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13)
2023(21214)
2022(18076)
2021(16725)
2020(14133)
2019(31949)
2018(31481)
2017(59941)
2016(32545)
2015(36181)
2014(35243)
2013(34535)
2012(31349)
2011(28268)
2010(28085)
2009(25799)
2008(25269)
2007(22064)
2006(19313)
2005(16901)
作者
(92959)
(77636)
(77091)
(73067)
(49237)
(37249)
(34744)
(30302)
(29436)
(27478)
(26317)
(26051)
(24787)
(24319)
(24017)
(24001)
(23116)
(23089)
(22317)
(22224)
(19262)
(18964)
(18825)
(17690)
(17343)
(17130)
(17077)
(16994)
(15588)
(15200)
学科
(124479)
经济(124315)
管理(97939)
(92239)
(78718)
企业(78718)
方法(57561)
数学(49248)
数学方法(48539)
(35148)
中国(33741)
(33208)
业经(29230)
(28645)
(26253)
技术(24773)
地方(23373)
理论(22857)
(22506)
贸易(22493)
农业(22161)
(21944)
财务(21853)
(21845)
财务管理(21813)
企业财务(20701)
(20255)
银行(20178)
环境(20093)
(19794)
机构
大学(453785)
学院(450785)
(177825)
管理(176127)
经济(174062)
理学(153070)
理学院(151360)
研究(150783)
管理学(148423)
管理学院(147610)
中国(111341)
(96044)
科学(95029)
(83453)
(77343)
(75275)
业大(71308)
研究所(68824)
中心(68425)
财经(66444)
(66007)
农业(60863)
(60568)
北京(60013)
(58635)
师范(57924)
(55185)
经济学(54320)
(52731)
财经大学(49646)
基金
项目(315072)
科学(247459)
基金(228786)
研究(225528)
(201859)
国家(200207)
科学基金(171515)
社会(142961)
社会科(135543)
社会科学(135506)
(123543)
基金项目(120860)
自然(112845)
自然科(110244)
自然科学(110212)
自然科学基金(108216)
教育(104612)
(104373)
资助(93492)
编号(90060)
成果(72289)
重点(71249)
(68630)
(68156)
(66366)
创新(63251)
课题(62750)
科研(60551)
国家社会(59380)
教育部(58809)
期刊
(189504)
经济(189504)
研究(128866)
中国(89472)
学报(78430)
科学(69465)
(69275)
管理(66039)
(65234)
大学(59578)
学学(56294)
教育(52507)
农业(47316)
技术(40849)
(37116)
金融(37116)
财经(32575)
经济研究(30951)
业经(30747)
(27991)
(25570)
问题(24287)
科技(23894)
(23025)
技术经济(22001)
图书(21372)
业大(20707)
理论(20070)
统计(19461)
商业(19223)
共检索到655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剑寒   陈恒  
基于制度逻辑理论与组态视角,建立包含“规范压力、模仿压力、强制压力”的多重制度压力分析框架。研究发现:(1)单一制度压力要素并非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必要条件;(2)识别出6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制度逻辑组态,包括舆论—金融—规制型外源制度逻辑组态(S1)、规制—成本型内源制度逻辑组态(S2)、处罚—金融型混合制度逻辑组态(S3)、强制—规范型混合制度逻辑组态(S4)、处罚型制度逻辑组态(S5a与S5b);(3)6种制度逻辑组态的3个演变节点分别出现在2013、2016和2019年,随着时间推移,行政处罚压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并趋向于成为主导制度压力;(4)综合来看,组态S4、S5a、S5b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多元制度逻辑的关键演变方向。运用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展现3种制度压力之间的复杂作用及其构成的多元制度逻辑动态演变趋势,为政府制定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宏贵  谢蕊  
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有着二元性,即可以同时促进和抑制技术创新行为的产生,因此合理的制度安排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嵌入式代理理论认为行为者能够对社会产生能动的反作用,从而改变其所处制度环境中的制度安排。为解决在多重制度影响下企业如何通过制度来解决技术创新合法性的困境,从微观制度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分析组织所处制度环境中的市场逻辑、专业逻辑、合作逻辑、社区逻辑、管制机构逻辑和家族逻辑,发现其分别对企业技术创新合法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和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多重制度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亚峰  许可  王永杰  靳宗振  
国际技术转移是创新要素在国家间流动的重要方式,事关国家创新发展与安全。有别于一般市场交易活动,国际技术转移受各类制度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制度逻辑,从国家竞争、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市场主体方面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多维分析框架,发现国际技术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特征:越来越受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影响,国家安全成为影响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因素;各类国际科技竞争使国际技术转移复杂化,而科技合作则有效促进国际技术转移;气候、能源和健康领域的技术转移受到广泛关注;产业升级给国际技术转移带来新需求。进一步分析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的制度进展,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活动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丹丹   杨勃  
在“双碳”目标下,如何驱动控排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是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市场逻辑视角,以2010-2022年6大试点省市的控排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倒逼机制、激励机制、赋能机制显著促进了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声誉资源和绿色融资能力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影响控排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上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制定科学的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政策、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洁   朱炎军  
