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2)
- 2023(3775)
- 2022(3151)
- 2021(2920)
- 2020(2564)
- 2019(5567)
- 2018(5631)
- 2017(10123)
- 2016(5953)
- 2015(6746)
- 2014(6929)
- 2013(6479)
- 2012(6183)
- 2011(5604)
- 2010(5678)
- 2009(5109)
- 2008(4944)
- 2007(4491)
- 2006(3972)
- 2005(3585)
- 学科
- 济(20532)
- 经济(20496)
- 管理(14479)
- 业(11957)
- 企(8982)
- 企业(8982)
- 方法(7310)
- 学(7110)
- 农(7084)
- 中国(6930)
- 制(6111)
- 数学(5976)
- 数学方法(5902)
- 体(5695)
- 地方(5474)
- 财(5327)
- 理论(4793)
- 农业(4603)
- 业经(4366)
- 融(4122)
- 金融(4115)
- 银(4109)
- 银行(4084)
- 教育(4024)
- 行(3971)
- 体制(3362)
- 和(3117)
- 策(2863)
- 地方经济(2830)
- 度(2744)
- 机构
- 大学(81256)
- 学院(80907)
- 研究(32496)
- 济(29210)
- 经济(28445)
- 管理(26555)
- 中国(23372)
- 理学(22302)
- 理学院(21955)
- 科学(21537)
- 管理学(21398)
- 管理学院(21243)
- 农(20068)
- 京(18218)
- 所(17704)
- 研究所(16142)
- 农业(15890)
- 业大(14877)
- 财(14783)
- 中心(14544)
- 江(13823)
- 省(12148)
- 范(11908)
- 院(11770)
- 师范(11681)
- 北京(11329)
- 财经(11053)
- 技术(11043)
- 州(10454)
- 农业大学(10172)
- 基金
- 项目(55416)
- 科学(42331)
- 研究(39121)
- 基金(38650)
- 家(35392)
- 国家(35096)
- 科学基金(28508)
- 社会(23324)
- 省(22891)
- 社会科(21946)
- 社会科学(21942)
- 基金项目(20279)
- 划(19221)
- 自然(18761)
- 教育(18526)
- 自然科(18341)
- 自然科学(18332)
- 自然科学基金(17949)
- 编号(15973)
- 资助(15700)
- 成果(13782)
- 重点(13184)
- 课题(12275)
- 发(12092)
- 部(11876)
- 创(11238)
- 计划(11177)
- 体(11056)
- 科研(10748)
- 创新(10564)
共检索到130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阳 庄平 张涛 侯俊利 赵峰 黄晓荣 汤滔
针对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群体分布广泛,种群结构不明等突出问题,本实验分别采集了来自江苏东部海域(QD)、广东湛江附近海域(ZJ)、上海崇明附近海域(CM)、海南琼海附近海域(QH)4个地理群体共计144个样本,借助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为多鳞四指马鲅不同地理群体结构研究提供资料。本文对144个样本数据校正后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4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结果表明,4个群体分为两支,CM和QD群体欧式距离最为接近,聚为一类;ZJ和QH群体聚为一类。CM、QD群体和ZJ、QH群体亲缘关系较远。主成分分析结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翊涵 王咏雪 梁海 来洪运 水柏年
为探讨不同地理群体多鳞四指马鲅形态差异,实验基于2018—2019年采自海门、如东、舟山、三门、珠海5个地理群体的133尾多鳞四指马鲅个体进行35个可量性状和8个可数性状测定,并拍摄保存样本照片用于几何形态学分析。多鳞四指马鲅的传统形态学和几何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5个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和地理距离成正相关,但尚未达到种群分化的程度。这可能是更新世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导致南海和东黄海之间形成地理隔离所致;但随更新世末期海平面上升,因多鳞四指马鲅极强的洄游习性,仍有部分群体可以在黄海和南海之间进行长距离洄游,以及鱼卵和仔稚鱼存在随洋流扩散从而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交流,导致不同地理群体间虽存在着较大的形态特征差异,但形态和遗传分化仍未能达到种群分化水平。综上,鉴于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四指马鲅在不同海域繁殖、索饵出现的时段差异,建议对这5个地理群体中的三门群体和舟山群体划为2个管理单元,如东群体和海门群体划为1个管理单元,珠海群体划为另1个独立的管理单元。针对5个地理群体按4个管理单元进一步制定特别管理政策,以期既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又保障广大渔民的生计。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阳 汤滔 张涛 侯俊利 宋超 王妤 张琴星 庄平
为研究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应用AFLP技术分析了江苏东南部近海海域(QD)、广东湛江近海海域(ZJ)、上海崇明长江口附近水域(CM)和海南琼海近海海域(QH)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群体分化。120 ind个体样品、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246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28条,多态性比例为53.4%。群体ZJ扩增位点最多,多态性比例也最高,群体内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为CM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优
