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1)
2023(8330)
2022(7256)
2021(6500)
2020(5762)
2019(13575)
2018(13339)
2017(26932)
2016(14707)
2015(16982)
2014(17187)
2013(17526)
2012(16594)
2011(14956)
2010(15049)
2009(14060)
2008(14204)
2007(12825)
2006(11006)
2005(9616)
作者
(44777)
(37609)
(37466)
(35744)
(24199)
(18262)
(17259)
(14754)
(14236)
(13492)
(12687)
(12668)
(11969)
(11854)
(11852)
(11781)
(11745)
(11004)
(10979)
(10896)
(9535)
(9280)
(9071)
(8596)
(8504)
(8499)
(8419)
(8308)
(7670)
(7477)
学科
(73247)
经济(73180)
管理(43490)
(42439)
方法(37646)
数学(34603)
数学方法(34372)
(33565)
企业(33565)
(21043)
中国(18304)
(16938)
地方(13678)
(13269)
(12496)
(11981)
贸易(11977)
农业(11555)
(11553)
(11525)
财务(11502)
财务管理(11466)
业经(11439)
企业财务(10944)
收入(9775)
城市(9339)
(9302)
银行(9270)
(9148)
金融(9146)
机构
大学(224092)
学院(221109)
(95008)
经济(92979)
管理(86223)
理学(75012)
理学院(74166)
研究(73947)
管理学(73034)
管理学院(72613)
中国(55017)
(46451)
科学(45353)
(44177)
(39555)
(37722)
财经(35877)
中心(34839)
研究所(34312)
业大(34287)
(32774)
(32722)
农业(31521)
经济学(30805)
北京(29013)
经济学院(28245)
(27387)
师范(27080)
财经大学(26877)
(26229)
基金
项目(149216)
科学(117538)
基金(110576)
研究(103943)
(97120)
国家(96383)
科学基金(82446)
社会(67884)
社会科(64515)
社会科学(64489)
基金项目(59090)
(56904)
自然(54467)
自然科(53294)
自然科学(53277)
自然科学基金(52356)
(48872)
教育(48139)
资助(46215)
编号(40271)
(34179)
重点(33617)
成果(32312)
(31250)
(30130)
教育部(29364)
科研(29170)
国家社会(28581)
创新(28337)
大学(28084)
期刊
(97609)
经济(97609)
研究(63324)
学报(36667)
中国(36216)
(35091)
(33915)
科学(32436)
管理(28086)
大学(27001)
学学(25778)
农业(22177)
(20137)
金融(20137)
财经(18426)
技术(17214)
经济研究(16329)
教育(16034)
(15777)
问题(15451)
业经(14681)
(12486)
统计(12133)
技术经济(11568)
(10776)
理论(10755)
商业(10741)
(10701)
(10573)
决策(9858)
共检索到314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荣清  郭恩泽  
与传统静态测算房价收入比不同,本文从动态视角,将灰色收入及购房人所受资助纳入考虑范畴,以32个大中城市为例,测算出了不同收入阶层购房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居民购房压力随贷款利率下降而降低;(2)居民的购房压力具有区域性;(3)不同收入阶层的购房压力差异明显,低收入阶层购房压力平均为高收入阶层的4.06倍;(4)2016年我国购房压力指数合理区间大约在[0.29,0.49]内,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则大约在[6.96,11.80]之间。本研究意义在于量化不同收入阶层居民购房压力,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有一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建  
为了具体分析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之间的消费异质性及其相互影响,本文基于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利用随机系数模型对1985-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7个收入等级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各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呈"M"型,较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受其相邻较高收入阶层消费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模仿效应"随收入阶层的提高而降低;最高收入阶层消费受到相邻低收入阶层的负向影响,表现为"逆势效应"。同时发现,中等收入群体受消费习惯的影响较大,家庭规模增大不利于低收入家庭提高消费,且收入不确定性对最低和最高收入阶层的作用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建  
为了具体分析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之间的消费异质性及其相互影响,本文基于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利用随机系数模型对1985-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7个收入等级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各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呈"M"型,较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受其相邻较高收入阶层消费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模仿效应"随收入阶层的提高而降低;最高收入阶层消费受到相邻低收入阶层的负向影响,表现为"逆势效应"。同时发现,中等收入群体受消费习惯的影响较大,家庭规模增大不利于低收入家庭提高消费,且收入不确定性对最低和最高收入阶层的作用方向相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从多角度提高各收入阶层居民消费提供了政策支持,尤其是不同收入阶层的相互影响方面。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青  
为考察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本文选取最低、低、中等偏下、中等、中等偏上、高、最高共7个收入群体1985~2006年共计22年的收入、消费和物价指数数据,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在相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环境及相同的时间段内,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消费与收入具有协整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琴英  
2009年以来,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商品住宅房价基本形成了三个层次的房价水平,这三个层次房价城市的平均房价与房价收入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表明,引起各层次房价城市的商品住宅均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成本和货币市场流动性,它们对第一层次房价城市的弹性影响强度明显大于第二、三层次房价城市。资金市场预期对第一层次房价城市和第二层次房价城市中的杭州、厦门、宁波和广州的房价上涨产生了抑制效应,而对第二层次房价城市中的南京、福州、天津、大连和海口以及整个第三层次房价城市的房价上涨没有抑制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波  王斌  
