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78)
2023(16028)
2022(13946)
2021(12837)
2020(10661)
2019(24000)
2018(23882)
2017(45512)
2016(24491)
2015(27405)
2014(26978)
2013(26701)
2012(24395)
2011(22420)
2010(22454)
2009(20886)
2008(19811)
2007(17276)
2006(15274)
2005(13393)
作者
(71742)
(59712)
(59376)
(56329)
(37877)
(28575)
(26898)
(23422)
(22640)
(21065)
(20331)
(20170)
(18855)
(18831)
(18403)
(18184)
(17707)
(17661)
(17043)
(16906)
(14745)
(14699)
(14194)
(13556)
(13413)
(13125)
(12993)
(12959)
(12017)
(11701)
学科
(116206)
经济(116105)
管理(72016)
(62739)
(51655)
企业(51655)
方法(47038)
数学(40906)
数学方法(40489)
中国(26771)
地方(26651)
(26574)
(24739)
业经(23387)
(22738)
环境(20696)
农业(18197)
(17410)
(17220)
贸易(17210)
理论(17008)
(16802)
(16569)
地方经济(16145)
(15767)
技术(14633)
(14154)
金融(14151)
(13909)
财务(13839)
机构
大学(354253)
学院(353698)
(147038)
经济(143943)
管理(138952)
理学(121084)
研究(121021)
理学院(119689)
管理学(117548)
管理学院(116900)
中国(87682)
科学(76172)
(74676)
(63181)
(61091)
研究所(56029)
(55601)
中心(53609)
业大(52534)
财经(51664)
(50641)
(47700)
师范(47285)
(46944)
北京(46877)
经济学(44952)
(43919)
农业(43560)
(41024)
经济学院(40338)
基金
项目(245376)
科学(193180)
研究(178451)
基金(178110)
(155480)
国家(154210)
科学基金(132396)
社会(113900)
社会科(108003)
社会科学(107974)
(95874)
基金项目(94682)
自然(85693)
自然科(83550)
自然科学(83533)
自然科学基金(82014)
教育(81238)
(80350)
资助(72895)
编号(72446)
成果(57627)
重点(55050)
(53564)
(53466)
(50472)
课题(49460)
国家社会(47115)
创新(47070)
科研(46576)
教育部(45836)
期刊
(163554)
经济(163554)
研究(103481)
中国(64131)
学报(56526)
科学(51970)
管理(50165)
(49670)
(45934)
大学(41959)
学学(39447)
教育(37093)
农业(34855)
技术(30285)
经济研究(27181)
(26227)
金融(26227)
业经(25808)
财经(25138)
(21609)
问题(20667)
图书(19670)
技术经济(18335)
资源(18208)
(17463)
科技(16820)
理论(16435)
统计(15949)
商业(15917)
现代(15681)
共检索到511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敏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日益增大,势必会给区域生态环境以及能源带来一定的压力。文章从经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运用数学抽象公式、数学建模分析三者之间的互动效应,识别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效应和影响因素,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权  胡树华  王利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技术在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究竟有多高,目前尚缺乏科学的评估模型对其进行准确测算。本文以有效专利量作为技术投入替代变量,建立了以资本、劳动与技术为投入的规模报酬可变的C-D生产函数改进模型,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差异,将我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领先区、崛起区和发展区三大区域,运用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岭回归方法考察了我国不同区域生产要素产出弹性差异。回归结果表明:规模报酬与经济发达程度负相关;领先区高端服务业比较发达,资本成为其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崛起区传统民营经济比重大,劳动的经济贡献高于技术贡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郝大江  
空间不可能定理的确立使一般均衡理论在空间经济学中的通用性越来越无法准确地进行把握。意识并承认要素禀赋的非均质空间分布,我们将经济增长的空间维度特征附载于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的统一之中,并建立了基于区域性要素和非区域性要素相互作用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理论和模型分析,我们揭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本质,即当经济达到稳态增长时,区域性要素禀赋在区域经济增长率的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桔  杨丹  
本文从我国东部、中部、西南、西北、东北五区域视角,通过对泰尔指数的计算,考察了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利用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了资本、人力、技术及制度要素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东部和东北地区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在减小,西北地区差异明显上升,中部和西南地区略微上升。人力、技术和制度要素是影响东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其余四个区域的差异主要来自于资本和人力因素;随着差异的变大,各因素对东部和西南地区差异的影响在变大,对中部的影响在减小,对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影响资本因素在增大,人力因素在减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红军  孙涛  白林  张坤  
文章以江苏省为案例研究对象,将环境污染视为环境资源的生产投入,建立了环境资源生产函数模型。对实证数据进行了ADF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研究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针对生产函数中多重共线性的问题,采用岭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环境资源投入对区域经济产出的经济贡献度为7.0%,远远大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该以环境资源投入的经济贡献为基础,完善环境相关税费和环境治理投入标准;改变以GDP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模式,引入生态环境考核指标;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贡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雪彬  魏鑫  
本文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构造门槛回归实证检验模型,采用1997—2011年的数据,验证了各地区政府公共投资存在门槛效应及Armey曲线关系。研究指出,东、中、西部最佳公共投资规模应分别为各地区GDP的13.974%、21.557%、32.666%,政府公共投资的规模超过最佳公共投资规模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整体而言,东部地区政府公共投资过剩,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投资不足。因此,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利用资金,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中部地区应适度扩大其公共投资规模,控制公共投资规模不超过门槛值,同时也应注重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投资的效益;西部地区需要大幅扩大其公共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邓永亮  
