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94)
- 2023(19744)
- 2022(16730)
- 2021(15620)
- 2020(13012)
- 2019(29611)
- 2018(29213)
- 2017(55683)
- 2016(30375)
- 2015(34110)
- 2014(33940)
- 2013(33232)
- 2012(31006)
- 2011(28004)
- 2010(28614)
- 2009(26656)
- 2008(25692)
- 2007(23247)
- 2006(20767)
- 2005(19025)
- 学科
- 济(117841)
- 经济(117684)
- 管理(90559)
- 业(86746)
- 企(73259)
- 企业(73259)
- 方法(44550)
- 中国(39812)
- 数学(37209)
- 数学方法(36767)
- 银(35867)
- 银行(35720)
- 行(34095)
- 制(33427)
- 融(32639)
- 金融(32631)
- 财(32499)
- 农(32419)
- 地方(29742)
- 业经(29389)
- 学(25310)
- 技术(23331)
- 农业(21819)
- 理论(21572)
- 体(21062)
- 贸(20638)
- 贸易(20611)
- 务(20438)
- 财务(20353)
- 财务管理(20312)
- 机构
- 大学(420813)
- 学院(419967)
- 济(167137)
- 经济(163170)
- 管理(161068)
- 研究(147386)
- 理学(136463)
- 理学院(134888)
- 管理学(132709)
- 管理学院(131933)
- 中国(119737)
- 京(91684)
- 科学(88415)
- 财(82478)
- 所(74635)
- 农(70187)
- 中心(68234)
- 研究所(67172)
- 江(66025)
- 财经(63559)
- 业大(60377)
- 北京(58689)
- 经(57514)
- 范(56319)
- 师范(55731)
- 农业(54552)
- 院(53730)
- 州(53718)
- 经济学(49973)
- 财经大学(47089)
- 基金
- 项目(276063)
- 科学(216381)
- 研究(206117)
- 基金(197118)
- 家(171192)
- 国家(169663)
- 科学基金(145053)
- 社会(128366)
- 社会科(121539)
- 社会科学(121511)
- 省(109806)
- 基金项目(103858)
- 教育(94992)
- 自然(92317)
- 划(91630)
- 自然科(90141)
- 自然科学(90117)
- 自然科学基金(88502)
- 编号(84827)
- 资助(80628)
- 成果(70859)
- 重点(62015)
- 发(61702)
- 部(60260)
- 创(60242)
- 课题(60220)
- 创新(55699)
- 制(52665)
- 项目编号(52471)
- 国家社会(52196)
- 期刊
- 济(194532)
- 经济(194532)
- 研究(133816)
- 中国(96856)
- 学报(65301)
- 农(65258)
- 财(63984)
- 管理(63283)
- 融(60467)
- 金融(60467)
- 科学(60004)
- 教育(55672)
- 大学(49801)
- 学学(46482)
- 农业(43099)
- 技术(37605)
- 业经(31936)
- 财经(31585)
- 经济研究(29841)
- 经(26996)
- 问题(24317)
- 业(22634)
- 图书(22031)
- 科技(21204)
- 理论(21126)
- 技术经济(19702)
- 坛(19674)
- 论坛(19674)
- 实践(19195)
- 践(19195)
共检索到665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耿楠
在现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存在弊端和不足,并且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较大缺口的背景下,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建是多边开发金融体系的重大创新和有益补充,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功能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同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面临内外部的风险与挑战。为了实现优势互补,为全球发展问题做出更大贡献,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加强合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伟光 王欢 蔡伟宏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标志性成果和制度化载体。作为多边开发银行体系中的新成员,亚投行体现了多个方面的创新:在准入和决策机制方面,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包容、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区域组织;在治理结构方面,亚投行力求简单高效,寻求利益兼顾与决策效率之间的平衡;在业务运作方面,亚投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合作和竞争关系,其资本结构和成员国信誉有助于获得AAA评级;在绩效评价方面,亚投行创新制度设计,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并保证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未来亚投行在运营中需要借鉴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成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伟光 王欢 蔡伟宏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标志性成果和制度化载体。作为多边开发银行体系中的新成员,亚投行体现了多个方面的创新:在准入和决策机制方面,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包容、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区域组织;在治理结构方面,亚投行力求简单高效,寻求利益兼顾与决策效率之间的平衡;在业务运作方面,亚投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合作和竞争关系,其资本结构和成员国信誉有助于获得AAA评级;在绩效评价方面,亚投行创新制度设计,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并保证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未来亚投行在运营中需要借鉴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成功经验,加强风险管理和从业人员选拔、培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探讨影子银行体系不仅为我国的金融创新找到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也将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提供有益的镜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杰进 胡馨予
在2015~2020五年的运营中,亚投行在运营制度目标、业务领域和环境与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正朝着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越来越趋同的方向变化。作为一家由新兴经济体倡议筹建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为什么亚投行会出现运营制度趋同?借鉴国际组织的社会化理论,作者指出,亚投行运营所处国际制度环境中的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规范性机制是导致亚投行运营制度趋同的三种主要因果机制。在强制机制方面,来自欧洲股东国、国际评级机构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压力,使得亚投行运营制度不断趋同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在模仿机制方面,"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关系模糊所产生的社会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基础设施投资高风险所产生的技术不确定性,使得亚投行运营制度不断趋同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在规范性机制方面,亚投行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工作人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相似,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大家庭的联合融资和政策对话,使得亚投行运营制度不断趋同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研究亚投行的运营制度趋同及其形成原因,可以为考察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带来政策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青 李涛
