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8)
2023(7133)
2022(5327)
2021(4795)
2020(3988)
2019(8606)
2018(8771)
2017(16210)
2016(9199)
2015(10587)
2014(10650)
2013(9903)
2012(9053)
2011(7959)
2010(8033)
2009(7471)
2008(7556)
2007(7067)
2006(6381)
2005(5872)
作者
(29319)
(24541)
(24484)
(23141)
(15404)
(11786)
(11044)
(9641)
(9378)
(8741)
(8314)
(8303)
(7936)
(7662)
(7644)
(7612)
(7512)
(7401)
(7022)
(6966)
(6171)
(6053)
(6045)
(5682)
(5513)
(5472)
(5444)
(5404)
(5152)
(4949)
学科
(36484)
经济(36446)
管理(25009)
(23846)
(18612)
企业(18612)
方法(14288)
(12303)
数学(12044)
中国(11894)
数学方法(11826)
业经(9763)
(9674)
农业(8199)
(7657)
地方(7321)
(7061)
(6540)
理论(6444)
(6083)
贸易(6078)
(5883)
(5601)
产业(5535)
技术(5497)
(5436)
发展(5403)
银行(5401)
环境(5332)
(5302)
机构
大学(135337)
学院(134024)
(49786)
经济(48634)
研究(47952)
管理(46929)
理学(40559)
理学院(39999)
管理学(38862)
管理学院(38653)
中国(35485)
科学(33115)
(30686)
(29402)
(25598)
业大(24754)
农业(24318)
研究所(23522)
(21976)
中心(21694)
(21424)
(18891)
师范(18607)
北京(18037)
财经(17414)
(17025)
(16605)
农业大学(16291)
技术(16117)
(16048)
基金
项目(91489)
科学(71470)
基金(66263)
研究(62038)
(60052)
国家(59530)
科学基金(50153)
社会(39363)
社会科(37172)
社会科学(37159)
(36532)
基金项目(34955)
自然(33702)
自然科(33021)
自然科学(33009)
自然科学基金(32422)
(30824)
教育(29139)
资助(26435)
编号(24329)
重点(21336)
成果(20040)
(19828)
(19165)
(18570)
计划(18126)
科研(17669)
创新(17415)
课题(17404)
国家社会(16720)
期刊
(57445)
经济(57445)
研究(37343)
中国(30224)
学报(29499)
(29195)
科学(24757)
大学(21967)
学学(20774)
农业(19614)
管理(18180)
教育(16984)
(16937)
技术(11538)
(10942)
金融(10942)
(10271)
业经(9576)
经济研究(9032)
财经(8853)
业大(8787)
(8775)
问题(7806)
(7736)
农业大学(7468)
图书(7310)
科技(7132)
技术经济(6456)
资源(6008)
(5959)
共检索到202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庞学群  黄雪梅  杨晓棠  季作梁  张昭其  
【目的】荔枝果皮褐变与花色素苷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关系极为密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PO催化花色素苷降解而引起果皮褐变的机理。【方法】利用纯化的荔枝果皮PPO、花色素苷、花色素、花色素的降解产物及固定化PPO,探讨PPO在花色素苷降解中的作用。【结果】纯化的荔枝果皮PPO虽不能催化花色素苷降解,但在邻苯二酚存在下,花色素苷被PPO迅速降解,并形成褐色产物;PPO可直接催化氧化荔枝果皮花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并形成褐色产物;利用固定化PPO建立了PPO-酚-花色素苷反应系统,表明花色素苷的降解不依赖于PPO,而仅依赖于PPO催化形成的醌类物质。【结论】在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首先是PPO催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昭其  庞学群  段学武  季作梁  
荔枝果实外观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及其存在的状态 ,果皮褐变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荔枝果皮存在高活性的花色素苷酶 ,而同样富含花色素苷的水果如苹果、葡萄、草莓和杨梅等则不含花色素苷酶活性。容易褐变的糯米糍荔枝含有较高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 ;不容易褐变的桂味、兰竹则含有较低量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在荔枝采后褐变过程中 ,花色素苷酶活性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PPO活性随褐变加重而下降 ,POD活性则逐渐升高。因此推测 ,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果皮褐变除了与PPO和POD有关之外 ,还可能与花色素苷酶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惠聪  黄旭明  胡桂兵  黄辉白  
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研究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中花青苷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儿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的酶活性变化,同时研究套袋和生长调节剂对花青苷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酶中只有UFGT活性与荔枝果皮花青苷合成关系密切。UFGT活性的变化与花青苷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随着‘妃子笑’果皮中UFGT活性的增加,花青苷含量上升;套袋处理抑制UFGT活性的同时也抑制花青苷的合成,除袋后UFGT活性和花青苷含量都迅速增加;6-BA处理抑制UFGT酶活性的同时也抑制花青苷合成,ABA和茉莉酸处理提高了UFGT...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华  菅蓁  郭耀东  
