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06)
- 2023(3021)
- 2022(2629)
- 2021(2422)
- 2020(2151)
- 2019(4810)
- 2018(4519)
- 2017(7699)
- 2016(4621)
- 2015(5239)
- 2014(5082)
- 2013(5354)
- 2012(5186)
- 2011(4800)
- 2010(4936)
- 2009(4630)
- 2008(4455)
- 2007(4072)
- 2006(3701)
- 2005(3555)
- 学科
- 济(14302)
- 经济(14280)
- 管理(9336)
- 业(8463)
- 学(7117)
- 企(6766)
- 企业(6766)
- 方法(6089)
- 教育(5452)
- 制(5307)
- 数学(5191)
- 数学方法(5094)
- 中国(4643)
- 研究(4333)
- 生(4169)
- 财(4008)
- 农(3957)
- 度(3647)
- 制度(3636)
- 研究生(3531)
- 地方(3047)
- 及其(3023)
- 银(2990)
- 融(2950)
- 金融(2949)
- 银行(2945)
- 理论(2895)
- 业经(2864)
- 行(2781)
- 贸(2660)
- 机构
- 大学(71843)
- 学院(67742)
- 研究(34250)
- 科学(24638)
- 农(24568)
- 中国(22587)
- 济(22041)
- 经济(21222)
- 所(20004)
- 农业(19933)
- 管理(18585)
- 研究所(18423)
- 京(17367)
- 业大(16939)
- 理学(15351)
- 理学院(14988)
- 管理学(14387)
- 管理学院(14290)
- 省(13965)
- 中心(13840)
- 院(12777)
- 室(12711)
- 农业大学(12550)
- 江(12536)
- 业(11486)
- 北京(11076)
- 实验(11052)
- 实验室(10640)
- 科学院(10613)
- 技术(10234)
- 基金
- 项目(47724)
- 科学(34571)
- 基金(32788)
- 家(32696)
- 国家(32450)
- 研究(27369)
- 科学基金(24823)
- 省(19931)
- 自然(19398)
- 自然科(18917)
- 自然科学(18895)
- 自然科学基金(18560)
- 划(17805)
- 基金项目(16405)
- 资助(14852)
- 社会(14375)
- 教育(13544)
- 社会科(13429)
- 社会科学(13423)
- 计划(12757)
- 科技(12565)
- 重点(12087)
- 发(10534)
- 科研(10119)
- 专项(9956)
- 农(9953)
- 创(9783)
- 部(9689)
- 业(9568)
- 编号(9560)
共检索到114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兰英 宗兆锋 刘正坪
采用诱捕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到28株放线菌,以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作为靶标菌,通过皿内拮抗试验从中筛选出效果明显的SW6,SW9,SW16,SW20 4株生防菌株,其发酵原液对靶标菌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发酵滤液和菌丝初提液。其中,菌株SW20的发酵液对2种靶标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4株生防菌株对链霉素最为敏感,对供试杀菌剂抗性较强。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大丽轮枝孢 灰葡萄孢 放线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宏萍 宗兆锋
测定了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灰葡萄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重寄生放线菌F46(Streptomycessp.)和PR(Streptomycessp.)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镜检可以观察到F46和PR在灰葡萄孢菌丝上产生附着胞、缠绕靶标菌丝,使靶标菌丝畸形等现象;诱发接种后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苹果、草莓、番茄采后灰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在低温下的防效优于高温,提前诱发接种的防效优于同时接种。
关键词:
重寄生放线菌 生物防治 灰葡萄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垂宝 刘双清 马文月 韩军花 曹海佳 张小艳 廖晓兰
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了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活性的98号菌,其抑菌率为74%;对98号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培养基、180 r/min的摇床培养5 d,其抑菌活性最大;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酸亚铁0.15 g、玉米粉20 g、牛肉膏15 g,水1 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垂宝 刘双清 马文月 韩军花 曹海佳 张小艳 廖晓兰
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了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活性的98号菌,其抑菌率为74%;对98号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培养基、180 r/min的摇床培养5 d,其抑菌活性最大;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酸亚铁0.15 g、玉米粉20 g、牛肉膏15 g,水1 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欣陶 赵奎华 刘长远 梁春浩 臧超群
为筛选出葡萄霜霉病菌的拮抗放线菌,对采自辽宁省沈阳、葫芦岛、锦州、鞍山、朝阳等地区葡萄园的23份土样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并对获得的119株放线菌进行防效评价,得到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QH94,其田间防效可达68.83%~89.80%。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抑菌谱的测定,QH94菌株对9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0.57mm。根据菌株QH94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 ,将其初步鉴定为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Krainsky)Waksman&Herici]。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燕 朱振东 段灿星 武小菲 东方阳
【目的】灰葡萄孢是引起蚕豆赤斑病、花腐病和荚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其为包含两个称作类群I和类群II的复合种,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然而,危害蚕豆的灰葡萄孢复合种地位及遗传特征尚未被研究。论文旨在对中国6个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灰葡萄孢复合种的地位进行鉴定,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为探明病害流行规律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分离物形态特征。用Flipper和Boty特异性引物检测分离物的转座子基因型。葡萄孢复合种所属类群通过Bc-hch基因的PCR扩增酶切多态性鉴定,SSR标记分析解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100个灰葡萄孢分离物均为灰葡萄孢类群II,共产生菌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培芬 赵福鑫 董丽萍 郑会欣 赵斌 张靖 司贺龙 邢继红 韩建民 董金皋
