH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值为0.00629,其小于0.05,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忠义  王俊  赵振良  周军  吕振波  董婧  刘茂利  金显仕  
根据2009年5~10月底的调查和统计资料,对在渤海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的分布、生长、资源量以及捕捞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6月中旬放流的中国对虾多集中在水深1~2m以内和河口附近的浅水区,到7月下旬,分布水深为5~18m,密集分布区在10~15m,之后一直生活在较深水域。6月中旬,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为2.5g;7月上、中旬,平均体重为7.0g;7月下旬,平均体重为20.0g;7月底、8月初,平均体重为27.0g;8月中旬,平均体重为36.0g;9月上旬,平均体重为41.0g。8月上、中旬渤海中国对虾的资源量为1 665t;10月下旬,生产捕捞后的资源量减少为137t。8月份中国对虾的...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