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46)
2023(24231)
2022(20647)
2021(19177)
2020(16124)
2019(36478)
2018(36113)
2017(68982)
2016(37892)
2015(42268)
2014(41628)
2013(40699)
2012(37212)
2011(33539)
2010(33600)
2009(31503)
2008(31083)
2007(27844)
2006(24482)
2005(21819)
作者
(110554)
(91846)
(91633)
(87112)
(58494)
(44356)
(41450)
(35780)
(34861)
(33047)
(31319)
(31012)
(29308)
(29173)
(28748)
(28254)
(27653)
(27373)
(26587)
(26481)
(22904)
(22736)
(22513)
(21012)
(20623)
(20574)
(20555)
(20508)
(18543)
(18220)
学科
(147232)
经济(147037)
(119574)
管理(118733)
(104584)
企业(104584)
方法(66599)
数学(55174)
数学方法(54254)
(44121)
(43328)
业经(39747)
中国(39026)
(32437)
(32422)
(29677)
财务(29572)
财务管理(29521)
农业(29422)
企业财务(28027)
理论(27960)
地方(27754)
(26625)
贸易(26609)
技术(26256)
(25867)
(25086)
(24387)
银行(24301)
环境(24231)
机构
学院(535750)
大学(532499)
(207651)
管理(205190)
经济(203043)
研究(177979)
理学(176696)
理学院(174658)
管理学(171087)
管理学院(170090)
中国(134791)
科学(113464)
(113415)
(99719)
(95947)
(90714)
业大(83912)
研究所(82541)
(81310)
中心(80910)
财经(78875)
农业(75665)
(71591)
北京(71058)
(68952)
师范(68124)
(65039)
(64969)
经济学(62373)
技术(59070)
基金
项目(361793)
科学(283005)
基金(260661)
研究(258849)
(230000)
国家(228050)
科学基金(194669)
社会(161836)
社会科(153282)
社会科学(153241)
(142957)
基金项目(136495)
自然(128791)
自然科(125813)
自然科学(125778)
自然科学基金(123491)
教育(120448)
(120423)
资助(108449)
编号(104729)
成果(85013)
重点(81869)
(78304)
(76711)
(76569)
课题(73490)
创新(71224)
科研(69615)
大学(66929)
计划(66684)
期刊
(230582)
经济(230582)
研究(152448)
中国(106350)
学报(91344)
(87819)
科学(81533)
管理(80140)
(79918)
大学(68918)
学学(65368)
教育(61057)
农业(59689)
技术(48289)
(47139)
金融(47139)
业经(39311)
财经(38733)
经济研究(36398)
(33639)
(33322)
问题(29754)
(27667)
技术经济(26443)
科技(26124)
统计(25619)
图书(24702)
现代(23871)
(23840)
业大(23669)
共检索到791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力田   吴蕊   张青   王书瑶  
针对绿色创新过程中企业对制度压力的异质化响应机理不明的研究缺口,本文通过模糊集质性比较研究方法(fsQCA)进行条件组合,识别了企业绿色创新过程中“制度压力-战略柔性-环境伦理”的四种匹配路径类型:被动求生型、趋利避害型、认同应变型和自发变革型路径。研究发现,在趋利避害型和自发变革型路径中,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互补型联动匹配可响应甚至替代制度压力。在认同应变型路径中,环境伦理可促使企业认同规范压力,并通过与战略柔性的互补联动匹配响应规范压力。在被动求生型绿色创新路径中,规范压力可替代环境伦理和战略柔性,直接促发企业绿色创新。结论揭示了制度压力、战略柔性和环境伦理三者内部及彼此间的联动匹配关系,对制度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具有理论意义,且有助于企业绿色创新和政府政策制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雪春  徐鑫  张伟  
创新柔性对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保持健康稳定发展非常重要,如何提升企业创新柔性受到学界关注。现有文献侧重研究单个因素对创新柔性的净效应,鲜有分析多因素对创新柔性的协同效应。基于组态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网络能力和知识共创两个层面的5个变量对企业创新柔性的联动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网络愿景、网络构建、网络管理、联合型知识共创和嵌入型知识共创均不是构成企业高、非高创新柔性的必要条件,且单个前因条件对创新柔性的解释力较弱,说明影响企业创新柔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存在3条提升企业创新柔性的路径,即资源获取型、发展—管理型和单一型;导致企业非高创新柔性的路径有两条,且与高创新柔性路径影响因素存在非对称性关系。研究不仅能丰富创新柔性相关理论,还可为企业提升创新柔性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任相伟   孙丽文  
服务“双碳”发展目标,探究差异化情境下制造企业多元绿色转型路径日益重要。为明晰制造企业绿色转型驱动因素的多重并发作用机制,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以跨层次网络嵌入、绿色动态能力等为前因变量,以绿色绩效为结果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挖掘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多组态实现路径。基于研究结果归纳出“主动变革”“能力支撑”和“积极模仿”3类高水平绿色转型路径,以及“有心无力”和“有力无意”两类警示性非高水平绿色转型路径。通过剖析复杂动态网络中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各关联因素的交互作用,凸显转型过程与路径的复杂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揭示路径差异化构型,为差异化情境下企业绿色转型决策制定、叠代螺旋式阶段路径甄别与匹配提供可行方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爱琳  蓝海林  
新能源汽车发展能够有效缓解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技术瓶颈是关键阻力。因此,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多重制度逻辑与企业异质性视角构建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对125家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组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政府补贴、市场化水平、合作强度、企业利润、股权结构、研发投入均不是高技术创新绩效实现的必要条件,但加大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补贴退坡政策未取得预期效果。第二,有5条高技术创新绩效路径,新兴阶段(2012—2015年)包括市场逻辑—政治逻辑主导下的顺势创新型和企业逻辑—政治逻辑主导下的因势创新型;成熟阶段(2016—2019年)包括政治逻辑主导下的因势创新型、企业逻辑—政治逻辑主导下的顺势创新型和政治逻辑主导下的顺势创新型,不同路径代表着不同企业高技术创新绩效实现方式。第三,两个阶段中,有4条非高技术创新绩效路径,且与高技术创新绩效路径是非对称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多因素复杂因果关系的理性认知,为政府和企业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带来有益的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丽文  任相伟  李翼凡  