影响网络营销发展的因素可归于两大类,即网络参与和网络营销平台。前者是外在的参与,占主要成分,后者主要是偏于网络技术一块。多重回归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显示,第一主要成分因素相比于第二成分更加显著,而网络营销规模更多受到外在的参与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网络营销的成功主要是如何开拓网络营销的运营渠道,以及扩展消费者市场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秋丽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资源环境与要素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认为要素集聚可以对当期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但规模效应是环境污染逐年上升的根本原因。逐渐恶化的资源环境又会制约要素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应重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政  钟永红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岭回归估计法,对影响我国1978-2003年这一时期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均不相同,其中资本投入对东部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西部经济增长受虚拟变量的影响最大,中部经济增长则受非国有经济的影响最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常成  沈凯玙  
文章利用2011—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首先刻画了各城市数字经济、要素流动以及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发现数字经济与要素流动的交互影响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又一重要力量。此后,文章借助于包容性增长框架,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要素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强化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实现了区域的协调发展。但数字经济的这种调节效应主要与资本的迁入以及技术的扩散有关,通过劳动力迁移所发挥的调节效应尚不明显。就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异质性表现来看,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在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创新水平以及市场化水平偏高的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基于此,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创新能力的提升为驱动,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保障,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畅通要素流动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大江  
严谨而周密的数理分析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数理变革的重要标志,但是其均质空间分析范式却很难兼容现实经济中非正式约束变量的报酬递增及非竞争均衡。基于空间经济理论以及垄断竞争分析,非正式约束变量完全可以纳入空间经济增长理论当中,这不仅可以内生化处理非正式约束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而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非正式约束条件、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密切的关系,非正式约束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匹配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肖李春  
为了研究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以北京、成都、武汉、石家庄四个地区为样本,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与航空物流之间的相关性截然不同,进而研究其不同的原因,找出发达地区发展航空物流的经验和方法,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亚伟  安锦  
要素集聚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与区域环境、区域创新能力间的相关性表明,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集聚既可以优化和改进区域环境,也可能给区域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集聚中,应当高度关注人力资本的集聚。区域创新能力正是借由高端人才的集聚,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唯有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必由之路,以创新驱动和市场机制为主轴,同时发挥政府在要素流动和聚集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闫超栋  马静  
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设置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运用Lesage and Pace(2009)提出的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信息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活动受其他与之相近空间特征地区的影响;三种空间权重下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效应显著为正,溢出效应在0.18-0.25之间,但区域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但影响小于信息化的效应水平;人力资本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应有发挥,潜能需要进一步释放;政府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间接效应抵消了负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玉文  滕飞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演进阶段的准确识别,是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理论上构建了表现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规律的经济-环境指数、存量指数、流量指数和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山东省经济-环境系统正处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点,进而探讨了当前阶段经济-环境系统的特征,并演生出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聚焦科技创新、强化减排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环保标准、完善体制机制法制保障等适应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