在研究国内外金融结构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两方面特性,对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金融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业经营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更具有防范系统风险的作用,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监管缺失下更容易发生危机。因此,展开金融业竞争、加强法制、在合理监管体制下促进金融创新和提高金融体系运作效率是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结构的内在要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大鹏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为何要强调金融体系的协调创新。指出提高宏观金融效率是金融体系协调的本质;金融机构协调是金融体系协调的核心;金融监管及国际金融体系协调是一国金融体系协调的关系因素。在论述了金融体系协调创新与制度约束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金融体系协调创新与制度约束并行发展的评判标准,指出了"金融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金融组织结构是在竞争基础上产生的有效率的结构的方向,给出了关于我国金融寡头集团的再造和培育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琳
金融体系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还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约束,分散投资者对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因此,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在通过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完善技术创新资金需求者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金融体系支持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金融体系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琳
金融体系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还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约束,分散投资者对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因此,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在通过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完善技术创新资金需求者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金融体系支持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金融体系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玲 黄煜
在全球治理实践中,新型多边机构受制于自身资金能力和运营效率,可能无法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国际公共产品建设中的资金供给问题,还须引入更广泛的主体和更多元的资本进行投融资国际合作。当前,中国正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通过阐释投融资国际合作新内涵,明确新型多边机构可为投融资国际合作实践做出新尝试;通过探索投融资国际合作新模式,提出新型多边机构须满足发展中国家需求、强调财务可持续性、开展国际多元主体合作三点战略定位;通过创新投融资国际合作新模式,提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境外合作园区为平台、以互联网投融资平台为依托的投融资国际合作新模式。以期为有效落实中国方案,推动多元投资者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做出边际贡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弥 周也
金融体系是我国经济运行的核心,如何促进金融体系的和谐发展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问题。关于对金融体系的研究,大多数理论都从制度的建立或完善的角度出发。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该有一个过程。一种合理制度的建立或完善有理论的指导,但更主要来自于金融活动实践的不断探索和积累,而不是凭空想象的,这个探索和积累的过程(形成的成果便是金融规范的确立)以何种形式来完成;二是制度一旦确定下来,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便是对其进行完善,制度也不可能是频繁变更或朝令夕改。可是,金融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很难预测的,对它进行约束的制度可能很快就不适应它发展的需要,甚至会起反作用。在一...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燕鸿 吴仪君
为改善借款方的长期整体发展效果,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对其环境和社会安全保障政策框架进行了大胆创新,着力推进借款方"本国体系"的使用和建设。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的环境和社会安全保障政策往往采取施加于所有借款方国家法律之上"一刀切"的方式,但难以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其主要原因有:无法影响非多边开发银行资助项目;条件过于僵化,导致部分借款方转而求助于其他融资选项;给借款方造成沉重的时间和费用负担。"本国体系"有效克服了上述难题,但也存在相应挑战。为应对挑战,未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推进借款国"本国体系"的努力方向是: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段志明
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银行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应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补短板,加大差异化金融产品供给、优化适老金融服务,围绕重点区域、关键细分领域创新金融服务,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潘庆中 李稻葵 冯明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在世界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以美欧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有多边开发机构和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不能及时作出调整、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外围寻求突破的大背景下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新"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植根于世界经济新格局,二是呼唤和重塑全球金融治理新秩序,三是开启南南合作新时代,四是推广开发性金融新模式。其核心特征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世界性和注重开发性。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筹建和运营初期可能面临合作基础不牢固、平权决策模式可能带来效率损失、信用评级和运营管理经验不足等挑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志宏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理论研究和银行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模块化管理、六西格玛设计、精益管理、客户之声和面向服务的架构等技术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市场驱动、并行协同、过程控制、融合集成为特征的,保持风险回报动态平衡的产品创新流程体系模式。本研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产品创新流程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响应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支持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较强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产品创新 流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