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17)
- 2023(17812)
- 2022(15212)
- 2021(14254)
- 2020(11963)
- 2019(27062)
- 2018(27080)
- 2017(52600)
- 2016(28783)
- 2015(32252)
- 2014(31750)
- 2013(31188)
- 2012(28207)
- 2011(25443)
- 2010(25466)
- 2009(23647)
- 2008(22991)
- 2007(20386)
- 2006(17957)
- 2005(15555)
- 学科
- 济(114801)
- 经济(114679)
- 业(85540)
- 管理(79400)
- 企(63565)
- 企业(63565)
- 方法(52866)
- 农(49821)
- 数学(46568)
- 数学方法(45824)
- 农业(33128)
- 中国(29791)
- 业经(28746)
- 财(28218)
- 学(23983)
- 制(22050)
- 地方(21910)
- 贸(20902)
- 贸易(20894)
- 易(20340)
- 理论(18981)
- 技术(17949)
- 务(17720)
- 财务(17635)
- 财务管理(17607)
- 银(17506)
- 银行(17435)
- 环境(16720)
- 企业财务(16673)
- 和(16651)
- 机构
- 学院(407455)
- 大学(403963)
- 济(161162)
- 管理(160602)
- 经济(157835)
- 理学(140474)
- 理学院(139019)
- 管理学(136171)
- 管理学院(135500)
- 研究(133287)
- 中国(100461)
- 农(86432)
- 科学(86083)
- 京(84619)
- 财(70133)
- 业大(69895)
- 所(67926)
- 农业(67299)
- 研究所(62376)
- 中心(61376)
- 江(58915)
- 财经(57069)
- 北京(52566)
- 经(52086)
- 范(51771)
- 师范(51174)
- 经济学(47781)
- 州(47586)
- 院(47341)
- 经济管理(43672)
- 基金
- 项目(283715)
- 科学(221683)
- 基金(205100)
- 研究(202903)
- 家(180818)
- 国家(179283)
- 科学基金(153133)
- 社会(127623)
- 社会科(120655)
- 社会科学(120620)
- 省(112130)
- 基金项目(108618)
- 自然(101296)
- 自然科(98957)
- 自然科学(98930)
- 自然科学基金(97146)
- 划(93853)
- 教育(93056)
- 资助(85079)
- 编号(83400)
- 成果(66055)
- 重点(63288)
- 部(61628)
- 发(60444)
- 创(58926)
- 课题(56539)
- 创新(54914)
- 科研(54408)
- 教育部(52253)
- 国家社会(52198)
- 期刊
- 济(175488)
- 经济(175488)
- 研究(112273)
- 农(84472)
- 中国(75761)
- 学报(70725)
- 科学(63053)
- 农业(57177)
- 管理(55279)
- 大学(53339)
- 财(51403)
- 学学(50911)
- 教育(41467)
- 融(35568)
- 金融(35568)
- 技术(34683)
- 业经(34279)
- 业(28403)
- 经济研究(27145)
- 财经(26967)
- 问题(23867)
- 经(23074)
- 版(21677)
- 科技(20508)
- 业大(19963)
- 技术经济(19907)
- 图书(18634)
- 统计(18520)
- 商业(18195)
- 理论(18188)
共检索到581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多项Logistic模型,研究多重资本约束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选择农业专业型生产经营模式具有积极影响,而对农户选择其他生产经营模式具有消极影响。因此,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瓦解农户兼业模式,促使农户重新选择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的简单农业生产和采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实施的规模化生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多重资本约束 劳动力转移 生产经营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文章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多项Logistic模型,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选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是否发生劳动力转移总体上对于农户选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农户选择特定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却不显著;劳动力向省外转移有利于农户参加合作社,但不利于参加了合作社的农户发展成为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忠俊 李宾
论文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是否受到非持久性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二项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非持久性劳动力转移不仅未能有效缓解农户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还可能加重农户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研究还发现:较大的家庭人口规模和较长的户主教育年限有助于缓解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地区差异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子成
文章在Mendola(2008)和Wouterse(2010)的研究框架下,采用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进一步估计了农民工流动的异质性即流动模式差异对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力外出对农业生产和非农经营活动均具有负面影响,不过对非农经营活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迁移异质性对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差异较大。具体来说,常年在外会带来较强的劳动力流失效应,对农业收入和非农经营活动的负面冲击都要强于循环流动;跨省流动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要高于省内流动,不过,跨省流动对非农经营活动产生的负效应要小于省内流动。
关键词:
流动模式 农业生产 非农经营活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吉宏 谭祖飞 邓婧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胡琼方
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四种类型的劳动力转移和三种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所有样本农户而言,四种类型的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积极影响都大于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积极影响;但对选择了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样本农户而言,"专业合作模式"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了所有类型的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艺珮 兰勇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仍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等形式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萎缩。发展农村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有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现状。
关键词:
