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27)
- 2023(2834)
- 2022(2590)
- 2021(2402)
- 2020(2191)
- 2019(4982)
- 2018(4979)
- 2017(8937)
- 2016(4593)
- 2015(5168)
- 2014(5340)
- 2013(5174)
- 2012(4711)
- 2011(4181)
- 2010(4095)
- 2009(3933)
- 2008(3911)
- 2007(3504)
- 2006(3105)
- 2005(2834)
- 学科
- 济(18204)
- 经济(18182)
- 管理(17066)
- 业(16256)
- 企(13124)
- 企业(13124)
- 方法(9705)
- 数学(8275)
- 数学方法(8112)
- 农(6576)
- 财(6056)
- 业经(5249)
- 农业(5106)
- 务(5034)
- 财务(5020)
- 财务管理(5011)
- 企业财务(4839)
- 理论(4460)
- 学(4447)
- 信息(4103)
- 和(3661)
- 中国(3356)
- 工作(3143)
- 资源(3135)
- 技术(3093)
- 地方(2984)
- 环境(2968)
- 教学(2861)
- 制(2852)
- 划(2638)
- 机构
- 大学(71699)
- 学院(69235)
- 管理(32336)
- 理学(27560)
- 理学院(27324)
- 管理学(26806)
- 管理学院(26693)
- 济(24076)
- 经济(23508)
- 研究(20940)
- 中国(16437)
- 京(15494)
- 科学(14652)
- 农(14517)
- 业大(12950)
- 中心(11585)
- 农业(11253)
- 财(10961)
- 江(10404)
- 所(10364)
- 研究所(9505)
- 北京(9380)
- 范(9135)
- 经济管理(9029)
- 师范(8914)
- 财经(8883)
- 信息(8618)
- 州(8291)
- 经(7978)
- 农业大学(7808)
- 基金
- 项目(50320)
- 科学(39255)
- 基金(36334)
- 研究(35696)
- 家(32303)
- 国家(32065)
- 科学基金(27947)
- 社会(21285)
- 社会科(20108)
- 社会科学(20101)
- 省(19940)
- 基金项目(19623)
- 自然(19180)
- 自然科(18753)
- 自然科学(18747)
- 自然科学基金(18423)
- 划(16478)
- 教育(15932)
- 编号(15751)
- 资助(14524)
- 成果(13126)
- 重点(10876)
- 部(10526)
- 项目编号(10211)
- 计划(9727)
- 大学(9721)
- 创(9639)
- 科研(9595)
- 发(9592)
- 课题(9151)
共检索到99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丹 何大庆
要实现网络信息或数字图书馆信息的有效多语言获取,需充分考虑用户交互。通过用户实验,检验用户相关反馈机制在多语言信息获取中的作用,并分析用户行为特点。实验结果证明,查询扩展、翻译优化以及两者的结合均是有效的用户相关反馈方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司莉 封洁 杨君正 邓铭一 潘秋玉
随着网络用户分布的国际化和网络信息的多语种化,提供多语言信息组织、实现跨语言信息检索成为帮助用户获取多语言信息资源之道。为了解用户对多语言信息组织与检索的具体需求,文章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分析用户的多语言信息检索动机、多语言信息来源、翻译工具的使用情况、多语言信息检索障碍,以及用户对多语言信息组织与检索服务平台的功能期待,以期为多语言信息检索系统与服务平台的研发与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语言信息检索 多语言信息组织 用户需求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丹 古南辉 何大庆
数字图书馆中有大量各种语言的信息资源,是多语言信息获取的重要应用之地,但用户对其真正的获取需求却并未被明确阐述。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数字图书馆用户进行调研,了解其在用户行为、多语言信息获取需求动机、多语言信息资源、多语言信息服务、多语言信息检索和多语言系统用户界面六大方面的详细需求。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丽娜
[目的/意义]政务社交媒体已成为各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广政务社交媒体的应用,需要了解影响用户使用的因素。[方法/过程]梳理和总结当前国内外新媒体环境下电子政务用户接受/采纳模型的相关研究,从概念界定、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述评。[结果/结论]将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荻取影响因素划分为5个层面,即技术层面、组织层面、环境层面、任务层面和个人层面,以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金更达
1 问题的提出由于Internet上大多数信息以文本页面形式存在,网络用户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要进行文本处理和语言理解,通过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和评审,才能实现信息的过滤,因此信息获取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认知行为。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用户须做一系列决定,其中主要有两个:(1)决定搜索的查询过程(初始查询和扩展查询),(2)在提交搜索任务时提供决策支持(decision-making)。Sage指出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是支持人类完成主要的认知过程,包括决定、判断和选择。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舒 吴丹
[目的/意义]全球化使得个体与不同文化的接触日益频繁,掌握多种语言的个体能够借助多元文化融合的机遇,利用数字平台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新的路径和方向。[方法/过程]社交媒体时代多语言用户成为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核心推动者。故此,文章以多语言用户,即掌握两种及以上语言的用户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如何借助信息分享行为传播中华文化相关内容。通过众包方式收集来自全球355个多语言用户跨文化信息分享数据,采用主题分析法构建了多语言用户信息分享行为过程模型,旨在揭示具体的形成机制和行为规律。[结果/结论]构建了包含动机驱动阶段、信息交互阶段和体验感知阶段的多语言用户信息分享行为过程模型。立足中国文化语境,有助于凸显跨文化研究情境,对于促进新时代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姚胜译 徐爽 樊舒 吴丹
