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66)
- 2023(16396)
- 2022(14333)
- 2021(13705)
- 2020(11697)
- 2019(27303)
- 2018(27130)
- 2017(52061)
- 2016(28672)
- 2015(32582)
- 2014(32852)
- 2013(32680)
- 2012(30525)
- 2011(27650)
- 2010(27519)
- 2009(25368)
- 2008(25162)
- 2007(22136)
- 2006(18869)
- 2005(16831)
- 学科
- 济(116184)
- 经济(116062)
- 管理(78041)
- 业(74758)
- 企(60546)
- 企业(60546)
- 方法(55467)
- 数学(48718)
- 数学方法(48219)
- 中国(31834)
- 农(31136)
- 财(28790)
- 学(27111)
- 业经(23624)
- 地方(23298)
- 贸(23256)
- 贸易(23245)
- 易(22612)
- 制(21059)
- 农业(20591)
- 和(18267)
- 理论(18186)
- 银(18162)
- 务(18142)
- 银行(18101)
- 财务(18062)
- 财务管理(18023)
- 环境(17554)
- 融(17371)
- 金融(17367)
- 机构
- 大学(413342)
- 学院(409968)
- 济(165620)
- 经济(162078)
- 管理(158008)
- 研究(144279)
- 理学(136834)
- 理学院(135228)
- 管理学(132764)
- 管理学院(132031)
- 中国(107257)
- 科学(91830)
- 京(89154)
- 所(74720)
- 财(73875)
- 农(72935)
- 研究所(68688)
- 业大(64667)
- 中心(64620)
- 财经(59768)
- 江(58641)
- 农业(57717)
- 北京(56837)
- 范(54505)
- 经(54355)
- 师范(53975)
- 院(52213)
- 经济学(50345)
- 州(47692)
- 经济学院(45581)
- 基金
- 项目(281062)
- 科学(219056)
- 基金(203410)
- 研究(201429)
- 家(179350)
- 国家(177918)
- 科学基金(150387)
- 社会(125078)
- 社会科(118431)
- 社会科学(118400)
- 省(108382)
- 基金项目(108017)
- 自然(99339)
- 自然科(96963)
- 自然科学(96935)
- 自然科学基金(95200)
- 划(92517)
- 教育(92304)
- 资助(84935)
- 编号(81309)
- 成果(66639)
- 重点(63538)
- 部(62419)
- 发(59871)
- 创(57482)
- 课题(56576)
- 科研(54428)
- 创新(53793)
- 教育部(52658)
- 大学(52113)
- 期刊
- 济(175791)
- 经济(175791)
- 研究(119229)
- 中国(75981)
- 学报(70921)
- 农(65435)
- 科学(64005)
- 财(55704)
- 管理(54692)
- 大学(52239)
- 学学(49198)
- 农业(45379)
- 教育(43578)
- 技术(34099)
- 融(33551)
- 金融(33551)
- 经济研究(29000)
- 财经(28761)
- 业经(27590)
- 业(24844)
- 经(24589)
- 问题(23526)
- 图书(20963)
- 版(20019)
- 技术经济(19825)
- 科技(19518)
- 贸(19406)
- 理论(19186)
- 资源(18863)
- 统计(17974)
共检索到593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申效诚 王爱萍 张书杰
中国夜蛾共有20亚科845属3751个有效种。这些种类有4种区系成分,其中东亚成分占优势,占总数的51.35%,东洋成分占25.51%,古北成分18.45%,广布成分仅2.27%。夜蛾在全国各省区的分布与区系结构各不相同,台湾、云南、西藏、四川、湖北、河南、湖南、浙江、新疆等是夜蛾物种丰富的省区。东亚成分在除东北、西北、华南以外的省区都是优势类群。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和华中关系密切于华南;内蒙古和东北区的关系密切于西北;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6省聚为一个"秦岭淮河区",这个新分布区的特点是,东亚成分占优势;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相等;古北东洋两界的分界线横贯全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改娟 王浩杰 董双林 邓顺
Comparison and analyzation of female sex pheromone that had been identified in Noctuidae suggested that the sex pheromones were composed by five types of components: esters,alcohols,aldehydes,hydrocarbons and epoxides.These chemicals had simply structure.Overlapping components exist in separate subf...
