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76)
- 2023(2332)
- 2022(1800)
- 2021(1725)
- 2020(1193)
- 2019(2455)
- 2018(2100)
- 2017(3954)
- 2016(2283)
- 2015(2352)
- 2014(2135)
- 2013(1778)
- 2012(1677)
- 2011(1468)
- 2010(1467)
- 2009(1251)
- 2008(1280)
- 2007(1101)
- 2006(982)
- 2005(924)
- 学科
- 管理(7956)
- 济(6648)
- 经济(6639)
- 业(5444)
- 企(5282)
- 企业(5282)
- 财(4056)
- 家(3508)
- 国家(3456)
- 制(2837)
- 工作(2781)
- 体(2620)
- 中国(2502)
- 农(2451)
- 业经(2338)
- 方法(2262)
- 财政(2216)
- 地方(2215)
- 体制(2199)
- 人事(1847)
- 人事管理(1845)
- 务(1795)
- 财务(1793)
- 政(1789)
- 财务管理(1782)
- 划(1778)
- 企业财务(1755)
- 环境(1702)
- 数学(1677)
- 数学方法(1666)
- 机构
- 大学(28433)
- 学院(28352)
- 管理(10981)
- 济(10455)
- 经济(10246)
- 理学(9668)
- 理学院(9576)
- 研究(9488)
- 管理学(9449)
- 管理学院(9389)
- 财(7251)
- 中国(6892)
- 财经(5413)
- 京(5271)
- 经(5010)
- 科学(4652)
- 中心(4478)
- 财经大学(4160)
- 范(4002)
- 师范(3976)
- 江(3887)
- 所(3784)
- 院(3777)
- 经济学(3578)
- 研究所(3324)
- 州(3298)
- 经济学院(3242)
- 师范大学(3179)
- 北京(3132)
- 研究院(3117)
共检索到41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永刚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在面对治理难题时,是倾向于因循守旧,等待政策安排;还是因地制宜,果断闯出新路?本文尝试提出四个观察变量:权威指数、偏好弹性、规则意识和关系网络。经验事实表明,地方官员的行动权衡有符合国情的隐蔽治理逻辑,它表现为一个多重比大小的过程,主要包括:权威—规则比大小,利益—风险比大小,关系—能力比大小。其实质是"局限下取利"的"约束性选择"。
关键词:
地方治理 行动逻辑 多重比大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何淳耀 孙振庭
本文运用中国地级市1996年至2010年的主要经济信息和历任821位市长个人详细信息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地级市市长的晋升机制。我们发现如下结果:(1)纵向来看,中国各级官员的升迁并不存在一个全国统一的晋升机制。与省级官员面临强大的经济绩效激励不同,经济绩效对地级市市长的晋升有着负的但有限的影响;(2)横向来看,地级市市长的晋升机制在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中、西部地区不同,经济绩效对东部地区市长的晋升有着正的但有限的影响;(3)与年龄类似,市长的任期对其晋升可能性存在着非线性的影响。当使用其他经济绩效指标进行检验时,我们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关键词:
晋升 经济绩效 非线性 区域差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顾永昆 葛鹏
文章运用政企联盟重建这一理论对政企双方行为进行分析,完整的解释了我国官员变更对企业投资影响所呈现出的区域、层级及所有制特征,利用2003-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官员变更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层级性特征。省委书记变更省委书记变更不会对全省的企业投资产生显著影响,但导致省会城市的企业投资明显减少,对省会城市影响高于非省会城市影响;市委书记变更对市区企业投资影响显著高于对县区企业影响。(2)省委书记与国有企业建立的紧密联盟会突破本地性特征,延伸到外地,而省委书记与民营企业建立的默契联盟则具有明显的本地性。文章研究丰富了官员变更对企业投资影响的相关文献。
关键词:
政企联盟 空间范围 官员变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小邦
室内地图通俗讲就是,在网上一看这张地图,你就能知道某栋楼里的厕所在哪,某某公司在哪个房间,甚至可以立体直观地看到。这门生意的市场潜力可不小,一个写字楼里的每一家公司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客户,把地图提供给网站收益更是不菲。不过目前还很少有人知道这门生意。在很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上,地图已经成为标配,更是互联网企业移动时代的必争领域。在这条产业链上,地图数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冠军 赵娟
隐蔽工程审计是整个工程项目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蔽工程的隐蔽性与复杂性使得对隐蔽工程的审核很难把握。事实证明,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基础的隐蔽工程往往容易出现问题,且产生的后果与损失较其他可见工程更为严重,因此做好隐蔽工程审计是整个工程项目质量保证的基础,责任与意义重大。
关键词:
隐蔽工程 事后审计 跟踪审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式分权下的地方官员治理。在模型化方面做了一个突破性的尝试,引入了公共选择学派经常使用的竞赛成功函数,基于此发展出了一个总体性分析框架。框架避开了周黎安(2004)所使用的数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可以有效处理陶然(2009)等对官员政治锦标赛在逻辑上提出的政治网络质疑。本文发现,在基准情形下,中央政府赋予地方官员的均衡政治收益随着中央政府对其他可比地区的看重程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地方官员对私下收益的看重程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地方官员的私下收益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激励强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地方官员对政治晋升收益的看重程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扩展情形下,当存在对某个地区...
