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2)
- 2023(3609)
- 2022(2934)
- 2021(2841)
- 2020(2327)
- 2019(5198)
- 2018(4717)
- 2017(8679)
- 2016(4994)
- 2015(5476)
- 2014(5485)
- 2013(5424)
- 2012(5046)
- 2011(3997)
- 2010(4161)
- 2009(3884)
- 2008(4423)
- 2007(3755)
- 2006(3190)
- 2005(2886)
- 学科
- 财(23858)
- 管理(22500)
- 业(19496)
- 企(17087)
- 企业(17087)
- 济(15738)
- 经济(15714)
- 财政(11734)
- 务(11614)
- 财务(11609)
- 财务管理(11566)
- 企业财务(11070)
- 政(9407)
- 制(7141)
- 方法(6157)
- 中国(6079)
- 农(5902)
- 数学(5335)
- 数学方法(5245)
- 体(5038)
- 度(4696)
- 制度(4692)
- 体制(4550)
- 策(4484)
- 银(4106)
- 银行(4105)
- 收入(3914)
- 及其(3780)
- 农业(3777)
- 地方(3731)
- 机构
- 学院(62030)
- 大学(61237)
- 济(24503)
- 经济(23918)
- 财(23861)
- 管理(21636)
- 研究(19907)
- 理学(18175)
- 理学院(17992)
- 管理学(17695)
- 管理学院(17593)
- 中国(17508)
- 财经(14279)
- 经(12862)
- 京(12679)
- 科学(10960)
- 财经大学(10337)
- 所(10052)
- 江(9803)
- 中心(9545)
- 财政(8722)
- 研究所(8362)
- 北京(8142)
- 经济学(7989)
- 农(7964)
- 政(7718)
- 州(7630)
- 省(7524)
- 经济学院(7221)
- 范(7148)
- 基金
- 项目(37309)
- 研究(29090)
- 科学(29062)
- 基金(27096)
- 家(22856)
- 国家(22606)
- 科学基金(19686)
- 社会(18598)
- 社会科(17525)
- 社会科学(17520)
- 省(14381)
- 基金项目(14012)
- 教育(13793)
- 编号(11962)
- 自然(11924)
- 自然科(11644)
- 自然科学(11643)
- 划(11590)
- 自然科学基金(11424)
- 资助(11341)
- 成果(11007)
- 性(9234)
- 部(8629)
- 重点(8522)
- 课题(8421)
- 制(8389)
- 国家社会(7790)
- 项目编号(7756)
- 教育部(7738)
- 阶(7470)
共检索到105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保安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分析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困难与不利因素,统筹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大胆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不断丰富扩大内需财政政策的政策内涵,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针对性与前瞻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杰 翟福昕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经济增长减速、制造业泡沫化、房价波动和影子银行四大主要风险,集中体现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以及房地产价格波动可能导致金融风险两大问题。我国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之间存在内在的冲突与困境,且难以通过一种或几种政策目标的组合加以解决。供给侧的政策转型是破解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缺失难题与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困局的最优选择,具体应从推进金融体系改革、打破垄断体系、减轻企业负担三方面着力。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 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骁
一、财政宏观调控目标 财政宏观调控目标可以从自我调控和财政对经济(社会再生产)的调控两个方面定义。本文把财政自我调控作为既定条件,即财政自我调控目标本质上体现财政对经济的调控目标。 1.协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众所周知,在混合经济制度框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失灵”,使资源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充分必要的条件是:任何二种消费品的主客观的边际替代率(MRS)对所有的消费者来说都相等,任何二种投入品的主客观的边际转换率(MRT)对所有的生产者来说都相等,即这些物品间的比率均相等,任何增加新物品与任何减少旧物品的措施均不会导致消费者剩余与生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柴丽丽 崔建周
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干预行为,行政手段在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现象根源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内在矛盾,而行政手段的采用又强化了这些矛盾,导致了行为困境。为破解中国宏观调控的行为困境,必须推进政府转型、提高宏观调控法治化水平。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行政手段 政府转型 法制权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项镜泉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更高阶段,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为前提的,是与小生产、小流通、小市场有根本区别的。这种区别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生产之间、流通之间和分配之间,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程度更加密切,稍有不周,就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失调。这就是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是社会化的,是以全社会为出发点的。但在经济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尽管每个主体对自己的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游宏炳
宏观调控实践与财政政策转变游宏炳一、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促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尽最大可能得到利用,又不导致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聂名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明 杨良初 程瑜 周东海
"十二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财政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物价涨幅依然偏高,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依然不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够强劲;政府公共投资规模较大,投资结构不甚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产生了"挤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较慢,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曹荣庆
房地产市场是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最为纠结的一个领域,公众、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长期未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均衡点,由此导致整个运行机制的混乱无序。本文认为,这其中既有政府职能错位的原因,更有政府对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职能的"财政拐点"尚未到来的客观局限。因此,我国政府要真正履行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职能,首先要通过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聚更加强大的物质基础,从而争取这个财政拐点的早日到来。其次在目前的历史阶段上科学认识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从而区分房地产市场的两种属性,进而建构房地产行业两种体系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政府完善住房保障职能和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宏观调控 财政拐点。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寇铁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做为政府分配的唯一代表,应更好地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必须转变其调控的力、度、向,以兼顾公平和效率作为财政分配的侧重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本文分析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在宏观调控中本应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多种原因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明晰财政宏观调控目标、健全财政调控手段入手,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加财政收入、合理调整支出结构等,加强财政调控的主体系统;不断发展财政信用,完善财政调控的信用系统;重视间接调控手段,进一步拓宽财政调控的领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维
美国财政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崔维农业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独立的大国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无论是把农业作为经济起飞的美国早期政府首脑,还是迫于解决农业生产过剩危机并把粮食出口作为推行其全球战略的一种辅助手段的美国战后历届总统,都把加强对农业的调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原崇信
加强省级财政宏观调控的几点思考原崇信宏观调控本身是一种整体性的综合调节与控制。为了保证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具有集中性与统一性。唯此,国民经济才能稳定协调发展。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结构、产业技术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滔
预期是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因素,是宏观调控需要重点关注的变量。实施预期管理,目的是引导公众预期,进而影响企业投资、居民消费等经济行为,使宏观调控事半功倍。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在宏观调控中做好预期管理。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稳定市场预期"纳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之中。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预期"列为"六稳"要求之一。而
关键词:
预期管理 政府性基金预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