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7)
- 2023(5377)
- 2022(4526)
- 2021(4101)
- 2020(3491)
- 2019(8137)
- 2018(7811)
- 2017(15569)
- 2016(8341)
- 2015(9577)
- 2014(9351)
- 2013(9487)
- 2012(9112)
- 2011(8429)
- 2010(8432)
- 2009(7870)
- 2008(7925)
- 2007(6934)
- 2006(6090)
- 2005(5519)
- 学科
- 济(44310)
- 经济(44255)
- 方法(25694)
- 管理(24925)
- 业(24677)
- 数学(22889)
- 数学方法(22745)
- 企(20795)
- 企业(20795)
- 财(11409)
- 中国(10046)
- 农(9000)
- 学(8965)
- 业经(8044)
- 贸(7342)
- 贸易(7340)
- 理论(7134)
- 易(7084)
- 务(6905)
- 财务(6902)
- 财务管理(6882)
- 融(6874)
- 金融(6874)
- 制(6841)
- 企业财务(6704)
- 地方(6398)
- 农业(6366)
- 银(5953)
- 银行(5931)
- 行(5654)
- 机构
- 大学(133138)
- 学院(128309)
- 济(58509)
- 经济(57555)
- 管理(49283)
- 研究(44531)
- 理学(43311)
- 理学院(42900)
- 管理学(42260)
- 管理学院(42049)
- 中国(33478)
- 财(27923)
- 京(27532)
- 科学(25801)
- 财经(22614)
- 所(22372)
- 农(22047)
- 经(20844)
- 研究所(20304)
- 经济学(20233)
- 中心(19764)
- 业大(18794)
- 江(18446)
- 经济学院(18383)
- 农业(17657)
- 北京(17338)
- 财经大学(17303)
- 院(16155)
- 范(15612)
- 师范(15374)
- 基金
- 项目(86391)
- 科学(69049)
- 基金(65937)
- 研究(60666)
- 家(58127)
- 国家(57679)
- 科学基金(49538)
- 社会(40905)
- 社会科(38862)
- 社会科学(38853)
- 基金项目(33891)
- 自然(32183)
- 省(31628)
- 自然科(31486)
- 自然科学(31473)
- 自然科学基金(30983)
- 教育(29008)
- 资助(28570)
- 划(27748)
- 编号(22120)
- 部(20929)
- 重点(19813)
- 成果(18786)
- 教育部(18399)
- 发(18086)
- 创(18051)
- 国家社会(17788)
- 人文(17097)
- 科研(17032)
- 大学(16899)
共检索到186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金保 才国伟
本文首先在已有的"多边阻力"概念基础上,尝试将第三方效应引入重力方程,用以反映区域间贸易的相互影响,得到与万有引力公式相一致的贸易多边重力方程,而传统双边重力方程只是它的一个特例。然后,通过泰勒线性展开技术,将多边重力方程转化为易于估计的空间相关模型。最后,借助跨国贸易数据进行了大量经验检验。结果发现,第三方效应是贸易重力方程中的普遍现象,忽略它将导致其他参数估计和相应的政策建议不可靠;同时,第三方效应的存在还有助于解释全球贸易不断增长这一典型事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传伦 林涛
传统的资本扩张理论局限于货币和金融领域,忽略了资本扩张产生于经济增长体系本身,导致无法深入理解资本扩张危机的内在原因。事实上,资本扩张既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也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在非均衡经济增长方式下,资本扩张助长了非均衡增长—资本扩张—资本生产率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资本进一步扩张—非均衡增长的恶性循环的形成。通过构建两部门的经济增长与资本扩张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一个经济体中,要素价格扭曲的越严重,资本扩张扭曲的可能性越大;落后部门的产出比重越大,该经济体资本扩张扭曲的程度也越大。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优先于资本市场的改革,扭转我国资本扩张扭曲的根本在于转变非均衡的增长方式,促进区域和行业之...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德仁
本文通过整理综述相关研究文献和提出自己的认识来讨论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选择问题。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哪种业绩基础在反映经理人行动方面更富含信息量 ,亦即其在反映经理人行动方面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更高 ,经理人激励合约就应赋予其更大的权重。但可能需要在业绩基础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之间进行一定的权衡。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选择还受其他公司治理等因素的影响。经理人激励业绩基础选择的基本原则已得到一定的经验证据支持。近 10年来 ,在美国 ,市场业绩基础似乎在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选择中胜出 ,但对相关经验证据需要小心予以解释 ,因这很可能是由于业绩基础质量之外的原因所致 ,并不一定说明会计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石磊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缘何滞后?为什么中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城市化水平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差异性?本文抓住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双重二元结构"特征,从所有制结构入手为破解这一谜题提供了一个视角。研究发现,在中国过去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前提下,城镇企业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拉力"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及其对劳动雇工的需求影响了"拉力"和城市化进程。国有企业存在着普遍的资本偏向和对整体经济的拖累机制,单位产值所产生的劳动需求相对较少,从而国有产值比重越高的地方,其能够解决的就业越少,最终导致可容纳的城镇人口数越少,城市化进程滞后。利用中国(1985—2011)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发现...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栋旭 于津平
本文在阐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FDI增长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FDI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层面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一国FDI增长,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中国家FDI的促进作用大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各国FDI的促进作用大于金融危机前;国内层面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中国城市FDI增长,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城市、中小规模城市以及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城市FDI流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成本节约效应、市场扩大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推动一国FDI增长的重要渠道。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场分割,提高分工精度这三条路径,减轻或消除要素资源错配。分地区比较还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系数,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技术水平提高、投资规模扩大、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等措施同步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聂昌腾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数字素养与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并运用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数量增加和消费类目丰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促进作用更大;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增加居民消费数量和丰富居民消费类目;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数量和消费类目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不显著;网络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呈现“门槛效应”,当居民数字素养越过门槛值后,网络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才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在发展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消费数量增加、消费结构转型和消费层次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传旺 罗源 姚昕
