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1)
- 2023(13392)
- 2022(11642)
- 2021(10989)
- 2020(9313)
- 2019(21387)
- 2018(21232)
- 2017(41726)
- 2016(22743)
- 2015(25406)
- 2014(25393)
- 2013(25344)
- 2012(23244)
- 2011(21194)
- 2010(20879)
- 2009(19348)
- 2008(18987)
- 2007(16703)
- 2006(14600)
- 2005(12878)
- 学科
- 济(89571)
- 经济(89471)
- 管理(64991)
- 业(62439)
- 企(50672)
- 企业(50672)
- 方法(43773)
- 数学(38631)
- 数学方法(38306)
- 中国(24543)
- 农(24284)
- 财(22876)
- 学(19630)
- 业经(19168)
- 贸(19119)
- 贸易(19108)
- 易(18591)
- 制(17734)
- 地方(15762)
- 农业(15710)
- 银(15538)
- 银行(15474)
- 行(14786)
- 融(14751)
- 金融(14750)
- 务(14488)
- 财务(14427)
- 财务管理(14403)
- 环境(14186)
- 技术(14087)
- 机构
- 大学(333492)
- 学院(330280)
- 济(133069)
- 管理(131458)
- 经济(130273)
- 理学(114316)
- 理学院(113077)
- 管理学(111234)
- 研究(110755)
- 管理学院(110657)
- 中国(83667)
- 京(70824)
- 科学(69438)
- 财(61625)
- 农(58293)
- 所(56621)
- 业大(53203)
- 研究所(51653)
- 财经(50226)
- 中心(49516)
- 农业(46386)
- 江(45930)
- 经(45675)
- 北京(44960)
- 范(41005)
- 师范(40508)
- 经济学(39987)
- 院(39463)
- 州(37741)
- 财经大学(37615)
- 基金
- 项目(225915)
- 科学(175627)
- 基金(164221)
- 研究(159811)
- 家(145142)
- 国家(143981)
- 科学基金(122122)
- 社会(100057)
- 社会科(94855)
- 社会科学(94828)
- 基金项目(88202)
- 省(87129)
- 自然(81818)
- 自然科(79876)
- 自然科学(79851)
- 自然科学基金(78435)
- 划(74374)
- 教育(72466)
- 资助(67949)
- 编号(64438)
- 成果(51334)
- 重点(50278)
- 部(49728)
- 发(47342)
- 创(46729)
- 科研(43788)
- 课题(43642)
- 创新(43612)
- 教育部(42114)
- 计划(42093)
- 期刊
- 济(141720)
- 经济(141720)
- 研究(97439)
- 学报(57731)
- 中国(55946)
- 农(51771)
- 科学(50510)
- 管理(46920)
- 财(44366)
- 大学(42491)
- 学学(40424)
- 农业(35500)
- 融(32294)
- 金融(32294)
- 教育(29941)
- 技术(25676)
- 财经(24759)
- 业经(23850)
- 经济研究(23361)
- 经(20992)
- 问题(19352)
- 理论(17659)
- 业(17598)
- 科技(16638)
- 实践(16106)
- 践(16106)
- 商业(16039)
- 技术经济(15891)
- 贸(15714)
- 图书(15588)
共检索到473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惠晓峰 姚璇 马莹
对比了我国贵金属期货市场推出夜盘交易制度前后流动性、波动性与联动性的变化,并研究了该交易制度带来的长期与短期不同的影响。首先,采用经过修正的流动性比率衡量市场流动性,并引入虚拟变量纳入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夜盘交易对市场流动性的贡献;接下来,将每日收益率分解为隔夜收益率和日内收益率,通过建立EGARCH模型,分别考察夜盘交易对隔夜波动率和日内波动率长期与短期的影响;最后,通过建立VAR-BEKK-GARCH模型,从均值和方差两个层面研究了国内外贵金属期货市场间的联动性。研究发现:我国推出的夜盘交易制度显著提高了贵金属期货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贵金属期货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降低了隔夜收益率的波动性,日内收益率的波动性并没有显著减弱;夜盘交易的推出同时增强了国内外期货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提升了我国贵金属期货市场对信息的吸收与传递效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柏杰 李爱文
基于实施夜盘交易前后SHFE的铝期货交易数据,本文运用R/S分析法、共同因子模型等方法从流动性、信息效率及定价效率角度研究夜盘交易制度对期货市场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夜盘交易的开展,使得铝期货价格的波动性明显下降,市场的流动性显著提升;在夜盘交易后,铝期货价格时间序列的长期记忆性显著下降,历史信息对铝期货价格的影响明显减弱;由于夜盘交易的开展,铝期货市场在长期对现货市场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且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贡献也明显扩大。这表明,夜盘交易的开展改善了铝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定价效率及信息效率,对期货市场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夜盘交易 流动性 定价效率 信息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珊珊 冯芸 杜威