【目的】明确灰葡萄孢BcKMO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为阐明该基因调控灰葡萄孢生长、发育和致病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并为灰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BcKMO及其编码产物进行分析。扩增BcKMO的编码区,与pBARKS1-eGFP载体连接,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pBARKS1-BcKMO-eGFP;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转化BcKMO的T-DNA插入突变体BCG183的原生质体;利用PCR、South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对所获得转化子进行鉴定;对野生型菌株BC22、突变体BCG183和回复突变体BCG183/B...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净 郝志敏 郑蒙 张金林 董金皋
本研究从400余株灰葡萄孢ATMT转化子中筛选到产孢缺陷菌株BCG-183。利用CTAB法提取野生型和BCG-183的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证实T-DNA标记在突变菌株中为单拷贝插入;对该菌株表型进行分析,发现BCG-183菌株菌落呈白色,菌丝产量较野生型大;致病性较野生型强;利用血球计数板计算产孢量,表明BCG-183不产生分生孢子;胞壁降解酶活性比野生型强。利用TAIL-PCR技术确定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DNA插入到灰葡萄孢基因组超级重叠群42(Supercontig 42)中假定蛋白编码基因(BC1G_07455)的3'末端。RT-PCR结果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宏萍 黄丽丽 王伟伟 高小宁 康振生
从新疆保护地蔬菜和棉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对小麦全蚀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结果发现,7个土样中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数有明显的差异,菌株数从1.0×104~1.0×105cfu/g。测定纯化得到的30株不同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试验,有12株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其中XG1的抑菌圈达到8.84mm。12株放线菌中有8株的发酵滤液对小麦全蚀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XC2,XA5和XF5的抑制效果达到80%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A5对小麦全蚀病在幼苗茎基部症状的控制作用达到59.2%,且幼苗的根长、株高以及株鲜重、干重与发病对照相比都有所增长,其中XC2处理的幼苗最明显,根长、株高、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雷 张静 杨龙 李国庆
观察了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RoseBc-3的影响因素,并对遗传转化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农杆菌与灰葡萄孢共培养的温度和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浓度均能影响转化效率,当共培养温度为22℃、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浓度为1×105个/mL时,转化效率最高,平均每平皿(直径9cm)转化子数量超过100个;通过特异性引物介导的PCR和特异性探针杂交方法,证明所获得的转化子是农杆菌中T-DNA插入造成的,且大多数(87.5%)T-DNA插入为单拷贝插入;从灰葡萄孢T-DNA插入体库筛选获得了6类突变体,即产孢显著减少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俊 刘正坪 周洪友 丁俊 宋娟
根据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试从病地土壤中分离拮抗放线菌,探索利用放线菌对向日葵菌核病进行生物防治的途径。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包头等地所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出38个放线菌菌株,经过平板拮抗作用初测,有8个菌株(F-1、F-3、F-6、F-8、F-11、F-15、F-21、F-25)对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有拮抗作用。选出其中2个作用最明显的菌株(F-6、F-8),观察其在平板对峙培养中对向日葵核盘菌的抑制作用及其代谢产物对向日葵核盘菌的作用。结果表明:F-6、F-8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向日葵核盘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同时,对F-6、F-8两菌株的培养性...
关键词:
向日葵 核盘菌 拮抗放线菌 代谢产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金林 徐扩 李川 马娟 董金皋
对灰葡萄孢BC4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得到了15个诱变菌株,经测定筛选出BC4-1、BC4-2和BC4-15等3个诱变菌株中以BC4-1菌株效果最好。试验发现,用于毒素产生的PD培养基的pH值对产毒能力影响很大,以pH4.0最优。用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培养滤液制备BC-粗毒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萃取所得粗毒素对杂草种子萌发及生长抑制作用最强。通过柱层析法和HPLC法分离和纯化除草活性组分,得到1个在271nm有最大UV吸收的化合物,该组分在100mg·L-1浓度下对马唐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50mg·L-1浓度下可完全抑制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萌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利辉 冯江兰 董金皋
【目的】探讨灰葡萄孢BC7-3菌株固体发酵的基本条件以提高其除草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化的培养基组合,并结合生长抑制法测定外加碳源、氮源等因素对除草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确定了小米5 g、高粱5 g、麦麸5 g、玉米秸秆2.5 g为最佳复合培养基质;明确了该菌株在加入1%硝酸铵、1%蔗糖的培养基中,20℃黑暗条件下,接种量8%、含水量80%、静置培养15 d,得到的除草活性物质活性最强。【结论】固体发酵适合于灰葡萄孢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的产生。
关键词:
灰葡萄孢 固体发酵 除草活性 黄顶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司贺龙 赵斌 赵福鑫 邢继红 韩建民 董金皋
从灰葡萄孢ATMT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株不产生菌核的突变体,并利用TAIL-PCR技术获得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将其在灰葡萄孢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突变菌株BMH174鉴定并获得其突变基因(BC1G_06945.1);并对突变体的形态学、生长速率、分生孢子产量、致病能力、胞壁降解酶活力、毒素的生物学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将为深入了解灰葡萄孢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惠 钮绪燕 张建 董金皋 商鸿生
用柱层析和制备HPLC法从灰葡萄孢BC4菌株的PD培养滤液中分离到一种白色固体。经HPLC-ESIMS,GC-MS,IR和1HNMR鉴定为脱落酸。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脱落酸的活性是标准脱落酸的2.5倍以上;用0.7μmol/L该物质的丙酮溶液处理反枝苋催芽种子,2d内反枝苋种子幼芽和幼根均无生长,而对照的反枝苋种子幼芽和幼根总长度平均为2.3cm,抑制率达100%。
关键词:
灰葡萄孢 脱落酸 生物活性 结构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