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4)
- 2023(13040)
- 2022(11381)
- 2021(10643)
- 2020(8772)
- 2019(20237)
- 2018(20172)
- 2017(38412)
- 2016(21117)
- 2015(23720)
- 2014(23924)
- 2013(23659)
- 2012(22005)
- 2011(19975)
- 2010(20052)
- 2009(18168)
- 2008(17612)
- 2007(15477)
- 2006(13844)
- 2005(12235)
- 学科
- 济(87839)
- 经济(87753)
- 管理(56122)
- 业(54554)
- 企(43689)
- 企业(43689)
- 方法(35682)
- 数学(29716)
- 数学方法(29379)
- 中国(25689)
- 地方(24207)
- 农(24204)
- 业经(20528)
- 学(20080)
- 财(17911)
- 农业(16661)
- 贸(14987)
- 贸易(14974)
- 理论(14805)
- 易(14420)
- 环境(14407)
- 和(14268)
- 制(14242)
- 技术(13957)
- 银(13593)
- 银行(13545)
- 融(13279)
- 金融(13277)
- 发(13129)
- 行(13069)
- 机构
- 学院(299139)
- 大学(298921)
- 管理(116664)
- 济(113274)
- 经济(110600)
- 研究(105807)
- 理学(100076)
- 理学院(98869)
- 管理学(97136)
- 管理学院(96607)
- 中国(77467)
- 科学(68879)
- 京(65989)
- 所(54656)
- 农(52451)
- 财(50831)
- 研究所(49946)
- 业大(46894)
- 中心(46734)
- 江(44986)
- 范(42933)
- 师范(42478)
- 北京(42467)
- 农业(40835)
- 财经(40292)
- 院(39008)
- 州(37108)
- 经(36507)
- 师范大学(34300)
- 技术(33350)
- 基金
- 项目(204717)
- 科学(159297)
- 研究(148801)
- 基金(145377)
- 家(127727)
- 国家(126596)
- 科学基金(107451)
- 社会(90698)
- 社会科(85770)
- 社会科学(85749)
- 省(81749)
- 基金项目(78086)
- 自然(70941)
- 自然科(69233)
- 自然科学(69220)
- 划(68722)
- 自然科学基金(67941)
- 教育(67638)
- 编号(61238)
- 资助(60348)
- 成果(49669)
- 发(47907)
- 重点(46029)
- 部(43594)
- 课题(43106)
- 创(42047)
- 创新(39141)
- 科研(39059)
- 发展(37745)
- 计划(37453)
- 期刊
- 济(131659)
- 经济(131659)
- 研究(89220)
- 中国(60344)
- 学报(50254)
- 农(48276)
- 科学(46766)
- 管理(43321)
- 教育(37413)
- 大学(37272)
- 财(35641)
- 学学(35004)
- 农业(34025)
- 技术(26032)
- 融(25633)
- 金融(25633)
- 业经(23416)
- 经济研究(20096)
- 财经(18521)
- 图书(17447)
- 业(17091)
- 问题(16991)
- 科技(15693)
- 经(15685)
- 理论(14676)
- 技术经济(14067)
- 资源(13983)
- 实践(13609)
- 践(13609)
- 版(13593)
共检索到448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荣斌 王勇强 刘红梅 车玉
通过控制不同温度、盐度条件及投喂不同的饵料,观察了多齿围沙蚕胚胎、3~8刚节阶段游毛幼虫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多齿围沙蚕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25℃,适宜盐度为25~32;3~8刚节阶段游毛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32℃,适宜盐度为20~35;4~8刚节阶段游毛幼虫对微细的饵料均可摄食,蛋黄和酵母组比单细胞藻类组生长速度快,但成活率较低。
关键词:
多齿围沙蚕 胚胎 游毛幼虫 发育条件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柳敏海 蒋霞敏 张永靖
2003~2004年,观察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胚胎及幼体发育。结果表明,成熟卵为绿色,卵径175~228μm,多油球;胚胎发育经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胚体脱卵膜孵化;幼体从3 刚节疣足幼虫开始,在3 刚节疣足幼虫后期开始摄食;4 刚节疣足幼虫后期纤毛轮消失,进入匍匐阶段;10刚节疣足幼虫形态与生态都与成体相似;从受精卵发育到4刚节疣足幼虫的时间在不同水温情况下变化较大,水温在25~26℃为118 h、而水温在27 .5~32℃为82 h。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美荣 张继红 毛玉泽 蒋增杰 高亚平 方建光
对室内培育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胚胎和幼虫的发育以及外部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多棘海盘车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成熟卵卵径为(130~150)μm,卵裂属完全均等型。水温为(10.5~11.5)℃时,受精卵经20min左右释放第1极体,约50min进行第1次卵裂,约7h时进入桑葚期,19h40min发育成为膜内旋转囊胚,23h40min发育成为脱膜旋转囊胚,26h30min发育成为早期原肠胚,纤毛幼虫(初孵幼虫)出现在46h,从受精到短腕幼虫历时25d。由纤毛幼虫到短腕幼虫的过程中幼虫体长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进一步发现,投喂混合饵料(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
关键词:
多棘海盘车 胚胎发育 幼虫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宁军号 庞云龙 宋坚 常亚青 张伟杰 何舟 程龙
在室内条件下,人工诱导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产卵并在显微镜下对其胚胎和浮游期幼虫的形态进行连续观察和拍照,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温度对其浮游期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偏顶蛤亲贝人工催产时,以流水刺激4 h,阴干12 h为宜。偏顶蛤卵呈圆形或卵圆形,沉性卵,卵径为(82.6±3.2)μm,精子鞭毛型,全长约50μm。在水温19~21℃下,偏顶蛤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壳长104.0μm±4.3μm)、匍匐幼虫(壳长255.8μm±15.0μm)和早期稚贝(壳长329.1μm±5.8μm)分别历时20.5 h、20 d和36 d。水温是影响偏顶蛤幼虫生长和发育的主...
