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0)
2023(1754)
2022(1602)
2021(1438)
2020(1314)
2019(2930)
2018(2985)
2017(5099)
2016(3215)
2015(3669)
2014(3680)
2013(3809)
2012(3692)
2011(3390)
2010(3483)
2009(3234)
2008(3292)
2007(2996)
2006(2634)
2005(2522)
作者
(12707)
(10551)
(10437)
(9951)
(7101)
(5400)
(4924)
(4121)
(4106)
(3930)
(3727)
(3649)
(3602)
(3562)
(3545)
(3480)
(3411)
(3218)
(3215)
(3112)
(2848)
(2762)
(2761)
(2496)
(2488)
(2378)
(2377)
(2368)
(2306)
(2302)
学科
(11455)
经济(11438)
方法(6179)
(6137)
管理(5819)
(5803)
数学(5107)
数学方法(4898)
(4684)
企业(4684)
(2630)
地方(2277)
中国(2213)
(2188)
(2099)
理论(2049)
(2000)
金融(1998)
(1987)
贸易(1985)
(1927)
(1892)
(1835)
及其(1774)
业经(1764)
生物(1732)
(1698)
教育(1610)
(1595)
(1589)
机构
大学(51867)
学院(49592)
研究(21611)
科学(17432)
(16496)
(15535)
经济(15116)
中国(14741)
管理(14422)
农业(13515)
(13244)
研究所(12366)
理学(12326)
业大(12312)
理学院(12030)
(12017)
管理学(11497)
管理学院(11424)
中心(9216)
农业大学(8872)
(8651)
(8110)
实验(8014)
(8013)
实验室(7778)
北京(7621)
(7567)
技术(7481)
(7439)
重点(7424)
基金
项目(35023)
科学(25687)
基金(24615)
(23979)
国家(23833)
研究(19529)
科学基金(18744)
自然(14623)
自然科(14313)
自然科学(14300)
(14179)
自然科学基金(14020)
(12740)
基金项目(12130)
资助(11706)
社会(10311)
社会科(9724)
社会科学(9720)
计划(9285)
科技(9086)
教育(8992)
重点(8483)
(7521)
科研(7296)
专项(7119)
(6993)
(6878)
编号(6750)
创新(6612)
(6562)
期刊
学报(16783)
(15899)
经济(15899)
(14941)
研究(12767)
科学(11863)
大学(11567)
学学(11181)
农业(10436)
中国(10422)
业大(5776)
管理(5518)
(5442)
(5257)
农业大学(5153)
教育(4743)
统计(4340)
(4282)
技术(3614)
(3479)
自然(3449)
决策(3308)
科技(3272)
(3215)
金融(3215)
中国农业(3177)
自然科(3177)
自然科学(3177)
林业(3030)
经济研究(2685)
共检索到75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红利  桂月晶  祁伟彦  陈捷胤  李蕾  徐明  戴小枫  
【目的】采用超滤法(UF)、三氯乙酸沉淀法(TCA)、离子交换富集法(IEX)分别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高致病性菌株VdG1培养上清液中提取分泌蛋白,对提取样品进行质谱鉴定。寻找适合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的提取方法,为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挖掘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中潜在的致病相关蛋白,为其深入功能验证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平台。【方法】3种方法提取大丽轮枝菌VdG1分泌蛋白,shot-gun方法进行质谱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WoLFPSORT、SignalP、TMHMM、PHOBIUS对其中经典分泌蛋白进行预测。通过CAZy和PHI数据库进行经典分泌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李  陈捷胤  陈相永  汪佳妮  戴小枫  
【目的】预测并分析大丽轮枝菌基因组范围内的分泌蛋白,为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公布的大丽轮枝菌全基因组序列,组合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ignalP、TargetP、TMHMM、Big-pi和PROSITE,预测大丽轮枝菌基因组范围内所有分泌蛋白,定义为分泌组。统计分析分泌组中蛋白N-端信号肽特点;应用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数据库和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数据库对分泌组蛋白进行注释,预测分泌组中潜在果胶酶、纤维素酶和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利用真菌激发子的保守结构域,预测分泌组中潜在的激发子蛋白集;应用BLASTP程序比较分析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分泌组,获得大丽轮枝菌相对于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飞  李晓  崔丽娜  邹成佳  彭云良  杨晓蓉  