本文基于VECM模型研究我国黄金和白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度。结果显示:两种期货市场运行效率较高,但白银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贡献度高于黄金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度。基于两种贵金属现货需求特征考虑,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白银的工业需求远高于黄金,其套期保值需求高、市场参与者结构较为合理,因此有利于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而黄金期货市场投机氛围较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
贵金属 价格发现 期货价格 现货价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柏杰 李爱文
基于信息溢出视角,利用DCE与CBOT豆油期货连续合约收盘价数据,实证分析了夜盘交易启动对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定价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夜盘交易的启动,未能有效提升DCE豆油期货对CBOT豆油期货的收益溢出效应,CBOT豆油期货对DCE豆油期货的收益溢出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夜盘交易前,CBOT对DCE豆油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强于后者对前者的波动溢出效应,而夜盘交易的启动有效改善了这一现状;夜盘交易启动后,DCE与CBOT豆油期货呈现双向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综合来看,夜盘交易影响DCE向CBOT信息溢出的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柏杰 李爱文
基于信息溢出视角,利用DCE与CBOT豆油期货连续合约收盘价数据,实证分析了夜盘交易启动对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定价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夜盘交易的启动,未能有效提升DCE豆油期货对CBOT豆油期货的收益溢出效应,CBOT豆油期货对DCE豆油期货的收益溢出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夜盘交易前,CBOT对DCE豆油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强于后者对前者的波动溢出效应,而夜盘交易的启动有效改善了这一现状;夜盘交易启动后,DCE与CBOT豆油期货呈现双向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综合来看,夜盘交易影响DCE向CBOT信息溢出的主要渠道为波动溢出而非收益溢出,夜盘交易未能有效提升以DCE豆油期货为代表的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定价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强 丁俊峰 季俊伟
白银期货夜盘交易制度的推出是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重大改革。本文从收益率、波动水平和对称性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夜盘交易制度对我国白银期货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夜盘交易制度下收益率和交易规模显著提高,收益率与交易量波动水平明显下降,但制度初期效果不明显;预期交易量对收益率有负效应,非预期交易量对收益率有正效应;市场上的非对称性始终存在,非对称效应在长期表现为减小收益率的波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 强 丁俊峰 季俊伟
白银期货夜盘交易制度的推出是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重大改革。本文从收益率、波动水平和对称性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夜盘交易制度对我国白银期货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夜盘交易制度下收益率和交易规模显著提高,收益率与交易量波动水平明显下降,但制度初期效果不明显;预期交易量对收益率有负效应,非预期交易量对收益率有正效应;市场上的非对称性始终存在,非对称效应在长期表现为减小收益率的波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何建敏
文章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GARCH模型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我国金属期货市场的交叉影响及其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期铜市场风险最大,期锌次之,期铝市场风险小,而消化信息的能力期锌强,期铜次之,而期铝弱,并从三个不同角度证实了结论。在交叉影响上,目前我国金属期货市场中期铜对期铝和期锌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期铝和期锌仅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交叉影响不明显。在纵向冲击中,期铜当期波动强烈且持续时间长传导效应强,期铝当期波动小但持续时间长,期锌当期波动较强但持续时间短。在横向冲击中,期铜对期铝和期锌传导效应最大,当期分别达到0.8%和1.7%,期铝价格冲击对...