【目的】获得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最佳工艺。【方法】分析了提取剂、盐酸用量、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含体积分数0.1%盐酸的甲醇作为提取剂,40℃水浴中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7,提取2次。各因素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结论】得到了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下花色素苷的提取率为73.1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丽红  张瑞芬  肖娟  邓媛元  张雁  刘磊  黄菲  魏振承  张名位  
【目的】比较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单体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确荔枝果肉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酚类成分,为揭示荔枝果肉发挥健康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18硅胶层析柱将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分离成F1、F2、F3和F4共4个不同的酚类成分群,分析各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单体酚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志雄  孙冷雪  郑嘉敏  蔡灿军  王蓓  李开拓  潘腾飞  佘文琴  陈桂信  潘东明  
【目的】植物第Ⅲ类过氧化物酶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前期研究发现荔枝果皮具高活性的离子结合态过氧化物酶(BPox),与果实的着色、成熟密切关联,但其特性、作用机制不清楚。明确BPox的生化特性及其基因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BPox参与荔枝果实着色和成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乌叶’荔枝成熟果果皮为材料,通过提取及Streamline Phenyl、CM-52、Phenyl Sepharose HP和Superdex 200等柱层析,纯化获得BPox。测定BPox的最适反应pH、最适反应温度、底物特异性、抑制剂等生化特性。采用双倒数法测定其催化愈创木酚、(-)-表儿茶素的Km值及Vmax。应用MALDI串联质谱鉴定BPox的肽段序列,克隆BPox的c DNA。分别测定盛花后58、69、76、80和90 d荔枝果皮BPox的活性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BPox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从荔枝果皮纯化得到BPox最主要的2个组分,分别命名为BPox-2和BPox-3。凝胶过滤层析和SDS-PAGE结果显示,BPox-2和BPox-3的表观分子量分别约为30 kD和34 kD。BPox-2和BPox-3的最适反应pH均为6.0,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0℃和45℃;二者具有相似的底物特异性;DTT、ASA和L-Cys等能强烈抑制其活性。BPox-2和BPox-3催化愈创木酚的Km值分别为2.97和2.58 mmol·L-1,其Vmax分别为38.72×106和23.06×106 U·mg~(-1);其催化(-)-表儿茶素的Km值分别为3.49和3.24 mmol·L~(-1),Vmax分别为38.72×106和23.06×106 U·mg~(-1)。尽管BPox-2和BPox-3的肽质量指纹(PMF)不同,串联质谱分析显示,二者均具一个序列为TASLSAANSDLPSPFADLATLIAR的胰酶水解肽段。克隆得到BPox2的cDNA,大小为960 bp,共编码319个氨基酸。cDNA编码的多肽链N端包含1段2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C端缺乏液泡分选序列,具1个潜在的N-糖基化修饰位点。幼果期,荔枝果皮BPox的活性表现弱;至盛花后76 d,果皮开始着色变红,BPox的活性迅速启动升高直至果实成熟。qPCR的结果显示,在盛花后的58和69 d,果皮BPox2的转录水平很低;盛花后76 d,BPox2的表达急剧上升,达到高峰,为盛花后69 d的60.56倍,而后下降。至盛花后90 d,其表达水平又显著上升。【结论】荔枝果皮的BPox-2与BPox-3最适反应pH、最适反应温度、底物特异性等与荔枝果皮可溶性Pox组分相似,但其对愈创木酚和(-)-表儿茶素的催化效率显著高于SPox。BPox-2与BPox-3同为BPox2所编码,因翻译后修饰差异而形成同工酶。BPox参与荔枝果皮的着色和成熟进程,其活性受转录水平调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长城  李甲明  姚改芳  刘军  胡红菊  曹玉芬  张绍铃  吴俊  
为了探讨不同红梨品种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个红梨品种成熟期梨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梨红色果皮中花色素苷主要由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芍药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组成。其中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含量最高,占花色素苷总量的66.37%,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分别占总花色素苷的11.43%和9.70%,而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与芍药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较少。西洋梨、白梨、秋子梨中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行健  程玉鑫  刘思宇  徐晓云  胡婉峰  潘思轶  
以红肉桃桃皮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is-hCl缓冲液进行提取并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和柱层析法进行纯化,电泳得到单一的条带。根据米氏常数确定桃皮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三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桃皮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 h值为7.0~7.5,ppo在中性p h值环境中以及55℃以下更为稳定。分别应用圆二色谱仪、荧光光谱仪、动态散射光谱仪对ppo的结构进行表征。圆二色谱表明,该ppo二级结构包含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卷曲等结构,其含量分别为50.61%、32.47%、10.83%和6.21%。荧光光谱表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春丽  