关键词:
偏顶蛤 胚胎发育 幼虫发育 温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钟茂程 刘璐瑶 禤梓杰 熊乐 张玉婷 窦熙茵 张元 刘志刚 吕文刚
为研究光因子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受精孵化过程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等不同光条件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率(FR)、孵化率(HR)和变态率(MR)的影响,已建立回归模型,优化光条件,找到利于胚胎发育的最佳光质、光强和光周期。结果显示,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一次效应、交互效应和二次效应均呈显著水平,三者存在互作效应。在绿光条件下,光照强度为13.70 μmol/(m~(2)·s),光照时间为15.54 h时,其FR、HR和MR达到最优值,其值分别为91.36%、88.64%和92.02%,优化后绿光促进东风螺胚胎发育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红光和白光。在蓝光条件下,其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任意组合水平下FR、HR和MR与其他光质比较均较低,且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和光照时间延长,三项指标值下降越明显,因而表明蓝光对胚胎发育起到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能与光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方斑东风螺育苗效率和苗种品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庆 成永旭 吴旭干
在水温27~29℃、气温27~31℃和海水盐度为16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孵化瘤背石磺的卵块,根据早期发育的形态变化将其划分为胚胎发育(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内担轮幼虫、卵内面盘幼虫)和幼虫发育(包括开口期、大面盘幼虫、附着期、匍匐幼虫)两个阶段。受精卵发育至卵内担轮幼虫需要51h,胚胎发育89h后变态为卵内面盘幼虫,第7天面盘幼虫孵化出卵,直径增大1倍;第23天幼虫变态为匍匐幼虫,虫体直径为受精卵的4倍。分析认为,瘤背石磺的胚胎发育具备典型的不等全裂、螺旋卵裂特征,幼虫为典型的腹足纲面盘幼虫形态;温度对胚胎发育时间影响显著而充气可以加速幼虫孵化出卵;面盘幼虫需要有适宜的潮间带环境和饵料(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世群 李名森 肖清洁 吴金青 林岗 饶小珍
为探讨水体pH对龟足(Capitulum mitella)胚胎孵化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5~28℃条件下,研究了不同pH(5.0、5.5、6.0、6.5、7.0、7.5、8.0、8.5、9.0、9.5)对龟足胚胎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变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5.0时,胚胎不孵化;pH在5.5~9.5之间,龟足胚胎都能够有不同程度地孵化。pH在6.0~8.5之间,孵化时间最短,仅需6 d,其中pH在7.0时,孵化率最高。pH对累积孵化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结合胚胎发育时间和孵化率两个指标,龟足胚胎最适的孵化pH为7.0~8.0。根据存活率和...