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ATMT)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入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获得了表达gfp的转化子。结果表明,转化子经过5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的荧光,转化后的菌落形态与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明显,对寄主仍有致病能力。通过PCR验证也表明gfp基因已成功转入到菌株PX1015基因组中,轮枝镰孢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体的成功构建为该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晟  张昕  林玲  
【目的】通过同源重组敲除技术,解析菌丝型大丽轮枝菌中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VdPKAC1在调控微菌核发育、产孢及其致病力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Invitrogen公司的Gateway技术构建VdPKAC1的同源重组敲除质粒。该质粒的潮霉素抗性基因盒两端分别为靶标基因5′和3′端各1 kb的DNA序列。通过农杆菌AGL-1的介导,将该质粒的T-DNA区域整合到来源于棉花的菌丝型大丽轮枝菌V07DF2菌株中。从6个随机选择的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片段的转化子中,通过靶标基因的PCR检测,获得了5个VdPKAC1基因敲除突变体。经过Southern杂交检测,选择了3个敲除突变体材料(2B5、C5和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功明  胡春锦  魏源文  史国英  岑贞陆  覃丽萍  黎起秦  黄思良  
为建立水稻纹枯病菌菌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分辨度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采用了酚抽提法、TCA/丙酮沉淀法和丙酮沉淀法进行水稻纹枯病菌菌体蛋白质的提取,利用17 cm、pH 5~8的IPG胶条对样品进行双向电泳,用PDQuest 8.0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确定电泳的最佳参数。结果显示:采用17 cm、pH 5~8的IPG胶条能得到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同一样品的三种不同蛋白提取方法(酚抽提法、TCA/丙酮沉淀法和丙酮沉淀法)分别得到1278、885、827个蛋白质点。酚抽提法能有效去除样品中的盐分和小分子的干扰,得到背景清晰的蛋白图谱;TCA/丙酮沉淀法和丙酮沉淀法所得图谱有一定的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大为  王建新  章元寿  
章元寿等1991年提出用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简称VD)培养滤液或粗提毒素处理棉苗,根据对棉苗的致萎活性快速测定棉花品种的抗病性,为加速抗黄萎病品种筛选、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大批量测定棉花抗病性时,需将菌株多次转移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鹏  王军节  李贞彪  
为了优化一种适用于粉红单端孢菌双向电泳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以期为蛋白质组学水平研究粉红单端孢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以分离纯化后的粉红单端孢菌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超声-TCA-丙酮、超声-磷酸-TCA-丙酮、超声-SDS、超声-TCA/丙酮-酚/SDS联合抽提和TCA/丙酮-酚/SDS联合抽提等5种方法提取菌体蛋白质,通过对比分析蛋白质含量以及纯度筛选出2种较好的提取方法。在筛选聚丙烯酰胺电泳凝胶浓度的基础上,再通过双向电泳对比分析,得出最佳的蛋白质提取方法。结果表明,12%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获得的单向电泳图谱背景清晰且无严重的拖尾现象,超声-TCA/丙酮-酚/SDS联合抽提法获得蛋白样品的质量浓度和含量分别为6.650 mg/mL和2.993 mg/g,该法提取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条带清晰,双向电泳分析可获得1 238个独立清晰的蛋白点。由此可知,超声-TCA/丙酮-酚/SDS联合抽提法获得的粉红单端孢菌体蛋白适合于双向电泳分析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绍文  陶万强  田呈明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黄栌接种大丽轮枝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接种大丽轮枝菌后黄栌不同组织部位受侵染的程度不同,叶部最高(18.83%),而枝条最低(6.72%)。菌丝首先由根的伸长区及成熟区侵入,而后出现在距根尖1~3cm处的皮层薄壁细胞的间隙,接着进入根部的导管内,最终经茎部及枝条的导管到达叶部。大丽轮枝菌主要以菌丝形态存在于木质部导管内,且在导管中不连续出现。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受侵染黄栌的导管壁、薄壁细胞、皮层细胞增厚并且木质化,髓部、树脂道及其附近的分泌细胞内含物增加,薄壁细胞及木射线内有胶状物出现,导管内部产生胶状物、侵填体等物质,以此缩小导管内径或将导管堵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康静敏  刘坤  刘严  张怡  李成伟  谭光轩  
