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00)
2023(16304)
2022(14219)
2021(13099)
2020(11150)
2019(24917)
2018(24885)
2017(47804)
2016(26340)
2015(29205)
2014(28643)
2013(28382)
2012(25844)
2011(23527)
2010(23300)
2009(21697)
2008(20961)
2007(18364)
2006(16134)
2005(13930)
作者
(78060)
(64457)
(64397)
(60928)
(40626)
(30963)
(29113)
(25357)
(24427)
(22756)
(21799)
(21712)
(20343)
(20100)
(19910)
(19710)
(19700)
(19256)
(18560)
(18362)
(16306)
(15632)
(15573)
(14566)
(14550)
(14404)
(14263)
(14100)
(12920)
(12879)
学科
(102648)
经济(102537)
管理(74454)
(69837)
(56555)
企业(56555)
方法(47847)
数学(42075)
数学方法(41634)
(28360)
中国(28313)
(26517)
(22861)
业经(22484)
地方(21718)
(20184)
贸易(20176)
(19619)
(19101)
农业(18895)
环境(17230)
(16562)
财务(16495)
财务管理(16467)
(16405)
银行(16333)
技术(16133)
理论(15971)
(15920)
(15598)
机构
大学(374680)
学院(374056)
(146700)
管理(145314)
经济(143593)
理学(126999)
理学院(125537)
研究(125406)
管理学(123262)
管理学院(122605)
中国(91731)
科学(81382)
(79176)
(66756)
(66573)
(64195)
业大(60806)
研究所(59038)
中心(56155)
财经(54329)
农业(53135)
(52935)
北京(49488)
(49359)
(48983)
师范(48403)
(45456)
经济学(44059)
(43127)
财经大学(40511)
基金
项目(260986)
科学(203591)
基金(188398)
研究(185445)
(166872)
国家(165522)
科学基金(140284)
社会(116354)
社会科(110229)
社会科学(110198)
(102730)
基金项目(100737)
自然(93197)
自然科(90981)
自然科学(90954)
自然科学基金(89325)
(87203)
教育(85075)
资助(77220)
编号(75468)
成果(59835)
重点(58987)
(56647)
(56122)
(54229)
课题(51822)
创新(50691)
科研(50594)
计划(48828)
教育部(47785)
期刊
(154830)
经济(154830)
研究(105946)
学报(66032)
中国(64259)
(59592)
科学(58177)
管理(50919)
大学(48451)
(47910)
学学(45998)
农业(41377)
教育(39046)
技术(29886)
(29765)
金融(29765)
业经(27104)
经济研究(25825)
财经(25615)
(21859)
问题(20806)
(20635)
科技(19095)
图书(18198)
(18045)
理论(18034)
商业(17665)
技术经济(17510)
业大(17228)
资源(16562)
共检索到527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静  汪克亮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利用非参数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实证测算了多重目标约束下2000-2009年我国2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指数(TFEECI)及其分解成分,并借助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因能源技术进步而提高,平均改善率为1.09%,累计改进8.37%;三大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的变化特征,整体上显示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全国范围内,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均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刘婷  
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物流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趋势,并通过Tobit回归考察我国区域物流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物流能源效率没有明显的提升趋势,并且区域的东西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物流业的规模、能源价格和能源消耗结构是影响我国物流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峰  何伦志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0.565)、中部地区次之(0.473)、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0.408);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受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政府干预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峰  何伦志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0.565)、中部地区次之(0.473)、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0.408);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受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政府干预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干预能力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这些因素在东中部地区对能源效率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污染避难所"在中部地区得到验证,但在东西部地区并不成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蓉蓉  耿弘  时正杰  
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视角,本文运用Super-SBM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2010-2015年的技术效率,并检验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地区间技术效率差异明显,低水平集聚特征明显。利用固定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区域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研发投入对技术效率产生负作用,第三产业占比、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和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新海  匡兵  李菁  
将耕地利用碳排放纳入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中,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基尼系数分解模型和Tobit模型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2003—2015年耕地利用效率的差异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大部分省份考虑碳排放指标后形成的耕地利用效率值与不考虑碳排放指标相比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2)从SBM模型测度结果来看,不同尺度耕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期内都呈上升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北地区的年平均耕地利用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最低;3)全国和四大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基尼系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构建了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采用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测度思路,对污染排放约束下中国分省份及区域的农业水资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采用Bootstrap断尾回归模型对污染排放下农业水资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2011年、2012年全国平均农业水资源效率分别为0.693、0.671,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未达到生产前沿。在八大区域中,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效率最高,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效率处于低水平。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农田水利建设和环境规制对于提升我国农业水资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水资源丰裕程度则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喜平  姜晔  
运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我国2001~2008年36个工业行业在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法估计了在此期间累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同时考察了影响碳排放约束下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高效率工业行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行业内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行业产权结构等都能显著提高能源效率水平,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能源效率呈负相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兵兵  
通过测算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以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年均约为0.503,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0.580)、中部(0.497)和西部(0.422)。FDI、出口、市场化进程、人力资本、能源消费结构对省际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投资和政府干预则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8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分阶段考察显示,8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又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的特征。因此,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政策才是提升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效手段。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魏巍  
基于1993~2011年我国29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我国能源效率将趋于下降;对外开放和交通基础设施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污染天堂假说"得到验证;资源禀赋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资源越丰裕地区能源效率越低"命题并不稳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博  张文忠  余建辉  
基于中国1998—2012年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各省市区的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利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差异的结构性原因与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部分省市区处于农业生产非效率的状态,多数省市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效率下降。2农业生产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多数年份中,差异主要由东中西与东北部区域间的差异所造成。3多数年份中,区域内部的差异是造成整体差异的次要原因,其中,西部区域内各省份的差异在各区域内差异中占比最大。4各影响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地区差异的关联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产业结构的地区差异、农业结构的地区差异、灾害影响的地区差异、农村劳动者教育素质的地区差异、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城乡收入比的地区差异,以及研发创新投入力度的地区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凌洁  
如何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把环境因素加入到考量能源效率的指标体系当中,对能源效率重新定义,接着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制度(能源市场化)、交通运输、工业能源投资等方面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测算出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贡献比重来看,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影响系数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技术进步;而经济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珊  范德成  王韶华  
文章运用基于参数的SFA方法,测算了2001-2011年间环境约束下的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并对能源污染综合指数(EPI)加以测算分析。研究发现:在此期间的综合环境约束条件下,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以2008年为转折点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而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则始终处于平稳下降的状态;EPI也经历了以2008年为拐点的先增后减的过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叶飞  周敏  石鹏  汤振朋  
碳排放约束下利用超效率VRS-DEA模型和扩展STIRPAT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河北和辽宁之外,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技术进步、经济水平、政府干预、能源价格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晓钰  李强谊  
分别以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能源消费指标,对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且实证研究了不同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要明显大于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三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划分标准下,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人均收入是造成能源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