为了探寻现阶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居民效用、交通基础设施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运用2000—2012年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反映样本城市地形特征的城市坡度指数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大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对空气污染的边际影响;与道路投资相比,道路面积的增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更好。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侧角度,寻找城市空气污染难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关阳 王开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升经济效率、克服深层次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其政策实施效果如何是学政两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资本回报率变动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资本回报率变动的作用机制,以及存量调整和增量提升下的逻辑路径;其次,从宏观核算法视角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回报率数据,并结合分行业净资本收益率数据,分析了近年来资本回报率变动的基本特征和成因。研究结果证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显延缓了近年来我国资本回报率的下降趋势。同时,也发现单纯的行政性去产能、去杠杆等调节行为,难以推进资本回报率的持续提升,迫切需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入。对此,文章提出通过减税降费、科技进步传导、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等举措持续推进改革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向俊 刘瑞明 马光辉
为什么在腐败的同时中国能够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不断加大的反腐败能否促进增长方式转型?研究发现,县处级以上领导和普通公务人员腐败对于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机制是理解中国增长之谜的关键,腐败虽然在短期内促进投资,有利于增长,但也逐渐成为中国增长方式转型的重大障碍,利用1988—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验证了这一思想。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应通过提升反腐败的力度,提高官员腐败的机会成本,抑制在投资领域的腐败;通过强力推进改革,取消和下放各类审批项目,减少寻租和设租机会,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的方略,通过提供透明、可预测的司法产权保护,以削弱官员通过腐败提供的产权保护功能...
关键词:
反腐败 转型 增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梅 林曾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举措,也是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关键引擎。以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数据,将研究时间设置为2010—2021年,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果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高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高信息化程度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驱动效应最为显著。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加快农村三产融合步伐、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助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经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稳健。基于此,提出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深度激发农村三产融合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差异化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有所裨益。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高铁持续开通带来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典型事实,大量文献研究了高铁开通的经济效应,我们关注的是高铁开通对公司至关重要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之后,所在城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提高,并且当资本结构向上偏离目标时,这一影响的经济意义更明显。上述关系在信息环境较差企业、民营企业、货币紧缩年份和交通水平及企业数量较低的城市中更为明显。对调整方式的研究发现,对于向下偏离目标的企业,高铁开通使其增加债务融资或减少股权融资,但是后者的调整幅度更大;对于向上偏离目标的公司,高铁开通对其增加股权融资、减少债权融资均有促进作用。此外,周边城市高铁开通对于本地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也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文献,而且补充了高铁开通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高铁持续开通带来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典型事实,大量文献研究了高铁开通的经济效应,我们关注的是高铁开通对公司至关重要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之后,所在城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提高,并且当资本结构向上偏离目标时,这一影响的经济意义更明显。上述关系在信息环境较差企业、民营企业、货币紧缩年份和交通水平及企业数量较低的城市中更为明显。对调整方式的研究发现,对于向下偏离目标的企业,高铁开通使其增加债务融资或减少股权融资,但是后者的调整幅度更大;对于向上偏离目标的公司,高铁开通对其增加股权融资、减少债权融资均有促进作用。此外,周边城市高铁开通对于本地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也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文献,而且补充了高铁开通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高铁持续开通带来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典型事实,大量文献研究了高铁开通的经济效应,我们关注的是高铁开通对公司至关重要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之后,所在城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提高,并且当资本结构向上偏离目标时,这一影响的经济意义更明显。上述关系在信息环境较差企业、民营企业、货币紧缩年份和交通水平及企业数量较低的城市中更为明显。对调整方式的研究发现,对于向下偏离目标的企业,高铁开通使其增加债务融资或减少股权融资,但是后者的调整幅度更大;对于向上偏离目标的公司,高铁开通对其增加股权融资、减少债权融资均有促进作用。此外,周边城市高铁开通对于本地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也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文献,而且补充了高铁开通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来自外太空的经验证据
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拐点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与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基于高铁开通的经验证据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转型升级——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本跨地区流动——基于企业跨地区并购的经验证据
企业经济基础与收入确认政策选择:来自软件行业的经验证据
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吗——来自东来自东、中、西部的经验证据
基础设施建设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省际空间杜宾模型的经验证据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吗——来自中国272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