为了分离克隆与植物互作的大丽轮枝菌致病相关蛋白基因,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大丽轮枝菌酵母双杂交c DNA文库。结果表明,构建的文库滴度为5.2×107cfu/m L,库容为3.9×107cfu;文库c DNA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0.5~2.0 kb,平均为1 kb;文库重组率为96%。表明文库质量较好,为筛选与植物互作的大丽轮枝菌致病蛋白基因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凯  东保住  张贵  张键  张园园  周洪友  赵君  
为了研究马铃薯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入马铃薯黄萎病菌VD012中,经过潮霉素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和分子鉴定,获得了47株有绿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转化子。随机挑取8株阳性转化子,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丝的生长速率、产孢量、粗毒素含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株阳性转化子中有3株微菌核产生的数量明显高于野生型,1株转化子微菌核产生量低于野生型菌株;各阳性转化子的生长速率和野生型菌株差异不显著;阳性转化子的产孢量与对照相比,有2株差异不显著。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保湿培养8 h,所有阳性转化子的平均萌发率低于野生型菌株。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继圣  郑士琴  郑武  周洁  鲁国东  王宗华  
目的分泌蛋白多为病原微生物与植物受体蛋白起作用的激发子和其它致病因子,深入研究分泌蛋白将有助于明确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利用稻瘟菌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其分泌蛋白组学,将有助于全面掌握其致病因子的结构与功能。方法利用SignalP对稻瘟菌基因库中所有ORF的N-端信号肽存在与否进行预测,再依次通过Protcomp、TMHMM、big-PIPredictor和TargetP预测程序进行验证,寻找出所有可编码信号肽的基因。结果对11108个稻瘟菌的ORF进行分析,最终预测出共有1235个ORF可编码分泌蛋白。结论经验证此预测方法之可靠性较高,这为深入研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强  陈建明  张珏锋  
为了筛选出适合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类酵母共生菌蛋白质提取的细胞破碎方法,选择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和液氮研磨法等3种细胞破碎方法提取共生菌吡虫啉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蛋白质。结果表明:菌体显微形态观察发现,使用超声波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处理类酵母共生菌的细胞破碎效果均优于反复冻融法,处理后菌体分布均匀,破碎彻底;72 h是提取菌体蛋白质的最佳培养时间。定量分析表明: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蛋白质质量浓度最高,液氮研磨法次之,反复冻融法提取蛋白质质量浓度的效果最差,各方法所提蛋白质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尉尉  陈霞  马春红  李广敏  张香云  耿军义  
在棉花根冠细胞生物测定过程中,棉花黄萎病病菌通过提纯复壮而达到较强的侵染能力,并制备出较多的黄萎病菌粗毒素。介绍了粗毒素的简易制备、根冠细胞培养与制备过程以及染色过程中染色剂的选择、染色时间的长短。实验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几点改进:总结出细胞振荡时间在1~2 min之内;之后黑暗条件下静置培养2~6 h;选用pH为6.5的0.01%中性红染色3~5 min,之后加入一滴0.2%伊文思兰染色,伊文思兰的染色时间应严格掌握在3min以内等,为根冠细胞测定方法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文鹏  王伟  王明春  王秀影  
为了比较Ptotein Assay和2-D Quant Kit两种方法测定玉米蛋白质浓度的差异,用Plant Total Protein Extraction试剂盒提取8个玉米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的苗期心叶、抽雄期旗叶,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的总蛋白质,用Ptotein Assay和2-D Quant Kit2种方法测定其浓度。结果表明:籽粒中高于叶片中的总蛋白浓度,且籽粒发育越成熟提取的总蛋白质浓度越高。两种方法测定中,在不同组织提取的总蛋白质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提取的总蛋白浓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苗期心叶提取的总蛋白浓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抽雄期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少炎  吴玉香  荣俊冬  何天友  郑郁善  
以2年生花吊丝竹的扦插苗为研究材料,对2种方法(TCA/酚提结合法和PEG法)提取的蛋白质的2-DE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EG法的5个组分的条带差异明显,全蛋白得到了有效分离,在F3中富集到了2条高丰度蛋白带;2种方法的2-DE图谱的均一性分析发现,PEG法中F3富集了高丰度蛋白,提高了2-DE中蛋白质的检测率和分辨率,PEG法中F1-F5共检测的蛋白总数超过了1700个,但是相邻组存在一定的重叠率,而TCA丙酮/酚提结合法只检测到约571个蛋白点,5个组与NF平均有439个蛋白点匹配,达到77.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