关键词:
龟足 pH 胚胎 幼虫 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敬敬 胡亚强 黄勃 张懿丹 杨湘勤 袁超 俞小鹏
为探究水温和盐度对羊鲍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的影响,以人工驯化后的野生羊鲍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度、盐度单一和双因子组合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羊鲍孵化率和成活率受温度、盐度影响显著,28°C时,胚胎发育时间最短,孵化率最高,26°C时,幼虫发育时间最短,成活率最高。胚胎发育适宜温度为24~28°C,最适温度为26~28°C。盐度为24时,羊鲍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时间最短,孵化率和成活率最低;盐度分别为30和32时,孵化率和成活率最高。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8~32,最适盐度为30~32。温度盐度交互作用对羊鲍孵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成活率影响差异显著。通过响应曲面模型优化,得出温度为24.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海涛 董占武 徐志明
本文阐述了大连湾牡蛎胚胎发育速度和盐度变化对其胚胎及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 21.2℃、盐度 31.26‰条件下,受精卵经 19小时 30分钟发育至 D形幼虫。其胚胎发育的有效盐度范围为17—39‰,最适盐度范围为22—34‰。在盐度22—36‰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较快,均不超过20小时,超出此盐度范围,则孵化时间延长。面盘幼虫在盐度25.21—34.25‰间生长较快,平均口增长速度为 8.54—9.38 微米,且存活率均在 50%以上;逾此则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关键词:
大连湾牡蛎 盐度 胚胎发育 面盘幼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进锋 陈素文 陈利雄 张汉华 郭奕惠
在水温14~33℃(盐度34)、盐度18~40(水温25.5~26℃)范围内各设12个梯度,采用突变法进行温、盐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卵囊孵化及幼虫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3~31℃,最适水温为25~30℃;适宜盐度为28~38,最适盐度为30~38。在适宜水温和盐度范围内,孵化速度随水温和盐度升高而加快,但以水温的影响效应最明显;温度或盐度超过其适宜范围时,孵化率明显下降或幼虫畸形率明显增大。(2)幼虫适宜水温及最适水温与胚胎发育的基本一致;适宜盐度和最适盐度存在向高盐度延伸的现象,其适宜和最适盐度下限分别为30和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金龙 李树恒 刘志伟 李无霜 梁箫 陈芋茹 徐灿 李家乐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初步研究了厚壳贻贝胚胎及早期幼虫的神经发育情况以及含有不同类型神经细胞的时空分布。在厚壳贻贝从受精开始至囊胚期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均未发现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和5-羟色胺免疫阳性信号,神经最初形成于担轮幼虫阶段,出现了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和5-羟色胺免疫阳性信号,36 hpf时,更多的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出现在幼虫顶部区域左右两侧,伸出的阳性纤维延伸后形成基底神经纤维,并延伸至正在发育的中足所在区域。在顶端区所有阳性信号中,第一个免疫信号始终处于腹部,位置未发生变化。D形幼虫阶段神经系统的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分别是顶器官的3个顶部阳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洋 于瑞海 张哲 田传远 钱嘉文
为探究pH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胚胎发育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pH为8.0~8.2为对照组,分析了不同pH (分别为7.6~7.7、7.3~7.4、7.0~7.1、6.7~6.8)对海湾扇贝胚胎及幼虫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pH的降低,各实验组胚胎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增高,孵化时间延长,且幼虫个体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第7天时,pH为6.7~6.8实验组附着率仅为31.7%。研究表明,海水pH变化对海湾扇贝早期胚胎及幼虫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为评估pH变化对海湾扇贝等经济贝类资源和养殖产业的影响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海湾扇贝 pH 胚胎发育 幼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康庆浩 张志峰 邵明瑜 林相民 金在敏
海星的大量繁殖与入侵可对滩涂养殖贝类造成极大威胁。对海星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可为有效控制海星过度增殖提供信息,同时也可为其胚胎和幼虫培育以及发育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韩国和中国沿海常见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为材料,研究KCl诱导海盘车排放生殖细胞的最佳剂量,以及水温和盐度对胚胎和幼虫发育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1.0mL、3.0mL、5.0mL和7.0mL)0.5mol/LKCl注入性成熟海盘车体腔,皆可诱导生殖细胞的排放,3mL注射组的排放个体比例最高(80%),雌性个体排卵量最大(536.5×104个/ind),同时用诱导获得的精/卵进行人工授精后也获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斌 陈先均 温涛 龙治海 李孟均
为了研究中华沙鳅胚胎的各发育期形态特征及发育特点,采用莱卡体视显微镜对中华沙鳅胚胎发育进行连续观察、描述和拍照记录。结果表明:成熟卵直径为0.9~1.3 mm。受精卵吸水膨胀之后卵膜外径为4.21~4.98 mm,漂流性。在水温23℃±0.5℃时,中华沙鳅胚胎需要33 h 15 min发育后出膜。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26个发育期。初孵仔鱼身体透明,全长约4.8~5.1 mm,肌节数为24+14。
关键词:
中华沙鳅 胚胎发育 受精卵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东丽 林志华 董迎辉 姚韩韩 柴雪良
以泥蚶为母本、毛蚶为父本,运用同步催产法,同时收集泥蚶的卵和毛蚶的精子进行人工杂交,采用普通光镜和荧光显微镜,对泥蚶(♀)×毛蚶(♂)受精及胚胎发育的细胞学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毛蚶的精子可以附着并穿过泥蚶的卵膜进行受精,并激活卵子减数分裂使其释放第一极体(PB1)和第二极体(PB2),能够形成雌、雄原核并发生原核联合,接着受精卵开始进行卵裂;杂交受精率统计为60.2%,发育速度较自交组慢;杂交胚胎发育前两次卵裂发育基本正常,后期才出现明显畸形;囊胚期持续时间很长,只能发育到担轮幼虫期,且纤毛越来越长,最后全部死亡。另外,在实验中发现有多精入卵和多极分离现象。
关键词:
泥蚶 毛蚶 杂交 受精 胚胎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