本文从荔枝果肉中提取了过氧化物酶(POD),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对热较敏感,当温度为70℃以上时,短时处理即可使酶活降至50%以下。最适pH 5,但在pH 6.0~8.0范围内活力比较稳定。该酶在25℃和0.1 mol/L磷酸缓冲液(pH7.0)条件下对愈创木酚和没食子酸的Km值分别是4.64×10-3和0.063 mol/L。谷胱甘肽和亚硫酸盐能完全抑制POD活性,但谷胱甘肽抑制浓度远低于亚硫酸盐,抗坏血酸只能在延迟时间内抑制POD活性,对POD抑制具有暂时性,各抑制机制不同;CuSO4、ZnSO4、CaCl2、MgCl2、EDTA对荔枝果肉POD活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会慧  张秀丽  李鑫  王良再  胡举伟  孙广玉  
以叶片富含花色素苷的紫丁香Syringa oblata和花色素苷含量低的紫丁香变种白丁香Syringaoblata var.alb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丁香新生叶、半展开叶和展开叶中花色素苷对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丁香新生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而花色素苷含量较高,其含量是白丁香叶片的17.3倍,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低于白丁香20.17%,并且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比例(φEo)和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比例(ETo/RC)也显著低于白丁香,紫丁香新生叶片的光化学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明显低于白丁香。紫丁香新生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减少了PSⅡ对光能的吸收,降低了PSⅡ反应中心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汉中  刘后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甘蓝型油菜3对黄—黑籽近等基因系成熟前期种子皮壳中的花色素、多酚、苯丙烯酸的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果表明,黄籽皮壳中的花色素、多酚和它们的共同合成前体———反式苯丙烯酸的含量都极显著低于黑籽的。因此,黑色素和花色素含量的多少都影响甘蓝型油菜籽色的变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位荣  刘顺枝  张昭其  季作梁  
研究了采后冷藏、外源ABA、亚精胺(Spd)、1-甲基环丙烯(1-MCP)、热处理及酸处理对荔枝果实脂氧合酶(LOX)活性变化的影响。荔枝果实组织中LOX活性测定反应系统的最适pH是6.5。与3℃冷藏相比, 0℃下糯米糍果皮LOX活性升高较快,丙二醛(MDA)含量积累加快,在21 d时分别高出34.9%和25.6%。0℃下桂味果皮LOX活性先升后降,于14 d达到高峰。冷害促进了果皮LOX活性增加,但0℃下糯米糍果肉的LOX活性和MDA含量均低于3℃下果肉。外源ABA、Spd、1-MCP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果皮LOX活性,减轻了果实冷害的发生程度。推测由LOX主导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引起的膜结构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剑宏  潘艳梅  胡晓丹  祭芳  殷宪超  史建荣  
【目的】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降解菌Devosia sp.DDS-1产生的3-AC-DON氧化酶的酶学特性,掌握DDS-1降解3-AC-DON到3-酮基-DON特性,为该酶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LG培养基培养DON毒素降解菌Devosia sp.DDS-1后,用PBS离心洗涤菌体后采用超声波破碎,用硫酸铵沉淀菌体破碎液获得粗酶液;然后在不同的酶反应体系中检测3-AC-DON氧化酶的酶活性。【结果】降解菌DDS-1产生3-AC-DON氧化酶的最适条件为:pH 7.0、25℃、培养36 h;该酶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7.0;该酶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华  牟杰  张超  马越  赵晓燕  
通过在紫马铃薯皮花色苷溶液中添加0.01%抗坏血酸或10%葡萄糖并进行加热处理测定其活化能的变化,同时对紫马铃薯皮中花色苷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马铃薯皮花色苷热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其热降解活化能在pH值3.0时为74.08kJ·mol-1,pH值增加和降低时其活化能减小。添加抗坏血酸后其活化能为原来的81.49%,其稳定性下降,而添加葡萄糖后活化能增加3.16%。因此,葡萄糖作为辅色剂提高了紫马铃薯皮花色苷的稳定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学玺  杨震  黄健  严小军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海带被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海带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急剧升高,随着感染的进行,二者的活性逐渐下降。(2)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在感染的初期变化不明显,而在感染的后期活性有所增加。(3)在整个感染的过程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的变化无规律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降变化。说明这四种酶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和作用的时期有所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