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5)
- 2023(7322)
- 2022(6264)
- 2021(5748)
- 2020(4642)
- 2019(10465)
- 2018(10282)
- 2017(20578)
- 2016(11239)
- 2015(12549)
- 2014(12733)
- 2013(12378)
- 2012(11636)
- 2011(10609)
- 2010(10844)
- 2009(10433)
- 2008(10425)
- 2007(9496)
- 2006(8653)
- 2005(8110)
- 学科
- 济(41845)
- 经济(41768)
- 管理(40872)
- 业(35653)
- 企(30574)
- 企业(30574)
- 财(16566)
- 方法(15579)
- 制(15345)
- 数学(13585)
- 数学方法(13374)
- 农(12968)
- 中国(11860)
- 业经(10609)
- 体(9986)
- 贸(9977)
- 贸易(9972)
- 策(9969)
- 易(9811)
- 务(9634)
- 财务(9605)
- 财务管理(9579)
- 银(9464)
- 银行(9459)
- 企业财务(9091)
- 行(9066)
- 融(8622)
- 金融(8620)
- 体制(8492)
- 税(8451)
- 机构
- 学院(161492)
- 大学(160501)
- 济(72199)
- 经济(70596)
- 管理(62235)
- 研究(54742)
- 理学(52230)
- 理学院(51736)
- 管理学(51053)
- 管理学院(50728)
- 中国(44794)
- 财(39858)
- 京(32780)
- 财经(29603)
- 科学(28168)
- 经(26708)
- 所(26654)
- 江(26313)
- 中心(25438)
- 研究所(23184)
- 经济学(22631)
- 财经大学(21770)
- 农(21323)
- 北京(20876)
- 州(20282)
- 经济学院(20223)
- 院(19803)
- 范(19417)
- 师范(19284)
- 业大(18793)
- 基金
- 项目(98339)
- 科学(78993)
- 研究(77160)
- 基金(72322)
- 家(60720)
- 国家(60190)
- 科学基金(52650)
- 社会(50285)
- 社会科(47773)
- 社会科学(47766)
- 省(37415)
- 基金项目(36702)
- 教育(35781)
- 自然(31778)
- 编号(31768)
- 划(31443)
- 自然科(31016)
- 自然科学(31010)
- 自然科学基金(30487)
- 资助(30324)
- 成果(27945)
- 制(25421)
- 部(23230)
- 课题(22721)
- 重点(22021)
- 性(21327)
- 发(20840)
- 国家社会(20745)
- 创(20704)
- 教育部(20658)
共检索到260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骏
货币政策目标是选择多重目标还是单一目标 ,决定于一国政治、经济与金融体制。根据我国政治、经济与金融体制及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与任务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是多重目标 ,其中主要是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为了保证多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应该对币值稳定、经济增长两大目标加以量化 ,实施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双目标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目标 金融稳定 经济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琴 胡凯
实现充分就业是所有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从理论上分析能否建立以扩大就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通过构建一个世代交叠模型,发现"就业目标制"要优于通货膨胀目标制,而且会增进社会效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国祥 郭建娜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传导,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不平稳。(2)央行在高通胀时会增加对金融稳定目标的关注,高通胀时产出缺口的扩大对利率的影响比低通胀时要大,利率需对通货紧缩做出更大的反应。(3)如果参照未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则调控力度会被低
关键词:
金融稳定指数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伟江 王虎邦 林晶
近年来,高杠杆风险的不断累积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如何借助货币政策来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构建TVP-SV-VAR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在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过程中所具有的时变特性、非线性效应及结构性差异,以期在科学地去杠杆进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在不同部门间具有显著的时变特性和非线性效应,但其调控效力在逐步减弱;企业和居民部门对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敏感,但政府部门并不敏感;企业杠杆率调整速度变慢且进入"惰性"区间,政府和居民杠杆率修正速度逐步加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国祥 郭建娜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传导,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不平稳。(2)央行在高通胀时会增加对金融稳定目标的关注,高通胀时产出缺口的扩大对利率的影响比低通胀时要大,利率需对通货紧缩做出更大的反应。(3)如果参照未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则调控力度会被低估。(4)我国在货币政策调控中显著关注了金融稳定目标,逐渐趋于按照含有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进行操作,因此将金融稳定目标加入货币政策规则中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是有效的。
关键词:
金融稳定指数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珍妮特·耶伦 王宇
美国国内经济虽然存在波动,但仍然比较稳固。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令美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增加,美联储应结合经济数据,审慎地进行加息。美联储可能会在必要时实施"非常规政策",引导长期利率下行。
关键词:
不确定性 货币政策 双目标 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小文