房地产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是反映房地产市场需求特征的两个主要指标。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而我国学术界对房地产需求弹性的测算和解释仍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需求弹性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房地产需求弹性的特征是:(1)房地产需求价格弹性总体上缺乏弹性,而收入弹性是富有弹性。(2)房地产需求弹性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我国的房地产业政策,必须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地区差异性而进行调整,在增加房地产有效供给而满足人们房地产消费需求的同时,打击房地产投机需求,适当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芳  何中阳  
本文利用农村地区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间的过度敏感性,发现受流动性约束的居民即第二类消费者占全部农村居民的61%。进而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村居民进行研究,发现过度敏感性系数表现出随收入阶层的提高而降低的特征,即在收入越高的阶层中消费增长对同期收入增长越不敏感,第二类消费者所占比重越少。最后对此结论分析认为主要还是农村居民整体收入不高原因造成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洁  郭俊艳  
文章基于贝克尔的孩子质量数量替代理论,构建了三期OLG模型,考察了家庭对孩子质量和数量的选择及两者间的替代关系,并对收入在其中的作用做了理论分析,最后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孩子数与家庭收入负相关,收入的变化对低收入家庭尤其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数的影响更为显著;孩子质量与家庭收入正相关;除了位于收入最顶层的富裕家庭外,孩子的质量与数量间存在普遍的替代关系,且收入越低,替代程度越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洁  郭俊艳  
文章基于贝克尔的孩子质量数量替代理论,构建了三期OLG模型,考察了家庭对孩子质量和数量的选择及两者间的替代关系,并对收入在其中的作用做了理论分析,最后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孩子数与家庭收入负相关,收入的变化对低收入家庭尤其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数的影响更为显著;孩子质量与家庭收入正相关;除了位于收入最顶层的富裕家庭外,孩子的质量与数量间存在普遍的替代关系,且收入越低,替代程度越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璐佳  蒋伟伟  
本文利用2010-2014年全国27个大中城市的年度数据,建立房地产泡沫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实证研究了这段时间内各地的房地产泡沫水平。研究显示,房价高并不一定代表泡沫严重,两者并无必然联系。一线城市由于经济发达,大量外来人口推动购房需求。相反我国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人口较少,且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房地产,对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导致泡沫水平高于一线城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昱博  李晖  黄凯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校毕业生定居城镇的人数逐年增多,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其住房消费状况却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刚毕业几年间的住房问题更加突出。深入了解他们的住房消费情况,对于改善其住房消费问题及对政府决策极具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对全国多个城市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的实证调查,在分析其住房消费意愿、住房消费现状、住房消费动机和我国现有住房保障制度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剑平  郑伟汉  郎昱  施昱年  
房价周期循环过程中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为抑制市场过度扩张,我国自2003年正式开启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并首次提出"房地产市场健康"概念。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是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然而,有关房地产市场健康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在国内一直没有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提出建立住房市场的健康度评价体系,为验证所建评价体系的可用性,对市场宏观层面和价格、结构、速度、质量层面的健康状况分别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度与调控政策趋势具有一致性,本文构建的住房市场健康度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以期为我国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和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佐敏  邝雄  戴玲  
充足的劳动力是经济社会保持活力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的重要性将逐渐提升,在中长期内劳动力有可能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文章以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研究了城市房价与劳动力人口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房价上涨将"驱逐"城市就业人口,并且高房价"驱逐"城市就业人口时,首先"驱逐"的是就业工人的家属;(2)高房价对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明显高于对第二、三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工资水平相同的城市,高房价对第二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又大于对第三产业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帅  殷宇飞  钱晨绯  
本文在经典蛛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利率、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变量,以35个大中城市的2003-2016年商品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商品房市场的供求机制及价格波动特征,判断房价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商品房价格对房地产需求和供给影响作用明显,利率、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不显著,35个大中城市在样本期间内处于发散状态,房地产市场的均衡价格体系尚未形成,难以实现自我收敛,房价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帅  殷宇飞  钱晨绯  
本文在经典蛛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利率、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变量,以35个大中城市的2003-2016年商品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商品房市场的供求机制及价格波动特征,判断房价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商品房价格对房地产需求和供给影响作用明显,利率、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不显著,35个大中城市在样本期间内处于发散状态,房地产市场的均衡价格体系尚未形成,难以实现自我收敛,房价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