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70)
2023(4626)
2022(4045)
2021(3639)
2020(3221)
2019(7222)
2018(7022)
2017(12787)
2016(7506)
2015(8403)
2014(8172)
2013(8319)
2012(7817)
2011(7215)
2010(7206)
2009(6534)
2008(6432)
2007(5739)
2006(5136)
2005(4735)
作者
(26668)
(22225)
(22148)
(20748)
(14391)
(11006)
(10088)
(8641)
(8620)
(8071)
(7713)
(7627)
(7468)
(7427)
(7211)
(7204)
(7069)
(6692)
(6641)
(6514)
(5818)
(5730)
(5631)
(5139)
(5094)
(5036)
(5023)
(4820)
(4752)
(4701)
学科
(27372)
经济(27339)
(15737)
管理(15389)
方法(12968)
(11567)
企业(11567)
数学(11416)
数学方法(11262)
(10277)
(8112)
中国(7047)
(5796)
农业(5620)
业经(5572)
(5346)
贸易(5344)
地方(5336)
(5182)
(4697)
理论(4328)
教育(4260)
环境(4203)
(4077)
金融(4076)
(3757)
(3712)
银行(3653)
及其(3627)
技术(3569)
机构
大学(112574)
学院(108979)
研究(46687)
(39982)
经济(39122)
管理(34730)
(34323)
科学(33865)
中国(31687)
理学(30167)
理学院(29631)
管理学(28829)
管理学院(28656)
农业(27905)
(27151)
研究所(25293)
业大(25195)
(25034)
中心(19801)
农业大学(18311)
(17541)
(16932)
(16597)
(16364)
(16219)
北京(15587)
(15224)
科学院(15073)
(14767)
实验(14696)
基金
项目(78660)
科学(59289)
基金(56097)
(53752)
国家(53338)
研究(48171)
科学基金(42485)
(31950)
自然(30847)
自然科(30125)
自然科学(30104)
自然科学基金(29596)
基金项目(29395)
社会(28808)
(28221)
社会科(27186)
社会科学(27176)
资助(24066)
教育(22672)
重点(18939)
计划(18933)
科技(17748)
(17412)
编号(17104)
(16704)
(16332)
科研(16115)
(15434)
创新(15378)
(15318)
期刊
(42518)
经济(42518)
学报(32064)
(30718)
研究(30083)
中国(25082)
科学(24555)
大学(22324)
学学(21322)
农业(20971)
管理(12811)
教育(12445)
(12093)
(11547)
业大(10225)
农业大学(8932)
(8158)
(7817)
金融(7817)
技术(7487)
经济研究(7132)
科技(6623)
财经(6555)
林业(6183)
中国农业(6105)
业经(5843)
自然(5773)
(5709)
问题(5608)
世界(5226)
共检索到165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大为  王建新  章元寿  
章元寿等1991年提出用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简称VD)培养滤液或粗提毒素处理棉苗,根据对棉苗的致萎活性快速测定棉花品种的抗病性,为加速抗黄萎病品种筛选、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大批量测定棉花抗病性时,需将菌株多次转移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一豪  冯鸿杰  袁媛  靳羽莹  师勇强  张朝军  李付广  
【目的】明确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弱致病力菌株Vd171对棉花黄萎病的诱导免疫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探索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以大丽轮枝菌弱致病力菌株Vd171为研究对象,温室苗期评估不同接种方法、接种时期、接种次数及接种体类型的诱导免疫效果;不同接种方法包括蘸根、灌根、茎部针刺、叶面喷雾和浸种,均采用Vd171分生孢子悬浮液(1×107个分生孢子/mL),蘸根、灌根和叶面喷雾为每钵10 mL,茎部针刺为每株0.2 mL,浸种时间为12 h;不同接种时期试验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霞  严毓骅  王丽英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11个单孢分离菌株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以及对温室白粉虱2龄若虫致病性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上述性状特别是产孢量,在11个菌株中均表现有显著差异,但孢子萌发率都较高,达94.01%~9897%(12h)。在同一菌株中这些性状有的表现出一致性,有的则不同。综合比较几种性状,筛选出B3/S1-SUb2和4号两个优良菌株,它们首先具有致病性高(对2龄粉虱若虫的致死率>95.76%,12d)、其次孢子萌发率高(94.24%和98.42%)、产孢量大(5.06和4.38×109抱子/皿)以及菌落生长速率快(3.13和3.00mm/d)的特性,具有实用价值,可为今后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金林  徐扩  李川  马娟  董金皋  
对灰葡萄孢BC4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得到了15个诱变菌株,经测定筛选出BC4-1、BC4-2和BC4-15等3个诱变菌株中以BC4-1菌株效果最好。试验发现,用于毒素产生的PD培养基的pH值对产毒能力影响很大,以pH4.0最优。用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培养滤液制备BC-粗毒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萃取所得粗毒素对杂草种子萌发及生长抑制作用最强。通过柱层析法和HPLC法分离和纯化除草活性组分,得到1个在271nm有最大UV吸收的化合物,该组分在100mg·L-1浓度下对马唐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50mg·L-1浓度下可完全抑制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萌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李  刘娜  徐荣旗  曲志才  刘乾  
【目的】验证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关键基因Vdku80的功能,构建高效的大丽轮枝菌基因敲除受体菌株。【方法】利用常规基因敲除的方法,构建大丽轮枝菌Vdku80基因缺失的突变体菌株ΔVdku80。即将Vdku80的同源重组DNA片段(Vdku80的基因组上下游DNA片段之间连接潮霉素抗性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转入大丽轮枝菌,通过同源区段的重组,潮霉素抗性基因便会替换掉野生型Vdku80,从而获得突变体菌株ΔVdku80。对突变体菌株ΔVdku80的生物学表型,即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对棉花的致病性进行测试。分别以大丽轮枝菌野生型菌株和ΔVdku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华智  张永红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原四川省不同地理来源的11个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均能产生ZEN和DON两种真菌毒素,但产生毒素的量因菌株来源而异;产生两种毒素能力最强的有2个菌株——雅安菌株和成都菌株,最弱的是绵阳和乐山菌株;病麦粒中的毒素含量,随麦粒受病程度的加重而上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薛春丽  张宏瑞  田学军  肖春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用供试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5个浓度处理后8d,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85%、51.67%、71.49%、76.93%和84.66%,处理5d、6d、7d和8d后的LC50分别是(2.999±0.017)×107、(2.869±0.041)×106、(3.569±0.053)×105、(8.724±0.094)×104个/mL;在3.0×105~3.0×108个/mL4个浓度下,成虫的LT50值分别为(7.73±0.11)、(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生平  余毓君  
