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6)
2023(9557)
2022(7610)
2021(7095)
2020(5530)
2019(12471)
2018(11871)
2017(22460)
2016(12130)
2015(13445)
2014(13476)
2013(12806)
2012(11761)
2011(10607)
2010(10607)
2009(10181)
2008(10271)
2007(9674)
2006(8754)
2005(8006)
作者
(32765)
(27555)
(27327)
(26271)
(17291)
(12914)
(12423)
(10585)
(10304)
(9940)
(9503)
(9249)
(8842)
(8809)
(8718)
(8477)
(7998)
(7903)
(7857)
(7812)
(6878)
(6759)
(6571)
(6268)
(6241)
(6226)
(6185)
(6162)
(5466)
(5324)
学科
(41567)
经济(41487)
管理(37631)
(32276)
(26685)
企业(26685)
(21535)
(19137)
银行(18991)
(17715)
中国(14903)
(14748)
(14049)
方法(13643)
(12536)
制度(12505)
业经(12383)
(12202)
金融(12199)
数学(11221)
数学方法(11059)
(10931)
业务(9961)
农业(9780)
体制(9315)
地方(9293)
银行制(8676)
(7961)
财务(7927)
财务管理(7906)
机构
学院(163970)
大学(163055)
(65919)
经济(64289)
管理(59552)
研究(55040)
中国(49648)
理学(49355)
理学院(48794)
管理学(48050)
管理学院(47726)
(36838)
(34348)
科学(30133)
财经(27487)
(27380)
中心(27074)
(26150)
(25270)
(24821)
(23393)
研究所(23051)
银行(22432)
(22210)
(21685)
北京(21642)
师范(21471)
经济学(21164)
(20921)
业大(20718)
基金
项目(104798)
研究(82810)
科学(82695)
基金(74665)
(63482)
国家(62844)
科学基金(54160)
社会(53243)
社会科(50268)
社会科学(50258)
(41484)
教育(38964)
基金项目(38569)
编号(34543)
(34389)
自然(31607)
自然科(30787)
自然科学(30782)
自然科学基金(30238)
成果(29784)
资助(29079)
(26593)
课题(25326)
重点(24136)
(23515)
(22888)
(22400)
(22363)
国家社会(22197)
(21507)
期刊
(80577)
经济(80577)
研究(55749)
中国(41510)
(32534)
金融(32534)
(29904)
(25570)
教育(24171)
管理(23822)
学报(22527)
科学(21310)
大学(18485)
学学(17092)
农业(15093)
技术(14788)
财经(14627)
业经(13543)
(12466)
经济研究(11919)
问题(10198)
职业(8444)
理论(8288)
(8163)
论坛(8163)
(7991)
农村(7962)
(7962)
(7958)
图书(7648)
共检索到272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凤英   张岩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与运行嵌入多元化制度场域中,在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不同逻辑相互交织与作用下,产生了国家制度供需失衡与制度运行低效、地方政府在政绩追求下的“选择性执行”和尝试探索下的“多样形态”、学习者在发展逻辑与学历至上逻辑下对学分银行的低认可度等困境。在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加强国家制度设计、强化地方政策执行、精准配套支持跟进、提升学分的效用度能够有效化解学分银行建设困境,从而发挥学分银行制度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敬伟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受到政府、市场、院校和教师等多重制度逻辑综合作用。地方高校转型中的各参与主体受到各自所遵循的制度逻辑所约束。不同的制度逻辑间的冲突导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陷入了困境。转型中的各行为主体需要统筹协调、相互协作才能帮助地方高校转型走出困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德鑫  
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范式,从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对比的角度,着重探究地方高校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面临的发展困境。研究发现,在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的相互交织、彼此影响下,与中央高校相比,地方高校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应该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作为,准确把握合理定位发展目标、精准打造特色学科、人才培养突出应用以及服务地方发展需求的办学思路。进一步,面对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应着重通过以学科特色带动发展、以服务地方引领发展、以优质师资助力发展、以开放办学优化发展,切实提高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娄文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农民工的住房制度嵌入于多元化制度场域中,其背后隐含着国家逻辑、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生存逻辑,并且这四种逻辑相互交织和互动,最终导致农民工面临着住房制度化困境。因此,需要加强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并构建新的制度逻辑,达成农民工住房的多重制度逻辑间的动态平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白逸仙  
培养行业急需、能力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需要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但当前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发展面临困境,其主要原因是受三种制度逻辑的影响:以权力冲突为核心的国家逻辑、以产权和效益为核心的市场逻辑、以学科和科层为核心的高校逻辑。这三种逻辑与"产教融合"的发展目标存在矛盾,导致"产教融合"面临制度困境。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
[期刊] 求索  [作者] 朱春奎  
新型举国体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主体,受到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社会逻辑三种制度逻辑的作用。新时代建设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应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逐步完善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向包容性创新体系转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向可持续创新体系转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向全球化转型;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不断推动科技向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富伟  