关键词:
夜蛾科 雌性信息素组分 重叠组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琨 王荫长 朱荣生
夜蛾科昆虫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粘虫,由幼虫经蛹至成虫的变态过程中,马氏管、直肠、脂肪体、后肠和前肠等成虫器官细胞的发生,具有相同的"细胞变态"模式:(1)预蛹期这些器官的幼虫细胞的细胞器如微绒毛、基膜内褶、线粒体和内质网等在崩解后,形成自体吞噬泡;(2)至前期蛹(1~5d),幼虫细胞残骸内的细胞核迅速分化或分裂,在自体吞噬泡逐渐消失的同时,成虫细胞器不断发生,形成成虫细胞的雏形;(3)后期蛹(5日龄后)成虫细胞进一步发育和分化,羽化后成虫细胞执行与幼虫不同的生理功能。"细胞变态"的启动在预蛹期,此时存在特种类型的脑神经分泌细胞,前胸腺处于蜕皮激素释放高峰期。成虫细胞分化关键时期是前蛹期。
关键词:
小地老虎 棉铃虫 粘虫 细胞变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兵 张真 王鸿斌 孔祥波
运用GIS操作平台对我国枯叶蛾科 7个属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枯叶蛾科 7个属的松毛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和南部 (除松毛虫属的个别物种在我国西北部有分布 ) .栎毛虫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中高纬度地区 (N2 8°~ 4 0°之间 ) ;丫毛虫属分布于我国的最南方低纬度地区 (N2 6°以南 ) ;大毛虫属和云毛虫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低纬度地区 (N2 3°~ 34°和N2 3°~ 37°) ;松毛虫属、杂毛虫属和小毛虫属 3个属在我国的高、中、低纬度地区均有分布 (N19°~ 5 2°) .除丫毛虫属与大毛虫属及栎毛虫属分布区之间几乎不重叠之外 ,7个属的松毛虫的分布区大多数有不同...
关键词:
枯叶蛾科 地理分布 环境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小娜 黄大庄 沈佐锐 高灵旺
为对夜蛾翅脉特征进行分类研究,以6种夜蛾右前翅的翅脉为研究对象,利用tpsDig2软件在夜蛾翅室周围翅脉交叉点处提取标记点,利用普氏叠加分析消除标记点数据中的非形状因素信息,计算出相邻翅脉交点间的距离作为特征参数,利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论证各项特征参数对6种夜蛾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7个特征参数可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dis67、dis71)>dis34>(dis23、dis12)>(dis45、dis56),原始判别和交叉判别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99.4%和99.4%。这充分证明了蛾翅翅脉的特征变量可用于蛾类昆虫的分类鉴定研究。
关键词:
夜蛾 翅脉 标记点 普氏叠加 分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祥波 张真 王鸿斌 王艳军 孔庆辉
从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所具有的物种特异性、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理和性信息素载体选择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系统阐述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提出性信息素在近源种生殖隔离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立诱捕器诱捕量与林间种群密度动态关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
枯叶蛾科 松毛虫 性信息素 生殖隔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香 翟卿 曹龙 韩伟康 周林 王岩松 张亚玲 王保海
[目的]食蚜蝇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和访花昆虫,西藏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且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本文探明了西藏食蚜蝇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与区系特性。为天敌昆虫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物种调查和整理文献记录获得物种资源数据。结合研究资料,依据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及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研究了西藏地区的食蚜蝇科昆虫的地理分布。通过对已知种类进行地理分布和区系特性分析,获得西藏食蚜蝇昆虫种类、地理分布和区系特性数据。[结果]西藏食蚜蝇科昆虫117种,分别隶属于3亚科16族43属。其区系组成是:东洋区成分39种,占已知总数的33.3%,古北区成分20种,占已知总数的17.1%,广布种58种,占总数的49.6%。青藏亚区与华北亚区共有种39种,占已知总数的33.33%;与西南亚区共有种38种,占统计总数的32.5%,与蒙新亚区和华中亚区共有种都是30种,占统计总数的25.6%。[结论]西藏已知食蚜蝇科昆虫区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其次为东洋区成分,古北区成分最少。在中国各动物地理亚区中,青藏亚区和华北亚区的共有种类最多。
关键词:
西藏 食蚜蝇科 区系分析 地理分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志刚
本文以产于莫干山的334种蛾类为基础分析了莫干山昆虫区系特征。通过该山蛾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及其所占比重,该山与国内外几个点蛾类种类异同比较,与天目山蛾类区系比较等等分析,提出莫干山蛾类昆虫区系特征。
关键词:
昆虫区系 蛾类 昆虫地理学 莫干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玲 江世宏 杨长举
通过统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标本室、华中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昆虫标本室叩甲科昆虫定名标本和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区系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除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在古北界没有分布外,其余11个亚科在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东洋界的特有属很多,达到64属,占到总数的一半(50%)。从各区的分布情况看,分布于华南区的属最多,达到100属,占总数的78.1%;华北区和青藏区分布的属最少,分别只有21和14个属,分别占总数的16.4%和10.9%。中国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37个分布型,其中华南区...
