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4)
2023(9796)
2022(7792)
2021(7125)
2020(5682)
2019(12404)
2018(12370)
2017(23201)
2016(12811)
2015(14309)
2014(14487)
2013(13538)
2012(12405)
2011(11082)
2010(11088)
2009(10564)
2008(10202)
2007(9663)
2006(8660)
2005(7811)
作者
(35481)
(29806)
(29488)
(28363)
(18684)
(14121)
(13450)
(11406)
(11266)
(10695)
(10266)
(9961)
(9635)
(9466)
(9400)
(8964)
(8744)
(8712)
(8643)
(8440)
(7514)
(7334)
(7172)
(6833)
(6781)
(6748)
(6710)
(6473)
(5998)
(5929)
学科
(44325)
经济(44145)
管理(40721)
(34477)
(30343)
企业(30343)
(15923)
中国(15164)
(15089)
(14828)
业经(14532)
方法(14323)
(11727)
理论(10630)
(10013)
数学(9935)
数学方法(9788)
(9379)
银行(9356)
(9140)
农业(8992)
(8953)
(8739)
地方(8715)
体制(8692)
财务(8681)
财务管理(8655)
(8472)
金融(8465)
企业财务(8197)
机构
学院(176487)
大学(174876)
(67905)
经济(66194)
管理(63482)
研究(61055)
理学(53615)
理学院(53002)
管理学(52053)
管理学院(51719)
中国(46196)
(37122)
(37044)
科学(35678)
(30269)
(28757)
(28527)
财经(27940)
中心(27774)
研究所(26980)
(25104)
业大(24583)
(23875)
师范(23610)
北京(23058)
(22782)
(22304)
农业(21987)
经济学(20935)
财经大学(20473)
基金
项目(116408)
科学(91728)
研究(90194)
基金(82442)
(71156)
国家(70447)
科学基金(60114)
社会(58852)
社会科(54544)
社会科学(54526)
(46965)
基金项目(42731)
教育(42135)
(38980)
编号(37572)
自然(35592)
自然科(34724)
自然科学(34711)
自然科学基金(34095)
成果(32712)
资助(32038)
(28152)
课题(27743)
重点(26573)
(25827)
(25266)
(24714)
国家社会(23869)
(23852)
项目编号(23205)
期刊
(83742)
经济(83742)
研究(55049)
中国(43994)
(31061)
(28517)
学报(28292)
教育(26583)
管理(25394)
科学(25075)
大学(22259)
学学(20873)
农业(18651)
(17690)
金融(17690)
技术(15292)
财经(14555)
业经(14383)
经济研究(12864)
(12551)
问题(10416)
(9601)
职业(8706)
(8388)
科技(8180)
(7885)
论坛(7885)
现代(7842)
财会(7725)
改革(7666)
共检索到277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课题组  朱玲  
本报告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指出,中国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和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退休制度,造成了多轨制的养老安排。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不同身份的个人在缴费义务和养老金给付水平上的差别日益显著。这不但引发了不同职业群体的福利竞赛,进而损害养老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而且还导致社会疏离与日俱增。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整合多轨制,推进适应市场经济运行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险当为制度整合的基点:第一,合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将其扩展为覆盖全体国民的非缴费型普惠制公共养老金。第二,改进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方式,将统筹基金依然用做与薪酬相关联的正规就业者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中正  贾昌峰  
作为发达经济体G7成员国之一的加拿大,以其多层次、高质量、广覆盖的养老保险制度获得"老年人的天堂"之美誉,这也使其成为其他国家争相学习的典范。目前,加拿大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公共强制养老保障系统,主要由老年保障金计划(Old AGe Security,OAS)和收入保障补贴(GuArAnteed incOme Supplement,GiS)等组成,资金来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照红  郭旺  陈树玉  
随着社会转型和人口老龄化发展,我国农村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农业经营风险增加的挑战,而已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因存在保障水平低、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政府责任缺失等问题,因此依据立法先行、明确政府责任、城乡衔接等原则,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进行重建,是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子乐  黄少安  
政府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视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城镇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并采取了"现收现付"的给付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口迁移的两部门模型,研究城镇向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转移支付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发现,当进城农民会获得市民身份时,转移支付会降低农民收入。当进城农民无法获得市民身份时,转移支付有可能增加农民收入,利率越低、市民占人口比例越高,转移支付的"增收"(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就越大,并且当市民占人口比例低于某个临界值时,转移支付的"增收"作用是负的,即降低农民收入,反之则反是。在"现收现付"的给付方式下,转移支付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占熬  王琼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平问题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关注,和谐发展已经被我国政府提上日程,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如何在我国建立合适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亟待解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此,本文从我国农村现状出发,提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路径,以期在理论上为我国实践提供正确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育  
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相较于私人部门,公务人员的养老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政府作为雇主,是公务人员养老计划中政府、雇主、雇员三方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借鉴美国联邦雇员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经验,本文认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社会职工养老保障"并轨"改革的重点在于:一是对原有的碎片化制度予以整合,建立起清晰完整又具备一定调整弹性的制度框架,保证制度微调的前瞻性;二是注重养老福利的分配与财政负担能力之间的平衡,以减少"并轨"阻力,确保新制度的可持续性。在这两个前提的基础上,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养老保障制度才有实现的可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炳辉  杨文海  
当前,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改革发展给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遵循大学组织文化内涵的相关要求,突出系统思维,综合协调支撑保障体系成员单位的行为,激发内生动力,使之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和愿景而协同努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伍德安  
1.财税并进,矫正政府保障的"缺位"与"越位"。政府"缺位",是指政府需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基本保障。从覆盖面上来讲,中国仍然有2亿多人未被纳入基本养老保障体系。从保障程度上来讲,城乡居民当前人均较低的养老金给付水平还需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这将使政府财政支出增加较多,而这是政府的基本义务。而针对政府"越位",首先,要逐步降低当前对高收入群体的过度保障。首先是机关事业单位过高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郭景仪  
社会保障,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福利、补贴和救助。社会保障体系是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和不同利益集团相对立的紧张状况。德国是西方国家中社会保障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社会保障涉及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各个环节。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立法、实施和财源方面已形成了比较周详而完善的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赤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谢赤随着我国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创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且开始付诸实施。相比之下,社会保障体系在德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过这么多年的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锁凌燕  
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在转型进程中历经变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不断重塑,并形成了"强政府+弱市场"的格局。本文借助"社会偏好-合作能力"分析框架,从内生角度分析该格局的形成机理,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阐释其优势与困境,并对未来改革发展取向进行了讨论。本文发现,转型期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呈现"强政府+弱市场"格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政府干预的特殊偏好和低水平的社会合作能力,而这一格局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正日益受到严峻挑战。养老保障体系的未来改革必须致力于构建"强政府+强市场"的新格局。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建  
文章通过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分析,指出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的重点应在加强社会养老保障立法、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等方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友根  向扬  
我国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存在诸多社会失衡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调查背景及其说明入手,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深入的交叉处理与分析,并对调查发现的三个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施德容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帮困救助机制□施德容在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健全和成熟期间,如何通过帮困救助机制的完善,来解决和缓解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使改革与发展在稳定的环境中得以协调平衡的进行,已成为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