为提高小麦抗赤霉病体细胞的筛选效果,对禾谷镰刀菌(Gibberellazeae)武昌菌株的产毒、毒素提取、纯化、毒素组分及毒素初定量进行了研究。麦粒培养基培养25天后可检测到两个主要毒性组分(A和B)。其特征吸收峰值分别为270和275nm,Rf值分别为0.45和0.55左右。SPM培养基培养只能检测到组分A。A组分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结构特征基本相同。经高压灭菌的毒素可渗入到培养基中作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剂。毒素对愈伤组织的作用有致死、抑制生长、减少绿点数及较长的后续效应,应根据不同抗感品种采取相应的浓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水平可用作抗性系的鉴定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德亿  黄鹏  姚锦爱  张艳璇  
【目的】比较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差异,为利用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协同控制榕管蓟马等害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室内测定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比较供试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及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C50和LT50。【结果】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的升高及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榕管蓟马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及死亡趋势的变幅均明显高于斯氏钝绥螨,其中1.00×107和1.00×108 mL-1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10d,斯氏钝绥螨雌成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长坡  常晓娇  伍松陵  沈晗  
【目的】开发一种精准度高、灵敏性好、简便快捷的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的方法,为粮食储藏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早期预警,为食品工业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为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物防治提供无毒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eu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的黄曲霉毒素合成基因簇中的关键调控基因aflR及其启动子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黄曲霉毒素可能产生菌株进行鉴别分析研究;为进一步验证PCR-RFL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俊霞  梁志宏  关舒  汪晓  王宁  计成  牛天贵  
【目的】筛选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细菌,以期在该毒素的生物脱毒中得到应用。【方法】以香豆素为惟一碳源和能源进行AFB1降解菌株的初筛,之后将初筛的10株菌分别降解浓度为100μg·kg-1的AFB1。【结果】筛选出的NMO-3菌株降解AFB1能力达85.7%,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鹏飞  孙跃先  邓裕亮  袁盛勇  吴国星  张宏瑞  
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KMZW-1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 5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KMZW-1菌株对扶桑绵粉蚧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雌成虫初期接种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大于其他虫态;随着浓度的增加,校正死亡率逐渐增加,在3.0×108个/mL时达到最大;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1龄、2龄、3龄若虫和雌成虫初期接种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486 8×105、3.6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瑞清  冀瑞卿  
该文研究了鳞柄白鹅膏、毒蝇鹅膏菌、细鳞环柄菇及绒白乳菇 4种毒蘑菇菌株及毒素对杨树烂皮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鳞柄白鹅膏和细鳞环柄菇对杨树烂皮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鳞柄白鹅膏拮抗效果最好 ,在室内对峙培养试验中 ,杨树烂皮病菌菌株对鳞柄白鹅膏菌株的生长不但没有抑制作用 ,反而促进其生长 ,促生长效果在 74h达最高 ,而此时杨树烂皮病菌菌株被鳞柄白鹅膏菌株的抑制也达最高 ;绒白乳菇菌株对杨树烂皮病菌菌株的生长不但没有拮抗作用 ,反而促进其生长 .4个毒蘑菇菌株的毒素粗提液对病原菌株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 10 0 % ,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 93 36 %~ 97 2 9%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博光  梁波  徐梅  赵林果  
用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检测液体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研究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鉴定的荧光假单胞GcM5-1A菌株在寄主体外培养的产毒现象。结果表明:GcM5-1A液体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对黑松细胞的毒性随培养天数增加而增强,培养到第4天时,无细胞滤液的毒性开始进入相对稳定期。因此,在进行该菌株毒素的分离鉴定工作中,可将4d作为其培养时间。使用DM-36透析膜对培养4d的GcM5-1A无细胞滤液透析后的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其膜内和膜外组分生测毒性分别与对照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之间的t检验差异显著,证明其透析膜内、膜外组分均有毒性。该结果表明:GcM5-1A菌株的毒素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由比较多的物质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明香  林忠宁  陈敏健  杨菁  林原  
通过茶枝屑代料栽培试验,比较了10个灵芝菌株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状况及多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韩芝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32 cm.d-1;G10033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5.94%;0786菌株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45%.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韩芝8号、G10033和0786等3个菌株为茶枝屑代料栽培的菌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