生产经营 组织创新 劳动力 就地转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国华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受迁移地非农收入效用因素、迁移成本变动因素的影响,而且受非农劳动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成本和市场双重约束条件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根据全国29个省(区、市)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各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城镇失业率的影响系数为负且绝对值最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值较大,非农产业生产总值比率和城乡消费支出比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合理转移的若干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农户视角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的影响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劳动力供给形势趋紧的情况下,劳动力输出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对发生了劳动力转移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但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当前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明显大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存在替代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砾群 陈海滨 陈亚妮 陈波
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以及剩余劳动力可能的转移途径的基础上提出"农户车间化"生产模式,即在政府公共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下,由农村合作社或者社会企业参与,农户分散生产统一经营的生产模式。以陕西杨凌为例对农户车间化模式实施的条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只要使农户获得816元/月的收入,农户参与度可达60%。自要能满足投资者对劳动力和利润的要求,投资者愿意参与该模式,政府应当在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内部转移 农户车间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淑辉 陈祥
基于CLDS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和CHFS截面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和两部分模型,探索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降低了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与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发现,劳动力转移通过农业劳动力人口结构效应与土地规模效应影响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抑制作用在农业劳动力偏女性化的家庭更加明显;在农业劳动人口偏老龄化的家庭,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出抑制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聪颖 霍学喜
基于陕、甘、鲁、豫四个苹果主产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效应分解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择具有稳健的正向影响;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人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为正,且人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户主文化程度、是否为村干部、种植年限以及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技术选择具有显著正影响;化肥施用量认知对农户技术选择具有显著负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史新杰 高叙文 方师乐
本文基于中国"十县百村"的大样本调研数据,在Tobit模型框架下运用工具变量方法研究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于农户务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远距离流动为主的异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将会显著减少农户的务农纯收入;而在以近距离流动为主的就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会显著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异地转移模式产生的效应更大,因此就总体效应而言,农村劳动力外流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户的农业收入,这也揭示了目前农户"粮食增产却不增收"的困境。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认知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良性互动有所启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阮华 廖文梅 秦克清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为深化农村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完整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西、河南、四川、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和贵州8省(区)1407户农户调查数据,以生产环节为例,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及其影响差异。【结果】劳动力转移程度对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林业良种和栽培技术服务及林业病虫害等"三防"技术服务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03和-0.124,户主转移和转移性别差异显著影响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和可获性;收费服务引导林业社会化服务朝市场化方向发展,加入林业合作社能较好同步匹配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与可获性之间的关系;农户人口数和区位条件对农户林业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需求和可获性存在反向的显著影响。【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进一步转移的数量正在降低农户林业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需求,降低农户对林业经营的依存度,影响农户林业生产,不利于提升林地经营效率,也将使林地经营面临再次被粗放化的风险。应进一步健全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加快林业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步伐,以克服单个家庭劳动力转移后所带来的林业生产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苏芳 周亚雄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家庭决策的角度出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户发展生计的"能力",影响着农户对各种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有助于农户快速地积累和形成生计资本组合并呈多样化。劳动力转移这一行为和经历构成了家庭成员进行新的生计选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在资本变动和要素约束下,农户进行着不同的生产决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计策略。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为基础,探讨甘肃省农村居民可行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以农村非农劳动力流动与城镇流动为对象,定量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率、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与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累积的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与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当采取混合型生计策略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利于混合型收入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