关键词:
中国式分权 地方政府 地方官员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李化龙
隐性债务源于政府承担公共风险而产生的潜在支出义务,化解隐性债务的关键是治理诱发政府潜在支出义务的公共风险。隐性债务治理不仅要防范政府部门债务风险向私人部门的溢出,还要降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冲击。公共风险视角下隐性债务治理的关键是从疏堵结合转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治理模式,核心是在厘清隐性债务内涵并明确政府权责边界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分担与化解的制度体系,其中建立隐性债务报告制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向预算内转变、深化政府直接融资制度改革、加大隐性债务内外部监督力度、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巨灾保险制度等是构筑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
公共风险 隐性债务 或有债务 债务治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诚
就业稳定是宏观经济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消除经济转型的中后期阶段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隐患,我们的经济政策就不能将眼光仅仅停留在名义或公开的失业率变动上,而必须注重整体失业率的存在和变动。在现阶段,中国的整体失业率的绝大部分是由隐蔽失业率构成的。 据调查,80年代中期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为2.5亿人,90年代中期的农村过剩劳动力减少到1.0—1.3亿人,其间的影响因素为乡镇企业发展、私营和个体就业,农民工进城等。据《中国统计年鉴》,1994年农村流动劳动力在城市成功找到就业岗位的有900.4万人,占当年城镇就业人数的5.35%。此外。接近90年代中期的农业资源可容纳劳动力,据调查测算为1.5...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海游
介绍隐蔽网络和学术隐蔽资源的基本情况,提出查找学术隐蔽资源的核心是找到相关的数据库。探讨如何较为系统的使用辅助工具查找隐蔽网络数据库的方法和策略,以改善用户搜索隐蔽学术资源的策略。对采集后的隐蔽网络资源进行评价、加工和整合,将其纳入到数字图书馆集成化服务大家庭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倩 林克松 朱德全
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减负"政策的实施身处于国家逻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逻辑和中小学校逻辑的共同治理之中,多元行动主体和多重制度逻辑的错乱交互导致了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困境。以"复杂性"思维驾驭"减负"问题、坚持多元行动主体的实践跟进,呼吁社会、家庭、教师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回应,应是未来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可行之道。
关键词:
课业负担 “减负”政策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斌
校企合作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而又难以突破的话题,在当前校企合作治理公共理性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国家、地方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形成了各自的行为逻辑,这些行为逻辑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校企合作治理陷入层层困境。面对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建立明晰的校企合作产权制度,完善校企合作执行中的"委托-代理"制度和实现"多中心"治理应成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治理的策略。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多重制度逻辑 治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维安 钱先航
本文利用2006—2009年我国市委书记和城商行的对应样本,考察了官员治理特征对城商行信贷投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市委书记辖内城商行的信贷投放存在显著差异。从来源上来看,由外地晋升的市委书记辖内城商行会显著地扩张信贷;从去向上看,调任省、中央的市委书记任内城商行则会紧缩信贷,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效应是由来自省、中央且调任省、中央的市委书记引致的,而退居二线市委书记辖内城商行却会增加贷款投放;从任期来看,整体而言,市委书记任期与城商行信贷显著正相关,但不同治理特征的市委书记任期与信贷关系也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皮建才 殷军 周愚
本文通过建立税收竞争模型对我国地方官员的治理效应进行了研究。文中考察了两种治理手段,一种是中央政府降低晋升激励强度,另一种是中央政府提高反在职消费强度,并对其治理效应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当中央政府降低对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强度时,地方官员会减少发展型公共物品供给、增加在职消费,而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则保持不变;当中央政府提高对地方官员的反在职消费强度时,地方官员会减少在职消费,增加发展型公共物品供给和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当中央政府同时采取这两种治理手段时,两者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抵消,具体对地方官员的治理效应如何,则取决于哪种政策措施的治理效应更强,但无论如何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一定会增加。本...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敬伟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受到政府、市场、院校和教师等多重制度逻辑综合作用。地方高校转型中的各参与主体受到各自所遵循的制度逻辑所约束。不同的制度逻辑间的冲突导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陷入了困境。转型中的各行为主体需要统筹协调、相互协作才能帮助地方高校转型走出困境。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转型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斯佳
国家治理绝不是抽象化的存在,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动态过程及其内在逻辑需借助于更加具象化的事例与话语方式。地方债内嵌于央地关系,对地方债治理的研究有利于在更加具象化的时空境遇中感知央地互动和国家治理的动态过程。地方债扩张与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所表现出的发债锦标赛、隐性同群效应、分锅自保等行为逻辑反映了央地博弈的结果,涉及国家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模式、治理过程、治理目标等多个方面问题,为此本文从地方债治理角度探讨国家治理,以对完善和创新国家治理体制机制、更好理顺央地关系、释放稳定和发展的国家治理效能有所启示。
关键词:
地方债 国家治理 央地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