关键词:
叩甲科 属 区系 中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元福
在海南岛尖峰岭采到刺娥科昆虫有42种,其中已定名者20种,隶属13个属,显脉球须刺蛾广东亚种、素刺娥和灰双线刺蛾3种(含亚种)为灯下优势种;绒刺蛾为自然界间隙性大发生的优势种。在定名刺蛾中,有中国新记录1种,海南省新记录14种。其生态分布,以热带山地雨林类型种类最多。地理分布以扁刺蛾、素刺蛾和灰双线刺蛾等范围较广,从昆虫地理区划分,东洋区种类占75%。成虫出现期有1~11个月不等
关键词:
海南岛尖峰岭,昆虫区系,刺蛾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元福
海南岛尖峰岭网蛾科昆虫有9属21种,其中有新种1种,中国新记录9种,海南省新记录11种;Rhodoneura属和Siriglina属为优势属,并以长叶马府油网蛾、斜线网蛾、大斜线网蛾和一点斜线网蛾4种为优势种。从虫口数量来看,该地网蛾均属小种群类群。其生态分布,以热带山地雨林类型中种类最多,地理分布,以东洋区种类为主。
关键词:
海南岛尖峰岭 昆虫区系 网蛾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淋凯 朱小芳 钱秀娟 刘卫红 姜红霞 刘长仲
探讨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甘肃省5种10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并用筛选出的高效品系对预蛹和蛹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Steinernema krussei) 0657L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有较高的致病力。在线虫和2龄幼虫数量比为16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0657L侵染72 h后,草地贪夜蛾死亡率分别达到100%和80%。草地贪夜蛾预蛹在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的处理下2 d后均可成功化蛹,处理15 d后在数量比为3 200∶1时,蛹的羽化率为96.67%。数量比为12 80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侵染草地贪夜蛾蛹13 d后,蛹的羽化率为93.33%,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对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的致死率均低于10%。综上可知,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对昆虫病原线虫不敏感,线虫侵染后对蛹的羽化率和羽化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 0.0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静芋
对金翅夜蛾亚科的2种分类情况分别以多种变量作为分类自变量,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了几个回判正确率高的判别函数,并对其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云慧 程登发 姜玉英 张跃进 孙京瑞
目的研究越冬代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在北京地区的灯下消长动态和迁飞虫源,为其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7—2009年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探照灯和相关设备对旋幽夜蛾的迁飞过程开展实时监测,通过GRADS图形处理软件分析其迁飞高峰期盛行的空中风场,结合Hysplit_4软件对其迁飞轨迹进行分析,探讨北京地区越冬代旋幽夜蛾迁飞扩散的虫源。结果旋幽夜蛾迁飞高峰期,卵巢发育进度集中为2—3级,雌雄性比>1,高峰期过后雌雄性比<1;夜间迁飞主要集中在风向有利风速较大的300—500m高度,持续飞行时间可达8h以上;轨迹分析显示,虫源主要来自陕西、山西北部和内蒙古鄂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涛 黄志嘉 朱映 林娜 肖强 何余容 温秀军
国内外对于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最为详细。本文阐述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活性组分的最新分类进展,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TypeⅠ、TypeⅡ、TypeⅢ、Type 0 4类。其中:Type I为分子结构具有末端功能团的C_(10)—C_(18)醇、醛、醋酸酯类化合物,分布于多个鳞翅目总科中; TypeⅡ为C_(17)—C_(23)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以及相对应的环氧衍生物,广泛分布于尺蛾总科中; TypeⅢ为携带1个或多个甲基分支的C_(17)—C_(23)化合物,仅出现在少数的鳞翅目昆虫中;而Type 0为与植物挥发物结构类似的短链仲醇或酮类化合物,分布于进化上较为原始的昆虫中。尺蛾总科作为鳞翅目昆虫的第三大科,目前共计93属158种尺蛾的性信息素组分得到鉴定,其性信息素组分中除了姬尺蛾亚科以TypeⅠ为主以外,灰尺蛾亚科、尺蛾亚科、沙尺蛾亚科、花尺蛾亚科、星尺蛾亚科均是以TypeⅡ为主。尺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组分碳链较长,结构复杂,多数为不饱和烃类化合物(TypeⅡ型),严重影响了全球尺蛾类性信息素组分的化学鉴定及野外应用,通过分析对已鉴定的尺蛾性信息素组分及结构特征,明确其性信息素组分化合物的双键位置、环氧结构和手性构象,以及在各亚科、属、种之间的分布特征,并探讨我国重要尺蛾(茶尺蠖、国槐尺蠖、银花尺蠖、油桐尺蠖、春尺蠖等)的性信息素研究情况,可为今后鉴定未知尺蛾性信息素活性组分,以及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对尺蛾类害虫进行有效的绿色防控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尺蛾 性信息素 鉴定 应用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