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5)
- 2023(6496)
- 2022(5561)
- 2021(4887)
- 2020(4241)
- 2019(9662)
- 2018(9710)
- 2017(20034)
- 2016(10353)
- 2015(11773)
- 2014(11900)
- 2013(12111)
- 2012(11752)
- 2011(11064)
- 2010(11538)
- 2009(11302)
- 2008(11071)
- 2007(10342)
- 2006(9819)
- 2005(9240)
- 学科
- 济(73132)
- 经济(73090)
- 管理(32887)
- 业(30861)
- 企(25435)
- 企业(25435)
- 方法(23688)
- 数学(21184)
- 数学方法(21093)
- 中国(17337)
- 地方(17071)
- 财(13651)
- 地方经济(12874)
- 业经(12340)
- 农(12324)
- 制(12022)
- 贸(10258)
- 贸易(10250)
- 银(10236)
- 银行(10234)
- 行(9932)
- 易(9917)
- 融(9834)
- 金融(9834)
- 学(9600)
- 策(8833)
- 体(8685)
- 环境(8348)
- 农业(8112)
- 务(8043)
- 机构
- 大学(169628)
- 学院(169159)
- 济(88058)
- 经济(86474)
- 管理(64204)
- 研究(59459)
- 理学(54038)
- 理学院(53504)
- 管理学(53003)
- 管理学院(52657)
- 中国(46787)
- 财(41326)
- 京(35048)
- 财经(32623)
- 科学(29297)
- 经(29296)
- 所(29273)
- 经济学(28698)
- 研究所(25699)
- 经济学院(25566)
- 中心(25053)
- 江(24915)
- 财经大学(23952)
- 北京(23097)
- 院(20901)
- 范(20153)
- 师范(20057)
- 州(20045)
- 商学(19014)
- 商学院(18837)
- 基金
- 项目(93604)
- 科学(74253)
- 研究(72630)
- 基金(69049)
- 家(57500)
- 国家(57051)
- 社会(49131)
- 科学基金(48866)
- 社会科(46814)
- 社会科学(46800)
- 基金项目(35441)
- 省(34178)
- 教育(32655)
- 编号(29392)
- 资助(29304)
- 划(28488)
- 自然(27790)
- 自然科(27078)
- 自然科学(27071)
- 自然科学基金(26584)
- 成果(25058)
- 部(22227)
- 发(21741)
- 重点(20691)
- 国家社会(20647)
- 课题(20407)
- 教育部(19903)
- 人文(19624)
- 性(19107)
- 社科(19005)
共检索到271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詹晓宁 葛顺奇
本刊上一期发表了詹晓宁博士和葛顺奇博士合作撰写的《多边投资框架:趋势与评价》一文,刊出未久,即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中国“入世”后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并不是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而是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我们不仅要研究和运用世界贸易和投资规则,同时,还要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与我国的实际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多边规则制订工作中,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积极主动地参与制定包括多边投资框架在内的全球性规则,从而达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维护我国经济发展长远利益的多边框架之目的。为此,特发表本文,以飨读者。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詹晓宁 葛顺奇
一、多边投资框架的利弊目前,国际投资已经超过贸易,成为组织国际化生产、服务于国外市场的重要方式。[1]但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相比,关于国际投资的国际性协调比较滞后。前两者已分别建立了以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和以IMF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制,而国际投资却缺少一个全面性的“游戏规则”。现存有关国际投资的各种制度安排缺乏一致性、连贯性和综合性。建立一个全面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投资框架(MFI),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政策议程中的核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葛顺奇
目前国际社会关于建立多边投资框架存在种种争论。中国在世界投资格局中位于独特地位,既是目前吸引FDI的大国,又是潜在对外投资的主要母国。积极参与多边投资框架的谈判与建立,既有利于促进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又可为企业创造对外投资和经营的安全环境,对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殷越男
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调整中,贸易摩擦不断翻新,贸易保护已由惯用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逐渐扩大到了质量技术标准、知识产权问题、汇率、"碳关税"等生态环境问题,并在不同程度上融入了涉及社会道德的评价,已从传统的商品贸易摩擦转向了全面的社会经济摩擦。特别是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的进口替代新战略,直指我国目前出口的软肋。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就在于将商品出口为主的贸易方式逐步转向对外直接投资。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进行全方位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设计。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出口软肋 境外投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靖
继我国的国有银行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来,我国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步伐越来越快,本文分析了国际战略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几个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国际化、金融自由化、引进风险等,深入地探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成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兴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创建了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新框架,其主要特点是双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以及协调内容超越了传统经济协调范畴。新框架的建立不仅反映了中美两国经济的全球影响越来越大、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而且也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进一步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客观需要。中美通过联合经济委员会(JEC)、商务与贸易联合委员会(JCCT)等平台开展的单项经贸协调的历史与实践,为新框架下开展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具战略性的协调奠定了基础。尽管新框架对于稳定和发展中美经济乃至战略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国局部利益的冲突,而且中方在新框架下面临的压力也更为巨大。为此,中方应在参与协调...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战略 经济 国际协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詹晓宁 葛顺奇
根据2001年12月WTO多哈部长宣言,多边投资框架谈判将在第五届部长会议之后启动,距今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无论情愿与否,WTO成员国不得不为这一谈判做好准备。关于指导FDI的国际投资框架应该如何规划的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中,国际上对FDI所讨论的问题也越来越广泛。那些在目前较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且,值得指出的是,国际社会已对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取得了广泛共识。本文对我国政府决策部门和有关企业了解将要全面启动的多边投资框架谈判,积极参与多边投资框架的设计和拟定工作,制定相关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启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但聚集优势主要来源于同一产业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所带来的地方化经济效应,而不是城市本身发展所产生的城市化经济效应。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我国一直所奉行的所谓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战略所致。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城市化经济所带来的聚集效益。但是,由产业空间集中产生的地方化经济效应不一定必然地导致城市化经济效应的结果,二者需要有一个转换过程。在我国,这个转换过程实质上就是由分散的城镇化模式转向集约型城市化道路的过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金京 戴翔
当前国际分工正经历着从传统产业间和产业内到要素分工为主的深化发展阶段,这为诸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要机遇。在全球要素分工环境下,中国以初级要素以及利用外资以"低端嵌入"的方式,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这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出口导向型"表象的根本原因。虽然是"低端嵌入",但并不存在"低端锁定"的路径依赖效应。因此,针对中国外贸发展中所面临的相关"争议"问题甚至"诟病",应从国际分工演进角度理性看待。面临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开放型经济亟待转型,但绝非是从所谓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转变,而应通过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下进一步融入全球要素分...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出口导向 低端锁定 要素分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铖
加入 WTO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突出地表现在技术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营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 ,是我们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冲击 产业结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戎文佐
复关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戎文佐"复关"也就是恢复中国作为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是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正式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战略措施。在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中.我们必须从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英祝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张为付教授的专著《低碳经济与我国国际分工战略的调整》(商务印书馆,2015年9月)从国际贸易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两个视角,研究了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外部约束下,如何调整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重构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架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第一,作者分析了国际碳排放的科学属性、经济属性、政治属性和全球博弈问题。从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区域、行业结构等方面研究了全球碳排放的现状和特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以及能源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平 蓝海林 李卫宁
本文从全球化营销的角度,阐述了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应具有的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的战略管理模式、大市场营销、跨文化营销、知识化营销等全球性思维和观念,以及可采取的营销工程、建立核心专长、战略联盟、网络营销、后营销管理等国际营销战略。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战略 国际营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