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是一种名贵经济鱼类,具有较好的养殖开发前景。本文采用fAFLP对多鳞四指马鲅8个地理群体214个样本进行扩增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条带493条,多态性条带为443条,多态性比例为89.86%;8个地理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28±0.1253,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378±0.1480。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比例、有效等位基因、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表明,群体遗传多样性大小依次为舟山(ZS)>崇明(CM)>启东(QD)>东山(DS)>广州(GZ)>湛江(ZJ)>琼海(QH)>高雄(GX)。经AMOVA分子方差分析,23.72%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基因流Nm为0.8040。8个地理群体UPGMA聚类得出多鳞四指马鲅群体可划分为4分支。研究不同地理群体多鳞四指马鲅的遗传结构,以期为合理地评估和保护其资源、开展遗传育种及开发人工养殖技术等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常有民 张涛 庄平 侯俊利 宋超 杨刚 章龙珍
利用2010年2月~2012年5月从江苏启东、福建东山、海南海口、广东湛江和台湾沿海海域采集到的192 ind多鳞四指马(鱼友)(Eleutheronema rhadinum)标本,取3对耳石,并以矢耳石长、宽、重、长宽比、面积、周长、矩形趋近率、成形系数、密度等指标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研究多鳞四指马(鱼友)的耳石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多鳞四指马(鱼友)矢耳石都有基叶和翼叶,中央听沟明显,前缘开阔,后缘窄且闭合。矢耳石的大小和形状随个体生长变化明显,叉长较短的样品,耳石呈瓜子状,边缘规则;叉长较长的样品,矢耳石呈狭长叶片状,边缘有较多波浪形突起。矢耳石形态特征比较显示:多鳞四指马(鱼友)矢耳石在形...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桂云 张涛 赵峰 黄晓荣 杨阳 章龙珍
对多鳞四指马(Eleutheronema rhadinum)幼鱼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和组织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鳞四指马幼鱼的消化道从前到后依次是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口裂宽大,上下颌、犁骨和腭骨上均有绒毛状臼齿。食道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内含有粘液细胞。胃Y型,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及幽门部,胃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其间无杯状细胞,贲门部和盲囊部均有胃腺,而幽门部未发现。肠由前肠、中肠和后肠构成,Z字形,肠道系数为0.508,肠道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粘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粘膜层中并未发现肠腺的存在。由前肠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爱华 吴杨平 姚国兴 张志伟 吴建平
对丽文蛤和文蛤的可量性状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形态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在10个比例性状中存在着7~8个显著差异(P<0.05)。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9.51%~98.75%,P2为76.67%~...
关键词:
丽文蛤 文蛤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金强 刘萍 李健 王清印 高保全 陈萍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大连(DL)、莱州湾(LZ)、海州湾(HZ)和象山湾(XS)海区的4个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地理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蟳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雌、雄间的差异显著(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小,象山群体(XS)与莱州湾群体(LZ)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大。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前5个主成分差异贡献主要集中在大螯相关指标和甲长,累积贡献率为74.021%,群体间的差异受大螯和甲长的相关参数影响最大,而雄蟹前5个主成分的...
关键词:
日本蟳 地理群体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于飞 张庆文 孔杰 栾生
选择2003~2004年进口的4个大菱鲆不同进口群体(英国、法国1、法国2、法国3),测定了其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和尾柄长等7项形态性状。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大菱鲆的6项比例形态性状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法国1和法国2群体间形态最接近,而与英国群体、法国3群体的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两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61.069%,主成分2为34.343%,累计贡献率为95.412%。以判别分析建立了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46.7%~80.0%(P1)和51.7%~77.4%(P2),综合判别率为62...