文章构建了外汇储备管理汇率和利率调控通胀的"双目标双工具"DSGE框架,比较泰勒规则和双目标双工具政策下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有效性的影响。模拟发现:第一,在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过程中,泰勒规则政策下货币政策独立性逐步增强;但是双目标双工具政策下货币政策独立性并不会越来越强,而是呈现先强后弱的态势。第二,两种政策下货币政策有效性都随汇率制度改革而增强,原因是汇率弹性增强能疏通利率-汇率渠道。第三,在当前阶段实施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无论是从独立性还是有效性角度看都具有优势,但随着汇率制度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步推进,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框架下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有效性都会下降。结论的启示是: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为预防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有效性下降,需加快构建跨境资本管理体系,协调推进货币政策与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观烈
一、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我们要用货币政策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须从货币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说起。马克思是在分析商品内部的矛盾和追踪价值形式的演化中发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的。由此确知的货币本质属性(一般等价物)和这个属性在货币职能上的主要表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最深刻地显示了货币在商品经济总体运行中的作用,即展开和解决商品内部的矛盾,或实现一切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从而使商品生产的扩大成为可能;在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的条件下,货币又是"每个价值增值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且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思群
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运用好宏观货币政策.要使宏观货币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政策本身运行的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因此它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单一目标论”.即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稳定通货.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稳定通货才是中央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辛家鼎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指标分析了CPI与GDP的关系 ,指出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的可行性。要实现CPI的控制目标 ,应以M 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较为合理
关键词:
CPI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念斋
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 ,货币政策效果如何 ,表现为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本文回顾了中国两种不同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原因 ,认为近期内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不会发生变化 ,从长期来看有可能变为四大目标。尽管把金融市场的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存在着操作上的困难 ,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关注金融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目标制 金融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英奎
一、货币政策缘何失效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国内物价持续走低。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货币现象,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治理通缩的主渠道是货币政策。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定义,以通货膨胀率低于1%作为通货紧缩的标准,那么按商品零售指数上涨率来看,1997年我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按居民消费指数上涨率看,我国1998年进入通货紧缩;到2002年底,这两个价格指数上涨率分别为-1.3%和-0.8%。这说明,在连续几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我国仍未走出通货紧缩阴影。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梁环忠
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放松管理与金融创新,提高了股票、债券、基金等直接融资比重,导致了大量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不断涌现;资本市场不断扩张,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经济全球化进度加快,又使我国经济的国际依存度增强,所有这些变化,都使货币流向和流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梦乔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货币存量中介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效率问题。由于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因此以该时点为分界,从通过前后的比较式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狭义货币供应量M1仍是最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中介目标,在特定阶段可能由于资本市场的影响而出现反预期的表现;信贷渠道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仍然有效;利率作中介目标的条件尚未达到。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滞后有效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彬 胡凯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简单宏观经济模型,本文分析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如何实现不同目标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发现,浮动汇率制成为稳定国内经济、有效应对国内外冲击、实施独立和内向型货币政策的最优选择。对于我国中央银行而言,现阶段更为可行的货币政策规则是通过逐渐放宽汇率波动的区间并与随机干预相结合的办法来有步骤的实现浮动汇率制,并将实际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低但仍为正的水平上。
关键词:
最优货币政策 汇率 通货膨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