教师评价改革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内容。但是,现在对高校如何执行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政策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本文尝试从多重制度逻辑的视角分析高校在政策执行中面临的复杂性,在构建“多重制度逻辑-组织应对”的框架下,对A大学的政策实践开展分析。研究发现,政策的模糊性加剧了高校改革场域的复杂性;不同的制度逻辑组合使得高校面对多变的场域,并使得教师评价改革政策的理解和行动发生变化;高校为了应对复杂制度,采用情境化的行动策略来响应。研究进一步表明,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为高校破解不良的评价制度提供了机遇,但是政策本身的模糊性会导致改革的目标难以达成。本文对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政策的实践执行做了深度分析,有助于深化对高校政策执行行为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反思模糊性评价政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贾建锋  刘伟鹏  杜运周  赵若男  蒋金鑫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协同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力量,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制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同时兼顾“绿色”和“创新”内涵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制度组态视角分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在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方面发挥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首先,单个制度因素并不构成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必要条件,但社会监督在促进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上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其次,存在“市场-社会推动型”“政府-社会监管型”和“政府-市场-社会协同促进型”三种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制度组合。最后,在缺少社会监督的情况下,即使政府充分发挥了监管和支持的作用,也不能导致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说明政府制度发挥作用存在限制条件。这些发现对于推进我国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宏贵  蒋艳芬  
制度逻辑在制度理论研究当中一直备受关注。新制度研究者集中于社会层面和场域层面来研究制度逻辑,而近几年制度研究者开始致力于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制度逻辑是如何具体地被应用。基于现有相关文献,本文对制度逻辑到多重制度逻辑的实践演化、多重制度逻辑的微观实践,以及多重制度逻辑对微观实践行动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宏贵  蒋艳芬  
制度逻辑在制度理论研究当中一直备受关注。新制度研究者集中于社会层面和场域层面来研究制度逻辑,而近几年制度研究者开始致力于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制度逻辑是如何具体地被应用。基于现有相关文献,本文对制度逻辑到多重制度逻辑的实践演化、多重制度逻辑的微观实践,以及多重制度逻辑对微观实践行动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斌  
校企合作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而又难以突破的话题,在当前校企合作治理公共理性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国家、地方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形成了各自的行为逻辑,这些行为逻辑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校企合作治理陷入层层困境。面对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建立明晰的校企合作产权制度,完善校企合作执行中的"委托-代理"制度和实现"多中心"治理应成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治理的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邱国栋  林长崟  
围绕"公共科技服务网络治理模式"的核心问题,本文引入多重制度逻辑及竞争性互动的视角,通过对北京平台、上海平台、江苏平台和浙江平台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公共科技服务的网络治理模式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不同主体对公共科技服务的价值目标及实现价值目标的实践认识存在显著差异,认识差异源于公益逻辑、市场逻辑和职业逻辑。多重制度逻辑之间的竞争性互动体现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核心目标、管辖权重叠、治理机制协同3个方面,本文识别了地方政府强制融合、模块分化、中介耦合和组织锚定4种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选择源于政府偏好和资源身份两个情境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娄文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农民工的住房制度嵌入于多元化制度场域中,其背后隐含着国家逻辑、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生存逻辑,并且这四种逻辑相互交织和互动,最终导致农民工面临着住房制度化困境。因此,需要加强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并构建新的制度逻辑,达成农民工住房的多重制度逻辑间的动态平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倩  林克松  朱德全  
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减负"政策的实施身处于国家逻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逻辑和中小学校逻辑的共同治理之中,多元行动主体和多重制度逻辑的错乱交互导致了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困境。以"复杂性"思维驾驭"减负"问题、坚持多元行动主体的实践跟进,呼吁社会、家庭、教师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回应,应是未来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可行之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张宝臣  
面对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国家做出高职教育扩招的重大决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教育扩招受到政府逻辑、学校逻辑、企业逻辑和家庭逻辑四种制度逻辑的共同作用。在多重制度逻辑的博弈中,各个行为主体出于保护既得利益或获取更多利益的需求,容易出现高职教育扩招的"共谋行为",进而导致高职教育质量陷阱,加剧结构性失业的风险,理应规避。针对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实施高职教育扩招的建议包括主体观念变革、教育制度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关注质量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蕾  严毛新  
任何场域中的秩序都存在多种核心制度,每种制度都存在一些核心逻辑,高校创业教育深受三种制度逻辑影响,即行政制度逻辑、市场制度逻辑、学术制度逻辑。过去20多年中,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中行政制度逻辑影响有力,市场制度逻辑和学术制度逻辑影响相对偏弱。受行政制度逻辑主导,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成功走过了"观念普及型创业教育阶段",而且过程高频、成果高效。过去10年,市场制度逻辑的影响在高校逐渐发力,受此影响,中国高校结合时代需求,突出高校优势,高校创业教育进入了"网络助推型创业教育阶段",而且成效正在进一步显现。今后随着高校内涵建设不断深入,学术制度逻辑将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学术引领型创业教育阶段"将会到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