关键词:
大菱鲆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丁严冬 藏雪 张国松 汪亚媛 陈树桥 王佩佩 刘炜 周国勤 尹绍武
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15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射阳群体(SY)和太湖群体(DXS)的形态最接近,与当涂群体(DT)、建德群体(JD)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5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18.070%、16.717%、11.374%、9.504%、7.182%,累积贡献率为62.84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河川沙塘鳢群体在形态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体长、头长、眼后头长、体高和体厚这5个形态性状上。判别分析中采用8个不同的变量...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群体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琴 赵峰 宋超 张涛 苗中博 庄平
为研究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凤鲚(Coilia mystus)群体的形态差异,分别采集江苏吕四(吕四群体)、上海崇明(崇明群体)、浙江舟山(舟山群体)和浙江温州(温州群体)近岸海域的凤鲚共160尾,测量获得了11个传统形态可量性状和19个框架结构数据,将其转化为29个形态比例指标,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除吻长/体长以外,凤鲚4个群体其它性状比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超 杨琴 赵峰 张涛 胡丽娟 庄平
为探明相邻海域凤鲚(Coilia mystus)群体间的差异性,分别采集江苏吕四(吕四群体)、上海崇明(崇明群体)、浙江舟山(舟山群体)和浙江温州(温州群体)邻近海域的凤鲚共240尾。以凤鲚矢耳石为研究对象,利用耳石测量法和耳石框架法获得21个测量参数,通过公式转化为20个形态指标数据,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4个群体间14个形态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7个反映耳石形态特征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79%,结果显示不同群体耳石的整体形态相似,各群体间的耳石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局部的框架形态指标;利用贡献率最大的9个形态指标构建了4个群体的判别方程,温州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为96.7%,其次是崇明群体(66.7%)、吕四群体(60.0%)和舟山群体(58.3%);聚类分析表明崇明和舟山群体距离最近,其次为吕四群体,与温州群体距离最远。结果表明:崇明、舟山和吕四群体的矢耳石形态差异较小,而温州群体与这3个群体的差异最大,可单独确立为一个生态群体。可见,短距离洄游性凤鲚不同群体间耳石形态差异大小与不同群体间地理阻隔程度相关。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么宗利 王慧 周凯 来琦芳
运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我国青蛤5个地理群体(福建、浙江、江苏、天津及辽宁)的形态差异。选择了14个可量性状和6个地区生态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天津和辽宁的形态较接近,其中福建群体的趋异差异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8.05%,主成分2为18.6%,主成分3为14.0%,累计贡献率为60.65%。逐步判别选入8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5群体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35%~90%,P2为73.7%~86%。综合判别率为67.5%。青蛤形态学差异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年国 周裕华 于飞
【目的】研究6个地理群体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形态差异,为脊尾白虾的种质资源保护及其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外部形态性状(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高、第一腹节宽、额剑长、尾节长、腹部长)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沿海赣榆、大丰、如东、启东、奉贤、宁海6个地理群体的脊尾白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脊尾白虾群体的形态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宁海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最明显,大丰群体与赣榆、奉贤群体最为相近。(2)聚类分析发现,赣榆群体与大丰群体欧氏距离最短,形态最为接近,宁海群体趋异程度最大。(3)贡献最大的3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7.490%,23.819%和18.039%,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69.348%,其中主成分1中负荷值最大的为头胸甲宽/体长(0.749)。(4)得到6个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8.30%~75.00%,P2为50.00%~93.75%,综合判别率为60.60%,6个群体间各性状比例的差异系数均<1.28。【结论】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形态差异,但这种形态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地理群体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蓝军南 温久福 李俊伟 区又君 周慧 李加儿 李活
采用石蜡组织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60 dph(Days post hatching)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淋巴器官个体发育进行研究,描述了淋巴器官发育特点及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在盐度为9.0±0.5,水温为(28±2)℃条件下,3 dph胸腺原基出现,由4~6层未分化干细胞和淋巴母细胞样的细胞组成;胸腺发育迅速,主要由淋巴细胞填充;至25 dph皮质区和髓质区分明显,胸腺发育基本完成。3 dph头肾原基形成,由前肾管和少量造血干细胞组成;5 dph胸腺淋巴细胞向头肾迁移,头肾开始淋巴化;随着鱼体生长,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18 dph前肾管开始退化,至53 dph完全消失,头肾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支持下的淋巴造血组织构成。7 dph脾脏原基形成,至16 dph开始淋巴化;脾脏内皮系统较头肾发达,但其发育速度较胸腺和头肾慢,淋巴细胞明显少于胸腺和头肾。研究表明,四指马鲅淋巴器官原基出现及淋巴化的顺序是胸腺、头肾、脾脏。免疫淋巴器官结构及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可能是四指马鲅在变态期间幼体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四指马鲅 淋巴器官 发育 组织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