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6)
2023(11869)
2022(10283)
2021(9264)
2020(7840)
2019(17965)
2018(17622)
2017(33621)
2016(18290)
2015(20726)
2014(21106)
2013(20871)
2012(19857)
2011(18112)
2010(18789)
2009(17554)
2008(17192)
2007(16039)
2006(14238)
2005(13086)
作者
(55835)
(47163)
(46736)
(44792)
(29774)
(22589)
(21471)
(18180)
(17594)
(16990)
(16149)
(15634)
(15140)
(14820)
(14664)
(14638)
(14269)
(13784)
(13697)
(13524)
(11866)
(11643)
(11427)
(10728)
(10694)
(10622)
(10498)
(10292)
(9610)
(9385)
学科
(96488)
经济(96418)
管理(49096)
(46349)
方法(36567)
(36187)
企业(36187)
数学(32189)
数学方法(31906)
(24043)
地方(22592)
中国(21786)
(19632)
业经(19114)
(18810)
农业(16679)
(15761)
贸易(15753)
(15320)
(15204)
地方经济(14258)
(12733)
(12723)
金融(12721)
银行(12685)
理论(12648)
(12388)
环境(12292)
(12059)
(11506)
机构
学院(273984)
大学(272125)
(121658)
经济(119132)
管理(98730)
研究(96690)
理学(83767)
理学院(82740)
管理学(81266)
管理学院(80734)
中国(75206)
科学(58317)
(57478)
(54639)
(50683)
(50510)
研究所(45600)
中心(44737)
(44426)
财经(42981)
业大(41042)
农业(39612)
(38683)
经济学(38650)
北京(36224)
(35616)
师范(35240)
经济学院(34777)
(34664)
(33872)
基金
项目(171087)
科学(132730)
研究(124971)
基金(121895)
(106121)
国家(105209)
科学基金(88874)
社会(79075)
社会科(74889)
社会科学(74864)
(68237)
基金项目(64101)
教育(57919)
(56215)
自然(55707)
自然科(54381)
自然科学(54365)
自然科学基金(53441)
编号(51371)
资助(50370)
成果(42482)
重点(38951)
(38617)
(37616)
课题(36100)
(35079)
创新(32855)
国家社会(32736)
科研(32511)
大学(32112)
期刊
(144132)
经济(144132)
研究(85713)
中国(55872)
(46165)
(44183)
学报(43862)
科学(38703)
管理(36160)
大学(32813)
学学(30966)
农业(30269)
(29994)
金融(29994)
教育(28802)
技术(25053)
经济研究(23913)
财经(22254)
业经(22118)
(19327)
问题(18586)
(15819)
技术经济(15626)
(15093)
统计(14156)
商业(13425)
(13312)
理论(13088)
世界(12979)
国际(12941)
共检索到426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在经济增速回落、决策层对信贷刺激非常谨慎的背景下,2015年和2016年第一季度,新增银行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均远远超出预期,令人困惑。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如央行降准降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表外融资转表内、企业债发行条件放宽、房地产刺激政策等都对信贷发放有影响。尽管其中单项政策的影响有限,然而以上政策在短期内由不同主管部门密集发出,进而产生"共振",造成信贷"井喷"现象。应尽快改进金融监管体制以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应保持政策定力,分清现阶段改革的侧重点,把握好信贷刺激的力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卫斌  苏剑  施发启  
现有文献对于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本文从增长率的角度研究二者的短期波动,探讨为什么用电量与GDP的增长率会背离。受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进步、制度改革和能源替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位产值用电量在各年度间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用电量增长率总是围绕GDP增长率上下波动。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能耗强度的变化趋势,运用电力消费弹性来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具有较大的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用电量也相应进入新的周期,目前正处于用电量增速换挡期、电力消费结构优化期、电力体制改革攻坚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期。受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变化、电耗下降、高耗能产品"去库存化"、气温偏高等因素影响,当前用电量与经济增长出现短期背离现象,要主动适应电力消费中低速增长的状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正兵  
本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产业增长与信贷结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信贷结构与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典型相关性,信贷的政府配给成功地支持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的产业结构层面的信贷双重配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扭曲。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章晟  李其保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政府坚持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不断上升。为考察信贷政策的影响力,本文根据1998—2008年度信贷规模、实际GDP和消费物价水平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贷增长在短期和长期内都会引致经济增长,但长期还会引致物价水平上升,因此短期内坚持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对保增长有现实合理性,但长期需警惕其潜在风险;从2009年第2季度的情况来看,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低于历史情况,因此还需关注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森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信贷投放与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增大信贷投放虽然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但近年来并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信贷对不同产业、区域的影响差异很大。因此,应合理引导信贷投向,提高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幼樵  
许多经济指标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在特殊的条件下的经济指标相背离并非意味着产生了新的经济逻辑。我国目前出现的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同步攀升的现象是经济复苏时的必然,它并不违背任何经济规律。而随着经济增长率提高的延续,最终失业率必定趋于下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金成晓  马丽娟  
本文从银行贷款的角度出发,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对1992-2008年间的信贷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分别进行总量研究。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和通货膨胀路径均有明显的三区制特征;各区制的持续期、转移概率均存在非对称的特点;信贷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在各区制的同期相关系数明显不同,并且表现出结构性变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日益发展的股票市场却展现出与经济增长背离的走势,从经济预测角度来看二者的背离形成了与世界不同的发展模式。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从市场和经济效率角度分析这一背离现象,发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与经济增长的简单再生产性质是导致二者背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强  
二十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但日益发展的股票市场却呈现出与经济增长背离的走势 ,从经济预测角度来看二者的背离形成了与世界不同的发展模式。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从市场和经济效率角度分析这一背离现象 ,发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与经济增长的简单再生产性质是导致二者背离的主要原因 ,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钟永红  蔡陈晨  
宽松的信贷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让地方政府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威胁金融系统的安全。本文采用2003—2012年年度数据,综合分析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检验地方政府信贷竞争的经济增长效果。结论显示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导致大量信贷资金被低效率利用,贷款产出率在下降,贷款产出效率的省际差异显著。财政收支缺口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地方政府的银行信贷需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吕江林  陈惠  邱小安  
本文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基于2005~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门限效应以及对门限值进行估计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信贷约束的角度看,房价上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在信贷约束偏松的区间,房价上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比在信贷约束偏紧的区间大,呈现非线性的区制变化。研究进一步发现,总体上中国信贷市场的约束偏紧,导致房价上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因此,中国应通过进一步完善信贷市场等方式,合理弱化信贷约束,从而改善房价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效率。
[期刊] 征信  [作者] 丁丹  
基于"市场化程度"分组的思路,运用1996—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建立市场化程度高和市场化程度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VAR),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比较分析我国各省份的信贷配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配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在市场化程度高和市场化程度低的省份中存在显著差异;市场化程度低的省份信贷配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双重的,市场化程度高的省份信贷配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单重的;信贷配给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表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较好地执行了国家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信贷配给程度较为缓和,促进经济稳健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韩玲  
银行信贷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1978—2012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2007年以后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2007年以前。本文实证还发现,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都具有正相关关系,但是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中、东、西部顺序递减。建议采取差异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西部地区信贷规模等策略,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