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企业绿色转型、提升企业绩效。鉴于企业发展受内外部因素的联动影响,尝试构建动态环境规制嵌入下战略柔性、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采集173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层次回归对影响企业转型和绩效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情境下,战略柔性、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提升效应,但是伴随战略柔性强度增大,其贡献度减小;两者交互效应能显著正向提升企业绩效,且绿色创新在不同水平的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不同中介作用,说明变革管理理念和强化绿色创新是遏制战略柔性过高导致企业绩效贡献度下降的重要措施,绿色创新对战略柔性的效应发挥起到纽带作用;动态环境规制在战略柔性、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显著正向影响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表明动态环境下政府规制政策更多地对企业决策和创新行为带来抑制效果。综合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应加强内生路径建设、注重环境规制政策引导、实现政企双赢与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虹  林志明  池仁勇  
以67个海归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考察领导风格、创业导向、组织结构、团队异质性四类变量交互形成的不同组态对海归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存在专业研发路径、研发职能路径、职能合作路径、保守职能路径等4条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关键路径;(2)高职能多样性是实现海归创业高绩效的必要条件;(3)教育多样性对海归创业绩效不具有影响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内部机制,为海归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冰  丛桂宇  田胜男  
企业绿色创新既需要环境规制政策引导,又需要有较强战略柔性与之相协调。引入战略柔性、区域差异性的调节作用,并采用分组回归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区域差异性影响,深入探索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双元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绿色管理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前者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战略柔性正向调节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绿色管理创新间的关系,且对后者的调节作用更大;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呈现“东、中部各领风骚,西部较弱”的区域差异性特征: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绿色管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中部、东部地区较强,在西部地区较弱。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启迪   俞睿骁   苏中锋  
社会创业受制度要素和企业家特征的共同影响。本文整合关于制度与企业家特征的五个前因条件(政府行动主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创业教育、自我效能、失败恐惧),利用40个国家样本数据,应用fsQCA方法探究相关因素对社会创业活跃度的联动影响。结果表明:(1)单个前因条件无法成为产生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社会创业需要五个前因条件联动匹配;(2)高社会创业活跃度有三种驱动路径:规制缺乏下的规范—自我效能驱动型、规制缺乏下的认知—自我效能驱动型和规制支持下的认知—失败恐惧驱动型;(3)非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路径有两种,且与高社会创业活跃度路径存在因果非对称关系。本文突破了以往研究仅关注制度要素和企业家特征对社会创业独立影响的局限,有助于深入认识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要素和路径,更好地解释国家间社会创业活跃度的差异,并为政府部门提升社会创业活跃度提供指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启迪   俞睿骁   苏中锋  
社会创业受制度要素和企业家特征的共同影响。本文整合关于制度与企业家特征的五个前因条件(政府行动主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创业教育、自我效能、失败恐惧),利用40个国家样本数据,应用fsQCA方法探究相关因素对社会创业活跃度的联动影响。结果表明:(1)单个前因条件无法成为产生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社会创业需要五个前因条件联动匹配;(2)高社会创业活跃度有三种驱动路径:规制缺乏下的规范—自我效能驱动型、规制缺乏下的认知—自我效能驱动型和规制支持下的认知—失败恐惧驱动型;(3)非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路径有两种,且与高社会创业活跃度路径存在因果非对称关系。本文突破了以往研究仅关注制度要素和企业家特征对社会创业独立影响的局限,有助于深入认识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要素和路径,更好地解释国家间社会创业活跃度的差异,并为政府部门提升社会创业活跃度提供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晓红  张欣  孙淳  
高科技企业离职员工创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普遍现象,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离职员工为何离职创业,而忽略了对离职创业结果的探究。聚焦于离职员工创业机会创新性,以华为26个离职创业样本为研究对象,应用组态思维整合文化情境和个体特征两个层面因素,探究创业机会创新性背后多重条件间的复杂互动本质。研究发现:文化情境与个体特征因素联动匹配影响创业机会创新性的实现;影响高-低创业机会创新性的路径呈现差异性,高创业机会创新性的影响模式为创业自信驱动型、知识能力主导型与个体-组织协同型,低创业机会创新性的影响模式为过度自信触发型与创业特质缺乏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树华   方鹏飞  