关键词:
金属期货 交叉影响 波动 传导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伟 王强强
本文立足沪铜、沪金和沪银三种金属期货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益率的面板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GarCH模型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析这三种金属期货之间的交叉影响及传导效应。研究表明:三种金属期货都具有负的收益均值,沪铜对于市场信息的消化能力最强,沪银次之,沪金最弱;在交叉影响上,一旦价格收益对价格波动存在影响则表现为反向变动关系;在纵向冲击中,沪银当期波动强烈且持续时间长,传导效应强,沪金和沪铜波动相对较小,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传导效应较弱;在横向冲击中,沪银对沪金和沪铜传导效应最大,当期分别达到0.7%和0.8%。因此,在非贵金属或贵金属投资时,除了考虑自身市场的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葆 宋葆
作者认为期货市场在中国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必须抓住以下几个方面:①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进行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②政府应抓紧制定一套完整的期货交易法,使期货交易步入规范化轨道。③尽快建立期货市场的政府管理机构,防止不正当行为冲击市场,加强政府对期货市场的监督指导职能。④期货市场的发展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的覆盖面,防止新的条块分割和贸易壁垒。⑤在确定上市品种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避免盲目性和简单化。⑥加快建立健全一个高效、可靠、便捷的结算系统。⑦普及期货市场交易知识,培养一批期贷市场交易专门人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韬 陈儒丹
期货市场交易信息披露法律机制的设计需要面对以下问题的利益协调与平衡:期货市场透明度要求与私人商业信息保护;交易者对于信息的需求与期货交易信息的私有产权保护;期货市场的交易活跃性目标与市场发展的长期稳定性要求;期货交易所的经营空间保障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维护。因此,有必要对期货交易信息的法律属性进行明确界定,限定期货市场交易信息披露的范围,设计保护期货市场普通投资者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
期货市场 交易信息 信息披露 期货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卓 李超
2008年国内黄金期货市场就已正式建立,但是长期面临交易量低迷、市场不活跃的问题。直到2013年7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黄金期货夜盘交易,才真正连通了国内外黄金市场,有效缩减了隔夜"跳空"价差,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暴露。本文运用EGARCH模型研究了国内黄金期货价格的波动率特征,特别研究了夜盘交易推出对黄金期货价格波动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夜盘连续交易的推出显著增加了市场活跃度,降低了长期平均波动率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佳彤 江彦博
碳市场与有色金属市场关系密切,但对两类市场间风险溢出效应的强度和方向研究较少。本文通过Paasche指数方法构建了国内碳市场统一价格指数,采用TVP-VAR模型对EUA期货市场、国内碳交易市场以及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时变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时变波动溢出指数研究了三者之间的风险溢出强度和方向。实证研究发现:碳市场和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之间溢出效应的强度和方向具有时变和非对称的特征。碳市场和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之间的时变溢出效应在滞后1期最为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溢出效应逐渐减弱。相比于国内碳交易市场,EUA期货市场是有色金属期货市场风险波动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对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相关企业发展以及决策部门实施有效政策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国内碳交易市场,以实现国内低碳经济转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佳彤 江彦博
碳市场与有色金属市场关系密切,但对两类市场间风险溢出效应的强度和方向研究较少。本文通过Paasche指数方法构建了国内碳市场统一价格指数,采用TVP-VAR模型对EUA期货市场、国内碳交易市场以及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时变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时变波动溢出指数研究了三者之间的风险溢出强度和方向。实证研究发现:碳市场和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之间溢出效应的强度和方向具有时变和非对称的特征。碳市场和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之间的时变溢出效应在滞后1期最为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溢出效应逐渐减弱。相比于国内碳交易市场,EUA期货市场是有色金属期货市场风险波动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对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相关企业发展以及决策部门实施有效政策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国内碳交易市场,以实现国内低碳经济转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蓓 齐中英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期货市场的效率。以往对期货市场效率的检验均基于无偏性假设,本文则在传统风险溢价理论框架下检验我国铜、铝两个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效率。首先本文对风险溢价理论框架进行了描述,然后采用协整分析法,针对时间跨度从1周到6个月不等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进行了规范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距最后交易日1周和2周时段上铜期货市场支持风险溢价假说,在风险溢价条件下具有长期效率,但当距最后交易日1个月以上时,铜期货市场不支持风险溢价假说,但并不能就此得出此时的铜期货市场没有效率的结论;距最后交易日1个月以内时,铝期货市场在风险溢价条件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