独立学院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从政策变迁的角度看,它具有"先发展后规范"的特征。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公办型独立学院"和"民办型独立学院"两种基本类型,但中央政策一直试图将其作为民办教育的一种类型来进行规范管理,两者之间的逻辑差异致使独立学院一直未能成为一种稳定的制度模式。本文借助组织分析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理论框架试图对此进行解释。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基本制度背景下,政府、市场、家庭和教育多重制度逻辑的动态变迁以及相互作用造成了独立学院的制度化困境,应从高等教育多样性的角度重新思考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区小兰   罗珞峻   于水  
乡村文化建设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国家推动,亦需要自下而上的村民参与。文章将格里·斯托克的参与式治理CLEAR模型引入乡村文化建设场域,分析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村民文化参与存在无力参与、无意参与、无视参与、无路参与、无心参与的困境,原因是文化互动社会化加剧文化决策难度、活动组织行政化压缩文化自治空间、村民角色边缘化使其产生直接躺平心理;基于“赋能—认同—组织—机制—回应”的参与路径能提升参与能力、激发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力量、拓宽参与渠道与催动参与动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丽丽  杜学文  
培养卓越中职教师是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应然需要,是解决技能错配结构性矛盾的必然之举,是中等职业教育观念变革的必然选择。工科院校卓越中职教师培养面临来自遴选机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困境。要想破除这些困境,突破传统师范教育模式,必须在明确卓越中职教师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变革遴选方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积极推动多方协作,推进优质师范生的培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剑涛  
构建职业教育专本研衔接体系是切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但也存在政策和机制不健全,难以贯彻科学评价人才的理念;政校企协同的黏性和共性不足,难以激发合力吸引人才的潜能;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不够完善,难以突显公正选拔人才的尺度;一体多面的课程和教学未形成,难以发挥精准培养人才的优势等现实困境。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观照,构建职业教育专本研衔接体系要依法治理,制定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协同共生,搭建多主体合作平台;因材施教,完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以人为本,形成一体化课程和教学体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宏贵  蒋艳芬  
制度逻辑在制度理论研究当中一直备受关注。新制度研究者集中于社会层面和场域层面来研究制度逻辑,而近几年制度研究者开始致力于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制度逻辑是如何具体地被应用。基于现有相关文献,本文对制度逻辑到多重制度逻辑的实践演化、多重制度逻辑的微观实践,以及多重制度逻辑对微观实践行动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倩  林克松  朱德全  
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减负"政策的实施身处于国家逻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逻辑和中小学校逻辑的共同治理之中,多元行动主体和多重制度逻辑的错乱交互导致了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困境。以"复杂性"思维驾驭"减负"问题、坚持多元行动主体的实践跟进,呼吁社会、家庭、教师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回应,应是未来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可行之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宏贵  蒋艳芬  
制度逻辑在制度理论研究当中一直备受关注。新制度研究者集中于社会层面和场域层面来研究制度逻辑,而近几年制度研究者开始致力于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制度逻辑是如何具体地被应用。基于现有相关文献,本文对制度逻辑到多重制度逻辑的实践演化、多重制度逻辑的微观实践,以及多重制度逻辑对微观实践行动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斌  
校企合作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而又难以突破的话题,在当前校企合作治理公共理性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国家、地方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形成了各自的行为逻辑,这些行为逻辑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校企合作治理陷入层层困境。面对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建立明晰的校企合作产权制度,完善校企合作执行中的"委托-代理"制度和实现"多中心"治理应成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治理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张宝臣  
面对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国家做出高职教育扩招的重大决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教育扩招受到政府逻辑、学校逻辑、企业逻辑和家庭逻辑四种制度逻辑的共同作用。在多重制度逻辑的博弈中,各个行为主体出于保护既得利益或获取更多利益的需求,容易出现高职教育扩招的"共谋行为",进而导致高职教育质量陷阱,加剧结构性失业的风险,理应规避。针对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实施高职教育扩招的建议包括主体观念变革、教育制度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关注质量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