企业绿色创新是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由组织条件、环境条件与政策条件组成的条件组态是区域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论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上市企业绿色创新相关数据,构建三大条件框架指标体系,基于组织条件、环境条件与政策条件运用fsQCA方法探讨导致相同结果的不同组态之间的协调组合作用机理。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区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具有环境—组织型、环境—组织—政策和组织—政策型三类组态作用路径,其中企业信息公开、区域市场化水平与绿色金融政策条件在促进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多数组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发展、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注意力分配与绿色金融政策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方面效果更好,因此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路径上有不同选择。在此基础上,针对促进区域绿色创新以推动国家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树华   方鹏飞  
企业绿色创新是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由组织条件、环境条件与政策条件组成的条件组态是区域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论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上市企业绿色创新相关数据,构建三大条件框架指标体系,基于组织条件、环境条件与政策条件运用fsQCA方法探讨导致相同结果的不同组态之间的协调组合作用机理。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区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具有环境—组织型、环境—组织—政策和组织—政策型三类组态作用路径,其中企业信息公开、区域市场化水平与绿色金融政策条件在促进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多数组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发展、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注意力分配与绿色金融政策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方面效果更好,因此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路径上有不同选择。在此基础上,针对促进区域绿色创新以推动国家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婉  秦艺根  
通过超效率EBM模型,利用2019年省际截面数据,测算了我国30个省(区、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基于四螺旋模型,探究政府、产业、高校、社会公众协同绿色技术创新机制,选取政府支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优化度、高校技术转移、公众参与度五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多主体协同联动产生区域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研究发现,单个条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解释力度不强,但相较于其他条件,政府支持与公众参与在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存在3条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路径,包括政产学协同型、政府助力下的产业推动型、政府主导逻辑下的公众参与型;两条导致非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均呈现政府支持乏力与公众参与缺失的特点。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卜令通  许亚楠  陈传明  张嘉伟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制造企业面临通过战略变革实现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囿于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现有研究难以指导管理者实现有效的战略变革。鉴于此,立足战略三角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基于2018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样本数据,检验政府效率、创新创业活跃度、过往绩效、控股股东性质、市场竞争度与战略变革幅度6项条件对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结果表明:战略变革不构成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不同制度情境下企业应依据组织要素特征选择战略变革模式。4种组态能够引致高创新绩效:高政府效率、非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高绩效国企宜实施回避式战略变革;高政府效率、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高绩效民企应实施妥洽式战略变革;高政府效率、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非高绩效国企宜实施转向式战略变革;非高政府效率、非高创新创业活跃度环境下非高绩效企业应进行复兴式战略变革。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剑寒   陈恒  
基于制度逻辑理论与组态视角,建立包含“规范压力、模仿压力、强制压力”的多重制度压力分析框架。研究发现:(1)单一制度压力要素并非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必要条件;(2)识别出6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制度逻辑组态,包括舆论—金融—规制型外源制度逻辑组态(S1)、规制—成本型内源制度逻辑组态(S2)、处罚—金融型混合制度逻辑组态(S3)、强制—规范型混合制度逻辑组态(S4)、处罚型制度逻辑组态(S5a与S5b);(3)6种制度逻辑组态的3个演变节点分别出现在2013、2016和2019年,随着时间推移,行政处罚压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并趋向于成为主导制度压力;(4)综合来看,组态S4、S5a、S5b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多元制度逻辑的关键演变方向。运用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展现3种制度压力之间的复杂作用及其构成的多元制度逻辑动态演变趋势,为政府制定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