公共文化服务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多语言用户进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调研,是建设好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促进民族文化资源融合的必要前提。基于对内蒙、西藏和新疆三个民族地区多语言用户在功能、资源和服务终端三个方面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进行的聚类与统计分析,构建了积极需求型、潜在需求型和偏好需求型三种类型的用户画像,同时还就健全多语言服务功能、丰富多语言数字资源和拓展多元化服务形式对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吴丹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我国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由来已久。2002年,原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正式启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宁 唐娜
文章综合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信息获取全过程三阶段影响因素,研究了用户信息行为对网络学术信息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的影响与作用,提出了用户可信度感知判据指标。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网络学术信息获取取决于用户的可信度感知,可信度感知的认识程度支配用户的信息行为,用户的信息行为决定网络学术信息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的最终结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枫林 吴敏
对信息行为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信息服务系统的效率和用户满意度。文章利用现象描述分析法对研究生自学过程中信息的需求与查寻行为进行分析,得到用户信息需求类型、信息获取行为及信息获取困难时用户行为方式的结果空间,认为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用户信息需求具有深、浅两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有不同的查询方式,而遇到查询困难时学生的行为一般有放弃、积累和钻研3种类型,这3种类型与信息需求层次相关。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周庆红
从馆藏数字资源的在线使用情况、用户使用比例及高层次用户群获取数字信息的渠道3个层面,对高校不同层次用户群数字信息获取行为及其与二八法则、长尾法则的契合点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图书馆在引导用户优化数字信息获取行为时应重视20%学科专家的信息影响力,以此带动80%用户信息素养的整体提高;应引导用户有效利用长尾尾部的数字信息获取渠道;应组织、揭示数字信息,引导用户需求向长尾尾部移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杜智涛
网络知识社区的"知识化"过程是知识生产与利用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协同转化,碎片化知识向结构化知识升级。网络知识社区中的用户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他们在网络社区中的行为包括知识贡献、知识获取两个方面。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这两类用户的知识贡献行为和知识获取行为进行了对照分析。研究发现,在知识贡献行为上,主动型用户主要基于个人因素,表现出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诉求的内生性,而被动型用户表现出一种对外部环境反应的外生性特质;在知识获取行为上,主动型用户的动力不仅仅来源于知识的质量、效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朱红灿 廖小巧
对用户和非用户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两者的使用意愿特点,以期改善政府信息服务质量。立足促成因素、约束因素维度,构建了用户和非用户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技术-结构方程建模(Partial Least Square-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PLS-SEM)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行为控制对非用户和用户的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在促进公众初始采纳阶段的影响较显著,在持续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欧阳剑
在对新网络环境下目标引导和偶得这两种用户信息获取方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影响。宏观层次上,大量异质、异构数字资源的出现,使得图书馆需要对其进行集成与重组,建立多元搜索引擎参与网络检索,拓宽用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微观层次上,用户主动参与信息资源创建与组织、甚至是分类,使得图书馆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信息资源进行建设、分类、存储、发布,多角度、深层次地揭示信息,方便用户获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文琦 罗泽阳 张鹏翼
VR技术能对古文献进行还原和再创作,创造沉浸式体验,激发大众兴趣,有利于古文献的普及和推广。理解用户在古文献VR体验中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能为这类体验的设计提供指导。文章基于《古籍寻游记》VR应用,探索用户在古文献VR体验中的信息需求类型,以及VR体验中多感官通道、情节结构、设备交互等设计要素如何影响用户的信息获取。结果表明,除古文献或人物本身信息外,用户还对古文献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现状产生信息需求。多感官通道的结合可以促进信息获取,但也会互相干扰;情节结构设计和设备交互上的问题也会对用户信息获取造成阻碍。文章从内容和交互层面提出古文献类VR体验的具体设计建议。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古籍 信息行为 人机交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